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試閱

中國各朝歷史

【類別最新出版】
亡命:梁啟超1898-1903
青年變革者:梁啟超1873-1898(精裝版)
古今之變:現代中國的困惑--歷史學家訪談錄(精裝)
九龍門:尋找功夫
魏晉的哀愁


譚其驤歷史地理十講(WHA1245)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中國各朝歷史
叢書系列:香港中和
作者:譚其驤/選編:葛劍雄、孟
出版社:香港中和
出版日期:2024年06月14日
定價:580 元
售價:458 元(約79折)
開本:18開/精裝/368頁
ISBN:9789888869527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內 容 簡 介

歷史人文地理將是中國歷史地理研究領域中最有希望、最繁榮的分支。 --譚其驤

中國歷史地理學是研究中國歷史上的地理現象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認識歷史地理,有助了解一個國家的締造和發展過程,有助認識社會如何發展、理解古代的歷史和文化,還能增加必要的常識。

譚其驤先生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歷史地理學家,是中國歷史地理學的主要奠基人和開創者之一。本書精選了他重要的十篇歷史地理學論述篇章,主題包括中國歷代疆域、歷代政區制度的演變、黃河的河道與安流、雲夢澤的位置與變遷,以及對歷史人文地理學科本身的思考等。書前以選編者葛劍雄教授的文章《為甚麼要學習歷史地理學》作為導言,書後附錄《歷代疆域政區概述》,係譚其驤先生為《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所撰圖說彙編。本書可謂譚先生歷史地理學研究成果的精粹。

作 者 簡 介

譚其驤
籍貫浙江嘉興,1911年2月25日出生於奉天(今遼寧瀋陽)。1930年畢業於上海暨南大學,1932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研究院,師從顧頡剛。先後任北平圖書館館員,輔仁、北大、燕京、清華等校兼任講師,廣州學海書院導師,1940年任浙江大學史地系副教授、教授,1950年任復旦大學教授,歷任歷史系主任、歷史地理研究室主任、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先後兼任中國歷史學會常務理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等。1992年8月28日病逝於上海。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中國自然地理‧歷史自然地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歷史地圖集》(第一冊)等,著有《長水集》(上、下冊,續編)、《譚其驤全集》等。

葛劍雄
復旦大學文科特聘資深教授,中央文史館館員,著名學者,尤精於歷史地理、人口史等領域。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

孟剛
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館員。曾參與「中國歷史地理信息系統」(CHGIS)1911年基礎數據採集和底圖編繪工作;《中華大典‧歷史地理典、交通運輸典》主要編纂;《晉書地理志彙釋》

目 錄

導言:為甚麼要學習歷史地理學    葛劍雄──001
第一講──歷史上的中國和中國歷代疆域    009
一、歷史時期的中國的範圍    011
二、理由與標準    012
第二講──中國歷代政區制度演變概述    029
一、兩千多年來政區的演變    031
二、演變的規律    035
三、近今的巨變    038
四、幾個應予注意的問題    038
第三講──中國歷史上的七大首都    043
一、七大首都述略    045
二、首都變遷的原因    057
三、為何提七大古都?    063
第四講──歷史人文地理研究發凡與舉例    067
一、上篇──歷史人文地理研究的迫切性與必要性    069
二、下篇──人口、政區、文化探討舉例    075
第五講──中國文化的時代差異和地區差異    093
一、中國文化的時代差異    097
二、中國文化的地區差異    101
三、中國文化的共同性    110
第六講──馬王堆漢墓出土地圖及其說明的幾個歷史地理問題    113
一、古地圖碎片的拼接復原    115
二、繪製水準    116
三、詳確程度    120
四、這幅地圖所說明的幾個歷史地理問題    127
第七講──西漢以前的黃河下游河道    145
一、漢以前黃河下游改過幾次道?    147
二、兩條見於先秦文獻的黃河下游河道    152
三、《漢書·地理志》中的河水下游河道形成於甚麼時候?    168
四、春秋戰國時代的黃河下游    176
五、結論十二點    184
第八講──何以黃河在東漢以後會出現一個長期安流的局面    189
一、歷史上黃河水災的階段性特點    191
二、黃河下游決溢改道的根本因素    195
三、戰國以前:畜牧為主的生產方式    198
四、秦與西漢:漢族移民及農業開墾    200
五、東漢:漢族人口的急劇衰退和羌胡人口的迅速滋長    206
六、東漢末年:變農為牧的成熟階段    209
七、北魏至隋:農耕區域逐漸向北擴展    212
八、唐:安史之亂前后土地利用的變化    214
九、結論及對未來的瞻望    218
第九講──雲夢與雲夢澤    221
一、「雲夢」不一定指雲夢澤    223
二、雲夢澤在甚麼地方    229
三、雲夢澤的變遷    235
第十講──上海的建鎮、得名年代和海陸變遷    245
一、建鎮年代    247
二、得名年代    251
三、海陸變遷    253
附錄──歷代疆域政區概述    267
秦時期    269
西漢時期    272
東漢時期    279
三國時期    285
西晉時期    287
東晉十六國時期    289
宋、魏時期    292
齊、魏時期    293
梁、東魏、西魏時期    295
陳、齊、周時期    295
隋時期    296
唐時期(一)    298
唐時期(二)    299
唐時期(三)    309
五代十國時期    315
遼、北宋時期    319
金、南宋時期(一)    323
金、南宋時期(二)    325
元時期(一)    327
元時期(二)    329
明時期(一)    331
明時期(二)    333
清時期(一)    335
清時期(二)    342
編後記    346

讀 者 書 評

  讀者評鑑等級:★★★★☆ ,共有 0 位網友寫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