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線 上 試 閱

序1
序2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書摘 6
書摘 7
書摘8
中國時報華府看天下:兩蔣與哈佛

作 者 作 品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上下冊不分售)

譯 者 作 品

錢的歷史:貨幣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及未來
Z世代效應:改變未來企業經營的六股力量
政府正在監控你:史諾登揭密
買通白宮:柯林頓與北京的黑色交易
將門虎子:一個榮譽傳承的故事
裕仁天皇
李潔明回憶錄:美、中、台三角關係大揭密
東方驚雷
我的老闆是美國總統:祕勤探員獨家內幕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上下冊不分售)

政治軍事

【類別最新出版】
尼泊爾:不平衡的邊界
理論何以自信
制度何以自信
道路何以自信
文化何以自信


蔣經國傳(BC0127)──台灣現代化的推手
The Generalissimo's Son : Chiang Ching-Kuo and the Revolutions in China and Taiwan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政治軍事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陶涵
       Jay Taylor
譯者:林添貴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0年09月29日
定價:390 元
售價:30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552頁
ISBN:9571332372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1序2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書摘 6書摘 7書摘8中國時報華府看天下:兩蔣與哈佛



  書摘 2

蔣經國一週歲生日(照中國人算法是兩歲)當天,正好是同盟會發動一次最大規模軍事行動的日子—─ 1911 年 4 月 27 日廣州起義(譯按,即俗稱「黃花崗之役」)。雖然革命軍起義失敗,但是規模之大、犧牲之烈,對革命運動產生極大的心理提振效用。革命黨人再接再勵,計劃十月底在長江流域的武漢三鎮舉事。十月九日,革命黨人的秘密炸彈工廠內,一枚炸彈意外爆炸,事機洩露。寄身清廷部隊中的革命黨人軍士,狙殺軍官,發動革命。武漢義幟一起,一個月之內共有 13 省紛起響應,決定宣告脫離清廷而獨立。在許多省份,清軍高級軍官搖身一變,成為實質上的政府領導人。有些地方甚至是土匪酋首結合軍事單位,奪得掌控權。中國開始進入軍閥割據時期。

武漢義軍起事時,蔣介石人在日本,聞訊立刻離開駐地軍營,馳赴東京;他把制服付郵寄還部隊,搭輪船趕回上海。抵埠之後,他奉命回到浙江老家,率隊攻打省會杭州城內的巡署。蔣介石率領的這支敢死隊,成員來自上海秘密社團青幫徒眾,以及由奉化縣某漁村募來的義勇兵。這位年僅 24 歲的青年軍人給母親一封信,聲稱獻身革命,請恕不能盡孝。佔領杭州城,在革命戰役中稱不上重大事件,但是革命黨人的勇敢,民眾有目共睹。事後,蔣介石婉謝出任浙江都督,以革命軍高階軍官身分回到上海。

此後 10 年,蔣介石一再參與各種軍事行動—有傳統的攻擊作戰,有游擊式的突襲,也進行恐怖活動。由於當局懸賞緝拿他,通常他必須化名匿跡。身為軍人和革命黨人,他效法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勇敢、忠誠和自律;但是,當他不參與戰事,沒有搞規劃或讀書時,卻在上海流連花街柳巷,縱情聲色。他幾度得到性病,因而失去生育能力,但他在多年後才曉得自己失去生育能力。(註 6) 1912 年,蔣介石在上海青樓邂逅姚冶誠,把她納為側室,此後 8年,姚氏與他斷斷續續同居多時。(註 7)

蔣介石在這段期間也發展出許多關鍵關係,譬如他與曾留學英法的吳稚暉交情深厚;與留學日本期間就結識的戴季陶義結金蘭;陳果夫在這段期間開始追隨蔣介石,日後與弟弟陳立夫成為國民黨內嫡派祖師。蔣介石與秘密社團(尤其是青幫)的關係,也在這段期間建立。蔣的行徑與上海租界的歐洲人當局、孫逸仙以及日後的中共領導人並無二致,都試圖結納秘密社團及幫派,做為自己政黨及個人野心的羽翼。毛澤東 1920 年代末期,落草江西省井崗山時,也與當地土匪結盟。幫派份子不論是在上海或在山野,都樂於與革命黨人結交,一方面由於傳統上反清,一方面也盼望有朝一日與革命黨人的關係能轉為助力。

