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導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作 者 作 品

樂府:大地之歌
樂府:大地之歌
水滸傳:梁山英雄傳
一○八好漢忠義豪傑:水滸傳

古典文學

【類別最新出版】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精裝增訂限量簽名版)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上下冊)
西南聯大詩詞課
論語
莊子選


梁山英雄榜(XD0041)──水滸傳
出版已久封面陳舊,但不影響閱讀,請確定後再購買

類別: 文學‧小說‧散文>古典文學
叢書系列:中國歷代經典寶庫(25開)
作者:傅錫壬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8年10月17日
定價:200 元
售價:15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12頁
ISBN:9571327212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



  書摘 1

前言

目前書肆中環通行的水滸傳本子,就是金聖歎評注的七十回古本。不過這部書中還保存了不少它的原始祖先話本的面目。話本原是說話人賴以謀生的工具,所以就必須具備若干賺錢的技巧,也因此造成了這部小說的若干瑕疵,這也就是我所以改編水滸傳的動機。它到底有些什麼瑕疵呢?

(一)重要情節與對話的一再重複:例如王婆設計潘金蓮的毒殺親夫武大郎,先用王婆的口中敘述,再用潘金蓮的行動描寫,在小說處理上破壞了懸疑的氣氛。這種例子很多,不勝枚舉,在說書人而言,自有利用的價值,但對成功的小說而言則是敗筆、贅筆。

(二)章回之間承接的重複敘述:這種情形每章承接處都如此。這種現象對說書人來說是一種高度技巧,第一,它在關鍵處停筆,可以引起讀者(聽眾)繼續捧場的興趣;第二,對前回的故事有種提醒的作用。但它的最大缺點是浪費了篇幅,是「小說」所不取的。

(三)人物刻畫的分散和多歧;這種情形有二;一是幾個故事中性格較為突出的人物,如魯智深、李逵、武松、宋江、林沖……等,幾乎在許多章回中都有,使讀者對他們印象必須重新組織。

一是人物太多,自然描寫上不能週到。記得胡適曾說:

「倘使施耐庵當時能把那歷史的梁山泊故事,完全丟在腦後,倘使他能忘了那「三十六大夥,七十二小夥」的故事,倘使他用全副精神來單寫魯智深、林沖、武松、宋江、李逵、石秀等七、八個人,這部書一定格外有精采,一定格外有價值。」

但是誠如胡適之先生那樣改寫的話,可能冰滸傳就不能再叫水滸傳了。所以如今我把七十回本,約五、六十萬言的水滸傳要改編成十五萬字左右,是有相當多的顧慮和困難的。下面我說明一下,這部「新水滸傳」成書的大概:

我首先破碎了原書章回的劃分,純以故事的整體處理方便為起訖。但為保持原書的精神與精華,我仍舊利用水滸傳中原有文字所表現的神韻和氣勢;故事的情節上只作若干輕微的變更。每篇新的章節中,都賦給它一個新的題目,以點化出若干新的生命與新的主題。

我的水滸傳分十五章:

第一章叫「心魔」。也就是原書的楔子。所謂「魔由心生」,洪信到龍虎山求張天師時,所遇到龍(蛇)、虎種種幻象,都是由於洪信的內心不誠敬所引起。而且從鎮魔殿中,由於洪信之心不誠敬而放出去的魔君,雖然殺人不眨眼,卻在全書中沒有殺過一個善人。所以這些魔君,是惡人心目中的強盜;好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魔」之是否被視為「魔」也因心之所嚮而定,故謂之「心魔」。

第二章叫「禍根」。也就是原書高俅發跡的部分。高俅是東京開封府汴梁宣武軍中的一個浮浪破落戶子弟,自小不守家業,結果因為踢毯踢得好而被端王看中而發跡。端王就是宋徽宗,徽宗朝宣和末年,各地人民因於苛政,時有暴動。所以高俅的發跡,顯然是暗示了「亂自上生」。自高俅引出王進,從王進引出更進,再寫一百零八人,所以如果說梁山泊一百零八人是「禍」,則高俅的發跡就是「禍根」。

第三章叫「緣」。也就是原書中有關魯智深幾個章回的總和,從魯達打死鎮關西、出家為僧,大鬧五臺山、怒打小霸王、到火燒瓦官寺等。魯達出家時長老就說「智深與我佛有緣」。後來智深離開文殊院,長老送他四句偈子是:「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不也正暗示他與梁山泊也有「緣」嗎?於是魯智深打小霸王也是「說因緣」為藉口,所以魯智深的故事脫不了一個「緣」字。

第四章叫「逼上梁山」。也就是原書中林沖的幾個章回。林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只因妻子漂亮被高俅的螟蛉子高衙內看上,而無端刺配滄州,高俅父子仍不放過,派人尾隨,要置他於死地,於是林沖被逼殺人,最後投奔梁山。這是水滸故事主題——官逼民反——寫得最成功的部分。你細讀梁山上的英雄有幾個是自己甘心淪為草莽的?

