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作者序
內文摘錄

作 者 作 品

生為自己,我很開心
像我這樣的女人,有時優雅,偶爾帶刺:365日絕世女子時光誌(全兩冊,隨書附「絕世女子時光曆卡」)

散文雜論

【類別最新出版】
記憶對話:第45屆時報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我只帶來信心:施明德語錄【珍藏增訂版】
練習在一起
地下室錄音【精美盒裝書】
地下室錄音(首刷限量附贈海報版,兩款隨機出貨)


再不容易,都有意義:從生活到生育,關於女人的生存邏輯(VU00261)

類別: 文學‧小說‧散文>散文雜論
叢書系列:優生活
作者:凱特王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4年06月14日
定價:420 元
售價:332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88頁
ISBN:9786263963627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作者序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02. 逃婚與結婚

一個人的婚姻是否幸福,跟他過去的戀愛道德無關,
而是跟他決定走入婚姻的想法有關。
一個為了結婚而結婚的人,即使在愛情中從來沒有背叛過別人,也絕對不會幸福。

婚姻之所以沒有在我的人生規劃之中,最大原因還是因為我的母輩們。從我的奶奶、外婆、母親、姑姑、阿姨們的婚姻生活裡,我看不到任何「實質上的好處」,看到的是一連串無奈與妥協,體會的是她們身為女人的辛酸。
我從小就想著,如果不想複製她們的命運,我一定要離開家,有一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甚至要擁有一個事業。絕對不是靠男人,靠嫁個有錢人以婚姻之路來翻身。
靠自己實現階級跨越是非常辛苦的路,卻也是最可靠的路,即使要忍受一些孤獨寂寞,我也認為值得。人的一生首先要為自己負責,才能進而去照顧身邊的人。因此,我畢業後即北上尋找工作,沒有一點遲疑,沒有一點膽怯。
至今,我依然認為走婚姻捷徑,企圖把過上好日子寄託於男性身上,是女性對自己的「偷懶」。我並非排斥婚姻,而是認為婚姻的基礎應該是平等互助關係,不是寄生關係。
22-30歲這八年,我一直在不錯的公司擔任設計,跳槽過4次,每次都漲了不少薪水。透過轉換公司讓我明白自己的工作專業得到了市場的肯定,至少每間公司都願意用高於上一間公司的薪水聘請我。
說真的,這比談戀愛還更讓我開心。
當然這八年我的情感生活也沒閒著,27歲時交往了一個跟我同年紀的男友,還陪他度過了兩年多的事業草創期。在我倆即將迎來而立之年,他用賺來的錢買了車買了房,雙方父母見面吃飯,一步步為婚前做準備。
他確實是個有為青年,人品也很好,深得家人喜愛。如果以傳統眼光來看,他絕對是婆婆媽媽們大力誇讚表揚的好男人,我也知道嫁給他後絕對不會吃苦,會很穩定幸福。
但也就這樣了。
可是,婚姻真的就只是這樣嗎?我不認為,至少對我而言,婚姻不該只是這樣。
那時我有些職業倦怠,想換跑道。原本的設計工作在體制內持續發展,但我對自己五年後的位置感到不確定。我想轉行,於是跟他討論,他跟我說:「放心,妳就好好待在公司,這份工作很穩定,將來我們結婚,妳懷孕了也不用愁,還可以同時照顧孩子。」
聽到這番話我心情佷灰佷暗,眼前這個男人一點都不了解我,他骨子裡是傳統的,覺得男主外女主內,即使認為女人可以有一份工作,但這份工作並不是作為她個人的理想追求,而是替家裡賺一份薪水,最終還是要以家庭為重。
分手的種子自此在我心田種下,慢慢地發芽。
不久後我以劈腿的方式結束了這段感情,被當時所有身邊的人不解、埋怨、數落,但我覺得很慶幸。我慶幸自己沒有就這樣溫柔地走進那個良夜,沒有因為不想違背大家的期待就這樣欺騙自己走入婚姻。
30歲這年我一切歸零,辭掉工作轉換新的跑道,搬了家,也重新開始一段新的感情。而立之年非但沒有立住,反而歸零重整。但是我並不害怕,心裡甚至有一點解脫後的爽感。
