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前言
書摘 1
書摘 2

散文雜論

【類別最新出版】
有時我獨自念想
沒有最好的季節,轉個念一切都是剛剛好
三十女子微物誌
時空迴游
村上私藏 懷舊美好的古典樂唱片2


市廛居(AK0029)

類別: 文學‧小說‧散文>散文雜論
叢書系列:新人間叢書
作者:鹿橋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8年12月08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28頁
ISBN:9571327794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前言書摘 1書摘 2



  書摘 2

市隱記情

「市隱靜放野,客居閒似家。」

──元.張奉浩

今天又是星期日了,早上改一條路去散步,繞百老匯街去哈佛廣場。轉過第一個街口,在行人稀少,又是清晨的路邊,就看見一個報攤。

上星期日,7 月 30 日,因為剛來劍橋不久,一大早起來,興沖沖地就去買星期日的《紐約時報》。既然住到熱鬧的市廛中來,就利用城市中的方便。山林的逸趣不是沒有代價就輕易換掉的。

買《紐約時報》,自然是去哈佛廣場,好像是沒有去別處的道理。走了才兩個街口,路邊意外地發現一個報販。本地、外埠好幾種大報,他都有。圍著的已有好幾位顧主,等著過街來買的還有兩三個別人。

我遠遠望著哈佛廣場那邊,倒有一點失望的感覺。去哈佛廣場好像是一件很值得做的事。有事沒事,到劍橋或是波士頓一帶的遊客,都要去哈佛廣場彎一彎。我既是出來買報的,這裏已經可以買到,就失去了去那邊的理由。若一定要挾著報紙,這麼重的一大疊報紙,硬再多走幾條街,不但讓路人看著不像一回事,也教那邊賣報的覺得不友善。

等到散完步,再經這裏回來時,看見這個報販,也就更不好意思。

個人仍是要時常替人想,忖度別人的心情,可是也真不容易。

那天也就在這近處買了報紙回來看。下午給朋友寫信還高高興興地形容城市小住之樂。原來以為要走一刻鐘左右去買報的,才五分鐘就已經買回來了。

今天,8 月 6 日,又是星期日早上去散步。改了一條路走,竟在比上次更近家門的地方看見報攤。後來走了一圈,發現在哈佛廣場或更近的地方,報販足足有九個,真是與鄉下不同。《紐約時報》的星期版看起來是很費時間的。我們這次出門是要逃避一下經常生活中不免的事務,拋開日日耗費目力的閱讀,換一個地方,做點在家中分不開身心來做的事。《紐約時報》星期版就像哈佛廣場一樣:讀一讀,逛一逛,是不能免俗的事。然而也不是必做不可的事。

今天,我只數了數九個報攤,沒有買報,也高高興興地回來了。

記事與記情

我自小記日記,最初是用毛筆,紅欄的本子,初中時已寫了十多本。17 歲,在天津南開中學畢業,徒步旅行南下,把日記及幾件有紀念價值的小物事,裝了一個福建漆的小箱裏,存在天津的朋友家。後來抗戰軍興,我沒有再回去,也一直沒有再聽見所存的東西的下落。想早已散失了。

抗戰初期在湖北、湖南,還是用毛筆寫日記。本子的式樣也沒有改多少,好像各省方言不同,而文具倒很一致,至少普通學校用的本子差不太多。

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在 1937 年底、1938 年初奉命遷往雲南,改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那時還不能想像會如此許多年不回長沙,不轉道回北方。輕裝遠行,把身外物都打發了,記得只把許多書,同自七七事變起寫的好幾本日記,存在南開中學老同學在長沙的家裏。這些東西後來倒是有確實消息:在長沙大火裏,化成灰了。

這以後,毛筆字還是常寫,可是日記就改成用鋼筆記了。二、三十年後,原子筆出來了,我還是喜歡依舊用蘸墨水的鋼筆記日記。現在是以案上水筆同原子筆,換來換去的寫。將來怎麼樣,現在也還說不定。如果眼花,生活安定,思路簡潔,竟或用寸半羊毫,每日以李子大小的字,略略記上幾行,有何不可?

回想我的教育,日記經驗占有很重要的成份。練習觀察、練習分析、練習記實,也練習寫作。這些事恐怕要留在將來另地再談。不過從很早我就認定日記不是記事而已。那時國事、戰事,日日在人心上、口上。若是記事,只是站在城門口,讀了牆上貼的報紙,回來背錄幾件大消息,就可以把時間用光。明知道這些大事自有存檔,我就專以日記訓練思想方法及分析人情。當然時事的背景還是寫了不少。

近年來,以日記練習寫作的時間是沒有了。同時責任與事務又多,不能不儘可能把事情記一記。雖然不是流水賬式的筆錄,並且常常硬爭取時間記一下心情及想法,滋味終是不同。

最近,自 7 月 20 日從鹿邑動身,22 日到劍橋,25 日又返回康州到且溪去修補一下乙園的老房子,28 日才又回到劍橋,安定下來,準備做幾樁暑假的功課。這些時日所見、所經、所思、所慮、所感、所願,都無時間記,又都不應草草不經心地忘掉。

因此,我把日記裏往常要寫的事情分成兩類:日記本中記事情之「事」,記得簡而又簡,好省出時間。另起始寫這本「市隱記情」,談談一己的心情。

我許多時日以來應該寫幾篇小說、小故事。但是右手文字欠得太多,左手近年來已寫了不少,不宜如此不公平。不過這些時我收到好幾封應該好好兒回的信,又時時惦念我的年輕讀者朋友,我也很應該把我的心情當作回信表白一番。若是慢慢能寫出一點條理,用這次旅行的經驗作背景襯托著,說的話也許不致太空洞。

因此,請一定把這些文字只當是一個朋友的不成熟的想法來讀,不要以為這裏有多少考究出來的大道理。這當然不是空虛的謙詞;這種客套我是很笨拙的。所謂「不成熟」是因為我一直是尋索我所不知、不認識的道理。同時我又是從來不重複那些用不著我來唱的陳調。也許就是因為這個緣故,我一直覺得我仍是人生的一個學生。

寫到這裏,這篇類似序言的小文本來已經可以結束了。不過有件「體例」的細節,應該在此交代一下。

我很不願在中文裏夾雜英文,當然有時是不免的,但是在美感條件要求之下,還是決定不加英文,以維護文字的可讀性與頁面的完整性。這是我第一次以美國風光為背景寫作,(我來美國已 33 年了!)自然免不了提美國的人名、地名、事蹟。但是既是「記情」,不是「記事」,且讓我把這些專詞交給記錄事的一方面,這裏試試儘量求簡明,以音譯或義譯專名詞,聊為「記情」作個背景而已。晉唐人談佛固然免不了梵文的名詞與觀念,但是並不作天竺語來連篇說法。方家一定會笑我不量力,但是也許能原諒我的本意是不躲懶的。

那麼這次文字是「左手」寫的呢?還是「右手」寫的呢?我的好朋友們:這次是我左右兩隻手,一顆誠心,為你們寫的。

我這短短一個工作性的假期裏不會有什麼精人的大事。但是小事裏才是日積月累,思索人生養人性情的地方。

1978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