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文學小說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譯序
序語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作 者 作 品

灶君娘娘
百種神祕感覺
繆思文集:關於宿命與寫作

譯 者 作 品

凱瑟和她的小說世界
生命如不朽繁星
我們一無所有
樹冠上
呼喚奇蹟的光
搞鬼
夜鶯
控制
控制(電影書衣版)
蘇西的世界

文學小說

【類別最新出版】
查理橋的象
我沒有你們所有的
咆哮山莊(精裝版)
我們,再次重逢的世界
洗大象的女人


接骨師的女兒(AI0067)
The Bonesetter's Daughter

類別: 文學小說
叢書系列:藍小說
作者:譚恩美
       Amy Tan
譯者:施清真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2年03月25日
定價:320 元
售價:253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92頁
ISBN:9571336238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譯序序語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



  譯序

一張老照片、一疊舊文件,蘊含了多少前塵往事?一個含冤的鬼魂、一個愧疚的女兒,牽扯出怎樣的悲歡離合?譚恩美的新作《接骨師的女兒》,述說著綿延三代的母女情誼,在若有似無的飄邈鬼影中,呈現出動人心弦的真摯情感。

譚恩美於 1952 年出生於美國加州,是當代著名的華裔作家之一。她 33 歲才開始寫小說, 1989 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自此奠定她在文學界的聲譽。《喜福會》以四對母女的故事為經緯,生動地描寫母女之間微妙的感情,這本小說不但獲得該年度的國家書卷獎,還被改編成電影,創下極高的票房佳績。譚恩美在《喜福會》之後,還出版了《灶君娘娘》(The Kitchen Wife‘s God)及《百種神祕感覺》(The Hundred Secret Senses)兩部長篇小說,兩本都是叫好又叫座的暢銷書。

譚恩美擅長描寫母女之間的感情糾葛,不少小說家以此為寫作題材,但身為第二代華裔的譚恩美,比其他作家多了一層文化掙扎。譚恩美常以在美國出生的華裔女性為主角,這群華裔女性不但面對種族認同的問題,還必須承受來自父母的壓力。母親們來自戰亂頻繁的中國,通常有段不堪回首的過去,來到新大陸之後,她們把所有的希望寄託在女兒身上,「望女不成鳳」的心情卻帶給女兒極大的壓力;母親們更用傳統方式管教女兒,傳統的中國父母不習慣讚美小孩,而且要求子女絕對服從,女兒們眼見美國父母「民主式」的教育方式,再看到自己連英文都說不好的母親,心裡更是憤憤不平。母女並非不愛彼此,但礙於文化與年齡的隔閡,不是不知如何表達關愛,就是表錯了意,結果兩個最親密的人,卻往往對彼此造成最嚴重的傷害。

除了母女關係之外,譚恩美的小說經常帶有一股迷濛的詭魅色彩。故人以鬼魂之姿出現在主角的生活中,有時陰魂不散、有時指點迷津,鬼魂因而主宰了小說主角的一生。譚恩美不否認她經常思索鬼魂、死亡等問題,她的父親和哥哥在她十四歲時因腦癌相繼過世,她的外婆年輕時遭人強暴,不得不成為此人的小太太,後來受不了這樣的屈辱而自殺;譚恩美接受訪問時曾表示,她年輕時也經常想到自殺,成年之後更有憂鬱症的困擾。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鬼魂不時出現在她的作品中,這些來自另一個世界的聲音,常為她的作品增添一股神祕的美感。

《接骨師的女兒》承襲了譚恩美一貫的風格,故事分為三部,主角則是露絲及璐琳母女,第一部以露絲為中心,年屆五十的露絲是個為人捉刀的「鬼影作家」,雖然收入頗豐,但她卻感到厭煩;生活亦是如此,她有個同居十年的男友亞特,家中還有亞特與前妻所生的兩個女兒,雖然生活安穩,但露絲卻覺得她與亞特的感情逐漸降溫。最令露絲擔心的是母親璐琳,七十多歲的璐琳已經出現阿茲海默氏症的徵兆,沒辦法再獨立過活,於是露絲決定搬過去與母親同住,搬過去之後,露絲發現璐琳的一份手稿,同時也想到母親曾經給她一疊文件,露絲將兩份文件合而為一,同時請人翻譯,全書也由此進入璐琳的世界。第二部的主角是璐琳,場景也轉為三○年代的中國,璐琳家裡世代製墨,家境雖然稱不上富裕,但也是殷實的小康之家。和璐琳最親的是她的奶媽寶姨,寶姨寫了一手好字,知識也極為豐富,但寶姨顏面傷殘,半邊臉扭曲變形,舌頭也被燒得焦黑,只有璐琳知道寶姨想說什麼,但璐琳卻不肯好好「聽」寶姨說話,也不看寶姨寫給她的手稿,等到璐琳看完手稿,大禍早已鑄成,寶姨也已辭世。自此之後,璐琳深信自己受到了詛咒,更堅信寶姨在冥冥之中責備她,終其一生,璐琳始終活在鬼魂的陰影下。故事第三部將焦點轉回露絲,搬過去和母親同住之後,露絲重新檢視她和亞特的關係,兩人的感情有了新的進展;讀了母親的手稿之後,露絲終於了解璐琳的過去,母女之間也盡釋前嫌。璐琳證實的確罹患了阿茲海默氏症,但病症卻解除了璐琳多年的包袱,她忘了過去的不愉快,只留下美好的記憶。遺忘,竟成了璐琳的救贖,寶姨的鬼魂,也成了露絲寫作的指引。

