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苦苦等候五年,在中文世界絕版的安.萊絲即將捲起吸血鬼新浪潮!
探詢 真正的愛情、靈魂的慰藉;
見證 人性的扭曲;
經歷 瘋狂、烈愛、激情、苦痛、暴怒……
正宗吸血鬼小說教母 優雅華麗更勝《暮光之城》
熱愛《夜訪吸血鬼》的讀者最想看到的阿曼德故事;吸血鬼小說女王安.萊絲極度魅惑的傑作《少年吸血鬼阿曼德》2009/5/25
華麗上市
擁有俊美少年外貌與永恆青春的阿曼德,吸血鬼的身分讓他經歷了五百年的年華流轉,從古代到今日,漫走了歐亞各地,而他那些戲劇過往,就這樣遺失在風塵中。
在過去的「吸血鬼紀事」中,阿曼德並非被關注的焦點,但安‧萊絲輕輕掃過的描述,卻也為他的神祕氣質,在讀者心中留下難以忘卻的獨特印象。他外型如天使般俊秀,但性格冷酷,心思細膩而愛恨分明。而在此書中,他那些曾經透露,卻充滿壓抑的往事,也逐漸剝解了疏遠的距離,在消逝的迷霧中,浮現了真正的輪廓。
約在十六世紀初,年約17的阿曼德成為吸血鬼,他原出生在基輔羅斯貧苦鄉村,一次被父親強拉外出打獵卻被土耳其人俘虜,賣到妓院預計要成為富人的禁臠,但儘管遭到威逼利誘,他卻始終拒絕出賣肉體。在瀕臨死亡之際,被吸血鬼馬瑞斯從地獄般的世界拯救出來,也因而變為吸血鬼。
在文藝時代,他與馬瑞斯的學徒男孩共同學習文藝武術,浸淫在藝術世界的美好瑰麗內,也被稱為天才畫師。但他純真的聖徒之心和深沉旺盛的虔誠信仰,卻無從改變命運的捉弄……
詭譎多變的命運,跨越時代和地域的情愛,安萊絲以細膩卻不失奔放的情慾書寫,道出這位異於凡響的吸血鬼阿曼德的一生。前期以濃郁的墨彩、瘋狂的熾愛,描繪出一位悲劇性十足的吸血鬼形象。而在書籍中間,安萊絲筆鋒一轉,從扭曲複雜的狂放,轉為對宗教的執著和探尋,在幻夢中親睹地獄和天堂的阿曼德,聖帕,上帝的面容又是怎樣影響了他……
安‧萊絲擅長以風格變幻不一的筆法,超脫想像的情節編織,塑造異於凡俗的吸血鬼形象,兼具傳統與創新的平衡,更為她的「吸血鬼紀事」奠定大師經典的地位。
《吸血鬼阿曼德》(1988)為安.萊絲的「吸血鬼紀事」的第六部。前五部分別為《夜訪吸血鬼》、《吸血鬼黎斯特》、《天譴者的女王》、《肉體竊賊》、《惡魔蔓諾克》。雖說《吸血鬼阿曼德》為第六部,但跨越的篇幅都和先前內容都有所重疊,但有所重疊並不影響閱讀的樂趣,以不同的文筆詮釋和角色視角的窺看,讀者反而更能看出不同吸血鬼的深度。
▼精采書評
熱愛《夜訪吸血鬼》的叛逆讀眾們最想看到的《吸血鬼阿曼德》
◎文/藍色雷斯里
正如同安萊絲筆下的阿曼德的個性,這本《吸血鬼阿曼德》帶給人一種瘋狂、烈愛、激情、苦痛、暴怒等多種強烈情緒交雜的轟炸感。
的確,安萊絲是一位寫什麼就像什麼的筆法精湛之作家。但就是因為這樣的才能,才會讓我無福消受啊。回想起前幾部的「吸血鬼年代紀」,每換一位敘事者,整本書的風格就完全改變,甚至對同一件事的詮釋也大為不同。而青少年時期就被心愛的「主人」轉變為吸血鬼,擁有少男的外貌與永恆的青春但內心卻已扭曲的阿曼德所述說的故事,其濃豔對比的色彩簡直刺痛雙眼,同時極高音頻與響度的吶喊也撼動著鼓膜。
情節縱橫古今,場景橫跨威尼斯、基輔羅斯、康士坦丁堡、巴黎與紐奧良,一開始我就完全被華麗的氣氛吸引了。
阿曼德的「主人」是位藝術大師。為了襯托出他的超凡品味,安萊絲將背景安排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威尼斯。這讓我聯想到「人魔」漢尼拔萊克特博士。作者湯瑪士哈里斯同樣相中了歐洲的藝術氣息,將重要場景搬到了佛羅倫斯上演。
只不過,萊克特博士幾乎是和性愛絕緣的(四部曲中僅在《人魔》出現了一小段),而阿曼德的「主人」則簡直是情慾的化身,不僅在豪華宅邸養了一屋子的男孩(!?),還男女都愛。
這本書以阿曼德向在《肉體竊賊》中首度登場的大衛敘述自己的故事作為主軸。我的閱讀尺度向來頗寬。一開始我覺得《吸血鬼阿曼德》是以吸血鬼故事作包裝的BL,OK我可以接受,但後來當尺度越來越超過時,我不禁回想到之前聽安萊絲的情色文學《The
Beauty Trilogy》有聲書的慘劇。雖然說有了《The Beauty Trilogy》的經驗,應該不會有什麼情節會嚇倒我了(主僕、施虐與受虐),只是當看到那些情慾愈來愈暴烈、扭曲、複雜、邪惡,且安萊絲以大量的殘酷悲慘情節堆疊企圖營造出阿曼德的悲劇性時,我只能暫時將這本該讀完第一部(篇幅超過全書一半)的書「封印」起來,讓自己沉澱。明明只剩下不到四分之一的篇幅就可以讀完結局,卻怎麼也無法繼續。
在隔了幾個月後的如今,重新翻看書頁,這本書卻又彷彿變得讓我不認識了。最後幾部,完全脫離了第一部的鮮血迷情,而轉向近乎偏執的宗教探索。
如今陷入沉睡之中的黎斯特,竟然親睹天堂與地獄,甚至上帝的容顏。他所描繪出的天堂與地獄,會是什麼樣的面貌呢?而黎斯特來回的聖顏巾(The
Veil,又譯「聖帕」,傳聞耶穌受難時面容印在拭面的聖顏巾上),又是如何令阿曼德起了巨大的改變呢?
我喜歡在接近尾聲時出現的兄妹。宛如《GOTH》的黑暗魅力,充滿隱喻的救贖,並瑰麗的結合貝多芬的奏鳴曲「Appassionata
熱情」 。至於不能在此明說的結局,令人不知該覺得是幸福還是悲悽。
引用自藍色雷斯里的陰暗地下室: http://blueleslie.pixnet.ne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