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蔡明憲 的評論頁

 

盲目

讀者評鑑等級: ★★★★☆ 2008/11/05

剛看完電影《盲流感》,讓我又想起了這本前年讀過的很不錯的書──《盲目》,這是199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薩拉馬戈在1995年發表的重要作品。因電影的拍攝,基本上是完全依照原著的內容,從開頭那一幕一輛車的司機突然失明造成交通堵塞,到結尾,第一個失明的人看得見東西了,女主角對著窗外的世界,預見美好的未來,都是一模一樣的。所以又讓我整個回想起整個故事。

假想,如果有一種病,他不會致命,而是讓人失明,那會怎樣。 這真的是很特別的議題,人們都是靠眼睛看東西,營運起一個文明, 若有一天人們突然看不見東西,那整個世界會變得怎麼樣呢? 重點是「突然」,也就是不是經由演化而變成失明, 若是經由演化的失明(例如生活在地底下),那會演化出一種適合的生命模式。 但若是突然發生,彼時失明的人們並不具備不用眼睛生活的能力,

於是,所有交通工具都不能使用,人們只能依賴步行。所有的生活設施包括水電瓦斯以及都市文明的種種設備都得停擺,畢竟操作這些設施以及消費享用這些設施,都需要眼睛。 還有日常生活的種種作息,當失明就需要靠人扶持, 但所有人都失明了,沒有誰扶持誰,那就是集體瀕臨滅亡。 因為基本的吃東西這件事,就需要眼睛,一旦存糧吃完,就沒眼睛找食物了。 更別說洗澡上廁所乃至於各種生活休閒了。

整個文明都失明了,其甚至比碰到瘟疫還嚴重。因為碰到瘟疫,人口死了大半,文明遭受損害,但剩下的人還可以活。 但大家都失明了,卻仍人人都需要餵飽肚子,那就是活人相爭的世界了。 想像一樣這樣的世界,真的是很可怕,但也很佩服作者的奇想。

如果只是描述突然失明後的人類世界,那就只是一部奇想的著作,災難故事。但既是諾貝爾獎得獎作品,那當然內涵不只如此。本書最大部份的主軸,主要是在描繪盲人集中營。當盲流感 (比照電影的取法)開始發生,開始逐漸有人突然失明時,政府把它當成是一種瘟疫來看,在未找到解藥前,所有罹病者一律隔離。於是最早得病的一批人,一個個被強制送到一個收容所。 初始還有管理制度,隨著病人越來越多,管理越來越混亂, 再加上後來整個社會都陷入盲流感恐慌,集中營變成無政府狀態,乃至於到最後,也沒人看守了,因為大家都失明了。

這整個過程,描繪的重點,都在於人性。當人們碰到危機時,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一個個不堪的本性就流露出來。而即便是盲人,只要形成團體,就難免會搞小圈圈,有人有資源,便有惡人出場,要搞集權政治。於是一群邪惡的盲人憑著武器,聚守著糧倉,控制著全體盲人。他們先是威逼大家要交出財物才能換取食物,等到大家財物用盡,就改用女人才能換取食物,惡人們的本性,包含貪婪自私在此顯露無遺 但善人們的惡劣本性,卻也同時被凸顯。包括懦弱怕事、膽小自私,當碰到惡勢力時只想息事寧人,甚至有人要當英雄還被他們咒罵,但最後形勢發展到連他們自己的妻子都要淪為性奴隸,他們也只能畏畏縮縮的躲起來哭,讓老婆用貞操換取他的食物,還有很多人性不堪的層面被描寫出來,一開始大家還守秩序,但久了人們就隨地大小便,甚至女生也袒身露體,心想反正大家都看不見自己裸體。凡此種種,在一個集中營內,發生一幕幕讓人驚訝的場景畫面。

想想自己,若真的處在那種環境,自己的道德觀還會在嗎?原作強烈的提醒我們這件事。作者仍是偏向人性本善的吧!整個故事最後還是導向光明面,雖然發生很多不堪的事,但大部分人們仍是善良的,而盲流感終將過去,人們到時候將會發現,經過失明後的「看見」,才是真正的看見,因為他們不僅看見世界,也看見人性。

天觀雙俠

讀者評鑑等級: ★★★★☆ 2010/12/15

在武俠小說的世界裡,不論作者或讀者,都是陽盛陰衰。此時若有個作家被封為「女版金庸」,很多人也許會想,因為女武俠小說家很少,所以只要是女生寫武俠小說就很容易受封。

但若這位女作家在被封的同時,本身也真正得到文學獎,那大家就沒話了。這位作家不是因為女生武俠作家較少而被封女版金庸,而是因為實力被肯定而受這封號。鄭丰小姐(她本姓陳,但因筆名叫鄭丰我仍稱她鄭小姐),以【天觀雙俠】獲頒全球華文新武俠小說大賽首獎,實至名歸。

提到「女版金庸」,可以分兩個層面來講,以好的一面來講,如同前面所說,鄭小姐的【天觀雙俠】寫得很好,特別是金庸大俠已封筆多年,世人正感嘆難以再看到如金庸作品般氣象萬千的大作時,【天觀雙俠】的問世,的確不同凡響,不論布局、筆法、情節、氣勢都讓人重新溫習到讀大師名作的快感。雖然老實說,以武俠小說來看,我個人最喜歡的第一當然是金庸,第二是黃易。不過這兩人的風格完全不同,我個人覺得黃易比較會說故事,好像看電視劇情般精采;但金庸大師的就像是真正的文學作品,不是娛樂消遣過就算,而是可以傳世久遠變成一種典型的感覺。而以風格類型來看,【天觀雙俠】比較像金庸的感覺,這當然不是說鄭丰的作品比黃易好,整體來看,我還是喜歡黃易系列 (畢竟鄭小姐的作品不多還稱不上系列),但以單一作品來看,【天觀雙俠】是我還挺喜歡的小說。

但若以負面來講,所謂女版金庸,也代表著,當看著【天觀雙俠】時,會時時出現似曾相識的感覺,很多地方,都讓人聯想到金庸的作品。例子非常的多,所謂天觀,指的是書中兩位主人翁,趙觀,以及凌昊天。兩個人的個性,前者瀟灑多情,個性令人聯想到金庸筆下的楊過以及韋小寶,並且作者也讓這位趙觀先生,一次娶了六個老婆 (比鹿鼎記韋小寶少一位),這六位老婆中,有貼身ㄚ鬟丁香(聯想到鹿鼎記雙兒),也有公主(不過是韓國的公主)。至於趙大俠那邊,其描繪上比較令人聯想到的金庸笑傲江湖的令狐沖,但沒有說很像啦!比較像的是他父親虎俠,真的或讓我聯想到大漠系列的郭靖郭大俠。而在情節部份,凌昊天被大家冤枉追殺的過程,令人聯想到天龍八部的喬峰被冤枉;幫派內鬨,最後由一位新人出任幫主的情節在金庸故事裡也常常看到;其它像是丐幫打狗棒傳給外人的情節,還有風中四奇有些令人聯想到笑傲江湖的桃谷六仙,少年俠客的父親原來是少林方丈……………很多地方都讓人聯想 (這裡強調聯想,但絕非模倣),當一部作品處處讓人聯想到金庸,要說「女版金庸」當然很貼切。

但整個來說,【天觀雙俠】真的是一部很用心的作品,內容雖很多地方聯想到金庸,但其本身絕對是獨創性且具備諸多本身創意的小說。我最佩服的一點,本書中下了很多伏筆,很多伏筆都是隔了好幾章才看見用途,在書中有的伏筆竟然是相隔了好幾年才接續讓讀者恍然大悟,其中最大的伏筆就是全書的最開頭那段劇情,故事中的一對夫妻和女兒在第一冊第一章出現,接著就轉到其它情節,然後要一直到整本書快完了,書本看到第四冊倒數幾頁了,才接上那段故事,原來那對夫妻是某某某和某某某,他們當初為何會逃亡,並且之後帶來江湖上種種的事等等,而那個女兒竟然就是本書的主要女主角之一 (為了還沒看本書讀者的權益,在此不說名字)。其它的伏筆還有很多,像本書主角之一的趙觀,她的六大妻子中應該最早認識的一位周含兒,原本在他們幼年時就認識,卻在隔了六七年後,故事進行到第四冊時才正式和趙觀相讓,另一個伏筆多多的是有關百花會內奸之謎,也是到很後來才知道。

本書採雙主角制,這種寫法,在金庸和其它武俠大師都用過,不過鄭小姐的寫法很特別,他不是像黃易《大唐雙龍傳》就兩個英雄一齊闖天下,也不是像金庸《天龍八部》幾位主角各自出場,但主力還是以喬峰占大多數。在【天觀雙俠】中,兩位主角相知相惜,也曾很多時間共度,但在實際情節上,其實絕大部份,兩人是各走各的,故事描寫上,也是像寫各自的傳記般,兩線併陳。基本上,本書利用這樣的寫法,可以呈現更多面相的江湖情節,而作者的功力又夠,不會讓這兩線離太遠,這也是作者很強的地方。 在描寫奇遇的部份,任何武俠小說都不能免俗,都會讓主角碰到奇遇 ,否則主角一直武功平平沒什麼豔遇或奇遇,那讀者也不會有興趣讀下去。(比較例外的是黃易的【覆雨翻雲】,書中的主人翁從一開始就是高手,不是碰到奇遇才變高手,而這套書又是我所讀過黃易的作品中,個人覺得最棒的)。【天觀雙俠】的奇遇,比較上較沒創意,就是兩個主角後來都因緣際會成為一個江湖幫派的幫主,加上其中一個女主角也是,就變成三位主角分別代表江湖最大三個勢力的頭頭 (分別是趙觀擔任青幫幫主,也是百花門門主;凌昊天是丐幫幫主;而女主角之一鄭寶安則是龍教教主),在武功方面,也是因為碰到奇遇學到某某武功然後練成絕世神功之類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天觀雙俠】其實是【靈劍】的續集。整個來看,鄭小姐創造了自己的史觀格局,就好像金庸的大漠三部曲般,很有企圖心。不過,在出版上,【天觀雙俠】卻是先推出,然後才有【靈劍】,而在風評上,感覺【天觀雙俠】遠勝【靈劍】,我個人在閱讀時,也覺得【靈劍】讀起來比較普通沒吸引力,相對地【天觀雙俠】就真的很好看。我當初閱讀的時候,並不知道【靈劍】是【天觀雙俠】前傳,所以就傻傻的看下去,後來讀【天觀雙俠】就覺得很順,很多熟悉的人物,讀起來更容易,但我相信,很多不知道的人,只讀【天觀雙俠】會有些地方莫名其妙覺得介紹不夠詳細之類的,特別是有關虎俠和火教,其影響整個【天觀雙俠】發展,但書中卻對虎俠和火教介紹很少,若沒讀過【靈劍】的人,肯定會覺得隔了一層。

