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西洋史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序幕】論飛行與空氣動力學

譯 者 作 品

最致命的敵人:人類與殺手級傳染病的戰爭
基因組圖譜解密:當代科學最偉大的發現
器官神話

西洋史

【類別最新出版】
反事實歷史小說:黃錦樹小說論
英國史
35個影響歷史的關鍵大事(暢銷新版)
游牧的歷史:塑造我們世界的流浪者
世界古文明之旅:來一場有趣的歷史大冒險吧!


愛上中國的人──李約瑟傳(BC0191)
The Man Who Loved China

類別: 西洋史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西蒙.溫契斯特
       Simon Winchester
譯者:潘震澤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09月20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20頁
ISBN:9789571352794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幕】論飛行與空氣動力學



  【序幕】論飛行與空氣動力學


【序幕】論飛行與空氣動力學

或問登峻涉險、遠行不極之道。抱朴子曰:或用棗心木為飛車,以牛革結環劍以引其機。
──出自《抱朴子》(西元三二○年)《中國之科學與文明》第四卷第二冊

一架中國航空飽受戰火洗禮的老舊道格拉斯C-47 運輸機,帶著滿是彈孔及凹痕的巧克力棕色機身,穿過雨雲,搖搖晃晃地逐漸向下飛去。機長沿著長江平緩的蜿蜒弧度而飛,直到河岸邊由砂石沉積岩形成的降落點出現眼前,飛機左邊則是中國戰時陪都所在的山城。

機長將飛機快速下降,以防有任何躲在雷暴雲層後方的日本戰鬥機。他以地面一排保護飛機跑道的防空砲來調整飛機的位置,並對準兩排漆成紅白色油桶的正中央;那些油桶放在跑道兩旁,當作標幟之用。機長縮減飛機襟翼,並調低兩具引擎的油門;飛機因這個季節常有的突發側風,短暫地搖晃了一下,讓他做了個鬼臉。終於,飛機重重落在充當中國戰時主要機場的舊河床上。機長煞住飛機,將它調轉頭,穿過一批批美國及中國的戰鬥機,朝向以鐵皮覆蓋、閃閃發亮的半桶形房屋而行,那是臨時的航空站建築。最後,飛機慢慢停了下來。

有位英國陸軍士官隻身在行李拖車旁等候。當飛機的螺旋槳停止轉動,位於機尾的機門朝外推開,以及兩位技工將克難的舷梯在機門下方放妥後,他立即上前迎接機上的兩位乘客。

頭一位下機的,是與那位士官穿著類似制服的軍人,但是位軍官,年紀也大得多。另一位顯然是更重要的人物,一看就曉得是他被派來迎接的貴客:一位身材高大、帶著一副眼鏡的男子,一臉學究的嚴肅模樣,有著一頭濃密深棕色直髮。他瞇著眼走進機艙外耀眼的陽光下,顯然被突如其然的熱氣給嚇了一跳;過去兩週來,重慶的天氣就像悶在蒸籠裡一般。

這位穿著卡其襯衫、寬大軍用工作短褲,手提老舊皮公事包的訪客走下梯階;在他踏上地面的那一刻,這位士官司機就立正以俐落的動作行禮。

他在卸行李的嘈雜聲中高聲說道:「午安,李約瑟博士。歡迎來到重慶,歡迎來到中國的中心。」這會兒是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一日星期日下午,這位名叫李約瑟的年輕勇敢科學家,結合了學究式的聰明以及生物學上了不起的成就,並帶著點做作的古怪,在其祖國英國以及美國都富有盛名。他擔負著重要的戰時任務,來到這個危險萬分的戰爭前哨基地。

他在路上已經花了很長的時間。約三個月前,他就從一萬兩千四百公里之外的英國劍橋出發:先是搭乘蒸汽火車,然後上了貨輪從提爾貝里港向東航行,經由里斯本、馬爾他、蘇伊士運河以及孟買前往東方,一路躲避軸心國的突襲;最後沿著印度海岸抵達加爾各答港口。二月底,他從加爾各答登上美國陸軍航空隊的飛機,帶他飛越喜馬拉雅山的冰河以及尖峰,進入中國的心臟地區。

