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資策會董事長史欽泰 推薦序
比爾蓋茲 序
書摘:摘自CHAPTER 1 願景
電子記憶機器/摘自CHAPTER 1

譯 者 作 品

物理之書

科學

【類別最新出版】
小蟲大哉問:自然生態的科學探察與人文思考
未來自然史:生物法則所揭示的人類命運
有點噁的科學:尷尬又失控的生理現象
衝破慣性:善用分子心理行為法,治好你的3分鐘熱度
被蒙蔽的視野:科學全球發展史的真貌


數位記憶革命(BE0171)──未來生活趨勢與10大商機
Total Recall: How the E-Memory Revolution Will Change Everything
如果你再也不會忘掉任何事,而且可以完全掌握你所記得的事情呢?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科學
叢書系列:NEXT
作者:高登.貝爾&吉姆.金默
       Gordon Bell &Jim Gemmell
譯者:顏誠廷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03月22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80頁
ISBN:978-957-13-5182-7

停售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資策會董事長史欽泰 推薦序比爾蓋茲 序書摘:摘自CHAPTER 1 願景電子記憶機器/摘自CHAPTER 1



  電子記憶機器/摘自CHAPTER 1


電子記憶機器

「完全記憶」是耀眼的創新。從這個世界或我們的生活中收集資訊的方法不斷推陳出新,產生了各式各樣的應用。世界各地的人每天都在使用他們的手機聊天、傳簡訊、拍照、錄影、上網。現在的手機和相機可以自動把照片發布到網頁上,然後再進行分類、篩選、注解。父母用掌上型攝影機為孩子們拍下不計其數的影片,然後直接丟進家裡的電腦。業餘跑者現在可以像世界級的跑者一樣,在身上配戴價格合理的小型裝置,藉由追蹤代謝率、跑步距離、時間和坡度起伏來分析自己的表現。你可以在浴室中放個會自動把體重上傳到加密網站的體重計,用冷硬的客觀數據檢視體重控制的進展(或是沒進展)。大學生可以整合他們的課堂錄音和筆記,只要滑鼠點一下筆記就能重聽一次某部分的授課內容。

資訊收集裝置收集的資訊和應用都不斷成長,但這些裝置本身卻越來越小、越來越便宜,而且功能越來越多。數位記憶體的價格也以極快的速度下降。於是科技的潮流讓我們得以無時無刻在每個地方記錄下資訊,價格和便利性再也不是我們決定是否要記錄下來的考量。事實上,我們正迎向一個在某些時刻與場合必須要注意(或出於法律的要求)以避免記錄下某些資訊的世界(和現狀正好相反)。推動這個趨勢的科技和經濟力量極為強大。甚至可以說,只有從法律和政治面推動巨大的社會工程,才能免去這個趨勢對現代生活形態所帶來的深遠影響。此種災難般的反變革聽起來似乎不太可能,但是在第八章裡我將會討論到許多正在發生的真實場景。

電子記憶將會讓每個使用者對自己的人生產生全然不同的感受。它無法抹除人類的自欺本能,但是會讓我們更能掌握曾經做過的以及曾發生過的事實,使之更清晰而不被虛幻的懷舊所遮掩。而且還會有許多實際的好處。後續的章節裡,我會討論這些對工作、健康與學習能力的好處。更高的生產力、更有活力且更長久的壽命、更深更廣的知識以及實踐方式─這些都是這個即將到來的科技革命將會帶給我們的美妙的實用價值。除此之外它還有心理上的意義。更深刻的自我洞察、如普魯斯特一般鉅細靡遺地重新體驗自己的人生、少一點背誦多一點創意思考,甚至是藉由電子化而形成的某種俗世中的不朽─這些都是可能會發生的心理轉化。

但是把人一生中發生的每件事都記錄下來真的可行嗎?是的。把人一生所有的經驗紀錄儲存下來所需的記憶體,在今天已經唾手可得,而且只會越來越便宜。價格下降的速率遵行摩爾定律,摩爾定律說晶片上的電晶體密度每兩年會增加一倍。這表示每過兩年記憶體的價格就會被砍半,所以同樣的錢可以讓你買到比去年容量多一倍的記憶體。1965年提出的摩爾定律,一直以來都非常吻合現實。

數位儲存容量的成長非常驚人。1970年時,可以儲存20MB(二十個百萬位元組)的硬碟有一臺洗衣機那麼大,要價兩千美元。今天1TB(一兆位元組)的硬碟只要一百塊美元,大小和一本平裝書一樣。到了2020年,1TB的容量大概只要花上一杯咖啡的錢,而且可能可以放在你的手機裡。到時候一百美元可以讓你購買250TB的儲存空間,這個大小足以塞進幾萬小時的影像和幾千萬張照片,滿足「生命紀錄者」(lifelogger)記錄他們的生命超過一百年。

