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王作榮序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附錄 1
附錄 2

作 者 作 品

文茜半生緣
雕琢人生:台灣第一位外科女醫師林靜芸

政治軍事

【類別最新出版】
尼泊爾:不平衡的邊界
理論何以自信
制度何以自信
道路何以自信
文化何以自信


宋楚瑜中興紀事(BC0104)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政治軍事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夏珍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8年12月15日
定價:350 元
售價:27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464頁
ISBN:9571327905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王作榮序書摘 1書摘 2書摘 3附錄 1附錄 2



  書摘 1

宋楚瑜現象

大獨必群,群必以獨成。日紅采而光于晁,天下震動也;日柳色而光於夕,天下震動也;使日與五緯群,尚不能照寸壤,何暇及六合?海嘗欲與江河群矣,群則成一渠,不群則百谷東流以注壑,其灌及天表。日與君而成獨,不如獨而為群王。

──章太炎《明獨》

章炳麟(1869~1936),號太炎,鼓動維新被列為「康黨」,曾被迫流亡台灣辦報,也因此成為倡議革命排滿的先驅。25 歲即撰文主張個性解放,卓爾不群,獨排眾議,寧取獨特不流俗。

從某種程度而言,宋楚瑜在政壇幾乎也是走的這麼一條「不群」的路子,好發驚人之語,擅做驚人之舉。中美斷交時,以新聞局副局長身分,就能劈頭鏗鏘指陳與中共建交的美國友邦不義,搶盡政府發言人丰采;出任新聞局長時在立法院備詢,和立委多次搶白激辯;更別提擔任國民黨副祕書長時代,為了李登輝繼任黨主席一事,鬧出一場「臨門一腳」的大戲。

政治人物避免爭議的習性,在他的血液裡,似乎找不到這樣的素質。從政三十來年,不論擔任檯面上的內閣政務官、檯面下的執政黨黨官、乃至靠選票奠基的民選首長,一路橫衝直撞,一般人認為他不必講話的時候,他的聲音反而大起來;凍省兩年過程中,宋楚瑜這種特殊性格,尤其發揮得淋漓盡致。曾經與他交情莫逆、凍省後卻成陌路的總統府祕書室主任蘇志誠,為了宋楚瑜易放難收的個性,多次以「個性決定前途」、「個性決定一切」,指宋楚瑜與黨政高層間的處境,益發艱難,係其來有自。

從來不怕做最閃亮的明星,即使刺眼都不在乎,確實讓他披荊斬棘,闖出亮麗的成績。即使在順境中,也長於逆勢操作的本事,讓他做什麼事都轟轟烈烈,輕則引人側目,重則令人驚懼。但對比其他政壇中人,宋楚瑜的路子確也走得格外辛苦。

五千年皇權統治下,養成中國人的傳統政治哲學,講究避禍與柔軟,居安思危,處高慮難,凡事退一步想,待人留三分,處事見餘地。碰到宋楚瑜直言不隱,騾子脾氣一發,旁人退三分,宋楚瑜不進一尺,總進一步;大老看他,多少有被「逼宮」的惱怒。國民黨副主席俞國華有此經驗,非主流大老們亦復如是。同輩中幾無友朋,部屬卻都對他的「爆發力」和「意志力」信服不已。

新聞界出身的省議員盧秀燕曾經形容:「黨祕書長時代有瑜關(關中)情結;省長選舉時,是瑜雄(吳伯雄)情結;總統大選後的內閣改組又有瑜戰(連戰)情結;為了許文志不能出任國民黨副祕書長,又有瑜德(許水德)情結;省市長比大聲的時候,又是瑜扁(陳水扁)情結。好的一方面看,宋楚瑜永遠是核心中的核心,焦點中的焦點;由壞的一方面看,情結重重豈不困擾?還能做事嗎?」

宋楚瑜對她的說法,也有一番體會和感觸。他認為,大家都是國家的人才,不是站在對抗基礎論事理。他回憶國小畢業時,級任導師在他的紀念冊上寫了一句話:「楚晉同為中國,瑜亮何懼奸曹」。老師的意思是:「戰國七雄不論如何爭奪,同為中國;三國瑜亮共同對付的都是不守信諾的曹操。」

換言之,中國人根本沒有什麼「瑜亮情結」的說法,真正的用語是「一時之瑜亮」。他舉例說,省政府有兩位副省長,即是「省府一時之瑜亮」,「不能說你能幹,另一個人就不能幹,別人就要倒楣了!如果真有這種問題,確實得好好化解。為什麼宋楚瑜能幹,就表示別人不能幹呢?或者別人能幹,宋楚瑜就一定得被打壓呢?美國有兩位溜冰選手參加奧運,有一位不肯做一時之瑜亮,派人把對方的腿給打斷,這才是瑜亮情結。我相信還是大家都做一時之瑜亮比較好。連、吳、許都是共事已久的老朋友,也是省政府的長官,有什麼事向他們反映是正常的事,不必視之為情結,更沒有化解不化解的問題。」

陳水扁當選市長一年,李登輝視察台北市的時候,對陳水扁頗有稱許,外界也聯想為李捧扁貶宋。對此,宋楚瑜透露,事後中生代和李總統球敘時,李總統還特別告訴他們,不要相信外界的挑撥離間。宋楚瑜還向總統說:「追隨你這麼久了,相當瞭解,不會放在心上,我們都會好好做事。」他強調,總統稱讚誰優秀,不表示否定任何人,這個邏輯是很清楚的。

然而,宋楚瑜不會想到,國發會凍省以後兩年,他這種政治性格,讓他和李登輝總統之間,愈走愈遠,李登輝彷彿也有了被「逼宮」的感受,而政壇竟也開始有了「李宋心結」的說法。

