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西洋史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導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書摘 6

譯 者 作 品

翻轉人生的實踐力:讓改變全球2100萬人的領導力大師引爆你知行合一的行動力!
EQ:決定一生幸福與成就的永恆力量〔全球暢銷20週年.典藏紀念版〕
人生大事之最好的工作:每日一分鐘,啟動工作小革命
偉大的追尋──經濟學天才與他們的時代 (單冊精裝版):The Story of Economic Genius
客製風暴:解析未來十年商品、銷售、創業的獲利模式
佛陀與惡棍:矽谷工程師打造上億身心靈企業的經營心法
推出你的影響力:每個人都可以影響別人、改善決策,做人生的選擇設計師
偉大的追尋:經濟學天才與他們的時代(套書不分售)
我願意陪伴你:點亮生命的九堂課
資訊焦慮

西洋史

【類別最新出版】
反事實歷史小說:黃錦樹小說論
英國史
35個影響歷史的關鍵大事(暢銷新版)
游牧的歷史:塑造我們世界的流浪者
世界古文明之旅:來一場有趣的歷史大冒險吧!


血、汗與淚水(BE0089)──人類工作的演化
Blood, Sweat and Tears: The Evolution of Work

類別: 西洋史
叢書系列:NEXT
作者:理查‧丹肯
       Richard Donkin
譯者:張美惠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11月26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36頁
ISBN:9571335223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書摘 6



  書摘 3

第二章 禁錮的生命

奴隸制無所不在,就像凡有土地就不免有野草。

        ──艾德蒙‧柏克(Edmund Burke)(1729 至 1797)


每當我們試圖為任何事物分類時,必然會有所遺漏,遺漏中間細微的差異,遺漏生命中各個層面幾乎都存在的多樣性。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的經驗:在填寫問卷時發現竟沒有一項符合你的想法,你感到既憤怒又挫折,但你不得不填,於是你只好選擇一個最接近的,或者選擇最後一項:其他。

我在本章的開頭就遭遇到同樣的挫折,我無法確定人類是在那個特定的時間決定放棄游牧式的集獵生活,選擇較穩定的農耕生活。我認為這個改變並非全面性的,有些人選擇農耕後仍繼續打獵,有些四處集獵的人也會兼顧耕種。有些人不斷移居,有些人時而定居時而移動,有些人移動一段時間後便永遠定居一地。新英格蘭最早的歐洲移民就見證過此一進化階段,他們發現當地原住民既耕種又打獵。

因此當歷史學家談到農業革命或工業革命,指的是生活方式的大規模變遷,但並不是從此就只有一種生活方式。工業革命並不是農業的終止,正如農業革命也未使人們停止集獵或游牧。

分類與定義──非常男性化的左腦思考──總是不斷製造問題與不必要的論辯。舉例來說,文明究竟起源於書寫與統治(兩大傳統指標),或是源於對某種「人」權或追求共同目標的行為產生寬鬆的認知?

如果我們接受傳統的文明起源觀──文明是有秩序的國家諸多特點之一──我們必須承認有些國家顯然並未體認到人類有言論遷徙等基本人權,否則就不會有奴隸制的產生。我們不知道人類何時開始奴役同類,可以確定的是奴隸制的發生對人類歷史的發展絕不亞於任何科技發明。

我們可以推斷,奴隸制的發生應該是在某種生活形態確立之後,而且要有足夠成熟的技術相配合。舉例來說,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根本沒有多少財產。集獵社會更不需要奴隸,因為他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打獵,讓奴隸拿著武器去打獵恐怕不是很明智,而其他雜務也通常會用到可輕易變成武器的工具。

在北美大草原獵水牛的印第安人便沒有蓄奴的傳統,部落戰爭之後,勝利者會將對方的俘虜殺死或釋放。不過,就像前面說過的依尤倫族,集獵民族對工作的概念可能很模糊。最初的定義可能因性別而異。女人的體力較不適合打獵,且必須擔負起餵養幼兒的責任,一直到今天這兩項因素都是職場難以維持公平的主因。然而這並不妨礙女性採集蔬果,因此可能是女性開始想到研究食物的處理、保存與栽培。畢竟她們必須忍受無法參與打獵的不便。

男人負責打獵,可能也負責肉的切割,這似乎也是男人對食物處理最感興趣的兩個方面。即使是絕不進廚房的大男人,在家庭烤肉派對上也可以變成最棒的廚師,把烤肉工作交給他,他可以忙得不亦樂乎。不知道是不是人類歷史曾發生過什麼事件為男性嵌入永遠的烤肉基因?