整個來看,鄭小姐在寫武俠小說,如同金庸般,會兼顧到醫卜星相,鳥獸蟲魚。其最大的優點,在於布局的巧思,情節的安排也很棒。但儘管如此,整本書仍只能是部普通的武俠小說,無法如金庸任何一部作品般,可以變成經典傳世,可以變成人們生活的一部份,例如在生活中,你會描述某人就像韋小寶一樣,某對夫妻就像楊過與小龍女,但你不能拿【天觀雙俠】的任何劇情或角色描繪,來做如此的「生活化」,終歸來說,深度仍無法到大師的境界。而以技術面來講,前面說到鄭小姐情節鋪陳和擅長,但她不擅長的部份,就應該是武俠的部份了,明明是武俠小說,為何說不擅長武俠呢!因為對看過許多武俠小說的人來說,鄭小姐的武功描述,包含各種內功修練、武功招式、不同門派的對打,鄭小姐的寫法感覺上比較弱,不但無法和金庸大師比,也差黃易先生很遠;其它在醫卜星相方面,也是書中都有提到,但境界上還是有差。當然比起一般凡人,鄭小姐的功力已很高了,一般人若是一分,她可以到十分了,只是和大師級的幾十分甚至一百分,她在武功方面的描寫,本人覺得還有更高境界可以追求。

但回歸閱讀面,【天觀雙俠】還是一本不錯的小說,這一套四冊共一千多頁,可以陪伴愛武的許多漫漫長夜。

封神記全四冊(加贈紀念布書衣)

讀者評鑑等級: ★★★★☆ 2009/11/15

一開始以為這是另一套黃易的武俠小說,背景設在夏商以前。

打開第一頁閱讀後,才發現原來這不是武俠小說,是科幻小說。

但讀著讀著,最後我還是必須說,這仍是武俠小說。

這算不算,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呢!

其實讀黃易老師的小說,很過癮的一點,就是那種層出不窮的驚喜。

他精研群籍,學富五車。使得他的小說,可以聯結各種知識於一體,化成精采動人的小說故事,其最擅局中有局,線中拉線。故事背後還有故事,角色後面另有角色,看他的書的確很有閱讀的樂趣。雖然因為太善於鋪陳,而故事劇作性太重,少了文學深度 (不知為何,覺得老師書中只要講道理的地方,就讓人覺得說教味太重,像本書系中,有時候寫著寫著,老師會突然寫到地球人內鬥物質心態太重等等,想切入人性及環保議題,但不寫還好,一寫就覺得破壞整本書的感覺,還是覺得就寫專長的小說就好,不要說想要在書中對讀者說教了吧!)

看這套書,你真的要先撐過前面三十頁,若撐不過,你就會想把書丟掉,放棄看這套「武俠小說」。黃易老師企圖心遠大,格局大到超越整個宇宙,為了說明他創造的這個世界觀,全書一開頭就是一大堆解釋,黃易老師創造了時間的新定義,宇宙的新觀點,所謂生命形式的新闡釋,大量用一堆化學及物理術語,用就用吧!偏偏他又創造了一大堆「新術語」。如果這是一門學問 (好比說以前黃易老師大量將歷史知識用在書中),那就讀者可以邊看邊學,但現在不是,那些是黃老師自己掰的「知識」,所謂科幻也者,都是幻想出來的,不是知識,讀者絕不能把那些當做學問背下來。這樣看書,必須先融入一套他發明的,純為看本書用但在實際生活不能用甚至得忘記的「學問」,看起書來當然痛苦。

但當你了解他的架構及世界觀後,真的融入本書,那就可以開始享受讀小說的感覺。所謂小說,特別是科幻小說,當然會天馬行空 (諷刺地,書中的確有一個最超絕的生物就叫天馬)。本書最誇張的想像,是超越時間及空間的布局,他推翻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觀點,在真實生活中,最快最大的時間標準就是光速,沒東西能超越光速,但在【封神記】裡,光速是太慢的速度了,書中動輒幾百幾千幾萬甚至千萬光速,書中的宇宙,都是以幾百萬幾千萬光年來計算交通距離,時間單位令人覺得難以接受,由於生命已經超越生死形式,書中角色都肯定是長生不老,以能量形式存在,不會老也沒有所謂病,甚至也不用吃喝拉撒,因為都是靠能量吸收,空間的定義,黃易老師更是頗費苦心,創造一個超龐大的世界觀,發明一大堆新的單位,什麼極子、沌子、明子、暗子,空間分成光明空間、黑暗空間、正空間,還有什麼能量階級,高一層的階級可以控制下一層的空間能量等等新宇宙觀。也就是以這些觀點為背景,鋪陳出一整個宇宙級的武俠小說。

說是武俠小說,因為在以上所說的宇宙背景下,回歸到故事中心,就仍是分成多個勢力,每個勢力有各種等級的武功高手,幾個大角色間,就是各使權謀,互相用計,目的在奪寶奪權或破壞或鞏固勢力等等,就好像你把【尋秦記】【邊荒傳說】等的故事模式,改成太空版就對了。各角色間,也是有忽敵忽友,有愛情,有各式寶物做成的武器,會有排行榜,列出幾大高手,幾大通緝犯,幾大名器等等,讓讀者可以融入那種電玩式的刺激裡。事實上,本書裡面有大半篇幅,是在闡術電玩的虛擬世界,可以看出黃易老師有去研究現在流行的宅經濟,並且把電玩精神寫入本套故事裡。

在現實世界裡,不能超過光速,比光速還快,那就代表著光不能傳遞,也就是人眼中就看不到東西裡,所以本書的理論不合理。不過黃易老師為了解決這件事,在第三冊中有掰出一個新理論,說光子是傳統銀河人 (也就是地球文明),層次比較低只能憑肉眼看到光傳遞的訊息,但在本書中的生命,已經是可以超越光子感知到世界,但既然如此,為了能是依照人類的模式,設立兩個眼睛「看東西」呢? 另外,聲音是另一大問題,在本書中,不論在什麼奇怪的空間,在各種遠超過光速萬倍的空間時間,仍充滿各種聲音,不知道那些所謂聲波是怎樣傳遞的?書中又掰說是一種超時空的感應。

總之,就是「科幻」咩!反正這只是背景,重點還是故事主人翁的爾虞我詐。以武俠部份看,黃易老師的小說永遠是很好的消譴讀物。

不列顛‧旅人

讀者評鑑等級: ★★☆☆☆ 2009/07/17

旅遊和閱讀是我最愛的兩種休閒,能夠結合旅遊與閱讀一起的旅遊書當然是我很愛看的書種。

旅遊類書的寫法有很多種,簡單來分,以內容比容來看,有兩種極端,一端是旅遊一端是文學。所有的旅遊書內容就在這種極端間,看份量多少。像我很喜歡的馬可波羅旅遊系列,其內容就文學性很重,結合精緻的文筆以及歷史事蹟。另一種極端就是純粹的旅遊指南,甚或地圖書。真正旅遊會用到這種書。

以閱讀的角度來看,我比較喜歡看文學味重的旅遊書,特別是像那種海外國家,自己很難可以真的一遊的。 好比說西班牙吧!那與其看什麼西班牙旅遊大全,我比較喜歡看《西班牙像一本書》、《西班牙星光大道》之類的。

回過頭來說《不列顛旅人》這本書吧!若以文學和旅遊這兩個極端來看,它比較偏哪邊呢?若滿分是一百分的話,那我要說這本書是旅遊七十分,文學三十分。這其實是一個很奇怪的比例,旅遊只有七十分,所以不會是很精緻的旅遊指南。事實上,這雖是一本提到旅遊的書,但全書竟然沒有半張地圖。提到很多地方,但不是依照給旅人方便的方式編排,連交通資訊也沒有(但有附上網址)。相信如果有人要去英國旅行,真的要帶指南的話絕不會帶這本書。但若以文學角度來看,那分數就更低了。只有三十分。當然這裡不是只作者文筆不好,而是指在內容感覺上,這本書畢竟仍以旅遊資訊為主,

作者比較像是把平常日記整理下來,再依照不同地區把文章貼上來。其不是以英國為主題,寫一本宏觀的旅者心境或甚至包含史觀的心靈之旅。但在編排上,刻意以主題,而不是地理來分。區別出鐵道、城堡、文學等主題的相關景點。甚至最後還規劃了電影主題,將曾和知名電影結合的景點列入介紹。

以我看,本書最大的特色,是在於照片,甚至可以說本書是英倫風景照片集。作者比較偏向以照片來介紹,而那些照片的確拍得不錯。我整本書看完後,就很想去一趟英倫,並希望有生之年可以去遍書中講的那些地方。以此角度來看,那這本書算是成功的。結果,我將來若有機會去英國,我想我真的會帶這本書去,雖然它不算旅遊指南。

基本上這本書,是以編輯取勝的書,以特殊主題式的圖文編排做特色,和其他旅遊類書做區隔。作者文筆雖不頂好,但照片拍得吸引人,大大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但雖說以編輯取勝,本書卻仍有一些編排謬誤的地方,照片就錯了不只兩三處。好比說第122頁的照片說明,明顯地其中兩張照片文字和內容對應放反了。諸如此類的。

我想,這本書達到讓我想去英國的目的,雖然其實反而很多英國知名景點本書都沒提到。但能夠讓讀者閱畢想親身一遊英國,那本書就算成功了。

1Q84 Book1、Book2(限量硬殼精裝紀念版) :套書兩冊不分售

讀者評鑑等級: ★★★★☆ 2009/11/30

如果這是第一次看村上春樹的作品,那我一定會說,這本書不錯看,有種特殊的意境,帶點哲學又沒那麼嚴肅,文筆輕巧易讀故事又不落俗套。

但對一個看過幾乎全部村上春樹作品的人來說,那本次的作品,老實說,並不那麼獨特。

比起【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還有【國境之南太陽以西】等,同樣是有點超現實,但卻少了那種觸動心靈的感動。

以村上春樹的講法就是:「少了那種來自內心的什麼」 。

(在「什麼」的下面,要加兩個黑點點)

而在人與人間的交流上,沒有【挪威的森林】那種深情,也沒有【尋羊冒險記】那種帶點浪漫豔遇的氣氛,但,人總是會成長的,也許那是因為村上先生的作品提昇到某個境界。

某個我這樣的讀者還到不了的境界吧!