事實上,數位儲存容量比我們擷取資訊的能力增加得更快。過去你必須斤斤計較要把哪些資料保留下來。你必須精簡你的電子資訊(或者我們稱之為位元)。但是從2000年開始,儲存大量資訊變得簡單而便宜。困難的地方再也不是該把什麼保留下來,而是如何有效率地組織、整理和存取,並且從中找出模式和意義。這才是工程師在發展足以完整發揮「完全記憶」力量的軟體時所遇到的主要挑戰。

在「完全記憶」革命裡,哪邊看得到桌上型電腦(desktop PC)?矽谷在好幾年以前就預見了桌上型電腦的沒落。我認為個人電腦(PC)注定要式微,但是卻不太可能會消失。PC裡的P,還是用來指「個人的」(personal),而且會比過去更加個人化,與你生命的每個面向交纏在一起。但是C,將會從電腦(computer)轉變成電腦生態系(computer ecosystem)。你的個人電腦只會是你用來管理電子記憶的眾多工具之一。你將會擁有許多小型、可替換、性能適中的電腦─事實上你可能早就擁有它們,它們就在你的手機、家電用品和汽車裡,以後可能還會在你的衣服裡和身體裡。到最後它們會無所不在。

C 也可以指雲端(cloud)。雲端指的是一種使用網際網路的新方式,軟體運算和資料儲存都是透過遠方的虛擬網路空間而非自己的個人電腦來進行。最終雲端運算將會把資料處理和儲存轉變成如同電力和自來水般以錶計量的公用事業(不同的是雲端運算將會有很多免費的功能)。只要有需要,就可以隨時取得電腦的資源。

雲端運算把你的資料從特定的裝置上解放開來。你走到哪,電子記憶就跟著到哪,任何裝置都可以用來進行存取。你自己,而非你桌上型電腦的硬碟,才是個人數位資料的樞鈕。許多人在使用電子郵件時已經有過這樣的經驗,我們可以從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或是任何上面有瀏覽器的裝置來查看信箱。未來,電子記憶裡的所有資料都可以透過你手上的任何裝置來存取,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

當然許多裝置都會擁有巨大的容量;你的手機裡可存放的資料超過1TB,你的筆記型電腦可能可以儲存200TB的資料。所以你擁有的每個裝置也都是雲端的一部分。你可以登入你的服務供應商,也可以登入你自己的家用伺服器,你的可攜式裝置,甚至是你朋友的設備(他們可能為你保留了一份備份)。而且很可能大多數你想要的資料早就已經在你的筆記型電腦或手機裡了。

雲端運算除了提供數位儲存以外,還提供了強大的運算能力。你可以利用手機取得家裡電腦的協助,或是付費給服務供應商取得幾千臺電腦幫你運算幾分鐘。家裡的伺服器可以從你的健康資訊中找出模式。服務供應商可能會有一份你所有資訊的最新索引,避免你的手機因檢索而變慢。

當然,今天的手機已經擁有很強的運算能力,可以進行語音辨識、錄製與播放動畫,以及執行完整的資料庫。現在的運算能力已經足以讓你進行大多數的工作。但是雲端運算的訴求不只是運算能力而已。雲端運算還提供了「簡單」。與其幫家裡的所有運算裝置安裝、維護軟體,不如設置一臺家用伺服器,然後讓其他裝置都成為這臺伺服器的終端來得簡單。這樣一來你就只需要處理一臺電腦的更新、授權和其他瑣事。網際網路也是一樣的道理,而且現在已經有許多網路服務可以代替傳統的桌上型電腦軟體,包括電子郵件、即時通訊、文書處理、試算表以及備份等。

未來,你可能根本就不在意或不知道某項應用程式是在你的裝置或是在雲端伺服器上(你的裝置只是個終端)執行的。微軟的首席軟體設計師雷.歐西(Ray Ozzie)是這樣描述雲端運算的:

你所擁有的每個裝置都會像家電一樣。電話也好、電腦也好、Xbox也好,你會依照你的需求或品味而購買它們。你會上網,授權這些像家電一樣的設備所需的軟體。當你開機,第一次登入並「要求」這些裝置屬於你之後,該有的東西(正確的資料,以及對應該裝置、版本無誤的應用程式)就都已經有了。當你執行程式、使用資料時,只有一些暫存的「錯誤資料或設定」(dirty copy of data or setting)不會被上傳到雲端伺服器。當你把裝置回收,「不要求」或「放棄」它時,你的資料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