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誰偷走了農地?:影響每一個人的台灣農業與農地公平正義(NLN0030)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台灣地理
叢書系列:人與土地
作者:彭作奎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年04月02日
定價:380
元
售價:300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20頁
ISBN:9789571387697
|
|
|
|
![](/ReadingTimes/Design/Themes/ReadingTimesNew/ModuleImage/babar_01.png) |
內 容 簡 介 |
![](/ReadingTimes/Design/Themes/ReadingTimesNew/ModuleImage/babar_03.png) |
|
台灣糧食供應危機,多年來所發生的農地亂象, 政治駕凌專業的歷史真相,本書一一揭露!
民國八十九年農發條例修正案通過後,開放農地自由買賣,允許農地農宅興建,有如打開潘朵拉的盒子,造成優良農田大量流失!執政者漠視社會大眾只為眼前個人利益的價值觀,忽略農地流失可能引發的糧食供應危機!
農地總量面積逐年減少,農地利用亂象逐年增多。台灣的農地被濫用、誤用、占用,愈來愈嚴重!台灣的每一塊農地都成為游資炒作的商品,使得台灣的農地價格是全世界最高的國家。台灣的農地和農業還來得及搶救嗎?
近年台灣農地大量流失,被工廠、豪宅、太陽能板占據,這都與政府的農地政策與農糧政策有著密切關係,特別是農地開放自由買賣以來,很多優良農田快速消失,已成為台灣不能再漠視的重大議題。
在地方政府人力預算不足情況下,維護農地農用形同口號,農地上違法的豪華農舍、工廠林立,嚴重破壞農業經營環境。現在政府推動農業種電,更是帶頭破壞農地的行為,使得農業發展受到嚴重傷害。
務實的思考如何合理的使用農地,農業使用不再以耕作為限,如何發展農業成為可獲利的事業,讓從農者能有一定的收入,才能確保農地的合理使用。產學合作可共創雙贏,農業與科技結合,從產品開發、生產、管理到行銷,都能因科技與資訊的高度發展而有結構性的變革,可創造產業更高的利潤與附加價值。
農業的發展更是與糧食的供應息息相關,台灣是個島國,當發生天災人禍,或國外進口斷鏈,或發生戰亂,屆時缺糧危機將是嚴峻的考驗。如何防止另一次的農地浩劫,怎麼做才會有台灣農業的未來?書中一一列舉出台灣潛藏的諸多危機,提出諍言,值得社會大眾一起深思。
專文推薦 趙守博│前總統府資政 黃榮村│考試院院長 廖祿立│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陳保基│台大名譽教授 許舒博│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 黃明耀│前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局長
|
![](/ReadingTimes/Design/Themes/ReadingTimesNew/ModuleImage/babar_01.png) |
作 者 簡 介 |
![](/ReadingTimes/Design/Themes/ReadingTimesNew/ModuleImage/babar_03.png) |
|
彭作奎
1947年出生於台灣新竹,畢業於新竹中學、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系、中興大學農經研究所,獲美國伊利諾大學農經學博士。 研究所畢業後,先後曾任經濟部物價督導會報科長、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農復會)技士、行政院農發會企劃組組長,於1984年回中興大學農經研究所擔任教授、所長及農學院院長。於1997年5月在院長任內,借調擔任行政院農委會主任委員,於1999年12月辭去主任委員,歸建中興大學任教,2000年10月擔任中興大學校長。於2002年依政務官條例於農委會申請退職後,分別受聘擔任環球技術學院校長、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副校長、亞洲大學副校長、中州技術學院校長,及亞洲大學講座教授,於2018年2月退休。 曾分別在駐台國際機構,亞太糧食肥料技術中心(FFTC)、台灣土地改革訓練中心,及台德社會與經濟協會擔任理事主席。也分別在國內重要學術團體,中華民國四健會協會、中華農學會、台灣農村發展規劃學會,及台灣農業資訊發展學會擔任理事長。
