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文學小說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附錄 1
校譯始末
附錄 2
附錄 3
導讀
大師語錄

作 者 作 品

巴黎隱士:卡爾維諾自傳
馬可瓦多
分成兩半的子爵
不存在的騎士
樹上的男爵
看不見的城市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帕洛瑪先生
命運交織的城堡
蛛巢小徑

譯 者 作 品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文學小說

【類別最新出版】
乩童醫生
查理橋的象
我沒有你們所有的
咆哮山莊(精裝版)
我們,再次重逢的世界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AA0903)

類別: 文學小說
叢書系列:卡爾維諾作品集
作者:伊塔羅.卡爾維諾
譯者:吳潛誠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8年05月15日
定價:260 元
售價:205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36頁
ISBN:9571305952

停售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附錄 1校譯始末附錄 2附錄 3導讀大師語錄



  附錄 1

嬉戲見真章

.邱貴芬

據說評論文章應該深入淺出,提示讀者如何和作者玩遊戲文字。於是,你問我:「《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到底說些什麼?怎麼讀?別急,「喫緊弄破碗。」先到7-11買包翁財記瓜子(或者司迪麥口香糖),倒出你熱水瓶裏據說二十四小時百分之百沸騰的水,溫熱你的茶杯,沖杯雀巢純品咖啡(如果你喝不慣洋水,南投鹿谷出產的烏龍也可以),躺在你的席夢思床,關掉電視,切斷電話線,點亮那盞代表後現代主義精神的菲利浦檯燈,讓那據說經過專家精心設計,最不傷害視力的燈光流瀉在你現在閱讀的文字上。你開始閱讀,期待我遞給你那把開啟寶庫之鑰:

其實這篇評論在上面一段空白之後即應結束。一段被你當作廢話的文字加上一段空白?!這段廢話讀來似曾相識,《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不就是以如此的敘述方式逗你惱你,教你在它的文字遊戲迷宮裏轉得暈頭轉向?書中有位和你(注意,不是妳)一樣的讀者,買了一本《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回家翻開一看,竟是本排版嚴重錯誤的小說,去書店換書,碰到一位妙齡女郎,正巧她也買了一本同樣的小說,也發現同樣錯誤的排版,於是他們互相交換姓名電話,準備以後隨時交換讀書心得,回家後卻又惱又喜地發現換回的不是《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是另一本毫不相千的小說(惱的是,他的閱讀無法繼續;喜的是,毫無費力找到一個藉口可以打電話給那位迷人的女讀者)……就這樣,這位書中的讀者展開一連串的偵探行動,追尋一連串只看了開頭,卻由於某種原因無法繼續閱讀的小說。看著看著,我們突然發現,這位我們原以為可以認同的讀者其實就是本書的主角,而我們閱讀的其實就是他的故事——他追尋那些斷了線路的小說的故事,同時也是他追求那位妙齡女讀者的故事。最後,當我們早忘了《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的存在,以為這位讀者/主角永遠找不到它完整的真本,這時我們卻又突然發現,原來我們正在閱讀的這位讀者的故事,其實就是《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