經過一年的努力耕耘,我順利轉換跑道成為了化妝造型師,賺入第一桶金,有了穩健並持續增長的業務。當初的劈腿對象成為了我的男友,小我三歲,也正值事業上升期。他得到一個去北京發展的機會,我鼓勵他去,因此展開了為期一年的遠距離戀愛。
分開期間我完全沒閒著,事業得到很好的發展,身邊也有幾個曖昧對象。我去北京找過他幾次,清楚明白他的未來在那兒,於是回到台北之後便想:「是該分手了,兩個人的世界會漸漸不同。」
結果當我提出分手時,他卻說:「我們結婚吧,你過來北京,我會照顧你的,妳想做什麼都可以,我都支持。」
逃婚加上過去豐富的戀愛經驗,讓我非常清楚如果自己想步入婚姻必須具備什麼?不是房不是車,不是這個人的身家背景,而是跟他在一起我能不能繼續做我自己?
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是無條件被愛著的,覺得那才叫做真愛。但在我認為,真愛並非一個人無條件愛著另外一個人做他的避風港,而是一個人懂得另一個人為什麼要這樣做且全力支持他。因此,婚姻對我而言意謂著「沒有血緣關係的兩個人能夠達到多深的連結」。
我們協議好婚後不要孩子,兩個人一起在北京發展各自的事業,相互扶持。婚禮辦的佷簡單,沒有鑽戒也沒有婚紗照,我在批發市場買了一件簡單的婚紗,就這樣結婚了。
許多兩性雞湯會告訴你,維持兩人關係最關鍵的是三觀一致。結婚16年,我想再補充一點,如果步入婚姻的關鍵是三觀一致,那麼步入婚姻後的基礎就是你們「隨著社會歷練而改變的三觀」。
所謂的適婚年齡其實隱藏很多不確定性,例如,多數人都在25-35歲之間結婚,但25-40歲這15年也是人生變化最大的時間段,你極有可能成長為「與當初結婚時截然不同的一個人」。
你會如此,你的伴侶也會如此。因此,當兩個人的成長不同頻時,關係就很容易瓦解,出現危機。
常見到有人會問如何經營婚姻?這些答案不外乎「建立屬於兩人的儀式感」、「維持熱戀感或激情」、「要有共同朋友/興趣」……等等。
但經驗告訴我,以上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婚姻的維繫往往不是流於表面的這些東西,至關重要的永遠是———兩個人望向同一個方向,一起成長。婚姻最大的傷害是一個人停止成長,成為依附。被依附的人會越來越累,覺得自己不被理解,而依附者則為了安全感的需求,成為了不停索取的怪物。
很多夫妻過成了室友或生活伴侶,同床異夢,是因為心靈成長的方向背道而馳,又或者其中一人已經停滯不前。他們無法對談,也無法在對方面前表露自己的恐懼或弱點,即便天天在一起,也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兩個人。
這段關係可能沒有人犯錯,卻已經分崩離析。
婚後,才是人生變化最大的時段,如果你嫁給的是愛情,請記得共同參與彼此生命中大大小小的事,維繫步調的一致性,確保你們的心同頻共振。
無條件愛你的父母恐怕都做不到全力支持,做不到相信你、肯定你、理解你,做不到站在你的角度思考。夫妻卻是我目前為止唯一肯定能達到這種境界的關係,只要你們改變的方向一致,彼此有心去維繫,那就絕不會是遙不可及的事。
有貴人的恩情,有朋友的義氣,有情人的寵溺,有親人的不離不棄。接納對方的脆弱與不堪,也能夠向對方展現自己的脆弱與不堪。夫妻關係中很棒的、最讓我留戀的就是這些東西。要擁有這些,不是企圖找一個確保愛你愛到最後的人,這太不實際也有點天真,而是在最初因為三觀接近而走在一起成為夫妻的兩個人,把這段關係從夢幻的愛情抽離後,丟進俗世中持續接受考驗的過程與結果。婚姻更多是現實的總和,在現代社會它不僅要具備風花雪月的基礎,還要上升到柴米油鹽的價值,它與愛情的差別絕對不是僅僅那一張紙。
年輕的我曾想過:「如果可以一直戀愛幹嘛結婚?我也沒有要生小孩啊?」
但後來才明白,也許只有將愛情拎到婚姻的現實裡才有可能真正落實「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一個人可以過得很好的前提下,我們之所以想跟另一個人結婚一起生活,是需要愛和勇氣的,因為未知的路,最是難行,也最能考驗出伴侶的質量。
而生小孩的前提,就是要先肯定伴侶的質量。

