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書摘 2
80 年代小辭典

作 者 作 品

從四○年代到九○年:兩岸小說集
縱浪談
耶穌喜愛的小孩:第 16 屆時報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送行:第 17 屆時報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魚骸:第 18 屆時報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70年代懺情錄

散文雜論

【類別最新出版】
時空迴游
村上私藏 懷舊美好的古典樂唱片2
這個動盪的世界
抬頭看二十九次月亮
人來人往


狂飆八○(AJ0012)──記錄一個集體發聲的年代

類別: 文學‧小說‧散文>散文雜論
叢書系列:新人間深度特區
作者:楊澤主編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9年11月23日
定價:350 元
售價:276 元(約79折)
開本:菊12開/平裝/264頁
ISBN:9571329223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書摘 2 80 年代小辭典



  書摘 1

總編:青山繚繞疑無路

.南方朔

改變並不會經常發生,它就像一道歷史的門扉,只在某些特定的時刻開啟。能夠活在歷史開門的時代,乃是一種幸運,可以見證門開之前的黑暗與恐怖,可以看到門被撞開時的風捲雲湧。而 1980 年代正是一切沉寂都開始飆颺起來的時刻。

1980 年代以 1980 年 2 月的「美麗島大審」開始,以 1989 年的股市狂飆,首度破萬點作結;在中間的則是 86 年 9 月的民進黨成立和 87 年 7 月的解除戒嚴,以及 88 年 1 月的蔣經國逝世。那段歲月的歷史布景快速更動,我們正在告別一個舊的時代,但告別的儀式卻未免太淒厲了一點。

1979 年年底,「高雄美麗島事件」的大逮捕剛剛結束,因為許多朋友都被抓了進去。年底的最後一天,已故的唐文標忽然到了我的辦公室,灰敗沮喪到了極點。那是個冷雨的冬日黃昏, 70 年代在這樣的氣氛下結束, 80 年代則在這種暗淡中揭開序幕。

當時真是黯淡而驚恐到了谷底,大逮捕完了之後的小逮捕不斷,葉島蕾、溫瑞安、方娥真、張春男、楊煥西、盧修一等陸續判刑,更有陳文成和江南等命案。而黨外雜誌則到了出一期就被禁一期的程度。那是個悲傷又憤恨、恐懼但也輕蔑的時代。

當時辦黨外雜誌就混合了這種濃縮著時代的氣氛。雜誌每出一期就禁一期,不但禁,甚至還去印刷廠搶;不但禁和搶,更去打字行偷原稿,然後核對筆跡,找出寫稿人建檔施壓。而編黨外雜誌的,則和他們玩著你跑我追的遊戲。

有時也在印刷廠裡互搶。每次鬧完搶完,大家都高興成一團。那是一種輕蔑,當統治者做了他們不該做的大錯,它讓人畏懼的表象就再也掩蓋不住人們對它的輕蔑。這種集體性的輕蔑顯露在大審之後,家屬代夫出征選舉的大獲勝利上,也顯露在校園的愈來愈騷動上。輕蔑也顯示在人們愈來愈多的義憤上。

從 84 到 86,那是台灣政治開始飆起的時候。當時的台灣氣氛詭譎而低沉,殘餘的反對派公眾人物一個個都被小案子套住,好幾所國中的操場不時在辦人潮洶湧的坐監惜別會。每次集會快結束的時候,人們都有一股「走出去」但又不敢的衝動,它彷彿雨雲已累積到飽和的程度,只等一聲霹靂。

我在 85 年年底離開了報社,進入那個推動著歷史開門的圈子,86 年 9 月,那個時間來到。當時的林正杰被判入獄,我們一大群人就在那個時候,以「社會學介入」的方式開始了街頭的示威運動。那不是即興的演出,而是每一個步驟都要推演模擬的布置。街頭狂飆以錦州街和林森北路口的那一次為最高點,幾萬人一路示威遊行到舊台北市議會門口。阻擋的警察一排排被衝得七零八落。