嬉戲遊遁,虛虛實實,走筆之間擺弄乾坤,《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充分表達了後現代文學的世界觀。如果虛構和真實難以界分,如果所有的理念都是文字遊戲的產物,內含虛構的成分,那麼,所謂的「絕對的真理」即不存在世上。既然所有的事物都是文字虛構的組合,任何高下尊卑的分野亦頓時失去憑藉。就這點而言,後現代小說其實延續了西方小說自古以來反封建、反傳統的批判精神。小說最先出現於十八世紀的英國時,即是一種極具顛覆性的文體。當時小說的作者和讀者多半來自新興的中產階級,而小說所散播的價值體系基本土乃是中產階級重金錢、重階級概念、重現世的世界觀。隨著小說的盛行,原為貴族主導的文化形態逐漸產生變化。如果說,中產階級透過工業革命,逐步取得經濟優勢,那麼小說也是他們一種顛覆的工具,促成中產階級文化革命的完成。於是,中產階級逐漸取代貴族,主導西方文化的趨勢。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前半業的小說對中產階級庸俗文化的鄙夷批判,其實是進一步發揮了小說最初在中產階級與貴族的權力鬥爭中所扮演的批判、顛覆角色。在現代小說逐漸作繭自縛,鑽入文人的象牙塔,與原先和小說密切結合的中產階級大眾日漸隔閡之時,後現代文學適時出現,使小說的生命案迴路轉。現代小說,如喬伊思(James Joyce)、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的作品均艱澀難懂,以嚴肅文學姿態出現,和通俗文學壁壘分明,非一般讀者所能接受(據說,有人問喬伊思為什麼他要寫那麼深奧的作品,喬伊思答道:「我就是想讓那些批評家忙個三百年!」)。針對現代文學逐漸形成的另一種「貴族精緻文化」,後現代文學提出破除嚴肅文學和大眾文學的主張,力圖將西方小說從現代文學「曲高和寡」的死胡同裏拯救出來。後現代文學對現代文學形同「貴族文化」的批判,其實重演了十八世紀中產階級通俗文化與貴族文化的抗爭。後現代文學表達的正是後現代社會反獨裁、反封建、尚自由的基本理念。

將理論付諸實行,後現代小說經常採用大眾文學如偵探間諜小說、文藝愛情小說的敘述結構。以《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為例。這部小說不僅以偵探小說的結構出現,而且充分發揮偵探小說的種種特性書中的讀者/主角為了追尋一本斷了線的小說,陷入重重迷障,跋山涉水,遠渡重洋,甚至被綁架,差點慘遭強暴,緊張懸疑,處處玄機。而他在追尋過程中所碰到的那幾部小說也泰半屬於偵探間諜小說的體類。例如,與本書同名的第一本小說(也就是那位讀者/主角買回家後發現排版錯誤的小說)敘述一位不知名的人在一個不知名的小站下了火車,欲將他手提的皮箱以瞞天過海的方式和另一旅客提著的同樣的皮箱交換。這部小說顯然是部間諜小說,因為這樣的伎倆正是我們007類的間諜片中經常看到的。除了偵探間諜小說,書中的小說也包含了其他常見的通俗小說形態。如最後一部小說《什麼故事在那頭等待結束》可歸為科幻小說:《環繞一空墓》可劃為西部小說文類;《月光映照的銀杏葉地毯》屬於奇情小說……等等。

可是,後現代小說既游離嚴肅與大眾文學之間,它必然也涵蓋了一般通俗小說沒有探討的嚴肅主題。《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是一本後設小說(metafiction)。所謂後設小說亦即評論小說寫作的小說。換言之,在這本書裏,小說評論和小說創作同時進行。後設小說既然結合批評與創作兩類文體,它經常和當代文學理論形成一個對話的狀態。舉個例子。細心的讀者必然發現《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一反小說敘述傳統,以現在式語法代替過去式。著名的法國批評家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在「書寫與小說」那篇評論裏提到,小說以過去式敘述的方式其實已預示了「後見之明」的立場,透過小說敘述,將人的存在解釋為已被設定的命運,把人類不可知的生命過程強行納入一個框架。《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刻意以現在式代替過去式的敘述方式是否在反映巴特的論點?另一個明顯的例子是本書奇異的結構。全書共分十二章,敘述讀者/主角的故事,章回之間是那位讀者/主角所碰到的十本小說的開頭。這樣的小說結構隱指一個小說寫作的基本問題:「一個故事如何開始?什麼叫做故事的開始?它在整個敘述裏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些問題正是另一位著名評論家艾德華.沙伊德(Edward Said)在一本名為《開始》(Beginnings)的專著中探討的主題。而本書和解構主義 " absence of the center " 理論的緊密關係,更毋庸贅言。有關本書和當代文學理論關係的例子不勝枚舉。