蔣經國在這段期間平靜地成長,周圍是一些溺愛他的婦人。除了母親、祖母和婢女阿王之外,外曾祖母也不時來探望。經國是個快樂、聽話的小孩,就他的年紀而言,個頭較小,也沒有儕輩那麼強壯。溪口鎮當時根本沒有接種預防疫苗這回事;為了替他祈福保平安,王太夫人婆媳倆平日勤於燒香拜拜,還要他佩掛銅錢劍護身。然而,經國在三歲那年,還是染上天花。祖母、母親每天都經武嶺街頭,到廟裡禱告。經過多日燒香拜拜之後,經國復原。王太夫人婆媳倆特意捐資在雪竇寺旁建造一座亭子,還鋪一條圓石子路直通雪竇寺大雄寶殿前。然而,經國的臉上已留下童年罹患天花的痕跡。

家裡的母親、祖母虔誠禮佛拜拜,經國的童年可謂充滿宗教儀規。他經常陪著祖母上雪竇寺,一手攙扶著老祖母,另一手還得幫忙提著拜拜用的謝籃。當年他不時跑到雪竇寺,夏天亦常留宿廟裡和寺僧一起睡覺、一起到山間散步徜徉。

1911、12 年間發生政治大動亂,類似溪口這樣的小鄉鎮,凡事都得自求多福。中國各地的法律與秩序蕩然無存,鄉間盜匪螽起,魚肉鄰里,各地必須自組團練抵抗盜匪。然而溪口這樣偏遠的山村,大體上逃過動亂,它最顯著的變化涉及某些社會習俗。三百年來在髮式上代表向滿洲人臣服的辮子,一夕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婦女也鬆開纏足舊習,強徵民伕做工也正式廢除,不過政府仍期望民間自動自發參與社區計劃。

革命過後不久,蔣氏宗親會借本地寺廟開辦武山學校。1916 年 3 月,還不足六歲的經國進入一年級就學。武山學校還不是現代化的教育機構,經國的第一位老師周東是個舊派仕紳,以舊方法施教,擷取古書章節,向一年級學生灌輸方塊字。經國在武山學校唸了兩三年。

此時的歐洲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後導致德、俄帝國瓦解,也給中國提示嶄新的革命樣板—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然而,歐戰立即的結果是歐洲列強無暇顧及中國,日本乘虛而入。1917 年 11 月,布爾什維克黨人先後在聖彼得堡和莫斯科奪得大權。很少人體會到這些事件對中國的意義。但是,孫逸仙致電列寧道賀。1919 年的國際局勢發展,再度震撼中國。列強議定凡爾賽和約,正式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然而在和約中,列強協議把戰敗國德國在山東省的權益轉移給日本,未把全部主權交還中國。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學生遊行到達東交民巷,抗議凡爾賽和約罔顧中國權益。警察驅散示威群眾,逮捕若干學生領袖,卻觸發全國各地學生群起抗議。上海等地數以千計的工人亦發動罷工響應。

上海的外國人對這場騷亂不以為意,認為它不外又是過去八年不時爆發的示威與失序的新篇章。然而,國際環境和本地環境都已經起了變化,中國現在已有其他選擇。1919 年 7 月,莫斯科的共產政權宣布,將把帝俄沙皇不當奪自中國的一切領土歸還中國,放棄對於滿洲地區中東鐵路的控制權,放棄俄國由庚子拳亂應分得的賠償金,放棄滯留在中國的俄國人之治外法權主張。它只要求北京承認莫斯科的革命政府,做為回報。

受到歐洲馬克思主義文章論述的影響,早在布爾什維克革命之前,上海已經出現若干小型的社會主義研究團體。俄國革命之後,北京大學一夕之間變成革命思想的溫床。左翼人物以北大文科學長陳獨秀和圖書館館長李大釗為首。他們主張中國應建立一個嶄新、活潑、獨立的馬克思主義政權,啟發了當時在北大圖書館工作的年輕助理毛澤東。俄國大革命也在國民黨內受到注目,孫逸仙即是其中之一。蔣介石的拜把兄弟戴季陶,與陳獨秀身邊的人士接近,支持陳獨秀等人在上海組織一個共產主義核心組織。同年,數百名左翼中國青年前往法國,參加勤工儉學計劃,周恩來、鄧小平也名列其中。

中國現代革命的頭一個十年,由始至終都充滿著分裂割據、兵戎相見和陰謀背叛的情事。這段動盪歲月雖已擺脫滿清統治,卻仍不脫往昔陰影,使得蔣介石、毛澤東等青年革命家腦海裡深鑄著一個觀念:只要中國依舊有軍閥、政黨、秘密結社及其他爭權奪利團體糾纏分立,列強必將繼續荼毒中國。問題是:誰能出而統一中國?

