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文學小說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楊照序 1
楊照序 2
序 1
序 2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聯合報報導:倖存者的遺世書

作 者 作 品

週期表
滅頂與生還

譯 者 作 品

貓桌上的水手
心靈詭計(電影【福爾摩斯先生】原著小說豪華書衣版)
神聖藍色
美麗男孩
黑水燈塔船
波特貝羅女巫(十五週年紀念新版)
第七感:啟動認知自我與感知他人的幸福連結
與切‧格瓦拉的短暫相遇
碧麗歌的媒人
幸福的托斯卡尼花園

文學小說

【類別最新出版】
乩童醫生
查理橋的象
我沒有你們所有的
咆哮山莊(精裝版)
我們,再次重逢的世界


滅頂與生還(AA0067)
I sommersi e i salvati

類別: 文學小說
叢書系列:大師名作坊
作者:普利摩.李維
       Primo Levi
譯者:李淑珺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09月20日
定價:230 元
售價:182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40頁
ISBN:9571334839

停售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楊照序 1楊照序 2序 1序 2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聯合報報導:倖存者的遺世書



  書摘 1

第一章 關於罪行的記憶

人類的記憶是令人驚嘆,卻又極靠不住的工具。這是眾所皆知的古老事實,不僅心理學家了解,任何曾仔細觀察周遭其他人的行為,甚至自身行為的人都很清楚。存在我們體內的記憶並非銘刻在石板上,它不但容易隨著時光流逝而消蝕,更常常會結合了外來的元素而改變,甚至成長。法官都應該熟悉這點。就算一件事才發生不久,而且扭曲事實對兩名目擊證人都沒有任何好處,他們兩人也絕對不會用同樣的字眼、以同樣的方式描述同一件事。要充分解釋為何我們的記憶如此不可靠,唯有先了解記憶是用什麼文字,以什麼語言,藉由什麼工具,寫在什麼樣的媒介上。但直到今天,我們距離這個目標還十分遙遠。我們已知在某些狀況下,有些生理機制會扭曲記憶,包括腦部創傷等外傷、其他「競爭」記憶的干擾、意識狀態異常、壓抑、封閉等。然而就算在正常狀況下,人的記憶也會逐漸退化,記憶的輪廓都會逐漸黯淡。極少記憶能夠抵抗所謂的生理性記憶退化。我們在此清楚看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之一。這種力量可以使秩序消解崩潰,使青春年少消蝕為蒼老年邁,使生命消失,進入死亡。當然反覆練習(在此就是經常喚醒記憶)會常保記憶生動鮮活,就像經常運用的肌肉可以保持靈活一樣,但太常被喚醒,太常以故事形式表達出的記憶,最後難免被定型,落入測試、成形、完工、裝飾的模式,取代了未經處理的原始記憶,消耗原始記憶為養分而茁壯成長。

我打算在此檢驗的記憶是關於極端的經驗,關於承受與加諸痛苦。在這個狀況下,所有或幾乎所有可能沖刷或扭曲記憶的因素都會發揮作用,因為創傷的記憶本身就是一種創傷,重溫這種記憶一定會帶來痛苦,或至少帶來困擾。受過重創的人經常會封鎖記憶,以免再度經歷痛苦;傷害別人的人則經常會將記憶埋藏在深處,試圖擺脫回憶,以減輕自己的罪惡感。

我們將在此討論許多現象,其中之一是受害者與壓迫者之間矛盾的類比,我們必須明確澄清兩者的差異:兩者都落入相同的記憶陷阱,但是只有壓迫者為此做了準備,甚至主動開啟這項陷阱。如果他因此受苦,那也是罪有應得,但受害者因此受苦,卻是極不公正的,而且受害者確實因此受苦,甚至在事件發生數十年後依然如此。在此我必須哀痛地再度強調,這種創傷是不可能癒合的,它會隨著時間不斷延展,迫使我們相信希臘神話中的復仇女神確實存在,而且她不僅折磨加害者(如果他真的因此受折磨,不論是否有人為加諸的處罰),還無止盡地延續加害者的作為,讓受害者無法獲得平靜。吉恩‧艾莫瑞(Jean Am ery)的遺言就令人感到恐怖。這位奧地利哲學家因為活躍於比利時反抗軍而飽受蓋世太保的折磨,然後又因為是猶太人而被遞解到奧茲維茲集中營。

他寫道:

任何受過折磨的人,就永遠受折磨……。任何受過虐待的人都永遠無法自在地活在世界上。對大屠殺的憎惡永遠不會消失。我們對人性的信心,在被打了第一記耳光後,就已經出現裂痕,然後被受虐的經驗徹底殲滅,再也無法恢復。

折磨對他而言是一場無止盡的死亡,他在 1978 年自殺。我將會在第六章再度提到艾莫瑞。

我並無意在此鼓動混淆、零碎的佛洛伊德學說,病態的想法,或陷溺縱容。壓迫者始終是壓迫者,受害者也始終是受害者,兩者的身分是不可能互換的。前者應該被懲罰,被憎惡(但如果可能的話,還應該被了解),後者應該被憐憫,被幫助。但是面對著這不可挽回的卑劣罪行,這兩者都需要庇護與保護,而且會出於直覺找尋保護。不是所有人,但大多數人都會,而且會花費一生尋找。

但現在我們有了無數來自加害者的告白、宣誓證詞,和口供(我所指的不只是德國納粹黨人,還有其他服從各種教條而犯下恐怖罪行的所有人)。這些紀錄有些是法庭上的證詞,有些是訪談時透露,有些則書寫在書籍或回憶錄裡。在我認為,這些文件都極為重要。但一般而言,其中關於所見所為的描述,大致上都符合受害者的回憶,很少受到質疑,關於這些事實的判斷已經形成,也已成為歷史的一部分,通常被認為是眾所周知的史實,因此並沒有太大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這些證詞中描述的動機與解釋:你為什麼這麼做?你不知道自己正在犯下一樁罪行嗎?

受到質疑的每個人對這兩個問題,或對其他類似問題,都有極為相似的答案,不論其個性如何,不論他是野心勃勃聰明絕頂的專業人士,如史畢爾(註 1),或冷酷堅定的法西斯狂熱分子,如艾希曼(註 2);或短視近利的公務人員,如特瑞布林卡的史坦格(Stangl)及奧茲維茲的霍斯(Hoss);或愚鈍的畜生,如首創刑求的包格(Boger)或卡度克(Kaduk)。雖然因說話者的心理與文化程度有異,而有不同的表達形式,不同的傲慢程度,但基本上他們說的都是同樣的話:我是聽命行事;其他人(我的上級)所做的行為比我更糟;我所受的教育以及我所成長的環境,讓我不可能有不同的做法;就算我沒有做,其他人也會取代我的位置,做出同樣的事,而且更為嚴酷。任何人讀到這些說詞,第一個反應都是強烈的反感:他們說謊,他們不可能以為這些話會有人相信,他們不可能沒注意到在導致如此重大的痛苦與死亡之後,這樣的藉口顯得多麼薄弱。他們說謊,而且自己心知肚明。他們不誠實。



註 1: Albert Speer(1905-1981),德國建築師和納粹行政官。二次大戰期間掌管德國的經濟生產。在其高效率的管理下,德國的經濟生產達到有史以來的最佳紀錄,是僱用奴隸勞動的托特組織的首腦之一,戰後受審,被判監禁二十年。

註 2:Adolf Eichmann(1906-1962),納粹集體屠殺猶太人的策劃者之一。戰後逃至南美,1960 年 5 月被以色列官員逮捕,以違反人道主義的罪名被判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