這一刻,他抵達了中國的陪都,至少那是中國還沒遭到日本侵略的自由國土的首都,急於開始投入工作。對英國政府來說,李約瑟的任務非常重要,必須有位武裝的護衛者隨行;同他一起搭乘該機的乘客名叫普拉特(Pratt),是倫敦指派的皇家信使,確保李約瑟安全抵達他的終點站:英國皇家駐中華民國大使館。

這對訪客開始朝進城的上坡路而行。他們先走過一條搖搖晃晃的浮橋,橋身懸在定錨於長江湍流的船隻上方。使館派來的司機跟在後面,還有一小隊挑夫,用一根根竹製的扁擔將李約瑟為數甚多的行李給挑在肩上。過了橋,這一小對人馬開始登階而行,那一共有五百階左右。最低幾排由三十公分高花崗岩巨石製成的石階,由於河水水位每日的升降,而泥濘滑溜,至於上層的石階則既滾燙又多灰塵。登階路上小販乞丐充斥,還有想從初抵該城、走得氣喘吁吁的訪客身上撈一筆的騙子。

等他們登上階梯的頂點,來到重慶這個山城一排排類似梯田般街道的最底層時,李約瑟已是氣喘吁吁。那天午後的氣溫超過攝氏三十五度,濕度則與七月裡的密西西比州一樣高。之前有人警告過他,重慶是中國的「三大火爐」之一,對此他心裡多少也有些準備。他的派任令裡指出:「任何獲選前往中國的人,都必須有準備面臨一切橫逆。」

司機打開吉普車車門,動手將李約瑟帶來的裝備放入車廂。此時,皇家信使普拉特的任務也告結束。他同李約瑟握手道別,生硬地祝福李在中國待得愉快,並說他深感榮幸能護送李這位傑出人士。他敬了個禮後,就急忙走向一條支街,另有一輛車在那裡等著他。

李從襯衫口袋裡的香煙盒裡掏出一根香煙,點燃,深吸了一口,然後凝視下方的河水。他被眼中所見景象所迷:航行的帆船、運鹽的駁船、緩慢穿越江心的舢舨,一旁則是負有較緊急任務的武裝巡邏艇及海軍補給船,以較快的速度對抗著急流。他方才搭乘的飛機,在一陣轟鳴聲中快速上升,掉轉頭而去,在環繞山城的群山上方縮成一個小點。他靠在欄杆邊,一切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包括江中貨船通過時發出的嗡嗡汽笛聲、身邊街道的人力車不斷響著的鈴鐺聲,以及從他上方的租屋裡發出的陣陣哭叫聲及吵架聲;還有氣味:從焚香發出的煙、汽車的廢氣、炒菜的熱油、某種特別刺激的辣椒、人的排泄物、夾竹桃、茉莉花等等,都一再提醒他這個讓人害怕且無從逃避的事實:他終於來到了這裡,中國的中心,讓他魂牽夢縈好長一段時間的國度。

這個國度的一切,與他所熟悉的世界有天壤之別。才幾個月前,他還舒舒服服地窩在劍橋大學過著安逸的生活,每天不是在實驗室裡動手做實驗,就是在建於十四世紀的學院小研究室裡讀書寫作。他所曉得的世界是個有著英國式花園、新割草地、常春藤覆蓋的天井、古老教堂、帶有皮革及蜂蠟香味的圖書館,以及每小時及每刻鐘從學院外的市區傳來此起彼落的溫和且討喜鐘聲的所在。那裡是祥和文明以及遺世獨立學院所形成的避風港,由特權階級專屬。但這會兒他被送到這個多年來飽受戰火蹂躪,仍然緊繃且混亂的殘破城市。他坐在吉普車前座,由駕駛載他前往有半小時車程的大使館。這時已近傍晚,太陽從棕灰色的天空落入山峰後頭,在他們通過的黑暗街道兩旁,燈籠陸續亮了起來。

