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文學小說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讀者書評

線 上 試 閱

陳小雀 推薦序
紀大偉、呂焜霖、黃文鉅 推薦序
書摘1

譯 者 作 品

凱瑟和她的小說世界
生命如不朽繁星
我們一無所有
樹冠上
呼喚奇蹟的光
搞鬼
夜鶯
控制
控制(電影書衣版)
接骨師的女兒

文學小說

【類別最新出版】
乩童醫生
查理橋的象
我沒有你們所有的
咆哮山莊(精裝版)
我們,再次重逢的世界


癲狂(AA0117)
Delirio

類別: 文學小說
叢書系列:大師名作坊
作者:蘿拉‧芮絲垂波
       Laura Restrepo
譯者:施清真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08月30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長25開/平裝/272頁
ISBN:9789571352602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陳小雀 推薦序紀大偉、呂焜霖、黃文鉅 推薦序書摘1



  陳小雀 推薦序


〈推薦序〉為愛痴狂?或因毒癲狂?

陳小雀(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Delirio」源自拉丁文的「de-lirare」,原指耕作時偏離犁溝,後來被用來指精神錯亂的疾病,即所謂的「癲狂」、「痴狂」、「瘋狂」等。在希臘神話裡,酒神戴奧尼索斯(Dionysus)堪稱癲狂的創造者,他傳授人類釀酒技術,使人類飲了葡萄酒之後因神智昏亂而造成許多憾事;海克力斯(Hercales)則為癲狂的犧牲品,他在瘋狂中殺死妻兒,清醒後內心受盡煎熬。中世紀的歐洲視癲狂為洪水猛獸,原因之一在於麥角菌(Claviceps purpurea),這種寄生於禾本科植物的菌種流行歐洲長達數百年之久,隨著黑麥和其他穀類被製成麵包,被吞下肚後,令人產生幻覺、恍惚、癲狂,到了末期更出現肢端壞疽。於是,舉凡醜陋、怪異、邪惡、病態、恐怖…… 全都歸類於癲狂,因此,瘋子與痲瘋病人沒兩樣,先後被當成怪物而集中於船舶,隨著河流放逐荒野,任由自生自滅。

癲狂不是罪,然而,人類對癲狂不免產生恐懼感,進而排拒它。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認為癲狂是記憶的錯置,傅柯(Michel Foucault)相信癲狂就是知識,弗雷澤(James Frazer)以為瘋子是受天譴的代罪羔羊,施奈德(Norbert Schneider)則將瘋子比喻為小丑。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筆下的唐吉訶德(Don Quijote)正是如此,他那大戰風車、奮戰羊群、挑戰敵人、挑釁獅子的瘋狂行徑無不惹人哈哈大笑,是瘋子的原型。

哥倫比亞女作家芮絲垂波以「癲狂」(Delirio)為題,一開卷就切入主題,描寫女主角發瘋的情景:

我發了瘋的太太像隻狗一樣對我吠叫,但在此同時,她也哭喊著向我求救,而我卻想不出辦法回應;奧葛絲提像隻受傷、飢餓、想要回家、卻回不了家的小狗,再過一會兒,她就會變成一隻甚至不記得自己曾經有個家的野狗。

作者芮絲垂波在大學及研究所均主修文學,亦曾在大學教過文學。除了文學之外,她熱愛記者生涯,積極參與政治活動,尤其是捍衛人權方面。投身於文學、傳媒和政治三者之間,養成她敏銳細膩的社會觀察力,以及條理分明的歷史考究能力,再加上文采雅俗兼具,耕耘出多部精彩小說,而躋身拉美重要作家之列。乍看之下,《癲狂》儼如一部懸疑小說、或偵探小說,描寫丈夫追查妻子發瘋原因,藉追查過程鋪寫妻子的過去,情節跌宕起伏,節奏緊湊嚴密,結局更是出人意料之外。然而,這部小說只談論妻子的癲狂嗎?或者僅在意丈夫所追查到的重大祕密呢?《癲狂》所聚焦不只是個人的精神狀態,也不局限於家族的道德批判,而是以宏觀角度勾勒出一個變形的哥倫比亞社會,一個被毒品和暴力所蠹蝕的社會。

人類使用毒草、麻藥、迷幻植物的歷史有數千年之久,有的甚至達上萬年,在五大洲各有其發展史,例如:南美安地斯山區的古柯、歐亞的罌粟花、中亞的大麻等。十九世紀以降,提煉麻醉藥的技術日益精進,嗎啡、可待因、阿托品、古柯鹼、海洛因紛紛被分離而成,人類因此進入藥物的濫用期,沉迷於精神刺激之中,直到無法自拔才驚覺事態嚴重,於是以「毒品」稱之。毒品改變了人類的精神與生理狀態,對生活形態、行為模式、社會結構、政經發展亦同樣影響深鉅,漸漸衍生出嗑藥、幫派、犯罪之類的次文化。在拉丁美洲,墨西哥、秘魯、玻利維亞、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等國一直受毒品所害,其中,又以墨西哥和哥倫比亞最為嚴重。一九六七年,墨西哥作家塞拉諾(Pedro Serrano)出版了《一個毒梟的日記》(Diario de un narcotraficante),奠下拉美「毒品小說」(narconarrativa)的新里程碑,並於一九九○年代末期達到高峰,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紀這股風潮方興未艾,仍有許多作家投入,持續尋求創作新靈感,不僅主題更加多元,敘事手法亦更加複雜。