如果以村上春樹的講法就是:「雖然這樣很可惜,但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不過回歸到純閱讀來看,那本書當然是部很好看的小說啦!

雖然我個人覺得本書不能列入我最喜歡的村上作品前幾名,但畢竟人家可是在日本超級大熱賣。

其實,以某種角度來看,村上先生的作品可列入科幻小說,(就連其書名輝映的那本書【1984】,不也是種科幻小說?

【1984】的科幻,在於假想未來的世界會怎樣怎樣,而【1Q84】的科幻,則在於他提到一個超時空的感覺(另外本書也做了一個科幻的假設,試著去替所謂的各種宗教那種通靈的境界找答案)

不過,雖然明明內容很超現實,但讀村上的書就是沒有科幻的感覺。這可能在於,雖然明明故事中的背景很超現實,但整本書卻大部份描繪的是現實生活中你我都可以感受的場景,如同以前村上的作品般,他會花很多時間在細節描繪上,會描寫一個場景的顏色、佈置、整體帶來的感覺,會描寫背景音樂是什麼,吃什麼東西,還有服務員的表情。就算是好像應該很緊張的劇情,故事的步調也是慢慢的,整套書分兩冊,看起來很厚。但若把那些形容詞都去掉,單看「劇情」,那其實故事很短,就一個簡單的概念,一套思維,然後透過兩個人的故事,交織成八九百頁的小說。

不管如何,以寫作功力來說,村上春樹當然是國際級的大師。以兩線主軸這樣的寫法,讀者當然不陌生,村上先生可以分別創造兩個人物,走在兩個不同背景,然後雙線慢慢交錯,引讀者入勝。

而不論是男是女,都會發生一些很奇特的遭遇,但整個的感覺,又是淡淡的,沒有驚險只有小小的欣喜。男主角總是會碰到美麗的少女,而且那些少女總會投懷送抱,在本書裡,甚至還有很多的做愛情節,也只有村上先生的筆法,可以將限制級的故事寫得如此超現實。好像連做愛這件事,也變得夢幻變得可愛起來。

村上先生的作品有太多人在評論了,但又很難評論完全。畢竟評論寫作筆法,跟評論一本書讀後的感覺,是兩碼子事。我讀完這本書的感覺,就是不錯看,但比不上以前的作品,我個人覺得本套書結尾太弱,有點不能和前面搭配,結尾也沒有很漂亮的迴響感 (可能我期待太高了)

很擔心村上先生所謂的人生高峰已經過去,那就再也無法看到像【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那樣的書了。就好像金庸的武俠就那幾部經典,不太可能再看到新作一般。

希望不會只是這樣。

流水帳

讀者評鑑等級: ★★★★★ 2010/04/10

這是我這三年來看過最棒的一本華文小說,我本身是個熱愛閱讀的人,再怎麼工作忙,每月都可看完將近二十本書,在小說領域裡,不論西洋翻譯文學,東洋翻譯文學,本土華文創作,海峽對案華文創作都看。

像去年看過的【西夏旅館】【CHINA】今年看的【短歌行】【附魔者】等都是很棒的小說。但整個比起來,我最喜歡的,就是這本【流水帳】了。

不知道為何,這麼好看這麼特別的一本書,沒有列入時報開券十大好書,甚至也沒特別看到什麼書評。

倒是有被列入2010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年度之書 (年度之書這名稱很棒,但老實說這個獎沒什麼名氣,所以這本書也不怎麼紅,可能是沒有做行銷的關係)

本書描寫的澎湖的人文風情,主軸是郭氏一家人的點點滴滴,旁及於他們的親戚朋友左鄰右舍的互動及遭遇。全書沒有重大的衝突事件,而是以種種小事匯聚成一幅幅美麗的澎湖風情畫。(當然,在本書中也有少女自殺,父輩病故等情節,但其只是生活中喜怒悲傷的一種片段)

這本書非常的特別,不只在於陳淑瑤小姐融合了國語與台語凝成一種親切的書寫方式,也在於本書可以穿插許許多的人物,但繁而不雜,不刻意書寫深奧的文句,卻能構成一個澎湖生活大寫照。其不僅描繪出六七零年代時的澎湖,其實也描繪出那年代的整個台灣:

包括高中生髮禁,當兵的生活型態,以及當時迎向工業發展的經濟背景,在本書皆能具體一一呈現,但又只是淡淡的背景,不礙親切的主題鋪陳。

好可愛的一本書,主角群是郭家五個孩子,最大的姐姐秋水去台灣工作較少出場不算,其餘四個分別是高一的秋暖,國中生秋香,以及小學生秋蜜及秋添,另一位女主角是秋暖的死黨姊妹掏,也是澎湖第一美女曾瓊雲,以這位青少年(或孩子)為中心,旁及於他們的朋友及家人。包含以鵬程、章震、高山青等人則是另一主軸,講的是軍中生活,以及最浪漫的十幾歲少年的淡淡戀情。

本書筆法輕淡但優美,不搞掉書袋,卻通篇是達文,不時出現一兩行神來之筆對自然環境描繪的美文,然後又回到生活中的小事來。好像作者覺得這沒什麼,一派悠閒的樣貌,不小心地,就寫出一本澎湖人文志來。

本書也是我看過,寫得最棒的「澎湖小說」。(至於排名第二和第三的,不好意思,也都是陳淑瑤寫的,她真的是澎湖作家)

寫那麼多,我還沒開始分析本書呢!(只好下次再寫了)但很希望這本好書可以讓大家都讀到。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上下冊不分售)

讀者評鑑等級: ★★★★★ 2010/05/23

我很喜歡看歷史類的書籍,不論是中國史或西洋史。那些曾經發生過的史實,影響我們每個人現在每分鐘的人生,其永遠比小說,有更吸引人更令人想一探究竟的魅力。

以中國文明來說,三國演義及楚漢爭霸的故事最膾炙人口,其它從黃帝大戰蚩尤的上古傳說,到近代清朝十三皇帝的正史野史,這幾千年的各種帝王傳奇戰爭哀歌民間傳說乃至神怪誌異,每個都吸引人。

但若問最最吸引我們的歷史段落,我相信很多人最想知道的,仍是發生未滿百年,自己父祖輩曾經經歷,乃至自己也正在經歷的,民國以來發生的種種歷史及所有相關懸疑的解答。可是歷史就是這樣,越接近的越難以知道真相,即便才不到百年的事,卻比起上千年的歷史還難獲得一個清楚的闡示。

有關民國以來的種種事件,其已遠遠不止是中國史,而是要整個世界史一起講。

國父推翻滿清,之後軍閥割據,伴隨著的是整個世界的列強版圖更迭,中外緊密相扣,特別是共產主義思維的導入,更是大大影響中國的命運,之後則是著名的世界大戰,中國的發展完完全全的和世界緊扣一起,中間有日本侵華史,伴隨著是全球同盟國及軸心國兩勢力間的角逐抗衡,二戰後最影響台灣人民命運的國共鬥爭史,乃至於國民黨撤退來台後從戒嚴時期到近十幾二十年的民主開放,中間過程有非常多的血跡斑斑,但整個歷史卻存在著太多「不可說」,包括著名的228事件發生始末,以及黨外人士興起的奮鬥歷程,還有許多大家聽聞過,但細節卻莫測高深的一堆事,遠者包括孫立人將軍、張學良先生,較近者像是雷震以及彭明敏,他們為何有的被軟禁,有的被列為海外黑名單,在從前這都是「禁忌」話題。

雖然現代台灣早已非常民主,不再高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教條口號,甚至以前被封為神話人物的兩蔣,其陵墓所在的慈湖也已成為觀光園區。但總覺得自己所處這個時代,自己所曾生長的這個台灣的發展根源,很多事都是想知道,但卻搞不清楚到底是什麼狀況。

在成長過程當中,學校教育當然是教條式的「政治正確」宣講,我那個年代是三民主義至上,孫中山蔣中正是時代偉人的口號年代。隨著政治逐漸開明,各種多元化觀念已經導入,但講到從滿清末年到民國發展史,相信課本也無法真正的做介紹,理由倒不一定是政治禁忌 (畢竟,後來民進黨也當家做過國家領導)而是因為這段歷史太亂了,要講的話肯定「剪不斷,理還亂」,所以一般近代史的寫法,就只能依時間發生順序,列出大事年表,諸如1911推翻滿清,之後袁世凱當政,以及南北軍閥割據(但軍閥間的種種合綜連橫,以及外國勢力干涉就無法細講)諸如1937年蘆溝橋事件,以及展開艱苦的八年抗戰, (但這過程中,一堆問號盤旋在全台灣數萬學子的腦海中,包括為何蔣中正說壤外必先安內,為何國共爭鬥伴隨著對日抗戰?)諸如1945原子彈投在日本長崎和廣島,日本宣布投降,以及接下來的中國成為世界五大國之一。

(但故事接著卻急轉而下,變成國共內戰,以及怎麼樣都讓台灣學生不可思議的,為什麼短短三四年,國民黨會被「共匪」整個打敗,逃亡到台灣來?)也諸如,國民政府遷台前兩年台灣發生228事件,以及國民黨撤退來台後,在經濟上實行的種種措施,乃至於建立台灣成為東亞四小龍的基礎,成為民主典範云云(但為何常聽到本省外省的衝突,為何有白色恐怖??)