道路四周盡是殘破毀損的建築,那是過去三年來日本轟炸機轟炸重慶兩百多次的結果。完整無缺的建築很少,數以萬計的人仍住在充當防空壕的山洞裡。李約瑟從道路兩旁的山崖可以看見山洞的開口,以及裡頭像黃蜂一樣擠成一堆的居民。狹窄的街道掛滿了燈籠,塞滿了攤販,以及多如潮湧的人,一群推擠攪動的實體,絕大多數似乎都忙著吃東西、吐痰、蹲踞、吵架或是等待。一眼看去,這群人裡不是窮人就是來自各個部隊的軍人:有一批批來自鄉間衣著襤褸的農民,有穿著國軍制服的疲倦年輕士兵,看來剛從前線返回。李約瑟還注意到好幾隊比國軍有秩序的人民解放軍學員,小心地占據著街道的另一邊。●1

在人群當中還有一批婦女,將嬰兒繫在腰間,手裡提著籃子,籃裡裝了購自江邊市場的青菜,奮力穿越人群前進。少數有幾個銅板的人雇了挑夫幫忙,但多數都自己提著。一群群沒有工作的男子聚集在街角,身旁放著扁擔及繩子,高聲招攬著生意。

三不五時會有汽車喇叭發出不耐煩的刺耳鳴叫,然後是一輛大型美製轎車毫不留情地穿越推擠的人群。轎車的司機多半是中國人,帶著墨鏡,臉上毫無表情;乘客則都是年輕、漂亮、優雅的女性,穿著貼身的絲質旗袍,手中拿著插在銀質煙嘴裡的香煙,急匆匆地可能趕赴某個住在山坡高處有錢人的約會。街頭亂民對於通過的車子毫不在乎,等車子過後又聚在一起,好似水從石頭四周流過一般。●2

李約瑟的司機在一條擠滿了軍隊的橋上緩慢前進,其他司機則親切地與他們的同行揮手。過了河之後,司機轉個彎穿過一片樹林,來到一座有上了刺刀的中國衛兵防守的大門;車子短暫停了一會,讓士兵檢查司機與乘客的身分,然後獲准進入圍牆內的使館院區。吉普車在類似公園的地方轉了好一陣子,樹林裡有幾十個建築物散布其間。最後,車子停在其中一個建築前,司機說,那是預定讓李約瑟暫時下榻之所,等李安頓好之前,就先住在這裡。已有佣人為李準備了簡餐,如果李還需要什麼,也有佣人聽候使喚。

司機在離開前,交給李一個深乳色的厚實信封,封口有英國外交部的封籤。信封裡是來自英國大使禮貌的歡迎信,信中建議次日上午在使館辦公室與李見面,或許傍晚可有個雞尾酒會,好讓李見見當地一些有趣的人物;如果李願意的話,之後可共進私人晚餐。

這是再好不過的安排,因為李約瑟突然感到一陣倦意襲來;當天的飛行旅程相當糟糕:他在嘈雜、缺氧、沒有暖氣的飛機裡待了三個小時,除了持續不斷的亂流外,機長還以一連串的旋轉、拐彎以及佯攻作迂迴飛行,以甩開可能展開攻擊的巡邏日本零式機。因此,在他抵達的第一晚可以讓他自行支配的消息,讓他如釋重負。倒不是說他對次日的活動有任何擔心,他是個相當會交際的人,喜歡宴會,也可以言不及義。他猜想大使應該是個有趣的人,有些有意思的朋友,使館職員裡還可能有年輕漂亮的小姐,他會樂意見到她們。沒錯,他喜歡漂亮的女人。

不過明天的事等明天再說了,這會兒他要先洗個澡,把行李打開收拾好,獨自用晚餐,然後睡覺。最重要的是,他想寫封信給一個住在紐約市的女子,他之所以會來到這裡,主要就是因為這位女士。

這位女子名叫魯桂珍,中國人,三十九年前出生於南京,本身也是位科學家。六年前,他們相識於劍橋;當時魯三十三歲,李三十七,已婚。他倆墜入愛河,而與李結褵超過十年的妻子桃樂希基於理智上的容忍以及時髦的自由派禮數,決定接受先生的這段婚外情。

