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米堤卡 的評論頁

 

爺爺

讀者評鑑等級: ★★★★☆ 2008/01/08

我覺得每個時代、每個地方、每個文化中的「老人」都很吸引人。
「爺爺」、「婆婆」這樣的名詞本身似乎具有一種魔力,
他們都是時間累積的見證。
也因此被書名《爺爺》所吸引而閱讀了這本書。

對作者筒井康隆其實一無所知,只知道作家山本文緒年輕時常看他的書(這是山本文緒在自己的文章裡提到的)。看了書末附錄的關於作者的介紹,才知道原來他是個很活躍的科幻小說家。而《爺爺》這本書是他作品裡極為風格迥異的。
雖然沒看過作者的其他著作,但《爺爺》寫的好極了。透過第一人稱女主角(即爺爺的孫女)的口吻,一開始便對這位爺爺產生了好奇心,爺爺登場後透過女主角的觀察,這位爺爺的形象活脫脫躍然紙上,是那麼地親切、真實,就像是在巷口倒垃圾也會遇到的老人一樣令人覺得平易可親。

故事雖然平淡,卻如甘甜的泉水,讀來真如書背推薦所寫的,令人感到溫暖、溫馨。

越過她的肩,看見戀人

讀者評鑑等級: ★★★★★ 2008/02/01

我覺得女人的另一半其實是女人。
這樣講並無關感情,但看完書的第一個感覺就是這樣。

書中的兩個女主角個性、價值觀等等都南轅北轍,看似不可能和平相處,卻糾纏二十餘年仍是剪不斷理還亂說不清的「密友」關係,極其微妙卻又恰到好處地維持著一種平衡。

作者在奇數章節和偶數章節分別以兩位女主角為第一人稱撰寫,對女孩子許多微妙細小的心思描寫地很一針見血,不論是生活中的細節、對感情的態度、朋友間的親密與計算,作者的描述都拿捏地恰到好處,讀來很是過癮。

另外,這本書上市時打著「職場女性新閱讀!充滿驚奇的新式戀愛小說。」但我覺得與其說是戀愛小說,不如說是描寫現在日本都會女子的小說,戀愛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在女孩子生活中佔據了很大部分,小說寫的其實是現代日本都會女子,是寫女人的故事。

內容簡介說故事盡頭顛覆了傳統的價值觀,發人省思,我想那是因為最後女主角所選擇的,並不是社會期待的道路,甚至在她的作法在道德上,也有值得討論的地方,雖然不是很明白日本現在的社會風氣,但我想這樣的結局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存在現實生活中。

但純粹以故事來看,結局帶了點浪漫色彩,並不是說兩個女主角都得到了童話般的完美結局,而是故事結尾吐露著「就這樣或許能很幸福喔」的預感。我很喜歡。

甘露

讀者評鑑等級: ★★★★★ 2008/02/16

《甘露》一書是吉本芭娜娜作品中,罕見篇幅較長的小說。 女主角的家由母親、母親的友人、弟弟以及寄宿的表妹所組成, 不時還殘存著死去妹妹的影子。

故事開始時,女主角便因意外失去部分記憶, 然而失憶這件事對遭逢妹妹車禍喪生的女主角來說, 卻是個嶄新的契機。 失去記憶的同時也失去了痛苦與傷害的記憶, 生活有了歸零之後重新開始的可能。

女主角和她有著特殊感應能力的弟弟, 認識了一些旁人眼中可能「有點奇怪」的朋友, 可能大家都帶著點受傷的過往(在這世上誰能毫髮無傷呢?) 總之就是屬於他們之間的特別的緣分, 讓他們之間能彼此取暖、依靠。

除此之外,我還很喜歡女主角的家庭, 雖然不是由常見的家庭成員所組成,卻洋溢著一股幸福家庭的氣氛, 無怪乎書末母親的友人會說不論怎樣也想試著努力去擁有這樣的家。 吉本筆下的「家」各式各樣,雖然可能是有點邊緣性或不常見的, 卻都能令人感受到溫暖柔和的幸福感,這是我喜歡她的作品的原因之一。

可能《甘露》一書的篇幅較長,書中登場的角色也較吉本其他作品多, 但作者將每個角色的戲份、出現的時間點等等, 都安排地恰如其份,每個角色都有著令人著迷的故事。 對塞班島的描寫也很吸引人,我想作者除了說故事外, 可能也很有寫旅行文學的天分吧。