以上所列,沒有括弧的部份,是課本上有列的,有括弧的就是課本沒有講,必須大家各自去翻各種野史查詢的。

但若去看一些黨外的書,或甚至一些雜七雜八的名人回憶錄,會看到相對於學校教育的歌頌,那些野史又太一面倒的攻擊批評。在那些書中,你會看到兩蔣頓時被妖魔化,成為劊子手,而各種這類書一定會描繪國民黨是多麼貪婪腐敗,在現今兩岸交流頻繁,來自大陸的書刊乃至電影也不是禁忌時,也可看到在相關史料中,都把國民黨描寫成暴政貪婪所以失民心的黨,去年中國發行的電影【建國大業】中,也是對毛周歌功頌德,而把國民黨的統治演成物價狂飆人民唾棄的一方。若從這些資料來看,又太過極端,把國民黨當成壞人來罵。

到底有沒有不是一面倒稱頌兩蔣偉業,但也不是反過來極端漫罵的近代史書呢?很高興,能看到像《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這樣的書問世。本書一套兩冊,從滿清末年講到1975年蔣公過世長達近百年的歷史,書中以蔣中正先生的人生發展為主軸,交代他所遭逢那個時代的故事,本書的寫法,雖以蔣先生的成長年代為經,但在描述上,卻不是採蔣先生為第一主角的傳記形式,如同書名所說的,本書在講的的確是「現代中國奮鬥」史,其特色在於,廣泛運用各種資料,它不是以蔣先生的思維來講話,更不是以在野批評的角度來講話,而是讓白紙黑字的史料,「自己來講話」,史料包括相關當事人的日記,以及往來書信,也包括各種外交紀錄,雖然說日記不一定講的百分百真話,但也不會差很多(除非一個人刻意寫「假日記」,那他活得也太累了吧!)

於是在這總共厚達超過七百頁的歷史論述中,讀者第一次可以以較中立客觀的立場,來看待很多的事,前面我曾經提過被括弧住,台灣學子一直不懂其原因的事情,在本書中,不敢說一定找得到真正的答案,但至少本書有描述出根據史料重新再現的當年人事時地物,很多以前無法全盤知道的事,包括日本侵華時,蔣中正一直覺得要優先清共其內心的種種爭扎(以及知名的「西安事變」始末)包括國共交戰時,為何國民黨會兵敗如山倒(這中間包括美蘇兩國的外交權謀,以及各種領導人物的情勢誤判)也包括當年政府撤退來台,其相關的國際局勢以及蔣先生的內心困境。(這裡會提到228事件,以及當年國民黨來台的統治策略)

一些近代中外史的大人物,其相關的言行作為會被紀錄在本書中,例如包括蔣中正、陳其美、周恩來、陳立夫、汪精衛等政治人物,以及尼克森、麥克阿瑟、陳邁德將軍、史迪威等的外國人物,還有包括蔣氏家族及宋氏家族,的眾多人物,遠溯至蔣中正年輕時的「好色」,(我在本書中才第一次知道,蔣先生在娶宋美齡前,曾經有過至少一個老婆,以及兩三個妾或愛侶)以及下及於第三代的蔣孝文孝武孝勇等(也介紹了章孝嚴及章孝慈)

一般印象中,蔣中正是個獨裁人物,但蔣經國是個勤政愛民的「明君」,但在本書中會發現,其對蔣雖多有批評,但總體來說是正面肯定的,但對蔣經國的描述,卻是著重在他是情報頭子,很多暗殺迫害是他主使的。

歷史的實情到底是怎樣的呢?老實說,百分之百的真相只有做時光機回到過去才有可能知道。(但即便如此,也只能看到表相,不能看到他們內心的想法)無論如何,過往百年的歷史已經發生了,其相關的影響也造就了我們現代的生活。

很高興若想追源的話,有這麼一套書可以閱讀。這是我讀近代史以來,最好看的一本書(當然我不敢說其是最正確的)

隋亂典藏套書 (6冊合售)

讀者評鑑等級: ★★★☆☆ 2010/11/25

在以戰爭為主背景的中國歷史小說中,出版品最多的當屬描述三國時代的故事,再來是楚漢爭霸,再其次是各個朝代開國,如大唐、大明、大清、元朝等。很少看到一套作品,以隨朝當主題,【隋亂】系列的書雖然很多部份提到的是大唐開國的歷史,但其內容百分之百都發生在隋朝尚未滅亡,且君王也還健康的時期,其剛好可以銜接過往最常聽的大唐開國故事,以前聽的故事都是瓦崗英雄、虯髯客與紅拂女、大唐群雄爭霸,透過【隋亂】系列剛好可以看到的是這些英雄如何崛起及他們的年輕時代,在書中,唐太宗李世民出場時才十三歲,其它程咬金、秦叔寶、徐世勣、竇建德等等,都還是年輕或壯年時代。

這本身就是填補歷史知識空檔,很珍貴的故事 (雖然小說不代表真相,但透過作者的考證及想像力還是有很大知識性) 閱讀本書的讀者,會發現作者很明顯地在強調一件事,那就是世家階級的概念,在那個朝代根深砥固,乃至於一個沒有背景的人,再怎麼有能力,一輩子也只能被壓在社會底層。而出身世家的人,只靠自己的姓,隨便就有個官做,整套書,從第一集到第六集,每集每章都或多或少在描述這種社會不平等,甚至可以說,這整套書就是在控訴因階級所帶來的社會不公。

而在整個時代中,唯一可以打破階級的例外,就是本書男主角李旭,他破格從平民升到大官,已經成為鼓勵平民的一種典範,但放眼全隋朝,他是絕無僅有的特例,並且這個特例是因為有皇帝撐腰。然而即使如此,到最後,男主角仍敵不過世家的力量,在百戰百勝後,仍被鬥出歷史舞台,於結局時離開中原。 (所以歷史上並沒有李旭其人的知名事蹟,不過有個虯髯客傳奇) 這套書如同前述,對於隋朝社會制度有很深入的描述(及控訴) 不過這方面讀起來難免比較灰黯,也比較生硬本套書真正讓人看了血脈贲張,捨不得掩券的還是戰爭情節。

【隋亂】是我看過的中外歷史小說中,對戰爭描寫最棒的作品之一。我看過的大部份中國歷史戰爭情節,都著重在鬥智鬥力,會強調用計,布局,以及軍隊的陣勢,乃至武將的描繪,在【隋亂】裡,這些都有,但其特色是,把戰爭寫很細,像一個攻城戰,作者將之寫得栩栩如生,把每個環節都寫到了,包括敵我雙方對峙時的陣勢,武將心境,然後在描寫正式攻城時,雙方的一舉一動,如何架梯、如何反擊,如何號令、如何衝鋒,還寫到對打時,殺到哪裡,哪裡噴血哪裡割斷怎樣慘嚎。真的,看這套書很容易聯想到戰爭的畫面,寫得超級細緻。

而本書共六集,每一集都有不同的戰場描述,是很難得的戰爭史,包括第一集,塞外民族的彼此攻殺,第二集的高句麗大戰,第三集的第二次高句麗戰役以及楊玄感叛亂,第四集後則是和群寇對戰,對象包括實力最強的瓦崗軍,以及各種地方勢力。男主角李旭就像武俠小說中的男主角般,從最早的什麼都不懂的少年,逐步因緣際會學到各種功夫以及戰技,最後變成天下無敵的高手。

只是這不是武俠小說,所以他學的不是什麼內功或拳術劍法,而是應敵打戰的包含射藝、戰術、馬術等等的功夫。 在金庸武俠系列小說中,最典型的「完人」代表是郭靖,但【隋亂】系列男主角李旭,比郭靖還像完人。

看完這套書,伴隨著李旭一路攻無不克雖然很過癮,但可能因為他太完美了,本套書雖好看,但總覺得差經典還那麼一段。

另外,在描繪愛情方面,雖有幾段不錯的戀情,但相較下,份量太少,這也讓整套書陽剛及喜血腥味過重,整體來看,是一本難得的歷史小說,可以做為對唐朝有興趣的讀者,在閱讀唐朝歷史前的一個補充資料。

色史

讀者評鑑等級: ★★★★☆ 2009/11/04

提起亨利米勒,大家對他最耳熟能詳的當然是那本《北回歸線》,即便在現代他的書看來都很驚世駭俗,何況是在那個更早的年代。無怪乎,他的作品一本本都被列入禁書。

《色史》是亨利米勒情慾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從書名就直接「限制級」,中文版封面還印上18禁(不是小小貼紙,是擺明了故意彰顯的封面設計),這本書雖說是小說,但卻自傳性質很濃,事實上,故事中主人翁就叫亨利米勒,其實就是自傳了。

如果要說限制級,那本書的確有很多超級鹹濕的內容,其對於色情的描繪,非常的逼真露骨,且當然比起所謂色情文章的內容,本書的描寫高段的多 (不好意思,身為男生,本人也不免看過一些色情文學……),在全書中提及的性愛描述,各式各樣,包括偷情、挑逗、夫妻床戲、強暴、自慰,以及3P性愛等等,且對象很多,可以說,書中只要有女性出現,就大致上會和男主角有那麼一段,因為在本書中,男主角是個超級有性魅力 (也真的很有性「實力」)的人,似乎就連陌生人,一看到他也都會不由自主想和他來一腿。

以此角度看,本書很「小說」,畢竟,真實的人生真的有人那麼厲害嗎? 照本書的故事看,男主角不但天天要幹那檔事,而且一天都好幾回,「精力」旺盛,百戰不撓,已經超越生理上的可能了 (我看過報導,就連A片男演員,為了做那種事,一天好幾次也會精疲力盡,覺得是「苦差事」)。

但亨利米勒會被列為文學大師,著作風靡全球,當然不是因為他是性學大師。只是他的寫作風格有很濃重的性愛味。但看他的書,最棒的地方,卻不是這部份。而是他的絕妙的文筆,作者總是一種帶點遊戲人間的超然,來書寫這個世界,其隨性但不算憤世嫉俗,書中人物出場繁多,老實說,很多時候都記不起來誰是誰,但他書中人物的最主要功能是闡述各種理念 (當然,有時候也充當性愛的人物)。

