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日本文學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給台灣讀者的話
秋葉原:千代田區外神田一丁目

作 者 作 品

現在,依然想念妳
我愛過的那個時代--當時,我們以為可以改變世界
川本三郎的日本小鎮紀行:日本國民電影『男人真命苦』 之旅
然後,明天繼續下去
少了你的餐桌

譯 者 作 品

總之,去散步吧
別再笑我缺乏意志力!--行為科學幫你輕鬆戰勝三分鐘熱度
川本三郎的日本小鎮紀行:日本國民電影『男人真命苦』 之旅
老媽的好吃好吃料理─達令是外國人3
京都滿喫俱樂部、週末日本小旅行:贈限量「和風燈籠一只」
告白〔漫畫版〕
好設計,第一次就上手:85個黃金法則,日本人就是這樣開始學設計!
故事就這麼誕生了--小川洋子的創作與日常
編舟記(日本本屋大賞經典代表作,十週年紀念新版)

日本文學

【類別最新出版】
告別莫札特

獅子座、A型、丙午 鈴木保奈美的首本散文集
羅生門(精裝版)
正欲(首刷限定!作者印刷簽名扉頁)【東京影展得獎作品《(非)一般欲望》原著小說】


遇見老東京:94個昭和風情街巷散步(YY0170)

類別: 日本文學
叢書系列:新經典文化
作者:川本三郎
       KAWAMOTO SABURO
譯者:黃碧君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04月29日
定價:330 元
售價:26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28頁
ISBN:9789865824594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給台灣讀者的話秋葉原:千代田區外神田一丁目



  秋葉原:千代田區外神田一丁目

  「秋葉原的高架橋下方,蓋了整排的帳篷,宛如這裡從以前就是商人之街。」──水上勉《飢餓海峽》

  現在是世界知名的御宅族聖地的秋葉原,在明治時代如其名所示,曾經是個名為「秋葉之原」的空地,也是孩童的最佳遊樂場。明治十九年(一八八六年)九月來日的義大利查利內馬戲團就是在這片原野上表演,贏得眾多的喝采。

  秋葉之原原本被當成防火線,明治二十三年(一八九○年)現在的秋葉原車站正式啟動。站名不唸成「akibahara」而變成「akihabara」。關於讀音的改變,永井荷風與其他明治出生的作家持不同的看法。不過,現在的年輕人將秋葉原簡稱為「akiba」,很諷刺的,這才是正確的讀法。

  秋葉原車站原是客貨合一的車站。貨運站進入平成後依然存在。或許是因為有貨運站,昭和三年(一九二八年)年開設了蔬果批發市場(也就是競賣市場)。一直保留到車站周邊的都市改造計畫,於一九八九年關閉、拆除。現在的Crossfield大樓所在地就是從前的蔬果市場。
 
  昭和三十五年(一九六○年)日活公開的青春電影,中平康導演的《明天會放晴嗎》裡出現了這個競賣市場。石原裕次郎主演的未成名攝影人的老家,就是秋葉原蔬果市場的盤商。電影裡的裕次郎幫忙家裡的生意、拉抬了業績……攝影棚和真實的場景結合,如實傳達出競賣果菜市場的熱絡氣氛。
  
  戰後的秋葉原出現了和上野、御徒町相提並論的黑市,不久後漸漸演變成真空管和保險絲等電子相關器材的集散地,才讓秋葉原轉變為現在的電器街。水上勉的傑作《飢餓海峽》,故事從昭和二十二年(一九四七年)開始說起,追查殺人事件的函館刑警當時走在秋葉原:「秋葉原的高架橋下方,蓋了整排的帳篷,宛如這裡從以前就是商人之街。一間接一間的電子保險絲和電暖器的店家毗鄰。」

  這裡很早就演變成電器街,特色是盤商也做零售生意。昭和三○年代初期,興起組合收音機的熱潮,主角記得曾在自組收音機的中學生哥哥的陪同下,到秋葉原買零件。不擅長理工科的小學生,回程順道去了萬世橋附近的交通博物館,覺得比秋葉原好玩多了。