第五章叫「寶刀、市虎、功名」。也就是原書楊志賣刀、比武等部分。楊志一心想求取功名,把金銀用盡,只得賣刀湊集盤纏,結果偏碰上無賴的市虎牛二,被逼殺人。但他對求取功名的慾望未減,被梁中書所用後更是表現得積極。寶刀、市虎皆因熱中功名而引起,所以命篇為「寶刀、市虎、功名」。

第六章叫「生辰綱」。這是水滸故事中的好戲,是梁山軍師吳用第一次顯露他的才華。楊志的功名美夢,就在這一役中破滅。楊志的命運好像跟「綱」結了緣,先是失了「花石綱」,再是失了「生辰綱」,因為這一次失敗使楊志上了梁山,所以用來命名。

第七章叫「緊急追緝令」。這竟是接著上一章延續下來的故事。「生辰綱」被劫是一件大事,所以追緝的命令一道接著一道而下,先是大名府梁中書的書札,再是東京太師府的專差,逼著何濤循線索追查。也是水滸英雄第一次與官兵的正式接觸。石碣村中的一役,使梁山威名遠播,奠定了它的霸業基礎。何濤的偵查方法很有一點像刑警的查案,所以就稱它「緊急追緝令」。

第八章叫「招文袋」。也就是原書中宋江殺閻婆惜的故事。宋江所以要上梁上也植因在此。宋江先是把晃蓋的書信和金子放在袋裏,後來卻又把這麼重要的袋子竟遺忘在閻婆惜家中,所以這招文袋是造成小說步入高潮的關鍵。「招文袋」對閻婆惜言,竟成了「招魂袋」了。

第九章叫「景陽岡」。是原書武松打虎的部分。水滸傳中不包括「市虎」在內,就出現過許多次老虎故事;除武松外,還有李逵殺四虎和解珍獵虎。其中武松打虎最精采,李逵殺虎最感人。而武松打虎的事,發生在景陽岡,用來命題,比「武松打虎」較為含蓄。

第十章叫「人頭祭」。也就是原書中武松殺了西門慶、潘金蓮,取了人頭祭祀武大郎的一些故事。是武松投奔梁山的遠因,也是水滸傳精采的部分。因為梟首是我國古老的刑法,而馘首更是充滿了血腥與神秘的祭典,武松這種原始性的復仇心態,我以為用「人頭祭」來命名是比較具有吸引力的。

第十一章叫「黑牛與白鯊」。也就是原書李逵鬥浪裏白條張順的部分。李逵長得黝黑,又是牛脾氣,力大如牛,所以稱他做「黑牛」,而張順皮膚白皙又精於水性,所以稱他做「白鯊」。當兩人在潯陽江中鬥在一起時,水滸中的描寫是「一個顯渾身黑肉,一個露遍體霜膚;兩個打做一團,絞做一塊」。所以命篇「黑牛與白鯊」。

第十二章叫「劫法場」。也就是原書潯陽樓宋江寫反詩,戴宗送假信,梁山好漢劫怯場幾個章回的組合,其中劫法場是整個故事的高潮,宋江從此就上了梁山,這一場戲是大場面處理,所以用來命篇。

第十三章叫「天性」。也就是原書中假李逵翦徑,黑旋風沂嶺殺虎二段。李逵雖然是個水滸傳中殺人最多的魔君。但「孝」心未泯,所以當他看宋江接來了父親奉養,公孫勝又去探望母親,不禁想起了自己還有老母在家鄉受苦,也要去接到梁山來快活。後來李鬼用奉養九十老母為藉口騙了李逵、李逵的母親被大蟲吃了時李逵的悲憤,都是發於李逵至孝的天性。

第十四章叫「劊子手」。也就是原書楊雄殺潘巧雲的故事。這個故事中主角的身分有個共同處;楊雄是個專門殺人的劊子手;他的岳丈潘公是退休的屠夫,他的義弟石秀是家學淵源的現職屠夫,都是殺豬的劊子手。這些劊子手聚在一起,終於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裴如海和頭陀都殺了。把偷漢的潘巧雲並丫鬤迎兒也像豬一般地殺了。所以把這篇稱為「劊子手」當不是巧合吧。

第十五章叫「尾聲」。顯然是故事的總結。七十回本中「忠義堂石碣天文」一回,已經把梁山泊一百零八人的名字都刻在石碣上了,和楔子中挖開石竭放走魔君的情節正好可以前後呼應,所以只用了六百餘字,免得它「尾大不掉」。

當然除以上故事外,如武松打蔣門神、晁蓋救劉唐、李逵打死殷天錫、宋公明遇九天玄女、三打祝家莊……等等都是相當精采的,但限於篇幅,都只得割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