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陳水扁序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政治軍事

【類別最新出版】
尼泊爾:不平衡的邊界
理論何以自信
制度何以自信
道路何以自信
文化何以自信


陳水扁武功心法(BC0100)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政治軍事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林淑玲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8年09月29日
定價:220 元
售價:174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92頁
ISBN:9571327085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陳水扁序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



  書摘 1

施政手法篇

第一招 以活動趕工程 推動市政

陳水扁位於台北市政府中央區 11 樓的辦公室,辦公桌就正對著一片好大的窗子,仁愛路、市民廣場都在他的腳下,還可以遠眺仁愛路另一端的總統府。他常在窗前凝視市民廣場的變化,看著信義計畫區一點一滴的蛻變。


87 年初,陳水扁挾著輔選民進黨縣市長大勝的餘威,聲望攀升到頂點,加上他在訪日期間宣布考慮參選民進黨主席,一時間,彷彿他已經不再是台北市長了……。

.展現企圖 不做剪綵市長

在一個晴朗的午後,陳水扁在辦公室遠眺窗外,還是念著市民廣場的工程,以及完工後的美景。他以緩慢但堅定的語調說,「把這些做好,才是我的根本,這些沒做好,其它的也不會有。」簡簡單單的幾句話,把他的內心感觸說得清清楚楚。


直到 86 年,外界批評陳水扁,多是指他缺乏政績,特別是大型硬體工程付之闕如。確實,陳水扁自 83 年底出任台北市長後,包括東西向快速道路通車、基隆路車行地下道啟用、捷運陸續完工營運,都是在黃大洲市長任內展開的工程,陳水扁被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指為「剪綵市長」,有事沒事就損他幾下,陰影揮之不去。

和歷任市長比較,陳水扁的施政方向有風格,初期他比較重視一些觀念的改革和軟體建設,他也曾表示「是做小工程」,以及盡快把前任市長沒做完的工程趕完。

在陳水扁初入主台北市政府時,許多工程都陷於膠著狀態,有待快速解決。相較之下,其它大型工程,暫時還看不到嚴重迫切性。

在前任留下的尾巴中,最龐大的一件莫過於號稱耗費 4,444 億元的台北捷運。

在第一屆台北市長選戰中,如果說國民黨候選人,也就是原任市長黃大洲是被捷運拖累的,也不致過於離譜,新黨的趙少康更曾提出要把木柵線「打掉」之說,引起軒然大波。

陳水扁接手台北市政府後,在捷運的改造上投入了可觀心力,木柵線終於不負眾望,在 85 年 3 月 28 日通車,淡水線在 86 年 3 月 28 日通車,中和線與新店線北段將於 87 年 12 月通車,之後每年通一條,台北市的初期路網,指日可待。

.緊盯舊工程 不斷施壓力

陳水扁的第一個台北市長任期,開工的重大工程雖不多,持平的說,他緊盯舊工程,促使工程盡快完工的努力卻非歷任市長可及。

以捷運為例,他也了解 83 年底時,捷運局在弊案連連之下,機關形象跌落谷底,員工士氣一蹶不振。陳水扁來到捷運局,一句重話也沒說,只是鼓勵再鼓勵,跑工地,陪員工餐敘,肯定他們的表現,硬是逐漸把捷運局從愁雲慘霧的氣氛中拉拔出來,讓員工有心、有力的去衝刺。

類似捷運一樣,施工多時卻一直無法完工的市政建設還有一大串。陳水扁一個一個盯,向工務局下達的指令,既急且快,當時的工務局長李鴻基在 86 年辭職,轉而投效威京沈慶京。據了解,李的去職與陳水扁施加的壓力過大有關。

在陳水扁的高壓管理下,到 85 年底,台北市的幾個大型工程進度已陸續有長足進展。陳水扁在年終記者會上還將之列為引以為傲的政績。

能比預定進度提前完工的大型工程包括東西向快速道路(部分提前一年)、基隆路車行地下道(部分提前 8 個月)、台北大橋北市端引橋引道工程(提前 4 個月)、木柵跨景美溪橋新建工程(提前 1 個月)、大安 7 號公園地下停車場(提前 2 個月)、市民廣場(提前 2 個月)。對市民生活品質的改善有極大助益。

.活動趕工程 包商向前衝

陳水扁盯工程的一大法寶是以活動趕工程。如此,既有正當性,又比較能取得包商配合。

以市府大樓前的市民廣場為例,陳水扁早早就訂下一個「 D day (攻擊發起日)」,要在 85 年的光復節舉辦活動,包商知道已投入鉅資的活動不可因故拖延改期,只得硬著頭皮衝。

87 年 5 月台北市政府舉行的首都論壇會議要用到市民廣場的露天舞台,包商在市府一聲令下,沒日沒夜的趕,在會議開幕式前一天下午,靠近仁愛路的小土坡上還停著一部挖土機,沒鋪上草皮的土坡奇醜無比。第二天清晨,就像被魔術師的魔棒點過一樣,土坡上植滿綠油油的韓國草,映著朝陽的露珠,閃閃發光。

陳水扁非常自豪以活動趕工程的策略,他認為如果沒有壓力,工程一定會拖,他的策略就是不斷的給壓力,逼得工程一定要快收工。

在實際需求與選戰考量下,陳水扁執政兩年之後也不敢輕忽大型工程的重要。流過血的 14、15 號公園現已百花齊放,當年的衝突逐漸被淡忘;穿越松山機場的地下道,未來可從東區直通大道的機場車行地下道,在規劃了近 20 年後也已開工了。

.一心留政績 推動大建設

87 年開始,陳水扁的施政方向有比較大的轉變。他想要在任期中留下大型政績的企圖心十分急切,特別是關渡平原開發案,社子、洲美地區開發案等都市計畫。市府副祕書長馬永成認為,如果讓下一個世紀的台北人來看陳水扁,這幾大開發案應是陳水扁任內的最大政績。

鎖定這樣的目標,陳水扁也像盯工程一樣絲毫不讓屬下有喘息機會。社子島開發率影響到許多人的既得利益,以及不同利益者之間的衝突,陳水扁親自到社子島一趟又一趟,儘管市府所開出的優厚條件,令外界有些許雜音,市府仍然為了盡快達成任務,付出應有的代價。

兩條交通動脈,北區的洲美快速道路,東區的北二高信義支線,陳水扁都決定在 87 年底以前開工,趕在民國 90 年左右完工。

入主台北市政府,在大型工程方面最令陳水扁遺憾的莫過於巨蛋的難產。85 年,首屆民選總統就職典禮在桃園巨蛋舉行,文武百官,駐華使節皆舟車勞頓地趕到桃園與會,捨首都到小城鎮舉行總統就職典禮,畢竟是既尷尬又難堪的,陳水扁也趁機向中央喊話,盡早讓巨蛋孵出來。

原本,市府非常樂觀地認為,84 年動工,到 87 年底台北市長選舉時,巨蛋體育館即使未能完工,蛋型也出來了,至少可以讓市民有一分期望,對阿扁市府留下深刻印象。

奈何,中山北路市立足球場有航高限制難以克服,東區的台北學園則是省有土地,任憑市府威脅利誘,台灣省政府仍不為所動,而若以台北體育場現址改建巨蛋也有很多問題。陳水扁與巨蛋無緣,只好背望有第二個任期再繼續衝了。

「台北經驗」對市民而言是個嶄新的經驗,不甘於做「剪綵市長」的陳水扁已經漸漸走出一條屬於他自己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