或許是宋楚瑜太不忌諱「藏鋒」的必要,使他總處於敵友莫明的窘境。然而,也因為這種一般人難以理解、甚至無法置信的政治動作,使他極其特殊的存活迄今。猶記國發會後,宋楚瑜思及其先父時痛哭流涕,任期結束前,悲憤之淚不再出現,相反的,宋楚瑜聲勢浩大的走透全省。台灣人講「打斷手骨顛倒勇」,包括民進黨多數政治人物,對任期結束後的「宋省長」,同樣不敢輕忽。

「宋楚瑜何去何從?宋楚瑜會不會接受什麼安排?宋楚瑜肯接受什麼樣的安排?宋楚瑜到底會不會選總統?」的話題,朝野俱關切。1998 年底,三合一選舉,熱熱鬧鬧的選戰場外,宋楚瑜感嘆:「他們都在選舉,唉!本來我也應該競選(連任)的,偏偏我卻不能再選了。」然而,他卻是大選中的人氣指標之一,不選舉的縣市長、要選舉的候選人,不分朝野、不論敵友,都拿他當做造勢的磁場,抗爭者有之,要票者有之。

民進黨有「陳水扁現象」,國民黨有「宋楚瑜現象」,只是陳水扁是民進黨的唯一明星,宋楚瑜卻是被打壓的星星。民進黨眾望陳水扁衝出執政之路,宋楚瑜卻無法肯定,能不能再衝出另一片天空?

.為何不選台北市長?

宋楚瑜的動向,自國發會後即已備受矚目,修憲確定凍省之後,「宋楚瑜會不會選台北市長?」即是第一個問題,從 1997 年下半年到 1998 年,馬英九確定參選前,「勸選」之聲不斷。

力主宋楚瑜應該投入台北市長選舉者認為,凍省之後,首都市長選舉即成總統大選以外,最重要的選舉,宋楚瑜既要為自己的出路詳盤算,也要為國民黨的勝選細考量,放眼望去,足堪與民進黨台北市長陳水扁匹敵者,非馬(英九)即宋(楚瑜)。而宋楚瑜透過參選,為自己累積省和市的民意基礎,絕對有利於宋楚瑜下一步可能的生涯規畫。

高雄市長吳敦義即持類似意見。尤其在國民黨內台北市長提名人選舉棋不定之際,吳敦義一直認為,宋楚瑜出馬參選首都市長,可以打開個人政治生命的陰霾,也可以突破國民黨自 1997 年底縣市長選舉挫敗的低迷士氣。他認為,北宋南吳,可以成為國民黨兩大擎天支柱,撐起國民黨的政權。

宋楚瑜卻不做此想。他承認,是有若干朋友和他討論過這個問題,但是他很難接受這個主張。

第一,他是台灣省長,參選市長勢必得遷戶籍,做為台灣省民四百多萬票選出來的省長,他無法說服自己,為了參選市長而在任期未滿前,就把戶籍遷出台灣省。事實上,他的心意是此生長為台灣省民。甚至還有人建議他競選立委,到國會後爭取龍頭寶座,他倒是回應的非常迅速:「我有很多好朋友,希望連任或爭取立法院長,這麼多人有興趣且有機會的職位,我實在不必加入競爭行列之中。」

第二,參選市長的意義和理由是什麼?簡單講就是所謂的「為何而戰」?保衛國民黨政權,是一個理由,但那得黨決策者有強烈的想法,否則在凍省後互信基礎趨弱的情況下,他何須加入「打扁行列」?深一層看,他也沒有信心黨中央真要他選,他不怕競選末期的棄誰保誰效應,卻不願再承擔選後再遭人忌的痛苦。宋楚瑜私下自我調侃時即笑稱:「競選省長保住國民黨政權,又如何?還不是被廢掉。萬一選市長,害台北市也被廢了,豈不糟糕?」

第三,如果選市長,只是為了替自己謀一個出路,宋楚瑜講得更簡單:「大可不必。」回顧從政半生,台灣省長任內是他最值得回味和珍惜的一段,政務官、黨職、民選首長,都經歷過了,他還要什麼呢?既無遺憾,何須惶惶不可終日為自己的出路煩惱?省長卸任退休,過過魚我兩忘的日子,豈不快哉?

儘管外界視首都市長選舉非同小可,攸關 2000 年的總統大選佈局,甚至直指宋楚瑜當選台北市長之後兩年,正可以躍馬總統大選,宋楚瑜依舊不動心。他告訴省議員:「北高兩市長選舉,就是市長選舉,不是總統選舉,在這場選舉中硬要追究誰選不選總統,才會造成政局不穩定。我堅持自己的誠信原則,我就是要把省長的任務好好的完成,絕對無意參選台北市長。如果我真要做市長,就會好好的把市長的任期做完,天塌下來我都不會中途參選什麼總統。」

他又說:「有人講,根據現行的法令,5 個月之內把戶籍遷到台北市,一方面可以選市長,二方面不必離開省政府,省長不必補選,這才是不誠信的想法。想選就大大方方的選,不去遷就大大方方的告訴民眾,我有我對台灣省民的承諾,我最想做的就是在任期內,做好省長的工作。」

這個話題,延續到 1998 年 5 月底,馬英九毅然投入選舉為止。當時省議會為了吳敦義在選與不選高雄市長之間擺姿態,馬英九頻頻強調不選台北市長之後卻又參選,喧鬧過一陣。面對朝野省議員的支持或諷刺,宋楚瑜謹慎的不捲入這個爭議。他明確地說:「我的承諾很清楚,不選台北市長就是不選台北市長,別人如何我不能評論,他們都是國民黨優秀的菁英,樂觀其參選,同時也祝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