由於本書和當代文學理論時時互相呼應,它的解讀方法也可千變萬化。身為女性讀者的我,在看完作者擺設的文字迷障之後,亦不免技癢,想試以女性閱讀的方式在那文字迷宮裏戲耍一番。女性讀者必然注意到,這部小說基本上是本屬於男性的小說。不僅作者是男性,而且書中的讀者/主角也是男的。書中的那位女讀者被稱為她(The Other Reader),神祕而難以捉摸。在章回裏,作者經常對著那位男性讀者講話,以第二人稱的「你」稱呼他。而行文之間,處處可見作者對這位男性讀者的心理瞭若指掌,時時透過他的觀點呈現那位讀者的世界。書中唯一以第二人稱「妳」稱呼那位女讀者的文字出現在第七章,當男讀者/主角頭一次進入她的公寓時,作者突然問道:「妳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Other Reader?」接下來,作者「順著那位男讀者的眼光」逐一描繪女讀者的家中擺設,試著從廚房用具的選擇,家具的擺設,甚至書本的放置形態揣摩那位女讀者的個性、好惡。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作者此時直接稱呼她,但敘述觀點仍屬於那位男性讀者,透過他的眼光思緒來閱讀那位女主角的家。當作者稱呼男性讀者為「你」的時候,他經常進入後者的心靈世界,充分掌握後者的一舉一動,但是當他稱呼書中女讀者為「妳」的時候,他卻無法進入她的內心世界,對作者和那位男讀者/主角而言,這位女讀者仍是一團謎,而這兩位男性只能問:「妳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對男性而言,女性似乎永遠是個無法解答的謎題,永遠在男性再現(representational)的符號系統之外。

在西方文學傳統裏,閱讀一向被視為男性的活動。不少評論家如羅勃.修斯(Robert Scholes)和羅蘭.巴特都曾指出閱讀的過程和男人追求性高潮的過程頗有雷同之處。在此譬喻之下,書寫成為女人身體的象徵,是男讀者追尋和征服的對象。《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也明白指出這層關係:「追尋那本你未看完的書……和追尋那位女讀者竟發展為同一件事,而她卻以一連串神祕、欺弄、偽裝的手法逃離你的掌握……」(第七章)。在這一章裏,男讀者終於一親芳澤,和那位女讀者同床共眠,似乎他達到目的,追到她了。可是,果真如此嗎?他果真解開那個謎團,認識清楚她是什麼?讓我們來看看作者透過那位男性讀者的眼光看到了什麼。這是一場有如被電檢處噴霧處理過的床戲。作者作了如下的描寫:「魯德米拉,現在妳正被閱讀。透過觸覺、視覺和嗅覺系統傳來的訊息,他正逐一閱讀妳的身體。聽覺也扮演它的角色,注意妳的喘息……」。理論上,幾乎未曾離開男讀者/主角意識和觀點的我們,和他同時經歷了這個親密關係,對於那位神祕的女讀者應有相當的認識。可是看完整段描寫,我們驀然發現,下床後我們對她的了解程度和上床前幾無差別。作者告訴我們,那位男讀者正在閱讀那位女讀者,卻沒告訴我們他看到了什麼知道了什麼?實質上,那位女讀者猶如從這個場景裏遁走。在這本書裏,作者明確地告訴我們書寫和那位女讀者的關係,追尋書寫(書本)意即追尋那位難以掌握的女讀者。那麼,當你在這篇文章開頭問我這本書講了什麼,要我make you see(看,瞭解),你能怪我只留給你一大段空白?事實上我也什麼都沒看到。是作者不能、不肯或不敢呈現女讀者/書寫的本質?當佛洛依德看女人的時候,他發現他看到一片空白(nothing),拉岡甚至要跪下來請求女人告訴他她們到底要什麼。果真女人對男人而言,永遠是他者(The Other),永遠在他們再現符號的掌握之外?而如果書寫等於女人的身體,這本書的奧妙又豈是本文符號所能掌握、再現?留一片空白讓你填,請你加入這個文字陣裏的追逐遊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