亨利米勒透過書中不同行業不同個性人物,以聊天閒扯淡辯論或內心獨白等各種形式,寫出他對這個世界的種種看法,包括對生命的意義、對社會的批評、對相處的哲學、對男女的互動,以及對各種事務包含種族、企業、寫作、哲學、藝術……等等的描繪。他的文思奇特,很有想像力,用的形容類比常常令人拍案叫絕,甚至很多地方寫得很唯美,就連標榜什麼浪漫文學的小說,寫得都不會比他美。另外,其不只是文筆超絕,其意境也很高,對很多事的觀點,其常由很特別很超然的角度切入,看似遊戲人間的人,卻是生活的大哲學。

如同看《北回歸線》的感覺,本書可以從任何一頁切入開始看,都不會妨礙閱讀的樂趣。基本上,本書雖然有個人物主軸,但不算有故事主軸。只能說是描述男主角和各種人物互動的情況,以整本書的好看度來看,其比當初看《北回歸線》時略遜 ,但那主因是凡事都有第一次,第一次看亨利米勒會衝擊最大,第二次衝擊就比較小。

此外,本書在編輯上有待加強的地方,是本書有不少錯字,但譯筆不錯,是本很好看的書,不管是不是用「有色」眼光看都一樣。

黃易─覆雨翻雲【全套12卷】

讀者評鑑等級: ★★★★☆ 2009/04/16

之前剛讀完全十五冊的《邊荒傳說》,覺得黃易老師算是我第二喜歡的武俠小說作家,他結合歷史以及武俠故事的部份,甚至比金庸還多,像《邊荒傳說》根本就可說是東晉五胡亂華的歷史小說,史為主武為輔了。

讀過《邊荒傳說》以及前的《大唐雙龍傳》《尋秦記》都覺得很不錯,但對於《覆雨翻雲》這套書,原本卻並沒有特別抱什麼期待,因為這套書好像沒什麼知名度。但不料,我一讀(目前只看到第八冊,也算看完整個系列約三分之二了),卻發覺本系列還比《邊荒傳說》好看。

也是如同黃易老師的風格,本套書是結合歷史,只不過沒有像《邊荒傳說》《大唐雙龍傳》《尋秦記》那樣緊密,但卻也同樣的廣泛將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導入。本套書的歷史背景是明初,朱元璋治領中國,元末叛亂餘虐以及邊疆民族仍未息一侵中國野心的時代。書中包括朱元璋本人、藍玉、燕王冀等,都有出場。不過,比較上,我覺得本系列最好看的部份,倒不是結合歷史與武俠的部份,而是作者在情節安排上,奇招紛起,每一段都令人訝異乃至讚歎,像全書一開始就不落俗套,不像大部份小說都是以主角為中心的成長史,本書在一起頭,主人翁浪翻雲就已經是天下第一高手了。而第一集就出現的原以為是大反派的人物,後來卻是併肩作戰的主角人物之一,包括上官鷹、翟雨時等,這種寫法也出人意料,之後結合江湖黑白兩道以及朝廷幫派和外族等各種高手,種種複雜的情節,經常異軍突起,引人入勝。

本書我覺得最特別的地方,是多主角制,在金庸武俠小說中最出名的多主角小說是【天龍八部】,有三個男主角。但在《覆雨翻雲》系列中,卻至少有四個男主角;浪翻雲、韓柏、戚長征及風行烈,以這四位主人翁各牽出一個故事軸,卻又彼此緊密交錯,創造各種高潮。寫法也一貫是黃易式的那種,很適合做連續劇的寫法,各引一段然後下回分解,改跳另一段。而除了這四個主軸外,間或穿插一些次要人物當主場人物,例如偶爾翟雨時也會獨立成一段故事發展。以故事精采度來說,其比《邊荒傳說》要來得吸引人 (《邊荒傳說》到後來有點頭重腳輕,最後一集把很多事都一集內大團圓式解決)。而其很特殊的一點,就是故事中男主角,經常一人配多女,最著名的是韓柏,其身邊女人之多,已經勝過金庸筆下的韋小寶,其和所謂武林十大美女大半都有牽扯,而風行烈和戚長征也是都三妻四妾那種遭遇。浪翻雲雖說武功高絕,已超脫情慾,但在故事中其也不免和很多女性有瓜葛。由於加入男歡女愛的劇情,結合武林中爾虞我詐,整個的故事變得很好看,讀罷一冊又一冊不會厭煩。

目前我只看到第八集,後面還有四集,希望後面四集不會像《邊荒傳說》一樣尾巴有點簡略。

克魯曼談未來經濟

讀者評鑑等級: ★★★☆☆ 2009/07/17

當買這本書時,書名會給我一種錯覺,這是一本經濟趨勢分析的書,或者大師對整體經濟發展的建議。實際上,一翻開書就會發現,這本書絕不是和「未來」有關的,而其實是「過去」的結集。雖然在文集之外,克魯曼有以序言的方式以及針對每章做總言的形式,撰寫了類似理論整合的文章,但不可否認地,這是一本將舊的文章結集,且甚至年代久遠,大部份都是時間長達十年的舊文。明明是舊文集結,且是跟經濟這種時移事往過時就失效的主題,卻還標榜是「未來經濟」。真的不禁要說,出版的單位有欺騙讀者之嫌。

不過,雖說因為書名與內容不符,且被出版社行銷欺騙多少有些不高興,但純就本書閱讀的感覺來看,倒也不壞。主要是克魯曼的文筆犀利,善用比喻,將原本冷僻的政經術語,可以寫得很有趣。另外,在整個分析的過程中,也對過往十年來的美國經濟以及兼及其它地區經濟發展也所說明。本書也提到環保、社會福利,以及兩黨共治的話題。基本上,本書有很明顯的立場,一直在批判小布希的政策。因為是其一家之言,並沒有其他人和他辯論,所以不知道他講得是對是錯,但能夠將原本性質很硬的政策討論及經濟議題,寫得尚稱引人入勝,這也算是一種功力了。

整本書看下來,還是有所收益,並且覺得本書還算具有可讀性。 只是,一定要一本集結好多年前報刊論文的書,取名叫「未來」嗎?

大騙局

讀者評鑑等級: ★★★★★ 2008/01/27

小說的種類當然有很多,非學術研究出身的我,沒這個專業去談文學分類。但純就我個人的閱讀樂趣來說,我個人大致上將讀小說的閱讀之樂,區分為兩大類小說,一種是文字運用之美帶來的心靈洗滌享受,一種是故事之好看帶來的純休閒享受。前者,寫得好的,可以得到各類文學獎,甚或成為傳世經典,讓好多世代的人們津津樂道,後者,則可以提供讀者很棒的閒暇消遣,讀一個好故事,然後或喜或悲或樂或氣,總之心有感應焉。

有的書兩者兼具,又有精采的故事情節,又有很棒的文筆及寫作深度。但許多的書是專精一種,特別是故事寫得好,不走高文學成就,只走大眾流行口味的。
我個人覺得,丹布朗的《大騙局》,在我個人的閱讀定位裡,就是屬於故事很好看,但不走文學深度路線的。

看《大騙局》的感覺,一邊沉迷在他精采刺激的情節,一邊就會忍不住想,這書簡直就是為了拍電影而寫的感覺,情節像是007之類的緊張懸疑,內容刻意分成一小段一小段,一方面讀者讀一節就可以休息,一方面也像是看影片有個轉場的效果。而不管怎麼說,丹布朗是個說故事高手,他先設定一個主題,而這個主題就是他一貫的抓住人門內心需求的那個主題 ── 解謎。因為大部份人都是好奇的,心中喜歡知道某種神秘事物的結局或原因,丹布朗一系列的解謎故事,成為全世界的瘋狂暢銷書。最紅的當然是《達文西密碼》,書大暢銷且拍成電影,然後所謂的前傳《天使與魔鬼》,今年也將推出電影,而2006年問世的《大騙局》,也是同樣的,走解謎路線,只是書中主角換了人,也不走宗教路線,改走另一條包含宇宙、歷史、政治、科學等的,同樣也是緊張冒險,結局要到最後一章才揭曉的懸疑電影式的小說。

不諱言的說,這就是一部好看的小說,但不以文筆取勝,情節很吸引人,但也可以看出作者不走文學深度路線,目標是銷售排行榜,而不會去想得到任何的獎。
但故事真的精采。懸疑小說,因吸引人,所有作家當然都想寫,但又有幾人寫得像丹布朗那樣紅透全世界呢!關鍵就在常識深度,丹布朗或許沒有文學深度,但肯定有知識深度,不是說他很博學,可是至少他有為了一個主題,去鑽研相關的知識並將所有那類的知識很用心的編織成一個架構,當許多偵探小說家,只抓住一些常識然後安排幾個解謎點寫成偵探小說來賣,丹布朗卻將常識編成一個知識的面,然後讓情節在上面馳騁。

有用心做功課,加上想像力豐富,寫的東西,成績看得到。
《大騙局》,是片中男女主角的冒險之旅,並且也是趟知識之旅,即便只是東一段科學西一段政治南一段天文北一段生物,但就是會讓讀者,覺得,哇,好有內容好精采。

做為一本好看的書,這一聲,哇,就夠了。
這是一本好看的「故事」書。

邊荒傳說〈卷二〉

讀者評鑑等級: ★★★☆☆ 2008/11/04

看過黃易小說的人,應該都不會否認,黃易先生真的很會說故事,而且善於營造一段段的高潮,每段落不會太長,可以讓讀者休息一下,再看下回分解。並且他很擅長,一次同時布局很多條線,每條線都有精采的高低起伏,讓讀者像吃一盒有各種口味的糖一般,可以感受不同滋味。其走向很明確,就是走故事走向,其適合拍成電視電影,也適合各年齡的人隨手拿一本來消遣。但其也因此少了文學性,其小說遠不若金庸的博大精深、影響深遠,故事雖精采,但總是切成一塊一塊的,很難像金庸小說般,有著深入民間的著名橋段,在人物的描寫上,也沒能塑造出像金庸故事主人翁般那麼色彩鮮明,可以做為日常生活象徵寓意的角色。然而,黃易是黃易,金庸是金庸,本就不同取向,二者都同樣可以帶給讀者閱讀的樂趣。