在一頭栽進魯的情網之際,李約瑟發現他同時也對魯桂珍所來自的國家感到著迷。魯教會了他中文,如今他已能相當流利地說、寫以及閱讀。魯很早就建議他到中國旅遊,親眼看看那是個多麼讓人驚訝的國度,魯堅稱,那與多數西方人所認定的野蠻與神祕帝國完全不同。

他可是把魯的話牢記在心,也因為如此,在一九四三年這個炎熱的春夜,他正準備展開出使中國的外交任務。這項任務將把他帶往一些最特別以及最讓人想像不到的方向,那對他、對魯,以及對他的許多朋友及同事而言,都還是未知數。

在往後許多年,李約瑟將從這些旅行中嶄露頭角,成為整個西方世界最重要的中國學者,著手一系列困難且危險的探險,發現並記錄中國一些隱藏最深的祕密,其中許多都已埋藏了好幾百年之久;後來,他還解開了這些祕密。

在他前往中國的時候,西方對中國的瞭解還十分有限。自十三世紀馬可波羅的遠征,十七世紀耶穌會神父的壯旅,直至十九世紀,美、英以及好些歐洲國家派遣軍人、探險家、傳教士或商人走遍整個中國,西方在這方面確實有些進步。這些人都帶回有關中國的可怕故事,說那是一個有著寶塔建築、水稻梯田、精緻宮殿、身裹黃絲袍的皇帝、拐來彎去的書法、嚴格的紀律、哭喪式的音樂、象牙筷子、焚香、竹製帆船、磕頭儀式,以及「剮千刀」的死刑,還有最精緻的瓷器。地球上沒有另一個地方像這裡一樣:幅員廣大、複雜多樣,且不言而威。她像一個孤立的帝國,但卻贏得四鄰同等程度的尊敬、懼怕以及驚嘆,其中包括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許多君主國家在內。

只不過早在李約瑟抵達中國之前,這種看法早已不再,反映出中國悲慘的現實面。一九一一年,古老的中華帝國好似上絞架一般快速滅亡,天朝統治者淪為恥辱。從數千年專制統治下脫身的中國,進入了長期掙扎的悲慘期:十來個彼此敵對的地方軍閥將中國四分五裂、新近引入的不同意識形態產生激烈衝突、貪婪的外國勢力在中國主要城市及邊疆蠶食。這一切導致一九三七年日本展開正式的侵略行動,帶來最深切的恥辱。在李約瑟抵達時,日本已經占領了三分之一的中國領土。

美國詩人愛默森(Ralph Waldo Emerson)於一八二四年就發出抱怨:「中國這個笨蛋國家。」他可是先知先覺。與他同時代的人大都把中國視為奇特的東方之謎,將其推至全球文化主流的邊陲外圍,除了絲綢、瓷器、茶葉以及大黃以外,對世界的貢獻微不足道,有關中國的一切都包裹在無法理解的神祕覆蓋之中。

有少數人的眼光看得較遠。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美國國務卿海約翰(John Hay)於一八九九年說過,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暴風雨中心」,任何願意花時間與力氣瞭解「這個強大帝國」的人,將擁有「開啟未來五個世紀的鑰匙」。但海約翰的觀點被一連串的衝擊事件給掩埋,其中重要者之一,就是帝國戲劇性的瓦解。到了一九二○年代之前,中國各地軍閥彼此打得不可開交,數以百萬的人民因無休無止的內戰而喪生,其餘則生活在其他地方難以想像的貧困之中。當時大多數外國人都以輕蔑、鄙視以及無比惱怒的態度看待中國。像愛默森所持的簡單看法,可是再普遍不過。

然而,幾乎憑著一己之力,李約瑟將在一夜之間改變外人這種對中國的印象。經由他多次橫越中國的探險之旅,這位相當了不起的人物將把最耀眼的燈光,照在謎樣中國的巨幅全景之上。在進行這項活動之際,他將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姿態,發現中國人非但不是位於人類文明的主流之外,事實上還創造了大部分的文明。

