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自序
書摘 1
書摘 2

作 者 作 品

沈屍.流亡.二二八
幌馬車之歌
日據時期台灣學生運動(1913-1945)
幌馬車之歌:增訂版
幌馬車之歌(第三版)

臺灣史

【類別最新出版】
黃旺成的林投帽:近代臺灣的物、日常生活與世界
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美國、國民黨政府與臺灣社會的三方角力
開箱臺灣史:一本制霸中小學108課綱臺灣史學習內容!
再見.草山:陽明山的這些年那些事
閃耀台灣一套八冊(精裝套書,附贈明信片八張)


尋訪被湮滅的台灣史與台灣人(BC0053)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臺灣史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藍博洲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4年12月15日
定價:260 元
售價:205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28頁
ISBN:9571314870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自序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1

1895年,台灣割日,日軍近衛師團進兵台灣,全島客系村庄答以堅定、頑強的抵抗,連客家婦女也手持武器戰死。

1931年,「九.一八」事變勃發,台灣農民組合大湖及永和山客系支部,為打倒日帝,建設台灣工農政府,做出堅強、徹底的鬥爭。

1950年,台灣全島吹起了總肅清的暴風,以左翼農組為土壤的客系農工戰士,卻以肉身之死表現了最強韌的抵抗……

序曲

1895年,台灣割日。

5月25日上午,丘逢甲率領百餘官紳,共組「台灣民主國」並推清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守台北;劉永福為幫辦守台南;丘逢甲則為義軍統領守台中。

第二天,唐景崧以總統名義對外宣稱:「今須自立為國,感念列聖舊恩,仍應供奉正朔,遙作屏藩,氣脈相通,無異中土」的建國動機。

5月29日下午,日軍主力近衛師團第二聯隊從三貂角、澳底與鹽寮一帶登陸。

6月4日,唐景崧化裝潛逃廈門。台北城陷於混亂。

6月7日,鹿港人辜顯榮引導日軍先頭部隊八十人,兵不血刃地進佔台北城;比日軍預定的時間提前了廿天。

6月22日,日軍步兵一大隊和騎兵一小隊在大砲掩護下攻佔客家人的大本營——新竹州,相對於兵不血刃地攻佔台北城,日軍卻在今日三峽、大溪、中壢、龍潭、新竹、大湖一帶的客家移民庄社,遇到了使樺山本部大為震驚的民眾武裝游擊的強悍抵抗。

據日本征台文獻記載,日軍與唐景崧領導的正規清兵相接時,它所使用的武器固然較為精良,但戰志甚低,不堪一擊。但與民眾抗日義勇軍相接,雖其武器粗陋,而抗日意氣昂揚,抗爭激烈。

日軍攻大湖,步兵戰一日夜不能克,後來調用砲兵才拿下大湖。但大湖客家人民武裝潛入山區森林,繼續展開執拗的鬥爭。

日軍攻取新竹城時也因為遭到重大抵抗,而不能不動用工兵與砲始克。但新竹抗日民眾武裝化整為零,反而從城外包圍城內日軍,並消滅了馳往台北報捷的日騎報馬。此時,從台北到新竹沿路,表面上雖經激戰而陷日,卻已成為一條漫長的抗日民眾游擊戰線。戰鬥的主力,以客家民眾為主要。

三峽(舊名為「三角湧」)、大溪(舊名為「大嵙崁」)及龍潭(舊名為「龍潭陂」)一帶的客系抗日義勇軍游擊戰,尤為壯烈。據估計,此一戰線的客系民眾武裝約在三000人左右。龍潭居新竹中壢之間,戰略形勢重要。這一帶戰場對日本佔領軍激烈堅定的抵抗,使樺山的攻佔計畫延誤而大受震動。

盤據在三峽、大溪、中壢一帶山地的民眾抗日軍,甚至曾將一個三十五人組成的日軍運輸部隊團團圍住,集中火力重殲,日軍脫圍時只剩九名,其中有五名重傷。自日軍澳底登陸以來,這一役允為抗日歷史上光輝的一頁。

經此激戰,日軍攻龍潭時,已不敢掉以輕心。在壓制性現代砲火的攻打下,龍潭民眾死百餘人而陷落。日方為根絕游擊抵抗,下令進行搜屋與毀屋,龍潭客系民眾受到重大殘害。

另對大嵙崁的攻打,戰鬥亦十分激烈。日軍以密集砲擊進攻,但當地客系人民奮勇抵抗,不稍後退,據日本史料記載,客家婦女也加入戰鬥。日軍在抗日軍屍體中找到手執粗陋武器的義勇軍而大為震驚。