相關著作: 《台灣農業邁向現代化之路》(1991,茂昌圖書) 《邁向新世紀的農業》(2000,豐年社)
|
![](/ReadingTimes/Design/Themes/ReadingTimesNew/ModuleImage/babar_01.png) |
目 錄 |
![](/ReadingTimes/Design/Themes/ReadingTimesNew/ModuleImage/babar_03.png) |
|
目錄 推薦序 堅持農業良心捍衛農地的鬥士 前總統府資政 趙守博 彭作奎辭官記 考試院院長 黃榮村 為子孫共創糧食無虞的美麗家園 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廖祿立 確保「農為國本」的歷史教訓 台大名譽教授 陳保基 成功人生的堅持 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 許舒博 公平正義農地政策的捍衛者 前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局長 黃明耀
作者序 一生寄語的農業良心
第一篇 誰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 關鍵的那一夜 台灣農業再次奇蹟 亂象一:全世界最貴的農地,彰化田尾每公頃一.四億 亂象二:開賓士車領老農津貼 亂象三:假農民、真地主,年領休耕補助二六一萬元 亂象四:買○.一公頃「農保地」,享潛在利益二百萬 亂象五:農地總量大量流失十六萬公頃 亂象六:農業零成長或負成長,農業人口卻增加 台灣新奇蹟──農地上的癌細胞,國際震驚 新購農地農舍興建案的拉鋸戰 農地可自由買賣,但應堅持農用 農發條例修正案,爭議多年 立院備詢初體驗,經濟委員會虎視眈眈 立委踩書叫罵,全為開放農地建農舍 新購農地禁建農舍,鴻門宴上被罵頑固 財金農三巨頭,神祕會議解決農會呆帳 壓力如山,聖嚴法師面授「四它」 李總統曾力挺禁建農舍,「我跪下來拜託大家」 高層告知南部選情緊繃 二進總統府,李總統態度變了 李總統:沒有政權,一切理想都是空談 黨部密會,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急赴法鼓山見聖嚴法師,學會尊嚴與放下 因理念無法落實而辭職 辭職記者會,為政策做最大的辯護 以個人去留保衛農地,已戰到最後一分鐘 面見蕭院長,遞交辭職書 農民遊行力爭農舍開放,代理主委走在前頭 農發條例修法過關,「管地又管人」沉痾再現 人生要有歸零的勇氣 能捨能得,海闊天空 重回國民黨,輔選連蕭配 能捨能得,海闊天空 重回國民黨,輔選連蕭配 面對敗選、目睹群眾抗爭施暴,躲過一劫 政治凌駕專業種惡果,全民共業 田園夢碎,浪費農地資源 修正農宅興建辦法及老農津貼條例
第二篇 政府掠奪農地的真相 驚覺台灣土地的傷 耕地每年平均減少三千多公頃 區域計畫法,缺乏分區指導功能 開發許可制,農地輕鬆變更成工業區 浩劫一:區段徵收 政府強奪人民居住權益 仲介騷擾搶農地,農民壓力太大幾崩潰 浩劫二:綠能政策 農地種電千瘡百孔 國營事業砍樹種電,不應稱為綠能 屏東砍果樹種電,青農無地可種 氣候變遷,屏東蓮霧種植面積少一半 果園裡的水泥柱怵目驚心 守護土地──三和村原住民捍衛家園 浩劫三:違規工廠 汙染農地卻可就地合法 新建違章工廠暴增,一年半卻只拆一家 取締違規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二十年前彰化鎘污染,搶救農地大作戰 浩劫四:國土計畫法恐造成農地另類大浩劫 《國土法》是保障農地使用管制 農地分級分區管理地方政府是關鍵 《國土法》讓農地資源調整較嚴謹 國土計畫法通過後挑戰才開始 縣市國土計畫草案問題多,恐造成農地大浩劫
