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 力 推 薦 |
|
|
《荒野之狼》是一本真正有德意志品質的書,宏大而深邃,揭示了靈魂而剛正堅定。赫塞孤身一人,懷著敵意與苛刻,對抗著我們這個時代。 ——德國文學評論家 庫爾特·品圖斯 《荒野之狼》是德國的《尤利西斯》。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托馬斯·曼 赫塞的書就像暴風雨之夜的燈塔之光。 ——心理分析學家 榮格
|
|
內 容 簡 介 |
|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塞小說代表作 迷離夢幻,層層堆疊 帶你踏上追求自我的智慧之旅
▎從前有一個人名叫哈利,又稱荒野之狼。 他兩條腿走路,身上穿有衣服,是一個人。 但他打從心底知道,自己其實根本不是人, 而是一頭誤入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的荒野之狼……
在「一戰」期間和之後飽受批評與誤解的赫塞,來到中年時,面臨著老病、孤獨、憂鬱與精神危機,因此,赫塞將創作重點移至自己正身處的「中年危機」,以三重的文本層次構造出了這部十分奇特的小說《荒野之狼》。故事一開始,首先是看似真實、實則虛構的出版者前言,赫塞藉這篇前言來描繪他人眼中的「荒野之狼」;之後的正文則以主角哈利本身的觀點出發,寫出了哈利在中年時的離奇遭遇,和歌德及莫札特對話、進入一個又一個奇異的房間;而其中又插入了另一本名為《論荒野之狼》的小冊子。赫塞以如此層層堆疊的繁複設計,構築出了一部多重視角、迷離詭譎的新文學小說。
小說中,赫塞用人性與狼性的共存來表現盤踞在主角哈利內心的兩股衝動,然而,當讀者繼續讀下去,會發現赫塞想探討的不只是兩種性格,而是如何面對居住在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千百個靈魂。經過種種辨證和反覆詰問,赫塞最終給我們的忠告是:要學會笑、要學會幽默,才能在你被痛苦擴展的靈魂中納入越來越多的世界,最終收下整個世界,抵達終點,歸於寧靜。
▎今夜四點開始,在魔法劇場 - 僅予以瘋人 - 入場需支付理性 非所有人可入。
|
|
作 者 簡 介 |
|
|
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
擁有億萬讀者的德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出生於德國卡爾夫市,成長於美麗的田園風光之中。其父親和外祖父曾經長期在印度傳教,赫塞自幼生活在不同文化並存的環境中。
小學時期就愛上閱讀並開始嘗試寫作,十二歲時下定決心以寫詩為生、以詩人為業。十四歲時被父母送入神學院但無法適應,得了失眠和精神病。
退學後當過鐘錶工廠學徒和書店店員,二十七歲時成為職業作家,之後經歷了結婚生子、亞洲旅行、第一次世界大戰,妻子患精神病,自己也遭遇精神危機,年屆不惑入瑞士籍。
寫作成為他的生命之光,先後出版了《車輪下》、《徬徨少年時》、《流浪者之歌》、《荒野之狼》、《玻璃珠遊戲》等經典作品。
一九四六年,六十九歲的赫塞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和法蘭克福市的歌德獎,他的作品及人道主義精神受到表彰。八十五歲時,在睡夢中去世。
赫塞的作品經久不衰,無一例外都在探尋自我,被譽為「暴風雨之夜的燈塔之光」。
|
|
譯 者 簡 介 |
|
|
李雙志
一九八二年生,復旦大學德語系教授,知名譯者。
三十一歲獲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文學博士,三十四歲在德國哥廷根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項目。現從事現當代德語文學與美學思想研究、教學。
著有《佛洛伊德的躺椅與尼采的天空:德奧世紀末的美學景觀》、《流離失所者的美學抗爭:赫塔.米勒研究》及德語專著一部。
代表性譯作《悉達多》(臺版譯名:《流浪者之歌》)、《荒原狼》(臺版譯名:《荒野之狼》),譯筆深邃動人,傳神還原赫塞作品的語言特色,入選「作家榜經典名著」,持續暢銷,廣受讀者好評。
|
|
目 錄 |
|
|
出版者前言 哈利·哈勒的筆記 赫曼·赫塞年表 譯後記 荒野之狼,永遠在人心深處嚎叫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