露絲的故事雖然占了三分之二的篇幅,但《接骨師的女兒》一書最鮮活的人物卻是璐琳。譚恩美寫活了這個頑固、堅強的老婦人,璐琳早年失去了至親寶姨,中日戰爭又奪走了第一任先生的性命,來到美國新大陸之後再婚,第二任先生卻在車禍中過世,璐琳獨力撫養露絲長大,她關心露絲、處處為女兒著想,但倔強的她,卻從未直接表達對女兒的關切,反而以批評代替讚美,這種「中國式」的關切,成了璐琳與露絲間的衝突來源。璐琳母女的情況,恰似譚恩美和她的母親,事實上,《接骨師的女兒》一書中,處處可見譚恩美和她母親的身影。舉例而言,在《接骨師的女兒》一書中,青少年時期的露絲和璐琳幾乎無事不吵,母女惡言相向,一度幾乎釀成大禍;在現實生活中,譚恩美十五歲時和母親搬到瑞士,譚恩美交了第一個男朋友,男友是德國人,不但曾因精神病入院,還有吸大麻的習慣,可說是每個母親的惡夢,譚恩美交上了這麼一個男友,母親當然極力反對,母女大吵了一架,整整六個月不和彼此說話。其次,小說中璐琳堅信寶姨的鬼魂無所不在,也相信露絲能和鬼魂溝通,露絲從小的惡夢莫過於坐在沙盤前,被母親逼著和寶姨說話;譚恩美的母親也相信鬼魂的存在,譚恩美的外婆一九二五年就自殺身亡,但母親從譚恩美四歲起,就堅信譚恩美看得到外婆;譚恩美的父親和哥哥因腦癌過世後,母親更相信譚恩美可以和鬼魂溝通,時常叫譚恩美召喚碟仙,希望藉此和過世的先生和兒子說說話。

譚恩美身為作家,深知文字的魔力,書寫文字更成了《接骨師的女兒》全書的關鍵。小說中璐琳出身製墨世家,好墨與好字相得益彰,璐琳自小受到薰陶,再加上寶姨的調教,一手好字與書法名家不相上下;露絲是個「鬼影作家」,她的工作就是幫別人修飾、潤飾文字。更值得一提的是,書中人物似乎只有藉由文字,才能破除溝通的障礙:寶姨無法言語,她藉由書寫,把自己一生的故事告訴璐琳;璐琳和露絲從小吵到大,多虧了璐琳的手稿,露絲才了解母親的一生;就連露絲也有說不出話的苦惱,她每年一到八月十二日就沒有聲音,過了兩、三星期才恢復正常,在這段期間,她只能藉由書寫與人溝通。文字不但表情達意,更傳達出書中人物的心聲,寶姨與璐琳的手稿,字字句句都引發全書的高潮,帶給讀者意外的驚喜。

書中幾個女性配角,例如露絲的好友溫蒂、及璐琳的妹妹高琳,都顯得相當鮮活,相形之下,男性角色感覺上比較薄弱。書中對璐琳的第一任先生潘凱京著墨不多,對她的第二任先生艾德溫‧楊,更是一語帶過,就連高琳凶惡的前夫張富南,讀者也只得到模糊的印象。露絲的男友亞特也顯得面目模糊,我們知道他是個柏克萊大學的語言學博士、喜歡瑜珈、結過婚、有兩個女兒,但他為什麼欣賞露絲?他和露絲的問題出在哪裡?為什麼他到後來態度有了轉變,由一個不婚主義者、轉而提出婚姻的承諾?在譚恩美的作品中,男性似乎只是配角,他們有時造成女性主角的不幸(例如:張老闆、張富南),有時提供了精神的慰藉(例如:潘凱京、唐先生),但他們總是陪襯的角色居多。這或許是譚恩美的刻意安排,但有時難免給人一種厚此薄彼之感。

整體而言,《接骨師的女兒》可算是譚恩美最成熟的佳作。我們為寶姨的一生嘆息、為璐琳的遭遇扼腕、為露絲的轉變欣喜,書中母女之間「想愛、卻又怕受傷害」、「想說、卻又不知如何開口」的矛盾情結,更觸動了許多為人子女的心弦。譚恩美花了五年的時間撰寫本書,期間母親罹患阿茲海默氏症,初稿完成不久之後,母親就過世了。母親辭世之後,譚恩美重新改寫了故事,她寫了又寫,冥冥之中似乎受到了母親和外婆的指引,正因如此,她將本書獻給這兩位對她影響最深的女性。《接骨師的女兒》觸動了無數讀者的心弦,譚恩美終究沒有辜負母親與外婆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