這本書就像它的書名一樣,讀來真有如甘露滋潤, 在靜謐中感受到力量與溫暖。

王國 vol.1 仙女座高台

讀者評鑑等級: ★★★★☆ 2008/07/27

相對於以前的作品, 吉本芭娜娜在此書中透露出濃厚的環保意識。 對人類對於自然地過度地開發, 由十七八歲天真少女的口中直率地做出譴責。

記得以前在閱讀《虹》和《甘露》時, 就覺得作者對於景色的描寫很動人, 而此書對於人與自然、與植物的描述, 也很有細膩引人之處, 在閱讀書本的過程中,似乎也享受了芬多精。

男主角並不是女主角的戀人, 他們在感情上各自有愛侶, 然而在生活中、工作上,他們卻是難得的知音, 心靈相通且不需言語,故事結尾的地方, 讓人很想知道後續發展。

另外,書中也闡述了人面對命運、自然應當謙卑的道理, 藉由身為算命師的男主角與善於調製藥草茶的女主角口中, 透露出對命運安排與面對大自然時的謙卑, 這可能是堅信「人定勝天」而狂妄的人們所需要學習的吧。

故事結尾並未結束,還有續集, 希望時報盡快出版,可快飽眼福。

辛普森案的啟示 :美國的自由及其代價

讀者評鑑等級: ★★★★★ 2008/02/26

這本書是我大學時代中憲課程的指定閱讀,
也是一本令我讀了之後覺得受益匪淺的書。

在我們的文化裡,殺人償命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本書的核心,正是轟動一時的辛普森案, 辛普森「很可能」殺害了他的前妻,卻因為證據不足或證據失去效力而無罪開釋, 然後絕大多數的美國人儘管有微詞,卻仍接受了這樣的判決。 而這本書在告訴我們的,就是事情為什麼會是這樣的。

我不是一個法律知識背景很雄厚的人, 甚至許多法律知識的法學觀點是在看了這本書之後才曉得的, 所以這是我覺得這本書寫得很好的地方, 它用真實的案例佐證,淺顯通暢的文字, 清楚地表達出美國自由的概念,以及為了維護這個自由所付出的代價。

如何盡可能地、最大範圍地尊重一個人, 與社會公義、正義的維護,這之間的距離如何拿捏, 個人較為重要或者是群體較為重要, 這一類的問題是很拿取得正確答案的, 人類歷史也一直為了取得一個較好的平衡而左搖又擺。 但我覺得這本書在闡明書本副標題, 也就是「美國的自由及其代價」這上面, 是十分清楚明白且淺顯易懂而容易吸收的, 不論能否接受這樣的一種價值觀, 我覺得這都是很值得一讀的一本好書。

桃莉‧海頓經典集 :她只是個孩子、籠中孩子、沈默的潔蒂、別人的孩子、另一個孩子、圍牆上的孩子

讀者評鑑等級: ★★★★☆ 2008/03/21

桃莉‧海頓 的書是我國中時期很喜愛的讀物, 她讓我對特殊教育以及許多需要關注的孩子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尤其對「她只是個孩子」一書印象最深,可稱上是百讀不厭。

作者本身是一位很優秀又很有愛心的特教老師, 在她的作品裡,詳細地描述了她和她的學生們相處的細節、經驗。 這些孩子有的是受過家暴等傷害,有的是患有自閉症等病症, 他們有些是在生長環境中受到傷害,有的是天生和一般的孩子較為不同, 但不管是怎樣的孩子,作者都從不放棄地愛護、教導他們。 作者在她的書中,將這些過程、細節描述地很仔細, 讓人讀了在這個領域會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近年來,台灣也開始重視特殊教育這塊領域, 公私單位都有很多人投入,希望每個孩子都不被放棄。 我們的身邊雖然未必會經常接觸到這些特別而不一樣的孩子, 但是他們生活在社會的許多角落, 我們未必能有作者這樣無私的愛心與智慧, 但是至少可以試著去瞭解這些孩子, 畢竟瞭解是一切的開始。

永遠的途中

讀者評鑑等級: ★★★☆☆ 2008/07/12

毛骨悚然,是我看完本書的第一個感想, 有一股涼意由腰桿直上脊梁,直盜冷汗。

本書描述兩個女子,薰和乃梨子, 在27歲時選擇了不同的人生, 一個辭去工作走入家庭,另一個繼續在職場上奮鬥, 因為選擇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人生。

作者對比了兩位女主角在八個年紀上的心境及故事, 由27歲到60歲,全書節奏明快、順眼易讀, 故事情節極為寫實,正因為寫實,才令人驚嘆, 原來人生是這樣子哪~ 兩位女主角雖然不停地和對方競爭, 想證明自己的選擇是較為幸福的, 然而同時卻又清楚地明白,對方擁有自己所缺失的那塊, 婚姻跟工作的衝突,即使到了21世紀,還是這麼大嗎?

