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文學小說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緒論
內文摘錄

作 者 作 品

絕對衣性戀
怪胎家庭羅曼史
後現代/女人:權力、慾望與性別表演
張愛玲的假髮
電影的臉
止戰

文學小說

【類別最新出版】
乩童醫生
查理橋的象
我沒有你們所有的
咆哮山莊(精裝版)
我們,再次重逢的世界


文本張愛玲(KAB1087)

類別: 文學小說
叢書系列:知識叢書
作者:張小虹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0年09月04日
定價:550 元
售價:434 元(約79折)
開本:18開/平裝/452頁
ISBN:9789571383156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緒論內文摘錄



  緒論

緒論 無主文本與宗法父權的裂變

什麼是張愛玲的「祕密」?

聽到「祕密」二字,當可立即喚起所有人止不住的好奇心,從學者正經八百的考據功夫,到張迷街頭巷議的八卦傳聞,怕莫不皆是摩拳擦掌、蠢蠢欲動。張愛玲自二十多歲一夕紅遍上海灘起,從來沒能須臾逃離眾人對其家族秘辛、婚戀祕聞、晚年幽居的各種窺密好奇,而當代張學研究也三不五時以揭露張愛玲「最新」的祕密為由,牽拉出許許多多豐富有趣的考據研究與八卦雜談,完全服膺張愛玲「以庸俗反當代」之姿,雅俗兼備、葷腥不忌。二○○九年出版的《小團圓》更被視為張愛玲「祕密檔案」的大公開,從家族不倫戀、公車性騷擾到「洞口倒掛的蝙蝠」,既有自我揭發的暴露快感,也應和著旁觀者的偷窺慾望。二○一八年張愛玲的「神祕筆記本」曝光,兩百多頁,密密麻麻寫滿中英文字,甚多潦草不可辨,又再度引發張迷和張學學者的好奇與窺密。而當前張愛玲百年冥誕之際,張愛玲與摯友宋淇、鄺文美夫婦四十年、數十萬字的通信內容也已付梓,當可掀起最新一波的張愛玲「祕密考掘學」。

然本書以此聳動問句開場,究竟是想依樣畫葫蘆、還是反其道而行呢?張愛玲曾撰幽默小品〈秘密〉一文,鮮為人知,短短一百多字,一九四五年四月一日發表於上海《小報》(名符其實以《小報》為名的小報)。該文與極短篇〈丈人的心〉、〈吉利〉、短篇集錦〈氣短情長及其他〉、〈天地人〉同月發表,顯示彼時張愛玲或在實驗某種言簡意賅卻可意在言外的短文形式。〈秘密〉一文全文如下:

最近聽到兩個故事,覺得很有意思,尤其是這個。以後人家問句太多的時候,我想我就告訴他這一隻笑話。
德國的佛德烈大帝,大約是在打仗吧,一個將軍來見他,問他用的是什麼策略。
皇帝道:「你能夠保守秘密麼?」
他指天誓曰:「我能夠,沉默得像墳墓,像魚,像深海底的魚。」
皇帝道:「我也能夠。」(頁二六六)

〈秘密〉雖短,但幽默風趣的層次卻不少。第一個層次當是德國皇帝與大臣的笑話一則,想要窺探皇帝祕密謀略的大臣,反被皇帝反將一軍。第二個層次則是以「後設」方式帶出此則笑話的功能:日後有人要窺探敘述者祕密之時,此〈秘密〉正可堵住對方之口。但〈秘密〉之中至少還有一個隱而不顯的「祕密」:言簡意賅的〈秘密〉可能的「言外之意」,乃是在「這個」秘密之外的「那個」祕密,兩個有意思的故事只講了一個,那另一個呢?

但〈秘密〉所預設的關卡,就是「問句太多」時就告訴提問者「這一隻笑話」。換言之,〈秘密〉中縱使還有其他「祕密」,但〈秘密〉中的祕密卻依〈秘密〉所設定的關卡而終不可得。

然本書緒論以此慧黠短文開場,卻不是要去探究張愛玲〈秘密〉中的秘密,而是要去思考「秘密」本身可探究與不可探究所可能涉及的兩種邏輯。一種是「深度邏輯」,建立在表象與真理、符號與意義的分離,唯有穿越表象與符號,才能獲致在表象或符號之後或之下的真正「秘密」。大臣口中「沉默得像墳墓」、「像深海底的魚」,不僅只是積極承諾將對皇帝親口告知的秘密守口如瓶,其表達本身也可以是秘密之為「深度」模式的慣有呈現方式,秘密總是埋在墓裡、沉在海底,有如真理般等待挖掘與去除遮蔽(a-letheia)。

而另一種則是本書緒論在此想要展開的「表面邏輯」,若〈秘密〉所設下的關卡,讓「深度邏輯」的秘密終不可得(既是「這個」皇帝秘密的不可得,也是「那個」秘密的不可得),那我們有沒有可能在「秘密」之上得知秘密,而「秘密」之上「公開的秘密」還是秘密嗎?

張愛玲〈秘密〉一文能讓我們棄秘密的「深度邏輯」而就「表面邏輯」嗎?