這似乎是歷史最無可奈何之處:一切的說理、分析或溝通請求都注定無效,只有街頭的群眾始能讓新事物誕生。街頭的狂飆撞擊,緊閉著的歷史冷峻大門,終於應聲開啟。緊接著,反對黨的成立、解嚴等亦隨之而完成。這時候就想到宋代大儒朱熹所寫過的這首詩: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衝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歷史的迂迴坎坷類皆如此。許多後來視為稀鬆平常、不必任何推移即自在而行的事,在過去都經過漫長的等待和付出,形成足夠多的春水,到了某一天,該來的就會來到。但為了等待這一天,卻需要多麼長久的煎熬。回頭想起以前那段街頭的日子,除了那些已成新貴的檯面人物外,最讓人思念的是好多個小人物。他們有義憤,出苦力,當前鋒。有個姑隱其名的小人物,前鋒當多了,和憲警衝撞大概留下了黑紀錄,後來有一次人少的場合,硬是被打斷了好幾根肋骨,我們好幾個人去醫院看他,仍兀自笑成一團。

86 年的衝撞,歷史大門被撞開,一切的能量持續湧入。87 年台灣全年大小群眾事件據稱有 1800 件之多。那是個狂飆的時代。許多所謂的權威,其實只不過是一張紙偽裝出來的假象,一被撕開,就再也無法維繫。狂飆的時代,各種不同的聲音都要擠進被撞開的歷史大門,勞工、環境、女性等議題相繼出現。政治的禁忌與性的禁忌一向並存,威權者用政治禁忌箝制人們的公共生活,用性禁忌來箝制人們的私人領域,它們的瓦解也同樣並存。

然而,海浪颺起,必有髒沫浮於浪。頂在一個解放的時代,固然解放了枷鎖,但羼雜在解放中的,難免也有許多時代的渣滓。宋代的楊萬里有詩曰: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出一山攔。


80 年代的解放並不是一勞永逸的烏托邦,而是撞開了一道門,卻發現還有另外的門擋在前面的過程。人們飆過政治,接踵的還有飆車、飆金錢、飆股票、飆大家樂,飆是一種狂歡與耽溺, 80 年代的後半,我們沉醉其中。

只不過幾年的時間,台灣就全部變了樣,88 年 1 月蔣經國逝世,更確定的標誌著那個舊時代已不可阻攔的成了過去。那時候台灣最流行的是〈愛拚才會贏〉這首流行曲。它預告著 90 年代由狂飆而來的解體,以及艱難的重建。

台灣 1980 年代的狂飆,一方面有台灣的特殊性,但在一切都「全球化」的時代,台灣的狂飆也未嘗不是全球狂飆的一部分。戰後無論左右威權專制國家,那些老的統治者幾乎都在這個年代凋謝,被他們禁錮的歷史形式因而開始鬆動;中國大陸的開放、波蘭「團結工聯」的成立、東歐自由化及蘇聯巨變,以及拉丁美洲的再自由化,都出現於這個年代。

1980 年代是台灣掙脫舊枷鎖的時代,也是新生事物和新的社會內容開始被添加進舊結構及舊文化裡的時刻。87 年的開放探親,兩岸關係進入新的紀元;88 年的開放報禁,則使台灣進入大眾媒體時代;84 年麥當勞進入台灣,寓示著一種新的大眾飲食文化的出現;而 88 年開始出現的金錢狂飆和世界名牌消費品進入台灣,則顯示一種高消費生活方式正在形成。台灣的 80 年代巨變,不只是政治的鬆動重組,還是社會分化的加速和價值觀的丕變。這樣的社會已無法再用昔日的方式來繼續統治。

80 年代的台灣,經歷了威權政治的回光反撲,經歷了政治狂飆和強人之逝及李登輝的繼承。歷史大門被重重撞開後, 80 年代的「飆」乃是 90 年代的「亂」的準備。今日的我們都活在「亂」之中。

每個時代都會有不明言但卻人人都能感覺到的「時代精神」,有些時代沉滯、有些時代悲哀、有些時代狂亂。後代的人是否努力,決定著我們如何去評價前代。當台灣果真愈變愈好, 80 年代的狂飆就會成為光榮的標誌,當台灣在意志和慾望裡沉落,人們就反而會懷念更古老的那個沉滯的時代。 80 年代的意義將會在 2000 年代的人手中決定。但活過 80 年代的人仍然會說,他們曾活過一個充滿了希望的時代!但願某一天,幾經峰迴路轉,我們會有更開闊的風景,如同王安石的詩:

江北秋陰一半開,曉雲含雨卻低回;
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