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文學評論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第一章 雄心壯志
萊頓大學是由國家創辦的

作 者 作 品

梵谷:磨難中的熱情

譯 者 作 品

希臘的誕生:燦爛的古典文明

文學評論

【類別最新出版】
讀出一記左勾拳:日本與美國的詩朗讀擂臺
反事實歷史小說:黃錦樹小說論
心是宇宙的倒影:楊牧與詩
文學的海峽中線:從世變到文變
復魅:臺灣後殖民書寫的野蠻與文明


林布蘭(XB0026)──陰影中的亮光
Rembrandt : Le Clair, L'obscur

類別: 文學評論
叢書系列:發現之旅
作者:Pascal Bonafoux
       Pascal Bonafoux
譯者:王鵬、陳祚敏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6年01月15日
定價:250 元
售價:198 元(約79折)
開本:32開/平裝/184頁
ISBN:9571318884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特 惠 推 薦

發現之旅藝術大師 (11冊) :馬內+竇加+華格納+夏卡爾+哥雅+達利+米羅+高更+柯比意+莫內+林布蘭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第一章 雄心壯志萊頓大學是由國家創辦的



  萊頓大學是由國家創辦的

萊頓大學設有幾個學院,一座圖書館,為來自歐洲各地的學生提供住宿。市政當局向教師出售住房。這所大學擺脫中世紀傳統的束縛,開設多門學科,例如:東方語言、希臘哲學、解剖學、天文學和植物學。為了幫助學生更能掌握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學校在市內或附近建立氣溫測定站、天文觀察站、氣象站等。

萊頓大學的學生可享受免服兵役、免繳酒類消費稅等特權。不過,林市蘭在這所大學只待了幾個月:他對拉丁文學和《聖經》毫無興趣。多得雷赫特(Dordrecht)大教區會議,於1618年和1619年連續兩次要求學校開設《聖經》課,政府也下令印製《聖經》,大家戲稱那是「國家聖經」。歐雷談到林布蘭的父母如何為他們的兒子操心:「他既無興趣也無心思學習這些功課,天生只喜歡畫畫。父母無奈,只得讓兒子輟學,送他到一位畫家那裡學習繪畫原理。」於是,林布蘭便拜斯瓦南布爾(Jacob Issacxsz Swanenburgh)為師。

.斯瓦南布爾稱不上真正的畫家

林布蘭的啟蒙老師斯瓦南布爾,採用的是荷蘭中世紀畫家波希(Hieronymus Bosch)的某些繪畫技巧,但表現不很理想。他的肖像畫、人體結構畫和寫意畫,均屬平庸之作。他之所以在當地小有名氣,是因為他曾在義大住過相當長的時間。斯瓦南布爾娶了一位那不勒斯女子,直到1617年,他46歲時,才帶義大利籍妻子阿多娜(Margherita Cordona)回到萊頓。

在畫室裡,新來的人都從如何磨平畫板,準備畫布和調製顏料入門。如果不掌握這些基本功夫,將來很難成為名副其實的畫家。林布蘭潛心學習素描、人體解剖學和透視原理。短短三年裡,他學會斯瓦南布爾所教的一切東西。

歐雷在地那本遊覽指南的結尾,對林布蘭大加讚揚:「他進步很多,令專業人士驚訝。他才華洋溢,極可能成為一名不同凡響的畫家。因此,他父親決定送他到阿姆斯特丹的繪畫大師拉斯特曼(Pieter Lastman)那裡繼續深造。」

.拉斯特曼對林布蘭的影響甚鉅

和斯瓦南布爾一樣,拉斯特曼也在義大利生活過幾年。他在羅馬結識了法國風景畫家挨爾榭默(Adam Elsheimer)、義大利畫家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等名家,對卡拉瓦喬的作品印象深刻。拉斯特曼只畫《聖經》和古代神話。在他的作品裡,既無現實生活中節日歡慶或酒徒開懷暢飲的場面,也沒有富商闊佬大擺筵席的情景;此外,他從不畫風景和靜物。拉斯特曼因畫歷史畫而一舉成名。林布蘭拜他為帥時,年僅18歲,兩地已經步入不惑之年。林布蘭花了六個月時間跟他學如何選題和構圖。這半年時間雖不長,在牠的藝術生涯中卻有決定性的影響。

