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1] 讓新聞成為科學的起點
[推薦序2] 不惜得罪一卡車人,也要抵禦錯誤
自序:你值得更美好的生活,不要被科學偽新聞耽誤了

其他

【類別最新出版】
區塊鏈完全攻略指南:區塊鏈是什麼?會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怪奇人體研究所:42個充滿問號的人體科學故事
隨機試驗:改變世界的大膽研究
醫魂:醫療現場的21則啟發(十周年紀念版)
生命的臉:從心臟到大腦,耶魯教授的臨床醫學課(二十二周年增譯新版)


新生活判讀力:別讓科學偽新聞誤導你的人生(WP01005)
Critical thinking in living: Don't let your life be misled by fake science news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其他
叢書系列:方寸文創
作者:泛科學「科學新聞解剖室」專欄作者群:黃俊儒等
出版社:方寸文創
出版日期:2018年01月19日
定價:340 元
售價:269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04頁
ISBN:9789869536714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1] 讓新聞成為科學的起點[推薦序2] 不惜得罪一卡車人,也要抵禦錯誤自序:你值得更美好的生活,不要被科學偽新聞耽誤了



  [推薦序1] 讓新聞成為科學的起點

賴以威
臺灣師大電機系助理教授 「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

勾踐宣稱,很多人都忽略了大便所帶來的訊息。他只要嘗一口大便,評估其香臭程度,即能了解此人的健康狀態。這套論點在吳王夫差身上得到驗證。勾踐表示,夫差的大便其臭無比,表示病情不嚴重,一定馬上痊癒。事後證明也的確如此。專家表示,目前尚未有夠多案例證實此種診斷方式的效用,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絕對需要豐富的吃屎經驗才能進行判斷,建議有興趣的民眾可以先從吃自己的大便開始學習。

由兩國君主同時認證的「大便問診」,預料將在民間捲起一股新的醫療旋風。
──《吳越春秋‧吃屎新風潮?兩國王室的御用診療方式》

如果春秋戰國時代的新聞媒體和現代一樣蓬勃發展,《吳越春秋》記載這段勾踐討好夫差的事件可能就會變成這樣,搭配幾張網友分享吃大便的自拍照。

儘管有了網路社群,新聞依舊是多數人接受資訊的主要管道,它形成輿論,同時,在不知不覺間雕塑民眾的思考方式。然而在點閱率、訂報量、收視率的種種考量下,現代新聞自然而然地演化成當今的樣貌:用聳動標題與內文引起閱聽者興趣,提供簡單的幾句論點方便讀者快速吸收、認同分享,甚至刻意報導有爭議性、撩撥民眾情緒的事件。

怎麼看這都是一件有點可惜的事情。新聞,說穿了就是每天的日常,發生在你我周邊的真實故事。人們從閱讀小說中認識人生百態,從閱讀論文中學會科學知識。理所當然地,我們也應該能從報紙或媒體網站中,學到很多。

日前新成立的鏡傳媒,聘僱許多作家擔任記者,負責人物採訪。參加他們相關的鏡文學平台發布會,我才知道原來該公司想藉由作家敏銳的直覺,將人物採訪轉換為精彩的故事,改編成小說、電影劇本。比方說,年輕女孩到臺鐵失物招領處任職,原來是當年母親曾在那裏工作,她想去尋找如今失散的母親是否有留下線索。這既是新聞,也是會讓人好奇想知道「然後呢?」的小說開頭。

鏡傳媒讓文學從新聞事件中誕生,黃俊儒老師和團隊完成的《新生活判讀力》則是從新聞中體現何謂科學與科學方法。如果你只是快速瀏覽,會覺得它是一本踢爆各種新聞中的偽科學:鹽酥雞、濾掛式咖啡、保險套跟奶嘴都可能致癌、室內晒衣形同慢性自殺等等。這些新聞看起來都有科學依據或是專家背書,可真的是這樣嗎?書中會給你更清楚的答覆。

但仔細閱讀這本書就會有更深一層的體悟。你會發現,它是秉持著「做研究」的心態所撰寫。常人看完這類新聞後可能有些擔心(但一天後又邊吃鹽酥雞邊在室內晾衣服,睡前還喝了一杯濾掛式咖啡),可能嗤之以鼻。本書認真抽絲剝繭尋找論點的起源,綜合各界對此的評論,最後再自己做總結。我們指導研究生的時候不也是這樣嗎?要求學生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輕易接受或否定任一個論點,得充分閱讀相關文獻,如此一來,不僅能夠對這個論點更清楚,過程中還可能建立出自己的觀點。

如今有些人覺得,學者專家的話聽聽就好,做研究沒什麼用也沒什麼了不起。的確是聽聽就好,因為自己的判斷力最重要,而如何建立自己的判斷力,做研究是一種學習的方法,閱讀以做研究的方法寫成的本書,也是一種方法。

科學是一個很長的故事,但是新聞在意的卻僅是快門的一瞬間。

我個人覺得,要求媒體每一則新聞都具備相當程度科學素養、具有啟發教化意義,某種程度上不太實際也有點強人所難,畢竟這在媒體的各項目標中,不是最重要的。但新聞卻可以是很棒的土壤,讓文學、科學、教育在這裡萌芽。作家可以將新聞改編成一篇篇精彩的真人實事小說;數學老師可以從房貸中教等比級數,水逆與火逆同時發生其實就是算最小公倍數;而這本書,就是讓讀者看見如何從新聞中學習科學知識,了解到什麼是學術研究。

希望閱讀完本書後,你也能來個這麼一次,對自己感興趣的新聞議題,深入研究分析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