必須要說,看完《邊荒傳說》第一集後,覺得在一個大高潮後,有點後繼無力,之後每集都沒那麼精采。但雖比不上第一集,整個故事還是好看的,我覺得黃易的這套小說有兩大特色:

第一、善於用計。不管讀黃易的哪套小說,都會發現,他喜歡設計一個個的難關及敵我對峙,然後不斷的安排一個個的權謀對抗,《邊荒傳說》便是標準的「算計之書」,包括戰場上雙方對戰的不斷用計,兩個武林高手對抗時的智力比智力。上至皇朝不同派系的傾嘎,下到兩個幫派人物間的勾心鬥角,每一頁都是計。能夠一個又一個層出不窮的安排用計的情節,這也顯示黃易真的是聰明過人的作者。

第二、強調氣功,各家武俠小說的作者,有不同的專長,金庸在武學描繪上的功力,已成為華人世界的經典,什麼降龍十八掌、九陰真經、葵花寶典,人人耳熟能詳。古龍則擅長結合美學與武學於一體。至於黃易呢!他非常愛用氣及意,在他的武俠小說中,所有的高手都是以氣貫武,不論用刀用劍甚或空手,都是意走氣先、氣勢決定勝負,其在招式的描述上最後一定會歸到以氣做結,這是讀黃易小說的讀者都應該很習慣的。

但讀《邊荒傳說》讀到後來,例如到第五第六集後,便有點讓讀者懶起來,雖然黃易不斷推出新,一直發明新的驚奇來吸引讀者,但總覺讀黃易的書,就是無法像讀金庸的書般廢寢忘食,而是看到一個段落,不再看也沒關係。這之間原因,整套書太長,且一段一段永無止盡式的掰故事是原因,另一個原因,以《邊荒傳說》來說,我覺得寫到後來有點扯的是,黃易把這個五胡亂華時代的故事寫得太現代了,變得很假。書中大量運用現代社會的術語,包括民主政治的選舉、主席、表決,行銷學上的各種觀念,甚至還有什麼觀光團、文宣。裡頭人物的對白及思考,也都非常不夠古人,簡直可以說,只是讓現代人穿著古裝在演戲。這樣的故事,雖然因為情節緊湊,仍會吸引讀者,但整本書的價值就大打折扣了。

邊荒傳說套書(共十五卷)

讀者評鑑等級: ★★★★★ 2008/10/02

以武俠小說來說,公認的第一品牌當然是金庸武俠,不論是人物的描寫、故事的大格局,以及其對華人社會的影響力,金庸的作品,其書名及知名角色,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相對來說,其它武俠作家,就只能以各自的特色,另闖一片天。

在金庸作品以外的武俠小說,最出名的應該就屬古龍以及較新一輩的黃易。

黃易的武俠,結合了豐富的歷史的知識以及很文學化的描寫,雖然影響力仍遠和金庸不能比,但在諸多特性上,倒不輸金庸。

以歷史性來說,金庸小說很知名的一點,是會結合歷史事件及人物,像是《大漠三部曲》背景就是從南宋到元朝的歷史。《書劍江山》有乾隆,《鹿鼎記》有康熙,以及諸多清初歷史事件等等。黃易在歷史結合這方面,則只有更強,其書中歷史的比例更大。他很擅長利用那種戰國紛亂的歷史背景,將史書的人物全部融入故事中,為了讓人物更多樣,各種爭戰對抗的場景更多,他選擇的都是那種亂世,像是《尋秦記》裡有著東周戰國的多國紛爭背景,《大唐雙龍傳》是隋末群雄紛起的亂世爭戰,而我最近正在看的《邊荒傳說》則將背景設在東晉五胡亂華直到南北朝這一段歷史。

本人算是很喜歡歷史的人,從小到大歷史的相關成績都算不錯,但以前每當唸書唸到從晉朝到隋之間,五胡亂華,南北各自紛爭的歷史,就感到一片霧煞煞。看著一大堆以東西南北命名的短暫朝代,匈奴、鮮卑、羯、氐、羌,各自成立不同的王朝,然後彼此滅來滅去的,整個中國又分南北,分別有攻伐內亂,最後南方變成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等等,北方則是北齊北周。這中間國名混亂、人名也充滿複姓怪姓唸來拗口。這一段歷史,我不管怎麼死背硬背都只能勉強撐一段時間的記憶,經常是考試一考到這一段,我就準備送分投降。

然而,如果那個時代,我可以先讀讀黃易的《邊荒傳說》,我想,我就會對那個時期的歷史有更清楚的認識。在《邊荒傳說》中,不但將各個朝代的人物及歷史背景,做了清晰的介紹,並且將以前只在課本上幾筆帶過的故事,用具體的小說情節來描述,中間放入了人物的內心心境,或復仇或大志或面對國際局勢不得不然或為兒女情長等等,於是,那些誰滅誰誰攻誰的史事,躍然紙上,成為令人目不轉睛的精采故事。 印象中,市面上的書,在描繪歷史時,最喜歡講的是三國的歷史,及清朝的歷史。其它漢唐盛事,以及宋代的愛情、明代的傳奇、甚至春秋戰國的種種,也都講得不少。但真的要在市面上找到講到東晉的通俗(而非學術評論)的書,並不容易。中國歷史上有所謂三大以寡擊眾的戰役,亦即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以及淝水之戰。其中前兩者,是三國名役,透過三國的各種著作不斷傳述。但對於淝水之戰,卻少有書籍描述細節。

《邊荒傳說》是我看過,唯一具體而微描寫這整個戰役前因後果,包括整個戰役雙方布局、中間鬥智的過程、雙方主將的心路歷程、智將的權謀、武將的功夫修為、爭戰國的歷史背景、複雜的利益糾葛、交戰時雙方國民的心境、當時戰場的形貌、戰役的一個個細節,軍隊的布陣、突襲、迂迴、計謀等等。《邊荒傳說》整套系列超過十本書,其中第一集,就是整個以淝水戰役做主線來描述,從開戰前的戰雲密布人心惶惶,兼及北方及南方不同的文化,介紹到九品中正以及南方門第之見的社會現象,也介紹到包括天師道、彌勒教等等當時的宗教背景,當然也不會錯過說明五胡在北方的權利侵嘎。然後戰爭主將的彼此運用策略,一路走來,讓讀者看得目不轉睛,隨著決戰時刻逐步到來,心情隨之緊繃,雖然明知歷史上的史實是東晉大勝前秦符堅,但看得過程還是覺得緊張興奮。最後雙方對戰,那些書上只用幾行字描述的文字,在此化為一個精采的彷若將電視畫面化成小說內容的文章敘述。然後,哇!酷,以八萬人真的擊敗號稱八十萬大軍的符堅大軍,活靈活現地在紙上呈現。

以武俠小說來看,歷史因素當然不是最重要的,還需看武俠招式描寫、武俠人物描繪,以及比武對戰乃至於男歡女愛的情節。黃易的武俠描繪好不好,老實說,見人見智,我個人可能因為長期受金庸洗禮,覺得若和金庸比較,黃易的武俠描寫,仍比不上宗師,但其也另創一格,有著其自有的武俠創意。

對我來說,看黃易的書一大樂趣,還是看他把歷史人物都放入故事中變成武俠高手的那種樂趣。反正只要是一方之霸,就一定也要是武功高手。那些在歷史課本中的將軍,在書中都絕對是擁有氣功及獨門武打功夫的武林角色。但也有例外的,以淝水之戰來說,東晉的領軍大將謝玄,也同時是南方武林第一高手,九品中正排名第一,但真正在幕後運籌帷幄的謝安,卻不算武林中人。雖然如此,本書在描繪謝安對整場戰役的布局部份,真的寫得很棒,可以說,本書可以不只當作武俠小說或歷史小說看,也可以商戰策略的角度來看,看到謝安從戰前的情勢評估、安排施計、預估對方的心境,以及掌握整個局勢的走向,到整個戰爭期間的鎮靜穩重,以及戰爭未結束就開始考慮戰後的國內政局等等,看了本書,也是一種生意策略的洗禮。 其實,我這套書還沒看完,但純就第一集來看,真的是我很推薦的武俠小說。

西班牙像一本書

讀者評鑑等級: ★★★★☆ 2008/01/26

從小就喜歡歷史和地理。記得在學生時代,還擔任地理科的小老師。 >br?歷史提供一種時間性的想像世界,讓不在某個時代的人,可以在腦海中建構那個年代的情景;地理當然就提供空間性的想像世界,讓這輩子應該絕大部份國家都沒法去造訪的我,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去歷。

於是我喜歡看史地方面的書。然而,歷史、地理以及另一個很重要的科目──文學,如果這三個科目可以結合起來,那就真的是很棒的閱讀享受。純以歷史來說,各種版本的歷史,包括中國人史綱、西洋世界文明史、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乃至於萬物簡史等等,看了至少上百種著作,感受回到過去的快樂。地理方面的書則偏向各類遊記以及更多的是旅遊導覽,每到一個國家或台灣的外島前,都會買參考書籍來看。
但一本書若是結合歷史跟地理以及文學,那格局就又超越單一講歷史或地理的書了。

純以歷史+地理的閱讀經驗來看,印象中最早讓我有系統閱讀的是馬可勃羅出版的一系列當代名家旅行文學,包括像奈波爾的印度系列書系、西蒙波娃的美國紀行,還有結合亞、歐、非各國的遊記,特別是那種以我的經濟條件不太可能會去的地方,如講述韃靼的、印度雨林的、中部非洲甚或北極等地方,這套書系的特色,是不只講當地的地理,更多的時候,會講到當地的歷史,等於是一系列以地理為主,歷史為輔的史地合併書 (或者說,以文學為主,史地為輔的經典文學)。

後來這一類書,就越來越多了,包含時報書系等,市面上推出一大堆結合地理和歷史的書系,而就中的差別,我覺得只是比重的問題,有的書,地理為主,歷史為輔,作者去造訪一個國家,一邊寫他在那個國家的所見所聞,經過哪些城市,用生花妙筆敘述當地景觀,一邊也講述那個國家的歷史,通常歷史部份都片片斷斷,來到某個城市,就提到一下和當地相關的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有的書則文學成份為主,像著名的奈波爾系列,與其說是在介紹印度,不如說是在寫一本以印度為背景的文學作品。