.林布蘭躊躇滿志,重返萊頓

阿姆斯特丹距萊頓不遠,只有四十多公里的路程,搭乘平底小木船,順著運河,很快便可抵達。回到萊頓後,林布蘭與小他一歲的油畫家利芬斯(Jan Lievens)合夥,在靠近衛德斯提堤岸邊的父親家裡,開設了一間畫室。利芬斯是林布蘭的同鄉,也曾在阿姆斯特丹拜拉斯特曼為師。林布蘭還在拉丁小學念書時,年僅八歲的利芬斯,已在當地一位名叫范.斯庫頓(Joris van Schooten)的畫家門下習藝了。後來他來到阿姆斯特丹,進入拉斯特曼的畫室。利芬斯18歲時已是一名有多年實務經驗的畫家了。

現在,對林布蘭和利芬斯來說,最重要的是如何一面潛心作畫,一面努力提高知名度,推銷作品。

.畫家在荷蘭屬於平民階層

教會和國家都不收購繪畫作品。教堂裡既無油畫,也沒有裝飾畫。政府首長的俸金遠低於王儲的收入。畫家為了維持生計,就必須迎合信徒和貴族的口味。他們按照客戶的要求,把人物畫得栩栩如生;因為惟有如此,才能讓那些吝嗇又挑剔的有錢人掏腰包。

.關於「磨坊工人的兒子」的種種議論

1628年,來自烏特支省(Utrecht)的法學家暨經紀人范,布歇爾(Aernout van Buchell)途經萊頓,在那裡小憩數日。他在日記中寫道,萊頓人對一個「磨坊工人的兒子」推崇備至。可是他用拉丁文補充:「Sed ante tempus」(為時過早)。他為什麼這麼說?他見過1625年創作的《聖,艾蒂安之極刑》一畫嗎?據我們所知,這是林布蘭的早期作品。不過,這幅畫那時掛在林布蘭室裡嗎?

《大衛把哥利亞的頭顱獻給掃羅》、《多比指責安娜偷竊羔羊》,以及《耶穌把商人逐出殿》等一系列作品,不是早被買走,引起不小騷動嗎?反映平民生活的《音樂會》,也贏得一片讚揚,這是以畫家的兄弟姐妹為模特兒而創作的。不正是因為在1627年繪了《使徒保羅在獄中》、《兩位哲人交談》、《逃往埃及途中》、《參孫和大利拉》等作品,林布蘭才能在畫壇嶄露頭角?布歇爾難道沒有見過《兌錢人》或《聖彼得背棄耶穌》這兩幅畫嗎?

他也許見過那幅老人的肖像。這老人是林布蘭的父親,戴一頂深色軟帽,頭微傾,銀白鬍鬚在陰影襯托下顯得格外醒目。范.布歇爾或許還見過林布蘭的自畫像:畫板上原有的天然木紋,表現出額前一綹捲髮(畫家顯然用畫筆另一端輕輕刮去油彩,使木紋顯露出來)。

在畫室裡,林布蘭是否讓范.布歇爾看過一幅自畫像?畫中,林布蘭站在畫架前,左手緊握調色板和一大把畫筆。此畫展現了他的抱負。畫架上放著一塊木板,大小只適台畫《聖經》故事。能畫這類題材的畫家,在藝術上一定有相當火候了。

.從1626年起,林布蘭開始創作版畫

林布蘭用版畫的形式再現《聖經》故事:《割禮》、《逃往埃及途中小憩》、《聖彼得醫治癱瘓者》等。他常常刻劃老母親那張飽經風霜的臉,以及衣衫襤褸的乞丐。也許是皺紋、斑痕、破爛污穢的衣服等,容易用線條和明暗對比顯出效果吧!

1678年,荷蘭畫家范.霍格斯特拉頓(Samuel van Hoogstraten)為《美術學校》一書作序時,引用林布蘭對學生說過的一句話:「你們應恰如其分地運用已學到的東西,並且繼續學習你們還不熟悉而希望知道的東西。」林布蘭本人身體力行。他有強烈的求知欲,總希望學得更多。

他試圖掌握銅版畫的新技術。他觀摩荷蘭版畫家德.費爾德(Van de Velde)、油畫家調哲斯(Hercules Seghers)等人的銅版畫,甚至不惜花錢購買法國版畫家卡洛(Jacques Callot)的蝕刻畫。林布蘭深信,銅版腐蝕比刻刀更能發揮,但須先學會運用不同硬度的油彩,瞭解酸液的腐蝕力和適時更換刻計。他不斷嘗試,並有所創新。例如他改良雙頭針,用來刻劃自己額前的捲髮。