他發現,在漫長的時間內,中國人累積了一長串的文明成就,而最後享受這些成就的外國人,從來不會有一丁點的念頭想到那是誰發明的。培根(Francis Bacon)說過一句出名的話:有三項發明大幅改變了世界,也就是火藥、印刷術以及羅盤;李約瑟發現,這三項最早都是由中國人發明及利用的。同時他還發現了數十種其他較為普通的東西,像是鼓風爐、拱橋、十字弓、天花疫苗、棋藝、衛生紙、地震儀、獨輪推車、馬鐙以及動力飛行等。

然而這些成就的深度、廣度以及久遠度是如此巨大綿長,以至於與最早創造它們的國家產生了隔離。這些成就代表了千百年來的腦力發酵,並一路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然而卻只有少數人曉得。尤有甚者,這些成就也造成了中國自信、冷酷、孤立以及持續傲慢的特殊情況,而與所有其他民族似乎有所區隔。簡單地說,這些成就創造了中國之所以是中國的人類學架構。

在得出這些發現之際,李約瑟一點一滴地改變了人們對於中國的輕視與無知;先是從普遍的同情與瞭解開始,然後逐漸地讓大多數西方世界改變對中國的看法,而與今日較為聰明的西方國家一樣,帶著尊敬、驚訝以及敬畏之感看待中國。等時機成熟,人們的這份敬畏感也註定要落在李約瑟身上。

終究,李約瑟將把他所有發現及其重要性集結成書。這部書的規模之大、權威之重,足以與今日全球最最偉大的百科全書及辭典並列,成為彰顯人類知識力量的不朽著作。

這部書的頭一冊於一九五四年出版,到一九九五年李約瑟去世時,已擴編到十八冊之多,而且還繼續出版,如今已達二十四冊,共一萬五千頁、三百萬字。該書名為《中國之科學與文明》(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of China),是舉世公認西方世界自古以來解讀中國的最偉大著作。這整部書的計畫以及其中大部分內容,都出自這位帶著眼鏡、面孔嚴肅、無所畏懼的探險者之手;他同時也是位天體愛好著、瘋狂舞者、手風琴彈奏者以及煙不離手的基督徒,因而為某些人斷然視為古怪。也就是他,最早於一九四三年春天搭乘那架千瘡百孔的美國戰機來到重慶。

當時的李約瑟對於後來發生的事,自是一無所知。在重慶使館小屋裡的那個三月夜裡,他只不過是另一個還摸不清東南西北的新到訪客;他與這個國家的初步接觸,讓他感到不知所措、震驚,以及不可避免的精疲力竭。除了想把自己旅途勞累的身子安頓好之外,他腦海裡並沒有著述的野心,可能什麼野心也沒有。

於是,他花了兩個愉快的小時洗澡,將旅途中身上累積的汙垢清除乾淨,然後用餐。他吃得很好,因為使館派來照顧他的中國廚子手藝高超。飯後他走到陽臺,抽他的夜間雪茄煙。最後,一杯威士忌及一根新點燃的香煙在手,他在書桌前坐了下來,以他精準出名的手寫書法,寫了封短簡給魯桂珍,收信地址是魯位於紐約市上曼哈頓區哈芬街的小公寓。

他在信中告訴魯,寫這封的用意,一來只是告知他已安全抵達重慶,同時他極為想念魯,期待魯能早日前來與他會合;他曉得只要魯的研究工作許可,是一定會來的。再者,他還想表達對魯的深切感謝之情,因為是魯引導他走上這個旅程。此刻,他正處於某項探險的起點,他有十足把握,這項探險之旅將徹底改變他這個人。

連他自己也不曉得,他這句話可是說得再正確不過。到頭來,中國確實改變了李約瑟的一生,同時這項改變也影響了整個西方世界的想法;其中來龍去脈,就是這本書的核心。

注釋:

1. 當時還沒有解放軍這個名詞,只有八路軍;再者,當時重慶並無八路軍進駐,即使有,制服也和國軍一樣。而剛抵達當地的李約瑟能否分辨得出國軍或八路軍,令人懷疑,因此此處可能是作者的想像。(譯注)

2. 從轎車外應難看見車內乘客的穿著打扮,此段描述應屬作者對當時景象的想像。(譯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