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裏談到,人類的某些觀念會像病毒一樣散播開來,他稱之為

複製文化(memes)。接著有蘇珊‧布雷克摩(Susan Blackmore)寫了一本《複製文化機器》(The Meme Machine),談到這些文化觀念會在人的腦子裏演化複製。道格拉斯‧亞當斯(Douglas Adams)的《搭便車遊銀河》(Hitch 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裏也是探討相同的問題,書中有一個人物普羅瑟是成吉斯汗的直系後裔,他莫名所以就是特別喜歡草帽,而且腦中會出現騎馬揮舞斧頭的男性意象。

我們不知道是不是女性開始使用磨刀石的,只知道有了儲備食物的能力,加上固定的居住地點,便產生了新的工作與雜務。除了打掃環境,還要具備建築、木工及與農業相關的各種技能。

當人類開始定居之後,也就創造了奴隸制的溫床,雖然這樣的發展可能是不知不覺的。當勞力不足而又有多餘的食糧時,讓敵人以勞務換取性命便顯得很合算。已故的劍橋歷史學家莫西斯‧芬利(Moses Finley)認為奴隸制的發展必須有三項條件:因土地私有而需要長期的勞力,商品生產與市場的出現,內部勞力的短缺。

某些技術展也是必要的。監禁一個人用木頭與繩子就已足夠,當然,鐵鍊的發明更增效果。家畜的豢養不是突然出現的,人類的奴役也是漸進發生的。

當奴隸成為希臘羅馬社會的一部份,管理大量奴隸的方法已經確立。大規模奴隸制的存在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亦即一個社會擁有征服另一個社會的欲望與能力。也許人類的戰鬥力是因為天生喜好打獵與渴望維持行動力?

金布塔斯相信石器時代的歐洲已達到平等的田園樂土境界,然而,即使這是事實,這種生活方式顯然無力抵擋從東方大草原橫掃進入歐洲的騎馬善戰的庫剛部落(Kurgan)。石器時代的一切風俗習慣完全被階級導向的社會取代,而且從此成為人類社會的主要模式。最強壯的人(男人)自居社會領導地位,男性的思考、觀點、心態將主宰人類文明的方向──這句話絕無半點反諷意味。

世界上最偉大古典文明──希臘羅馬──的經濟系建立在人類最不文明的基礎上:奴隸制。長達數百年的時間裏,奴隸是最普遍的勞動人口。這是芬利所指的五大奴隸社會中最古老的兩個,(其餘三個是美國、加勒比族和巴西)。在古希羅時代的義大利,連技術性的工作都是奴隸在做,甚至包括醫師教師等極專業的工作。不過,奴隸使用最廣泛的還是在農業方面,歷史上凡有奴隸制度的地方都是如此。

羅馬的奴隸被以鐵鍊鎖住,被鞭打,還有各種嚴厲的體罰,這些歷史上都有記載。痛苦的奴隸自然會起而反抗,最有名的是公元前七十三年斯巴達克斯(Spartacus)領導的暴動,後受到殘酷的鎮壓,叛亂者處決暴屍羅馬街頭,以警效尤。

蓄奴的主人難免心頭忐忑──羅馬俗諺說,一個人有多少奴隸就有多少敵人──逐漸渴望找到一種較合理的原則來管理奴隸。公元第一世紀中出現了第一本管理書籍,農業專家柯倫梅拉(Columella)所著的《論農村》(De Re Rustica),詳列奴隸應有的待遇與管理方式。其管理哲學簡而言之就是棍子與蘿蔔並用。

柯倫梅拉的思考完全是權宜的算計,他認為給一個人不錯的待遇並承諾給些許報酬,效果是最好的。生病的奴隸應細心照料,在別墅工作的奴隸應有較大的廚房空間可容納一家人。奴隸的房間雖有鐵鍊防止黑夜脫逃,但應容許些許自然光進入。此外,應給與厚實的衣服,讓他們在任何天候下都可工作。有時不妨徵詢其意見,讓他覺得主人對他的工作有興趣,他就會更賣力的工作。

作者清楚說明這些方法背後的動機:「這些公正與體貼的作法非常有助於財富的增加。」這就是數百年後所謂的開明的自利嗎?觀諸今日許多企業的「安家」政策,這種聯想並不出奇。那麼,我們是否可以稱柯倫梅拉為人力資源管理之父?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根據凱斯‧布萊利(Keith Bradley)的《羅馬帝國的奴主關係:一個社會控制的研究》(Salves and Masters in the Roman Empire,a Study in Social Control),柯倫梅拉的建議在當時並不特出。還有很多人體認到給與奴隸人性對待的益處,包括瓦羅(Varro)、加圖(Cato)、塞尼加(Seneca)等。其管理理論都是為了達到目的的手段,布萊利指出:「柯倫梅拉的建議顯然是為了提升奴隸的效率,進而提高經濟生產力,因主人的農業生產利潤才是最主要的考量。」

柯倫梅拉的建議無一能確保生產力。布萊利說:「奴隸不會只因他是奴隸就工作,其社會需求的滿足是確保工作效率與忠誠的前提。」事實上在柯倫梅拉的建言裏生產力並不是很重要的考量,他反而比較注重奴隸的行為。最重要的品格是忠誠與服從。柯倫梅拉甚至建議主人可以提供自由作為最大的誘因,這是其他理論家不曾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