但有沒有以歷史為主,地理為輔的書呢? 老實說,我很少看到,因為在技術上,以地理帶歷史比較容易,以歷史帶地理,就是說,我寫某個事件或某個皇朝的過往,然後寫到某件事,就提到某個地點的現況,那種寫法很難想像,應該不好閱讀。直到本書《西班牙像一本書》之前,我看的史地書,幾乎全是地理帶歷史,但《西班牙像一本書》,卻做到了,歷史為主地理為輔的感覺,整本書的敘事方式,是以西班牙的歷史為軸線,但以旅遊形式表達,從前幾章講述西元前的西班牙 (那時候當然還沒有西班牙這個國家) ,一路邊講到哪個城市,邊順著歐洲西洋史的路徑一路走來,講到最後佛朗哥主政以及之後的政局,時序最後來到2005年。本書,老實說,前半部,大部份還是在講地理,較傳統式的邊帶到城市景觀,邊描述這個城市的過往歷史,但歷史比例越後面越重,前半段講兩大宗教的民族攻防戰很精采,摩爾人的侵略及退出,安達魯西亞的興衰過程等等,也提到中世紀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那個時代。而到了書本後半段,或者說後三分之一的地方,我覺得整本書,可以說是基調已是歷史,甚至翻了好幾頁完全沒提到地理了,本書後面都是在講述西班牙近代史,特別是從20世紀初開始,講述西班牙內戰,佛朗哥當政以及最後的制憲等等,這一段寫得很棒,特別是在國內很少有書介紹西班牙歷史時,本書是我看過,對西班牙那段時期描寫最清楚最精采的著作,該段融和了歷史以及政論分析,讓一般讀者可以了解西班牙的整個發展輪廓以及民族性格,本書另外也提到藝術以及宗教等等,而且實在說,初始為遊記的這本書,寫到後來,已經一點也不像遊記,可以說是一本前後風格有些不一致的書。但,不妨礙本書是本好書的印象。

這是一本很特別的,歷史為主,地理為輔的旅行文學。
對於西班牙歷史不熟悉,常聽聞什麼佛朗哥政權,還有西班牙內戰,但又不知其詳的人,一定要看這本書。
而喜歡高弟、達利、畢卡索等藝術家,以及唐吉科德這本世界名著的讀者,也都可以來看這本書,追尋他們的脈絡,因為他們都和西班牙有關。
總之,這是本值得推薦的書。

失竊的孩子

讀者評鑑等級: ★★★★★ 2008/10/27

以雙線併進的方式,構成一本著作,這樣的寫法是很常見的,經常的作法是,在不同的時空中,以過去和現在併陳方式描繪整個故事。當過去和現在對比,由疏離到交集,兩個主人翁交會的那一瞬間,就是讀者心中最震憾的時候。像前年風靡全台的經典好書《風之影》就是這樣的寫法。我個人很喜歡的《盲眼刺客》也是如此。
當然,我指的不是,在一本書中偶爾放入另一個人的述事手法,這種寫法很常見。我說的是「整本書」從頭到尾都設定成雙線寫法。以雙線來寫的作品,至少有兩個很大的閱讀優點。
第一,雙線就代表雙重觀點雙重世界背景,讀者看一本書,卻可以看到作者以兩種方式描繪不同的地理景觀、文化背景以及人們的思維。
第二,雙線代表著兩種觀念的互相激盪,互相挑戰對方觀點,刺激讀者的思考,讓閱讀有很大的樂趣。所以很多作者,很擅於愴造一個雙線甚至多線的劇情,來大幅發揮其寫作才華。當然,這樣的事的確需要才華,否則只會寫出混亂讓讀者看不懂的書,或者錯誤百出的作品。
《失竊的孩子》是標準的雙線進行作品,並且井然有序的,這一章講人類生活,下一章講的就是調換兒(簡單講,是妖精的一種)的生活,一前一後,互相對照互相影響,但描繪的卻是兩種不同世界。
在人類的章節,描寫的是在西元五六零年代,美國小鎮的生活,以及一個人類小孩的成長經歷,在調換兒的章節,描寫的是森林流浪的世界觀,以及外表是小孩內心是成年的調換兒們生活的種種。兩線併行,並且一環扣一環,同一個事件,在人類世界章節用主人翁講一次,但總覺得有什麼地方怪怪的,等看到調換兒章節,才知道發生什麼事。而隨著時間過去,人類主人翁逐漸成長,由小學到中學到成人,到結婚有自己的小孩。調換兒們雖永遠不會變老,但也年復一年經歷很多事。
本書最感人的地方,是透過失竊的孩子這樣的觀念,探索自我存在的意義。在本書人類章節中的主角亨利戴,其實是一個調換兒,在本尊七歲那年,一群調換兒把真正的亨利戴擄走,由妖精調換兒取代成為新的亨利戴,所以雖說是人類的章節,主角卻其實是調換兒。而在調換兒章節,那個主人翁,名叫A一袋,他就是那個被偷走的小孩,原本是人類,現在已被改造成調換兒。
隨著時間過去,亨利戴逐漸失去他原本妖精的法力,也漸漸融入人類的生活,他越來越不想去想調換兒世界的一次,他故意去忘記,弄到後來,他已變成真正的平凡人類,甚至他自己有了小孩,他最怕的兩件事,一是自己的小孩是調換兒,一是自己的小孩被調換兒偷走。在此同時,當年被偷走的小孩A一袋,雖然永遠不會老,且隨著時間過去,他已經忘記他自己是怎樣來的,心中常存迷惘,不知道生的意義何在。
就是這樣的兩個人 (或兩個調換兒),一方面在各自的世界裡成長,遇到自我認同問題,並且思索所謂生命歸屬的意義,另一方面,他們後來也多次互動,每次互動都是一種震憾,他們其實彼此沒有交談 (因為當第一次交談時,A一袋已經不太會講人話了,亨利戴聽不懂他說什麼),但卻因對方的存在,而刺激彼此思考自己的存在。 最後,在亨利戴一場昇華式的音樂交響曲後,兩個人都分別找到自我,亨利戴有了新的生命體悟,和他的家人快樂的過日子,A一袋則出發遠行,準備去遙遠的海角天崖尋找他的調換兒愛人。 這是個有關自我存在意義的故事,是本不錯值得推薦的小說。

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

讀者評鑑等級: ★★★☆☆ 2008/01/28

有時因為看了書而去在看電影,好比說哈利波特以及達文西密碼, 有時因為看了電影而想看書,好比說魔戒系列。 那東京鐵塔呢? 看書先? 看電影先?或者說若看過電影還需要再看書嗎?

在2007,這部作品,可說是未演先轟動。 我都忘了先有書的知名度帶動電影,還是先有電影再帶動書。 不過對我來說,我是先看過電影,再看過書。 本書,不論是在臺灣、在日本,都號稱是著名的暢銷書, 其聲勢比前年的「佐賀的超級阿嬤」還大。 以親情為主題的內容,影片,號召大家記得帶面紙進戲院。書籍的文宣也提醒,不要在電車裡看,免得到時候被人家看到在公開場合流淚,有些些丟臉。

那我哭了嗎?
以這部作品來說,書和電影,有不同的感動,但電影比較刺激感官,書則餘韻猶存。

記得,以電影來說,當電影看到後來,整個戲院一片哭聲。 坐我後排的一個人,甚至哭到不能自己,感動泣音清楚可聞。 當然,我不否認,我到後來也淚流滿面, 但我也必須說,我哭得有點不知所措, 實在說,本片整個的節奏平淡甚至有點悶, 並且也沒有什麼突出的戲劇性轉折情節, 要說各種催淚效果,臺灣的任一部八點檔都比本片厲害。 在本片的前半部,可能因為心理預期因素吧! 當大家看到劇情那麼平淡,像在聽老人講話般,緩緩的行文, 有的人甚至打起了呵欠來。 當時剛吃過午餐的我,看這部電影也感到有點眼皮沉重。 只是,就在不知不覺中,淚腺自己蠢蠢欲動,然後不受控制的奔流出來。 要問大家,從哪裡開始哭的,很多人一定也覺的莫名其妙, 明明還覺得本片很無聊的,怎麼就忽然哭起來了。

後來想想。其實,會哭是人的本性。 每個看這部電影的,隨著劇情的牽引,一定不可避免的會想起自己。 當片中的媽媽,牽著小孩的手,邊唱歌邊過街, 觀眾想到的,是自己的媽媽, 當片中的媽媽,在困境中打拼,為小孩掙學費, 觀眾想到的,也是自己的媽媽。 片中的媽媽辛苦工作,青春期的兒子卻拿了錢荒唐度過歲月, 大家,一定也想起自己學生時代,是多麼不懂體諒家人辛苦。 當媽媽逐漸年老,兒子長大入社會工作, 他開始要照顧母親,但母親已因為癌症,身體虛弱,常跑醫院, 做兒子的哭著他沒照顧好他媽媽, 所有觀眾想到的,卻是自己有沒有善待自己的母親。 頓時間,全戲院的人,都強烈思念起媽媽來, 想到媽媽對自己的好,大家都不禁難過的哭起來, 如果觀眾中有人的母親已經不在人世,就更哭得悉哩嘩啦了。

所以,這部作品給我們的,不是單純劇情的感動。 而是催動每個人內心那個懷念母親的心情。

所以這是部觸動內心想念媽媽心情的作品,因為,對媽媽的感恩,是不分國界的。

群(上)(下)

讀者評鑑等級: ★★★★★ 2008/05/10

這是一套上下合訂本,厚達九百多頁,但卻一點也不沉悶的磚塊大部頭科幻小說,這真的是我看過最棒的海洋生物科幻小說,也是一部結合驚聳災難人性及偵探的頂級小說,整個閱讀過程,不但充滿讀小說的文學樂趣,並且也真正是一場知性之旅,書中所提到的諸多知識,已經過專家背書,絕不是作者信口開河亂掰的內容,而是真正有去做功課,並巧妙的融和時勢以及人性糾葛寫出的高潮迭起絕妙作品。

