回王文華流行館首頁
   
關於王文華 作品集 活動報報 讀者作品集 訂閱電子報 王文華回覆讀者留言
 

 

 

 

 

淺談王文華兩部作品中的照片使用

 

最近書市上陳列了一本封面弄得很炫的書-《書房的16種遊戲》,內容主要是針對幾位名人以訪談和影像紀錄的方式,將他們的書房使用經驗傳達出來。值得注意的是,王文華也名列其中被訪談者之一。而在呈現出來的王文華書房影像紀錄中,我們也得以一窺王文華極簡的閱讀空間以及他的書房的使用狀況。印象深刻的是,王文華說明,照片中出現的乾淨而沒有其他視覺阻礙物的書桌,和他習慣將書籍區和閱讀區分離有關。此外,訪談文字部分,王文華特別提到了在照片中有出現日文版的《蛋白質女孩》,他本人似乎也頗欣賞日文版的書籍設計,讚美動機是日文版如同「時尚產品」,有助於增加閱讀趣味。換言之,在王文華眼裡,除了內容之外,「書」本身也可以是在視覺上足以營造出時尚感的產品。

然而,王文華的書籍形同「時尚產品」的觀點,到底在他個人已出版的作品中,得到多少實踐呢?據我觀察,2003年出版的《寶貝,只剩下我和你》(以下簡稱:《寶》)以及2005年近作《史丹佛的銀色子彈──行銷、職場、愛情,與人生的祕密武器》(以下簡稱:《史》),這兩部書都展現了要王文華的書成為「時尚產品」的企圖心。

讓我們回顧一下王文華多年來由各家出版社所出版的書,會發現,到目前為止,就只有《寶》、《史》二書,採行以彩色照片搭配文字的方式來呈現。而且,由照片的使用數量來看,頁頁有照片與文字競爭版面的情況,讓照片已經達到不只是用來輔佐文字的附加說明物而已,照片的使用似乎還具有以圖像促進閱讀樂趣的目的。

只是,若深入查探王文華的作品出版史,此二書的照片使用,基本上還具有兩個意義。第一,以文類論,《寶》、《史》二書放置在王文華的作品出版史中,應該可算是一個由創作轉向所帶來的作者身分轉化指標。觀諸王文華過去的作品,從學生時代作品至今,小說都是王文華作品出版的主流,所以,大家可能會比較習慣以小說作家(或是「說故事者」)來稱謂王文華。然而,《寶》、《史》二書卻以散文作品集的形式出版,且兩書內容盡情的談生活瑣碎事以及史丹佛學習經驗,就是不說好聽的故事,打破了王文華以說故事者見長的角色認知。同時,著作內容中「照片」的介入方式也很值得玩味;比較生活化的《寶》書,物的影像呈現的十分花俏,不拘於硬梆梆的四方圖框,於是你可以看到影像被挖取獨立出來,並且不規則的放置於各頁,深具卡通化的傾向。最絕妙的是後面還有王文華1990年大學畢業著學士服背對鏡頭,猛然回頭燦然一笑的耍寶照片。讓照片引用的活潑風格,一以貫之。

至於《史》書,單純由形式上看,似乎是王文華在史丹佛唸書的經歷回顧,由多個獨立篇章構成的內容,除了有王文華應隨著人與事而衍生出的感懷與啟示之外,王文華以輕鬆又戲劇化的筆法交代學習過程與經歷,活靈活現的程度,等於是間接帶讀者去瀏覽他的校園學習生活。這時候,《史》書中所放入的諸多史丹佛校園照片,就是是讓讀者進入吸收王文華校園生活的輔佐物。只是,相對於《寶》書即興化、生活化、瑣碎化的照片, 《史》書照片,無論是圖框或取景,都沒有刻意搞噱頭,每張放入版面內的照片皆四平八穩的。不過,帶引大家見證史丹佛校園的目的卻也是明顯的,而這無疑地也是在協助讀者見證王文華人生中的一段生活史。

深究以上「照片」與王文華私生活的對應關係,一般人通常對名人的私生活都很感興趣,王文華自曝生活細節,然後以「照片」增加真實度,提醒大家正在觀看名人王文華經歷過的真實生活。用照片對照文字內容,提示生活真實度,透過讀者的「窺探」,無形中接櫫了王文華的身分轉變,即由「小說家」正式進入到「文化明星」的事實。

第二,如前所述,王文華對日文版《蛋白質女孩》以「時尚產品」比喻,《寶》、《史》二書基本上也有時尚產品化的傾向。市面上散文作品多如牛毛,當下又是個圖像運用廣泛流行的閱讀時代,於是,如果只是單純文字呈現,對於大眾而言,根本無法提高閱讀趣味。由於王文華這兩部書的內容,都無意運用他個人精湛的說故事本領,加上觸及生活面以及啟示意味濃厚的文章不少,所以,大量的照片使用,正是拉近讀者閱讀熱忱的有效途徑,於是讀者們可以看到每頁有大量的留白、稀少的文字(相對於王文華的小說作品而言),但是卻一定要有「賞心悅目」的照片,以圖輔文,以圖裝飾書本,又有一位台灣當代都會單身中產階級男性名人的生活紀錄,加總起來,就成為「時尚產品」了。

總之,王文華《寶》、《史》二書的照片使用,依我個人淺見,除了見證王文華身分由小說家轉化為文化明星之外,照片的使用也讓這兩本書趨近了王文華期待中的,書籍也可以是「時尚產品」的目的。

一天愉快!

回上一頁

 

 
Editor:Symour Designer:Niko (c) 2006, China Times Publishing Co.回時報悅讀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