.林布蘭風華正盛,勤奮好學

1620年代末,利芬斯的知名度比林布蘭稍大。1626年,利芬斯為文人惠更斯(Constantijn Huygens)畫了一幅肖像。惠更斯比這兩位年輕人年長十幾歲,但與他們交往甚密。他曾是荷蘭駐威尼斯使團一員,後出任駐倫敦使節,因成績卓著,被英王詹姆斯一世授以爵位。1625年後,惠更斯擔任聯省總督的秘書。他翻譯過拉丁文詩歌,以及英國神秘派詩人多恩(John Donne)的作品。此外,他還鑽研法學、天文學和神學,用三種語言與法國哲學家笛卡兒(Rene Descartes)互通書信,並有為日記的習慣。

約1630年,惠更斯在日記中寫道:「磨坊工人的兒子林布蘭和繡花工兒子利芬斯兩人,早已可與那些大名鼎鼎的畫師媲美,而且即將超越他們。」從這兩位年輕天才的身上,他看到自強不息的精神:儘管出身卑微,但不屈服於命運,希望憑自己努力,有朝一日出人頭地。惠更斯把林布蘭和利芬斯兩人與他們的老師相比,認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如果老師看到學生今天的成就,一定會像古羅馬詩人維吉爾(Virgil)、政治家西塞羅(Cicero),以及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Archimede)的老師一樣,自嘆弗如」。

惠更斯認為,利芬斯有靈氣,林布蘭對事物有敏銳的洞察力,善於表現激情。他以《猶大交出30塊銀圓》為例指出,這畫比起古希臘和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毫不遜色:一個磨坊工的兒子,年紀雖輕,水準卻超過古希臘畫家普羅托格尼斯(Protogene)、阿佩萊斯(Apelles)和帕拉修斯(Parrhasius)等人。

.若不去羅馬,如何成為真正的畫家?

惠更斯對他倆不去義大利作畫感到不解。17世紀時,哪個畫家不去義大利?法國畫家普桑(Nicolas Poussin)、法蘭德斯畫家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西班牙畫家委拉斯蓋茲(Diego Rodriguez de Velasquez)都是在羅馬一舉成名,然後留在那裡尋找題材和靈感。利芬斯和林布蘭卻認為不是非去義大利不可,在荷蘭一樣接觸得到大師的作品,況且他們沒有時間。惠更斯對他倆的態度大感愕然,但仍熱心向各界推介他們的作品。當安克魯姆(Ancrum)伯爵以私人特使的身分訪問荷蘭時,聯省總督請他轉送英國國王查理一世(Charles Ⅰ)一批藝術品,其中就有利芬斯和林布蘭的畫。

.收第一批學生,首次賣畫

為了吸引像惠更斯這樣的人,招收更多學生,提高知名度,林布蘭使出渾身解數。他死後50年,作家胡布拉肯(Arnold Houbraken)寫道:「林布蘭常接待愛好藝術的人。一天,客人介紹他一位住在海牙的貴族,建議他把剛完成的新作,拿給這位喜歡收藏藝術品的貴族看。林布蘭便帶著畫,徒步來到海牙,結果賣得100盾(florins,荷蘭銀幣)。初次賣畫就得到不錯報酬,林布蘭從此工作熱情倍增。作品贏得好評,上門求畫者絡繹不絕。」

1630年4月23日,范.萊茵去世。林布蘭的兄弟繼承父業,經營磨坊維生。林布蘭是因為父親去世才加緊作畫,好掙更多錢貼補家用?事實並非如此。他追求的不是金錢,而是名譽,萊頓已太小,他要到更廣闊的天地去一展鴻圖。關於這點,歐雷說:「他的作品在阿姆斯特丹很受歡迎,那裡有許多人請他作畫。這是他下決心在1630年將畫室遷至阿姆斯特丹的原因。」

他在萊頓所畫的那些肖像,大都是為奠定日後創作歷史畫的基礎,而且臨摹的模特兒幾乎都是自己家人。例如,《奉獻聖堂》一畫的中心人物「先知安娜」,便是以母親為模特兒。不過,這些肖像畫已經明確傳遞出一個信息:作者對自己老是被看成是初出茅廬的小字輩,已感到不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