第三篇 防止另類農地大浩劫的配套 台灣支離破碎的農地 如果當年新購農地不得興建農宅 國土計畫功能區分編定,恐造成農地世紀浩劫 先進國家以優渥補貼,嚴格保護農地 行政院修正《國土計畫法》,但企圖大開後門 因禍得福,防止農地世紀浩劫 農政單位的當務之急 盡速確定農業發展區區位 依科學實證結果,編訂適地適作生產地區 依糧食需求編定生產區位與面積 棍子與紅蘿蔔 棍子:農委會依法堅持農地總量與區位劃定 農地總量缺口必須提供誘因彌補 紅蘿蔔:加強對地綠色環境給付 綠色環境給付,應與作物種類脫鉤 落實農地農用的配套措施 切斷農地的非農業需求管道 刪除農發條例興建農舍條文 集中規畫鄉村社區,讓農業生產與居住分離 善用國土永續發展基金 年度農業產銷會議應恢復
第四篇 突破小農發展限制的策略 以農民組織突破小農限制 農會信用部維繫農民向心力 帳惡化,金融重建基金搶救農會 整併農漁會信用部,引發農民抗爭 國民黨辛勤開路,扁政府輕鬆收割 農田水利會的變革 地方選舉水利會「喚水會結凍」 李前總統:水庫建造經費來自農民 農田水利國有化,二週後桃竹苗卻停灌 侵犯人民權利,開歷史倒車 大埔水庫的美麗與哀愁──水資源是經濟發展最大限制 台灣省青果合作社的興衰 青果社是創造水果外銷榮景的國家隊 扁政府開放香蕉自由出口,外銷節節敗退 小農產業化及發展國際品牌策略 荷紐國際級產銷模式台灣始終學不來 以小地主大企業,成立國際級農企業公司 果蔬加工產業以區域性發展六級產業模式 進口農產原物料是六級產業成功的關鍵 日本以設農業特區發展六級產業 日本能,台灣就能嗎? 以科技農業創新突破小農限制 利用科技,打造農產品全新商業模式 高等農業人才培育面臨困境 台灣科技研發最大問題出在文化 借鏡以色列,從沒有中創造需求 雙軌制農業研究體系,培養與吸納科技人才 台灣農業科技發展方向 推動智慧農業,翻轉農村 智慧農業在偏鄉,創造奇蹟 籌組智網聯盟,讓作物成長資訊數位化
第五篇 臨危受命當救火員 走私嚴重,成為社會治安沉重負擔 走私農漁產,點燃口蹄疫火藥庫 台灣解嚴後受害最大的產業──養豬業 在農學院長辦公室一通緊急電話 在行政院長辦公室連先生的請託 接掌農委會後無蜜月期 在農委會大禮堂,踏入政壇的救火員 做部會首長,李總統面授機宜 政治洗禮第一步,高票當選國民黨中常委 全台豬隻施打疫苗,疫情終趨緩 動員修法,借兵遣將成立團隊 五大防疫法案一夜闖關成功 最後關頭坐鎮立法院 重新出發,先建立新首長團隊 我的口袋人選李總統瞭若指掌 向省府借將,新增一位副主委 畜牧處處長從學術界找人才 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 重啟外銷市場,養豬協會理事長拚到痛風 畜牧法成就畜牧產業永續發展 挑戰不斷,加入GATT/WTO雙邊談判艱辛 力拚對岸,加速入關 完成WTO農業諮商,迎接產業新挑戰 農業自由化的因應 下鄉說明政策,險遭潑豬糞 市場開放,畜牧產業面臨嚴厲挑戰 提前部署:實施受進口損害救濟措施 中央畜產會成立整合畜禽產業 非疫區之後的養豬策略 蔡政府突然開放美豬,百億基金輔導產業 進口價格差距大,衝擊養豬產業 缺乏冷鏈系統,進軍外銷市場難 非疫區之後養豬政策的公平與正義
第六篇 人生經營的因緣 大三立定人生目標,志在博士 任職經濟部,參與物價穩定方案 經歷白色恐怖,無預警身陷牢籠 塞翁失馬,進農復會工作 終於出國進修實現博士夢 獲農發會張憲秋主委器重 多方觀摩學習,增長見識 感受李總統的關愛 捍衛農地農用,拋開一切榮寵 重回學術界,為國家培育人才 相隔十六年再見,李總統已不記得我 君子行不由徑,行坦蕩大道 一生獨行,卻總有貴人相助
|
|
![](/ReadingTimes/Design/Themes/ReadingTimesNew/ModuleImage/babar_01.png) |
讀 者 書 評
|
![](/ReadingTimes/Design/Themes/ReadingTimesNew/ModuleImage/babar_03.png) |
|
讀者評鑑等級:★★★★☆ ,共有
0
位網友寫書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