那接下來就讓我們試著思考有關張愛玲「秘密」的「深度邏輯」與「表面邏輯」之別。首先,我們可以繞個大彎從古希臘的故事來重新開展張愛玲的〈秘密〉,從兩個畫匠一較長短的比賽趣聞,來回應張愛玲「祕密」的幽微。在古羅馬作家大普林尼(Pliny theElder)的《自然史》(Naturalis Historia )中,記載了西元前五世紀古希臘一場精采絕倫的繪畫競賽(頁二五一)。兩位頂尖畫匠相約比試,畫匠宙克西斯(Zeuxis)完成了一幅水果靜物,畫上的葡萄栩栩如生,竟然引來鳥兒撞上去想要啄食。然就在眾人歡呼叫好之際,另一位畫匠帕拉西奧斯(Parrhasios)卻老神在在,不動聲色,惹得宙克西斯心浮氣躁,忍不住要他的對手快快掀起牆上的布幔,讓眾人得以一窺布幔後面的畫作究竟為何。然就在宙克西斯張嘴開口說出此話的當下,勝負已然決定,因為帕拉西奧斯所畫的正是布幔本身。若宙克西斯的葡萄厲害地騙過了鳥的眼睛,那帕拉西奧斯的布幔顯然更厲害地騙過了人的眼睛。

這場古希臘的繪畫競賽之所以如此有名,除了觸及藝術再現真實的「模擬論」(mimesis)之外,更被精神分析大師拉岡(Jacques Lacan)寫入了他的《精神分析的四個基本概念》(The Four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Psycho-analysis )作為範例,以此說明「凝視(對視點)戰勝眼睛」(“a triumph of the gaze over the eye”)(頁一○三)。對拉岡而言,鳥之被騙在於葡萄的栩栩如生,涉及的乃是畫作的「模擬」甚或「擬真(欺眼)」(trompel’oeil );但人之被騙卻不在於布幔是否栩栩如生,而在於慾望與匱缺。帕拉西奧斯的布幔成為一種欲蓋彌彰的遮掩,引誘著宙克西斯的「凝視(對視點)─幻象」,一個對於布幔之下必有畫作之執迷。故宙克西斯之失敗,不在於「眼睛」失誤,而在於被喚起、被誘惑出的「凝視(對視點)─幻象」。若以德希達(Jacques Derrida)的解構主義術語言之,宙克西斯之失敗,正是「存有形上學」(the metaphysics of presence)之勝利。

然而這兩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臘故事,究竟能和張愛玲的〈秘密〉產生什麼樣的聯繫呢?繞過古希臘的大彎之後,在此我們再繞一個小彎。話說張愛玲的小說《小團圓》於二○○九年出版後,引起極大的迴響與爭議,其中包括了在小說第五章連續出現三次的「木彫的鳥」,學者們眾聲喧譁,紛紛跳出來詮釋「木彫的鳥」之各種可能象徵意涵。小說中對「木彫的鳥」形容道:「彫刻得非常原始,也沒加油漆,是遠祖祀奉的偶像?」(頁一七七),更在近結尾處重申「性與生殖與最原始的遠祖之間一脈相傳,是在生命的核心裏的一種神秘與恐怖」(頁三一九)。那「木彫的鳥」所帶來的,究竟是哪一種「神秘與恐怖」呢?有一種屬於主題、意象或詮釋的「正統」讀法,趨近「深度邏輯」,旨在凸顯「神秘與恐怖」所指向「遠祖─祭祀─性─生殖」一脈相傳的象徵或隱喻。但也同時有另一種屬於字義表面或語言文字本身的讀法,趨近「表面邏輯」,例如開始去好奇、去質疑、去探問小說中所採用的語詞究竟是「神秘」還是「神祕」呢?從「禾」字部的「秘」與從「示」字部的「祕」,究竟有何差別呢?而其間的差別,又如何得以幫助我們重新看待張愛玲的〈秘密〉、以及「秘密」之中可能的「祕密」呢?

然本書緒論在此想要做的,不是考據學、文字學或版本學的比較研究,也不是回到古希臘故事所可能牽引出的藝術模擬論,或妄想回歸拉岡的精神分析,而是如何在〈秘密〉之中創造「秘從禾」與「祕從示」的差異思考。此有關「秘」與「祕」貌似微不足道的小小例子,乃是用來展示《文本張愛玲》一書在閱讀上的起手勢,一個企圖破解「陽物理體中心」(phallogocentrism)的文本操作方式。一般而言,「祕」從「示」乃正體字,「秘」從「禾」乃後人訛用所產生的異體字,然在現今的用法上乃是「祕」「秘」相通,「秘密」就是「祕密」,毫無疑義。但當德國皇帝的「秘密」從禾從示皆宜,為何「性與生殖與最原始的遠祖之間一脈相傳」的「神秘與恐怖」,卻更可以是「祕」而不僅是「秘」呢?或者說,為何「祕」從「示」之顛覆爆破力,會遠遠超過「秘」從「禾」呢?為何讀出「祕」的「表面邏輯」,可以弔詭地成為張愛玲〈秘密〉中的「祕密」呢(「深度邏輯」的內翻外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