書中做了一個假設,我們人類啊!自栩是全地球也是全太陽系最高級的生物,以為若要找到更高級的生命形式,只有往外太空探詢,而至今為止,尚未發現任何一顆星球有生命出現。但如果,實際上真的有比我們聰明的生命形式,並且它不是住在外太空,而洽恰是住在我們地球呢???這是一個很超乎想像的假設,書中告訴我們,別說我們對外太空不了解,事實上,我們連對自己地球的知識都不了解,占了地球十分之七面積的海洋,裡頭倒底有什麼,我們人類真的自以為自己了解嗎? 本書告訴我們,我們錯了,海洋中不但有另一種高級生命形式,並且在演化的境界上,其還勝過我們,原本一個在陸地一個在海洋,千百年來相安無事 (但千萬年前就不一定,本書暗示以前的生物滅絕,其實是海洋的生命搞出來的),現在因人類不斷破壞生態,已惹惱他了,他要開始反擊。

本書上冊部份,採多人角度多主角分別上場的形式,逐步描繪全球各地發生了種種異象,過程初始只是零星的異外,但後來災情越來越大,終於引起大家重視,但為時已晚,不可避免的大災難發生了。在上策尾巴,描寫因沿海陸棚陸續崩塌引起的超級海嘯,這一段寫得超逼真,是我看過描繪海嘯災邊最仔細的文章,就中分析了海的動力原理,以及其災難性的影響,一個個描繪出各個城市被海嘯吞沒的過程。

下冊寫法就不同了,改為將上冊分散各地的人齊聚一堂,大家共同研究如何對抗災變,第一步當然是找出災難原因,故事直到這時才導出,原來海洋世界有另一種高級生物,接著就是各國科學家齊想對策,中間有扯入美國中情局的陰謀,結果搞到後來,幾個男女主角們要對抗的不只是海底生命,還要對抗人類的自己的陰謀,這真是對人類的大諷刺。 若說上冊是懸疑及災難小說,那下冊就是像電影般的冒險小說,有精采的逃生及對抗情節,採用電影剪接的寫法,每到高潮處就跳到另一段落,讓讀者心癢癢的,然後大量運用千鈞一髮,以及鬥智鬥力的拼鬥,擺明了就是要拍成電影。但不可否認的,真的超好看。本套書除了有豐富的科學知識,還有很多人性的描寫,有愛情戲、有懸疑戲,有感人肺腑的捨生救人,還有種種對人性的諷刺,以及大量的環保議題,說真的,買這一套書算是絕對超值的閱讀經驗。

比較上,《群》的寫法,和丹布朗的作品如《達文西密碼》、《大騙局》一般,都是運用大量知識搭配精彩的劇情,在比較上,丹布朗偏向歷史方面的知識,而《群》則顯然在科學知識上更高一籌,至於文學深度上,我覺得《群》的文筆又要比丹布朗作品好,丹布朗很會說故事,《群》則不但會說故事,還試著提昇文學筆觸,比分上,我覺得《群》是更棒的作品。

對於那些對大部頭的書有恐懼的人,建議可以看看這兩本書,保證可以讓你以後愛看厚書,不再拒磚頭書於千里之外。

風前塵埃 : 「台灣三部曲」之二

讀者評鑑等級: ★★☆☆☆ 2008/05/08

在華文文學史上,以三部曲或幾部曲著稱的作品, 毫無疑問地,《香港三部曲》一定可以名列其中,做為系列文學的經典。 施叔青小姐,也因這系列作品肯定可以在二十世紀華文世界有一席之地。 香港三部曲也是我個人很喜歡、深受感動, 一種不像史詩那麼厚,但又可勾勒出近代中國史另一別貌的好文學小說。 也因為如此,我對施小姐的《台灣三部曲》充滿期待。

或許因為心中已抱著很高的期待,且對於肯寫台灣,並且敢號稱是《臺灣三部曲》的系列有著滿心的盼望,書還沒出前就引領期待,從《行過洛津》一問世,就搶著拜讀,但當時的感覺,怎麼說? 我不是學文學的科班專業,不敢批評人家寫得好不好,只純以一個讀者,一個很愛看書,每個月讀畢不下二十本書的忠誠讀者來看,我想說,這一次的作品,不那麼「好看」。

也許因為如此,當《風前塵埃》推出後,我就沒立刻買來看。但,終究還是忍不住買一本回家閱讀,結果,我的感覺,真的還是,覺得以台灣三部曲這麼氣勢輝宏的題旨來看,本書,遠遠沒有達到那種心中企盼的標準。也許,若一本書沒有背上一個陳義那麼大的背景,純以讀一部小品來看,會比較不會那麼失望。

若以做為台灣發展代表的系列小說中的一本,那本書,我覺得與其說是臺灣三部取之二部曲,還不如另立系列,以《原住民三部曲》為主旨,會比較令人信服。本書作為台灣史小說的一部份,一方面在故事格局上,太過於局限,就僅限日本人在花東殖民的歷史,以及一些和原住民的互動,看完本書心中完全不能勾勒出那個年代的台灣全貌,我讀過很多小說,都比本書可以描繪出那個年代的台灣。

另一方面,在作者選擇題裁後呈現的部份,卻偏偏又寫得太「史料」化,看得出作者做了很多功課,用心去研究花東一些古蹟的歷史,還有日本的一些當年的文化現象,結果在寫作上,本篇「小說感」很不足,很多地方都覺得以史料來串接故事,人物及劇情感薄弱,整本書讀起來,不但沒有史詩的格局,甚至連一本完整的小說架構感都沒有。(此是指在看過的成千本小說中,本書相對來看,小說感比較弱,純係個人感覺,不是對作者文筆的攻擊)

但也有很喜歡的部份,像我覺得本書描寫橫山月姬戀愛的過程,將她整個人寫得令讀者碰然心動,閉上眼都恍惚可以看到一個翩翩美少女婀娜的身影,那描述歡愛的過程,也絕對可列入此類文學中的代表。其實,如同在《香港三部曲》中,作者對女主人翁的描繪很細緻很打動人心般,施小姐在寫人物方面的確很有才華,若不管本書是不是史詩,單就這一段少女描寫來看,本書就可以一讀。

還有,本系列的書名也取得很不錯,光看書名就很美,很有可以擺上桌面的感覺。

但純以描述三部曲系列來看,我還是覺得早年李喬的大作《寒夜三部曲》,比較能當台灣發展史的代表,就算以現代來看,我也覺得鍾文音,甚至駱以軍的作品比較能描繪出台灣的歷史感。但,這純是我的閱讀品味。

我本人能覺得施叔青小姐是很棒的作家,她寫的《香港三部曲》我真的很喜歡。

我的孤兒寶貝

讀者評鑑等級: ★★★★★ 2008/05/10

看到一百多頁的時候,我確定這本書會是本很好看的書。 看到兩百多頁的時候,這本書應該可以進到個人年度最愛前十本, 看到三百多頁更確定,是目前為止今年我讀過最好看的前三名, 直到第四百二十頁,小女孩泰卡快死了,我還嚇一跳,心中完全不能接受。 還好後來又救活了,全書直看到完,結尾稍微沒那麼完美,扣了些分, 但仍確定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這本書如同傳說中所說的一樣,會讓人看了一直哭, 我個人其實不認為讓人哭的書就是好書,我甚至對太煽情的書反感, 就好像我不太喜歡八點檔連續劇那種倫理親情大悲劇一般, 對我來說,一本讓人「動容」的書,不代表可以和好書畫上等號。 但我會喜歡這本書,不是因為它讓我一直哭, (老實說,通常利用通勤時閱讀的我,因此幾次在大庭廣眾下流淚,挺丟臉的)

我會喜歡這本書,至少基於以下幾點原因:
1. 這是本描述如何撫養小女孩的書,描述得挺棒的一本,將一個五到六歲的小女孩的生活習慣,捉得很細緻貼切。
2. 這是一本寫得很用心的傷痕文學,書中有幾個人都帶著成長的傷痕,包括女主角自己的自卑情節,女主角好友的受虐情節,以及男主人翁之一路克的成長傷痛。這本書以間接的方式或透過口白或展現在內心的交流心語,表現得絲絲入扣,感人肺腑。
3. 這是一本描寫男女間互動,很精采的書。將不同個性的人,面對各種情況時,其心境的焦急、渴望、誤解、受傷,寫得非常有深度。
4. 整本書對感情這件事的詮釋,有很高的成就。包括親情、友情、愛情,以及沒有血緣關係初始基於責任後來卻是真正投入的愛,有很深情的描寫。非常令人動容。
以上任一點,出現在任一本書上,都能讓讀者哽咽,更何況本書四大點都抓到了,怪不得人人必須帶的手帕閱讀這本書。

而我也必須說,這是很少見的一本書,其女主角的個性我完全不認同,甚至我對她有些反感,但卻無損我喜歡這本書的價值,這真的是作者很成功的地方。我討厭那個女主角,若現實生活中有這樣的人,我一定和她不和,她在整本書中都處於對人批判、動不動就慍怒,人家講一句話她就解釋成壞的意思,身邊的人都得忍受她的脾氣,而她不但律己甚嚴,還把身邊的人弄得緊張,明明對愛情有高的標準,卻後來又自己把持不定,同時愛上兩個人,一方面她嚴厲指責她前男友,以婚前逃開來嚴懲他,一方面她自己也犯了花心的錯。自己做不正還說別人,總是愛教訓別人 (書中則闡述其為太過自卑而產生防衛心理),這樣的人真的是我最討厭的人。但這就是本書的女主人翁,那個愛朋友的女兒,愛到願以生命的投入的人。

這真的是本特別的書,故事雖不是那種大格局的史詩,而是純親情倫理,但對人性描寫很深入,並且有個很具衝突性的命題。那就是,當妳發現一個即將和妳結婚的妳原本最深愛的男人,曾經和妳最最要好的女性死黨朋友有染,並且他和她生下一個小孩,妳是不是受到很大的打擊,但此時若發生,妳那個死黨朋友,得了絕症即將身亡,死前將她的女兒 (也就是她和妳未婚夫生的小孩) 託孤給妳時,妳該怎麼辦??

有如此具衝突性的人性命題,衍伸出這一本很不錯的書。
值得讀者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