1920 年代,國民黨唯一能掌控相當規模兵力的地方是廣州市及環繞著廣州的廣東省部分地區。這個時候的蔣介石,不論是潛伏在上海、流亡日本、或進行秘密任務,已經建立起個性剛愎、脾氣陰晴不定的名聲。然而,孫逸仙顯然認定這位出身溪口山村的軍官是無價瑰寶。蔣介石的脾氣令友人不快,令敵人厭惡,其實同樣的特質也使他成為國民黨陣營最幹練的軍事領袖。他的自信心、意志力和果敢決斷,無人堪可比擬。他雖然似乎有勇無謀,卻表現出個人英勇氣概。他在革命運動中曾經扮演軍人、地下工作人員、組織策劃者、文宣作者、股票經紀人的角色,或許也有一兩次擔任刺客。他和孫逸仙一樣,一介不取,不會腐化。他和秘密團體的關係,甚至至少有一次據傳涉及搶劫(並無事證可以證實),都是為了革命大業而不拘小節所為。

蔣介石的衝動,經常厲聲斥責同仁、僚屬,使他一再陷入麻煩。孫中山曾在一封信裡提到,蔣常因「脾氣剛烈」「恃才傲物」,與人起爭執,很難和其他同志配合工作。孫逸仙也了解他生活糜爛,縱情聲色、飲酒無度。

大約經國十歲時,蔣介石開始有了改變。此時,他似乎已發覺經國將是他唯一的骨肉子嗣,對這個兒子開始關心,亟欲建立身教,不時灌輸兒子紀律、道德觀念。1920 年初,蔣介石回到奉化,親訪他的老師顧清廉,央託他協助教導經國。顧清廉是一位具有現代觀念的儒者,受託前往溪口,花時間了解經國的潛質,替他訂下研修課表,也可能一度親自為經國授課。蔣介石在同年 2 月 9 日給經國第一封信,提到顧老師向他報告「天資雖不甚高,然頗好誦讀」,蔣介石自稱,「聞之略慰」。(註 8)他又安排奉化縣另一位儒師王歐聲,教經國誦讀古籍和四書。

雖然延聘碩儒教課,蔣介石還是覺得經國不應該像他一樣躲在溪口,直到十多歲才出來見世面。經國 9 、10 歲之際,蔣介石就把他送到自己曾經唸過書的奉化縣鳳麓學堂上學。蔣介石在1920 年 2 月、 3 月,分別在日記中記下,他親自批閱經國的「功課表」。四月間,蔣介石寫信訓示兒子:「當聽祖母及汝母之命,說話走路皆要穩重。」第二封信又指示經國,「不可輕佻,須要著重」。 11 月間,蔣介石曾經回到溪口,與毛夫人討論到經國的教育,他在日記中記下,毛福梅的觀念對兒子有害無益。毛夫人曾經未取得丈夫同意,就把經國帶回溪口老家。這件事令蔣介石大為不快,以致決心翌年把兒子送到上海唸書。

1920 年某日,蔣介石側室姚冶誠帶著一個 4 歲的小男孩來到溪口。這個小男孩就是蔣介石的養子蔣緯國。小孩的生父就是戴季陶,母親是戴氏流亡東京時結識的一個日本婦人。由於戴氏在國內已有家室,介石同意認養緯國。緯國和他視之猶如生母的姚媽媽,就在溪口蔣家宅子住下。此時,王太夫人已經病重,蔣介石和毛福梅依然維持正式夫婦關係。根據溪口當地人士的傳聞和緯國自己的說法,毛夫人和姚氏相處不睦。毛夫人讓她住到大宅子後面,一間原本儲放柴薪草料的小房間。緯國被跳蚤咬得很厲害,最後是他伯父出面,把姚氏和緯國帶到自己家住下。由於經國此時在奉化上學,兩兄弟並不常見面。然而,在緯國心目中,當年僅只 10 歲的經國已是不得了的人物。

註 6:陳潔如,《蔣介石的秘密過去》(Chiang Kai-shek掇 Secret Past,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1993),第 83 至 85 頁。原書註 17。

註七:寒山碧,《蔣經國評傳》(台北,1988 )第 23 至 26 頁。另見柯洛齊(Brian Crozier)《丟掉中國的人》(The Man Who Lost China,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掇 Sons, 1976)第 44 頁。陳潔如,前揭書,第 33 頁指稱,蔣介石告訴她,1916 年他躲避軍閥刺客追殺時,結識青樓女子姚冶誠(譯按,另作姚怡琴)。蔣介石的養子緯國由姚氏帶大,視如己出。緯國聲稱姚氏是國民黨地下工作人員,見蔣緯國 1996 年 6 月 5 日訪談紀錄。原書註 18。

註 8:蔣介石 1920 年 2 月 9 日給經國的信,轉引自毛思誠,《民國 15 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 1965 年,香港朗文版)第 105 — 106 頁。原書註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