大嵙崁、新竹一帶抗日軍領袖江國輝、姜紹祖皆為客家人。日本文獻記載,江國輝「不屈於拷問,泰然就刑」。

由於北部客系民眾的抗日激烈,引起日本的憤怒。從7月開始的全面掃蕩,日軍更大開屠戒,肆意燒殺,狀至慘烈。

苗栗的抵抗意欲也十分高漲。苗栗客系人民在尖筆山建築許多碉堡,集結義勇約1000名左右。但在日本現代化武器、砲火下,注定了潰敗的命運。值得特筆者,苗栗抗日戰場,和中壢、龍潭、大溪、新竹一帶客系人民居域的戰場一樣,日軍佔領文獻上記載,也有許多婦女武裝參加戰鬥,戰死在抗日戰場上!

北部客系抗日武裝譜

1895年中奮勇抵抗來侵日軍的客系一般民眾,當然全是沒有姓名可考的無名英雄,但是有幾個民眾抗日武裝的領袖和他們的事蹟,卻一直在鄉野民眾的歷史中傳誦著。

.胡嘉猶

胡嘉猶,廣東梅縣系客家人。試科不第,承襲乃父軍功得小武官。唐景崧民主國戰敗後,結合黃娘盛義軍,繼續抵抗犯取中壢一帶的現代化砲兵、步兵、工兵,竟為日軍所不能勝,死日軍甚眾。日軍加重大力打敗胡、黃聯軍,特立碑紀念戰死的日本兵於當時的「草楠坡」。草楠坡經日人改為「平鎮」,有平定鎮壓抗日蜂起之意。

1896年元旦(新曆),撤退至龍潭陂的胡嘉猶會同陳秋菊等統率的北部抗日義軍,拂曉圍攻台北城。在起義發動時,胡嘉猶並以「總統台北、新竹、苗栗義民各軍」的名義佈告天下,痛斥倭奴的毒害,號召全台人民抗日保民,不犯百姓及外國僑民;並使用清光緒年號,以表示不忘祖國。然而,在日軍「報復性的討伐」壓迫下,不得不再退山裏,伺機而動。

1897年5月8日是台灣人民決定國籍的最後一天。因此,5月7日深夜,胡嘉猶又糾合陳秋菊、簡大獅等所率的抗日義軍,再攻台北城,激戰至第二天黎明才無功而撤退。

胡嘉猶眼見大勢已去,不願作倭奴臣民的他不得已而潛回廣東原鄉,直到八十二歲才去世。

.姜紹祖

姜紹祖是廣東陸豐系客家人。父祖在今新竹縣芎林(舊稱九芎林)、北埔拓墾致富。

「民主國」崩潰後,姜紹祖便在北埔自組義軍,抵抗向新竹方向進擊的日本軍隊,曾重創日本騎兵隊。

1895年7月10日清晨,姜紹祖義軍攻新竹城內日軍失利,退據枕頭山附近之民宅,堅守至彈盡無援而被俘,因僕人杜姜挺身訛稱其為紹祖而得暫免一死,後亦自裁死命,時年僅十九歲。

.吳湯興

吳湯興是廣東焦嶺系客家人,先人在苗栗、銅鑼灣(今銅鑼)種地、做生意。少時到台北考得生員。台灣割日,吳湯興糾集鄉里壯丁成立「新苗軍」,駐守大湖口,力禦日本 井部隊的砲火,終因牆破而退。

6月,日軍攻取新竹城後,吳湯興為救援其他抗日游擊武裝而攻新竹城,激戰後仍不分勝負而退出城外游擊。7月,吳湯興與姜紹祖、徐驤、楊載雲所部客系游擊軍合攻日本軍隊所據之新竹城無功,遂在強大之南下日本兵力進逼下退守大甲溪以南。8月27日,在八卦山上一役戰死,其婦黃賢妹亦絕食死節。

.徐驤

徐驤是廣東嘉應州系統的客家人,先祖渡台時在頭份一帶種地。台灣割日,四十歲的徐驤號召鄉子弟與吳湯興共組游擊抗日武力。自1895年6月兵起頭份,然後在9月率領在台南蕃薯寮募集的義軍,奮力抵抗「八卦山之役」後向大莆林(今嘉義大林)推進的日軍,在南下日軍節節進逼下,徐驤無役不與,領導雲林、嘉義沿路客系抗日民眾奮勇抗戰,10月19日,終在曾文溪岸被砲擊陣亡,死時猶以「丈夫為國死,可以無憾」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