毒品小說沒有報章雜誌那危言聳聽般的書寫,因此,文本並不特意強調血腥暴力的場景,對於火拼、格鬥、霸凌等冷酷手段總是輕描淡寫。質言之,毒品小說儼然紙上毒品博物館,也宛如毒梟家族史,闢建了一條由文字所鋪設的捷徑,引領讀者走入毒品世界,近身觀看毒梟,見識走私、運毒、交貨、洗錢、拆帳等複雜作業,又彷彿身歷其境般,了解販毒集團之間的恩怨。芮絲垂波藉愛情、毒品、洗錢、犯罪、暴力填充「癲狂」的生命,就題材而言,《癲狂》可類歸毒品小說,卻又不同於拉美一般的毒品小說。換言之,芮絲垂波跳脫社會紀實的傳統框架,以一個看似與販毒無關的女人為主軸,透過精心設計的敘事手法,讓複雜的毒品世界在不知不覺中曝光。

芮絲垂波在《癲狂》裡,安排了三個第一人稱的「我」,即:艾吉拉、米達斯、奧葛絲提娜,以及一個第三人稱的敘事者,由他負責縷述波圖里拉斯外公的日記和書信。艾吉拉是整部小說的主要敘事者,與米達斯同時擔任現在時間的敘事者:一個是丈夫,描述事件的表象;另一個是前男友,敘述不為人知的黑暗面。在過去時間方面,少女時代的奧葛絲提娜述說童年過往,波圖里拉斯外公的日記和書信則披露從歐洲落腳哥倫比亞的種種。這四個敘事角度各自掌握不同的時間,或為交相融合,或為輪番上陣,呈現明暗表裡、先後遠近的層次感,完整交待故事始末。

此外,芮絲垂波在主要情節中穿插了另一個重要的寫實橋段,藉米達斯之口隨著劇情發展娓娓道來,不僅一九八○、九○年代的哥倫比亞毒品問題一一流洩而出,大毒梟帕波羅.厄斯可巴(Pablo Escobar)的輪廓也逐漸浮現:

帕波羅在貧民窟出生長大,長久以來受到有錢有勢、自稱是權貴世家的寡頭家族壓迫,但他忽然發現了一個他不該發現的大祕密:他這輩子活到現在,身邊聚積的財富已經比國內任何權貴世家多出百倍,只要他願意,他可以任意擺布他們,將他們玩弄於股掌之間。

厄斯可巴有「古柯鹼沙皇」(El zar de la cocaina)之稱,橫行哥倫比亞十餘年,他那架海擎天的本事將哥國社會搞得天翻地覆,一九九三年終於遭哥國警方擊斃。在魔幻寫實大師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的《綁架新聞》(Noticia de un secuestro)裡亦可窺見厄斯可巴的身影,以及以他為首的犯罪組織,鋪陳一部充滿綁架、販毒、殺戮的血腥歷史。有別於賈西亞.馬奎斯的冷靜筆觸,芮絲垂波筆下的厄斯可巴略帶嘲諷色彩,一下子被形容成「大聖人」,一下子又被說成「肚子一圈肥肉的矮胖傢伙」。但是,與其說厄斯可巴是首腦,不如稱之戲偶師傅,藏身幕後隨個人意志操縱人間悲劇:

帕波羅曾對我說:我要運用我的財富讓這個國家啜泣。親愛的奧葛絲提娜,他肯定是全世界的首富,這麼說來,如果他每賺一塊錢,我們就被擠出一滴眼淚,妳說我們還能哭多久?

《癲狂》宛如一齣傀儡戲,觀眾看到的只是一個個被耍的戲偶:有人受到癲狂的侵襲而行為偏差,也有人受制於販毒組織而身不由己。其實,癲狂是疾病,也是人禍;是愛情的盲點,也是嗜毒的習慣;是悲劇的外衣,也是欲望的面具。一如艾瑟與波圖里拉斯,奧葛絲提娜的精神疾病遺傳自家族,除此之外,鍥而不捨的丈夫、富可敵國的大毒梟、貪圖享樂的寡頭階級、沉淪於金錢誘惑的軍警、被收買的美國緝毒署探員、為販毒集團運毒和洗錢的機會主義者、無辜被捲入風波而遭虐待致死的妓女…… 全是癲狂的例子。

故事從一個女人突然發瘋開始,追溯出家族成員耽溺於情愛的痴狂漩渦,有 師徒之間的奇妙情愫、姐弟之間的親密依賴,妹夫與大姨子之間的不倫畸戀。與之同時,牽扯出哥倫比亞社會陷入毒品的癲狂泥淖中,教人為金錢、為權力、為名聲而奮不顧身。原來,奧葛絲提娜的故事也是厄斯可巴的外傳,《癲狂》是一部如此有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