  昭和三○年代後,電視、洗衣機、冰箱三種神器為這裡增添了更活絡熱鬧的氛圍。昭和三十一年(一九五六年)日活出品的電影,芝木好子原著,川島雄三導演的傑作《洲崎天堂:紅燈》裡,去洲崎的客人河津清三郎在秋葉原經營電器行。當時景氣很好,這部電影拍下了當時整排電器行充斥的秋葉原盛況。

  從電子零件開始,發展至家電用品、電腦、動畫……面貌不斷變化,總是能創造熱絡活力,這個地區隱含的無限潛力讓人驚詫。

* * *

  和光鐘樓:中央區銀座4丁目

「在晴空無雲的藍天下,那家店蓋的就像風景明信片般動人。」──淺田次郎〈月之雫〉

  位於銀座四丁目十字路口的七層樓高的和光(以前是服部鐘錶店)鐘樓,真是美不勝收。屋頂上有鐘塔,勾勒出圓弧線的正面曲面,外觀使用天然石(一種稱為「萬成石」的花岡岩,產於岡山縣岡山市西北方的萬成及矢坂地區)。展示櫥窗也很賞心悅目,氣氛高雅,不像百貨公司常有的垂吊廣告布幕。大家約在銀座碰面時,總是指定「和光鐘樓前」。

  這樓建築由服部鐘錶店第二代建造,於關東大地震後東京復興全盛期的昭和七年(一九三二年)完工,出自設計橫濱的新格蘭飯店和堀端的第一生命大樓的渡邊仁之手。這棟美麗的建物很快地成為銀座,以及帝都復興的象徵。

  永井荷風的《斷腸亭日乘》裡曾反覆提及,每次到銀座總要抬頭看看服部的鐘錶店:「十六夜的月亮在鐘錶店的屋頂上方高掛,散發著光輝」(寫於昭和八年十二月三日);「抬頭看服部的時鐘,已過十二點二十分」(昭和九年八月四日);「轉乘通往銀座的市內電車至尾張町,經過時抬頭看了服的時鐘,正好指著六點」(昭和十一年三月十七日。「尾張町」是「銀座四丁目」的舊名)。

  「服部的時鐘」成了大家的手錶。電影導演小津安二郎也時常到復興後的銀座遊玩。讀了《全日記  小津安二郎》(一九九三年)提到,時鐘塔蓋好的隔年,到銀座的小津抬頭望著這座新建的塔:「在德式烘焙麵包店邊吃三明治邊聽服部時鐘的報時聲」(五月三十日);「服部的大時鐘剛好敲鐘報出八點整」(六月六日)。這座時鐘現在依舊發出報時的鐘響,成了代表銀座的聲音。

  建物在戰爭中奇跡般的逃過劫難,戰後變成美軍福利社,昭和二十七年(一九五二年)接收軍撤退,再度回復銀座的象徵,同時從「服部鐘錶店」改名為「和光」。

  早期以銀座為舞台的電影,必定會出現當時鐘塔的特寫。如成瀨巳喜男導演的《銀座化妝》(一九五一年)、川島雄三導演的《銀座二十四帖》(一九五五年)、藏原惟繕導演的《銀座戀愛物語》(一九六二年)等等。小津安二郎導演的《晚春》(一九四九年)和《茶泡飯之味》(一九五二年)也拍入了時鐘塔。昭和二十九年(一九五四年)本多豬四郎導演的《酷斯拉》中,從海底出現的怪獸突襲這座塔,剛好因為它正是東京的象徵吧,而高度也相同。

  和光鐘樓是高級鐘錶店,一般庶民為之卻步。

  「在晴空無雲的藍天下,那家店蓋的就像風景明信片般動人……日本第一的鐘錶店竟然沒有招牌,取而代之的,是屋頂上華麗的時鐘塔。」淺田次郎的短篇小說〈月之雫〉(一九九六年)中,在千葉的工業原料區工作的勞工,為了送高級錶給暗戀的女生而來到和光鐘樓。結果手錶超出預算太多,只能摸摸鼻子狼狽地離開。其實我也一樣,總是站在外面看著大樓外觀,進去的機會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