|凱特謎之音|

過份被美化的愛情如同過份被醜化的婚姻,
都是不真實的誤導。


03.    當好朋友有了孩子

我是朋友群裡目前唯一沒有孩子的大齡已婚人士。
當她們紛紛有了母親的新身分時,
我才意識到自己之所以對此不感興趣,
是因為眷戀自由。

直到現在我才意識到,自己身邊的好朋友們都生了小孩,即便或早或晚,卻真的都生了小孩。有些人沒有當母親不是因為生不出來,而是沒有機會生,不是沒男友就是沒結婚,只是,以我的立場也不方便問她們想不想要個孩子。
對小孩這件事,必須承認我很鈍感,至少在45歲之前我一直覺得這不關我的事。我不討厭小孩,也不討厭朋友們聊起媽媽經,甚至很多時候我聽得津津有味,覺得自己正在學習一種「新知識」,就像看國家地理頻道一樣,也許在生活中不一定用得上,但知道了這些也覺得自己增加了常識,沒什麼損失。
最早一批生孩子的朋友年齡大多落在30歲上下,她們約莫趕在30歲前結婚,過幾年就陸陸續續有了第一個孩子。這個年齡段也是我參加最多婚禮的時期,曾經在同一天裡,中午參加一場,晚上參加一場,就連我自己也是在32歲時結的婚。
婚禮之後,我的生活開始出現了彌月禮這種東西。有時是蛋糕,有時是餅乾。去月子中心探望則像走進了大觀園,一間比一間豪華,一間比一間氣派。有些為了隱私,不僅訪客有專門的電梯,就連月子餐都是坐著專屬電梯直達的,不會跟工作人員直接接觸。
探望時,除了紅包,我也會挑選一些寶寶的禮物,比如小襪子、小帽子、口水巾、毛毯這類小物。在台灣,當時還不流行舉辦Baby shower,所以這些給寶寶的禮物大多還是去月子中心探望時順道送給準媽媽們。
當第一個生小孩的好朋友抱著剛滿月不久的女兒跟我見面時,我內心所受到的震撼,至今依舊記憶猶新。我忽然發現,不久前才一同嘻嘻哈哈唱KTV混夜店的朋友,已然成為一個新生命的負責人。她開啟了另一個我不了解的新篇章,邁向成熟,而我卻好似還留在青春期。
後來才發現,自己之所以覺得小孩不關我的事,是因為不想讓這件事成為束縛。新生命過於沈重,我實在不堪負荷。
這一點在後來休產假的朋友口中得到證實,她說:「好想回去上班喔,雖然我很愛我女兒,但是一天24小時跟她綑綁在一起,實在是喘不過氣來。」
有喘不過氣想暫時逃離的媽媽,也就有享受其中的媽媽。三個月的產假不夠,索性就把工作辭了回家專心帶小孩。她告訴我:「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我不想錯過這個時期。三年後等他可以上幼稚園,我再回去上班。」
雖然我感受不到她的快樂,卻可以體諒她的決定。如果有人就是不放心把孩子交給別人,即便把她留在工作崗位上也無濟於事,未必是一個更好的選擇。我雖贊成女性不該輕易為了孩子辭掉工作,卻也覺得鼓吹女性獨立不能忽略每個個體的私人考量。如果一個女人不是為了逃避職場上的辛苦而逃回家庭,是衡量利弊之後自主選擇暫時回歸家庭,那麼也不必硬扣一個「妳這樣就不獨立」的帽子在她頭上。我時常感到現在的女性意識過於兩極化,不符合女性多樣面貌、多重角色的複雜性,如果這當中沒有轉圜的餘地,不僅人會活得特別死板,也無異於是另外一種對身分的歧視。
好朋友的兒子出世時,她因孩子體弱多病而暫離職場,回家專心照顧他。一開始是在急診室與公司來回切換,常常半夜跑急診在醫院待了整宿,早上又直接從醫院趕去上班。雖然夫妻可以輪流照看,但長期下來兩人都疲憊不堪。於是他們做了一個決定,讓擅於廚藝的妻子辭職回家幫助孩子調理體質,養好身體,待兩、三歲穩定之後再回去上班。
這個決定讓他們家獲得了一個嶄新快樂的生活方式,孩子得到了周全的照顧,改善了過敏體質,身體漸漸強壯起來,再也不跑急診室了。兩年後她回到職場,又繼續了職業婦女忙碌的日子。她說:「幸好當時沒有堅持什麼女人絕對不能為了照顧孩子辭職的說法,否則真的就是苦了孩子,累了自己。」
我問她:「妳決定辭職時不害怕之後找不到好工作嗎?」
她回:「不害怕呀,我相信老天爺不會給我一個無法解決的難題,肯定都有解法的。」
我笑著說:「當媽媽的人都這麼樂觀嗎?」
她說:「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樣,但我是這樣的,不樂觀根本當不了母親。」
這個朋友一直都是想結婚生子的那類人,有時我會默默佩服她有如此明確的意志,因為從我的角度出發,這是需要很大的勇氣才能做的事。
2019年,我有兩個好朋友趕上高齡產婦的末班車陸續生了孩子。一個自然懷孕,一個透過試管。因為她們兩個人升格當了母親,我終於成為朋友群中唯一沒有孩子的已婚人士,唯一的「自由人」。
這些朋友媽媽們教會了我許多事情,我也從她們身上看見了女人成為母親的奇妙經歷與過程,但這些事情都不足以讓我也加入她們,成為一個母親。
過去總有人說「沒有孩子的女人是不完整的」,這句話在當下顯得非常政治不正確,已經沒有人會說會信,但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沒有_______的女人是不完整的」,可以填入事業、愛情、自我……等詞彙。
但究竟為什麼要女人「完整」呢?不完整不行嗎?我覺得一個人只要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去過自己想要的日子,那麼他就是完整的。

|凱特謎之音|

所有成為母親的女人都會懷念沒有孩子的生活,
但也許僅僅只是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