在最終章,兩位女主角較量了大半生, 到了花甲之年,總算是能平心靜氣相坐而談把酒言歡, 恐怕也是因為年逾耳順,且深知即使更換選擇, 自己也無法成為對方那樣吧。

我想作者在本書中所想表達的, 大概是老生常談的「愛妳所擇」。 選擇的不同,也許會左右了之後的命運, 但幸福與否,還是存乎一心呀。

羽衣

讀者評鑑等級: ★★★★☆ 2008/04/05

我覺得《羽衣》訴說的,彷彿是一條河流的故事。

作者在故事首章,便花費了許多篇幅描述主角故鄉的河流, 而這條河流貫穿了整個故事,全書描述河流的篇幅還真的是不少呢! 故事敘述一個因失戀進而頓失人生目標的女孩返鄉療傷的故事, 書中一樣有著作者一貫帶點魔幻的描寫, 例如:靈驗的算命師、有靈感的算命師的女兒、幼年瀕死經驗產生的幻象、 與死者對話的夢境、夢境與現實相通的情節……等等。 但作者描述河流時,有這麼一段描寫, 作者說,河流並不是只有純淨美麗的事物, 河邊也有著小動物的屍體、情侶野合留下的分泌物、動物的排泄物等等, 在故鄉這條美麗的河流,確實也存在著污穢的事物, 所以我想,儘管吉本芭娜娜的故事中, 常常有著較為魔幻、浪漫的情節, 但作者其實也確實明白著世間醜惡、事實的一面, 所以故事情節儘管魔幻,人物的心境轉折等卻不脫現實, 作者只是想在這麼真實面貌的人生裡,注入一股堅定信仰的力量吧。

《羽衣》一書讀來正如書本封面的色彩給人的感覺, 溫暖卻不灼熱、堅定卻不強悍, 令人在前進時,能有一股安心的篤實感。 開放式的結局也給人不管未來如何都前途光明的感覺,很棒。

失物之書

讀者評鑑等級: ★★★★☆ 2008/02/22

我是一個很喜歡童話的人。 連帶地,對跟童話相關的書籍都很有興趣, 所以我只看了內容簡介就買了這本書。

這本書,巧妙地運用、改寫許多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 然後再編織成為另一個新的故事, 男主角大衛因為母親的病逝、父親再婚、以及新生的弟弟瓜分了父愛的關係而陷入了負面情緒, 像這樣的家庭問題、手足問題, 其實是很常見的,也很值得被探討的。 作者安排大衛進入了童話、傳說中的幻想世界, 透過一連串的冒險,讓大衛成長了, 變得體貼、懂事,並且勇敢。 然後大衛回到了現實世界。

故事到這裡,是小說的倒數第二章節, 在看過的許多故事裡面,很多作者會讓結局停在這裡, 留下一個新的起點,留白而引人發想的結局。 但是作者在它的下一章,同時也是這個故事的最終章, 簡略地帶過了大衛的一生。 這個寫作手法讓我在第一次閱讀完之後很錯愕, 總覺得故事結束在倒數第二章的話,可能更好一些, 有一個嶄新的開始,未來有許多可能與想像的空間。

所以在錯愕之後我一直思索著為什麼作者要這樣安排呢? 作者為什麼在大衛回到現實世界後,又將大衛一生的故事說完了呢? 也許作者有他一番想表達的用意吧!

我覺得這本書在結構上並不是非常地嚴謹,雖然可能是個小缺點, 但中間許多章節獨立閱讀時,也不失為引人入勝的短篇小說, 此外,我覺得這本小說若能有繪圖本,一定會很吸引人, 可能有機會成為很經典的圖文書喔:)

盡頭的回憶

讀者評鑑等級: ★★★☆☆ 2007/12/27

剛拿到書時,對於純白色紙張的印刷,以及譯者的更換,有些微的違和感。總覺得過於潔白的紙張對閱讀來說有點傷眼力,些許的昏黃比較適於閱讀,也較貼近吉本芭娜娜作品的色調。至於譯者,我想純粹只是習慣問題。

此書由五個短篇故事,故事中的角色或多或少都在生活中遭受傷害。並且試圖接受、正視,然後,或許,走出?

我最喜歡的是第一個短篇「幽靈的家」。一對已然於睡夢中瓦斯中毒的老夫婦,依然留在過往居住生活的屋子裡,重複著相同的生活方式,一切是那麼地自然而沈穩,透過文字,可以感受到寧靜而悠遠的幸福躍然於紙上。時間似乎就停止在最美好的時候。

大致說來,一貫維持了作者的寫作調性,以往閱讀短篇故事總有看得不夠過癮之憾,但「盡頭的回憶」一書卻讓我覺得每個故事都停頓在最適切的地方。有那種「故事在這裡結束正剛好」的感覺。即使只是短篇故事,並不會不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