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線 上 試 閱

序1
序2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書摘 6
書摘 7
書摘8
中國時報華府看天下:兩蔣與哈佛

作 者 作 品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上下冊不分售)

譯 者 作 品

錢的歷史:貨幣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及未來
Z世代效應:改變未來企業經營的六股力量
政府正在監控你:史諾登揭密
買通白宮:柯林頓與北京的黑色交易
將門虎子:一個榮譽傳承的故事
裕仁天皇
李潔明回憶錄:美、中、台三角關係大揭密
東方驚雷
我的老闆是美國總統:祕勤探員獨家內幕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上下冊不分售)

政治軍事

【類別最新出版】
尼泊爾:不平衡的邊界
理論何以自信
制度何以自信
道路何以自信
文化何以自信


蔣經國傳(BC0127)──台灣現代化的推手
The Generalissimo's Son : Chiang Ching-Kuo and the Revolutions in China and Taiwan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政治軍事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陶涵
       Jay Taylor
譯者:林添貴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0年09月29日
定價:390 元
售價:30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552頁
ISBN:9571332372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1序2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書摘 6書摘 7書摘8中國時報華府看天下:兩蔣與哈佛



  書摘 3

第二章 可教之子

蔣經國與祖母感情十分親密,王太夫人在六月四日溘然逝世,對 11 歲的他是感情上極大的衝擊。然而,祖母辭世也使他有機會與父親有一段最長久、最親密的接觸機會。儘管國民黨內部鬥爭激烈,華南軍事局勢吃緊,蔣介石卻遵奉古禮服喪,在溪口守喪數個月之久。他在山上一間小屋靜思,將個人生活提升到新的境界,他正心誠意,修行起新儒家的理想,開始摒棄世俗享樂,在行為上有更大的穩定,個性和社會環境也能融洽;對本身、對使命,充滿無限信心的蔣介石,儼然重生了!蔣介石此時已毫無疑念—堅信自己就是掌握「中國未來命運」的人!

蔣介石有一天帶著經國、緯國散步,回家後在日記記下:「經兒可教,緯兒可愛。」 1922 年給緯國的幾封信,字裡行間流露出現代父親溺愛子女的心情。譬如,其中有一封信提到:「近來我天天騎馬,而且騎得很愉快。將來我回家的時候,必定給你買一匹小馬,教你騎馬,我自己買一匹大馬,同你騎了遊行野外就是了。」

蔣介石寫這封信時,緯國只有 5 、 6 歲,以他年紀這麼小,加上剛被領養進門不久,足資證明父親對他寵愛有加,顯然緯國比起長兄更受父親疼愛。不過,蔣介石住在溪口家中,每天也都抽出時間和經國相處。父子倆有時利用傍晚時分坐上竹筏,沿著安靜的剡溪泛遊,欣賞鷺鷥抓魚,聆聽夏蟬爭鳴。然而,大部分時間,蔣介石自己沉思、讀書,思索軍事計劃,對毛夫人則不加聞問。經國對於雙親之間關係冷淡,已經習以為常。

蔣介石把母親安葬之後,與姚氏協議分手,與毛夫人亦正式離異。起先,他告訴毛夫人不得再住在蔣家宅子,在她哭求之下,他才讓步。經國目睹這段對話經過。(註 1)蔣介石寫給舅子毛懋卿的一封信,描述他對結縭 20 年的妻子之感想是:「 10 年來,聞步聲,見人影,即成刺激……。」

蔣介石決定休妻,是因為他熱愛上一個年輕女子陳潔如。陳潔如父親是支持孫逸仙的一個上海人。蔣介石 1919 年初識陳潔如時,她只有 13 歲—照她自述。她的朋友說她像是 18 歲妙齡。他一見鍾情,迷戀上她的青春無邪,甚至誘騙她到旅館,可是她機靈地跑掉。

1921 年 9 月初,蔣介石一度回到上海,又見到陳潔如。這次,他決心娶她為妻,或納為側室—看你要相信那一種說法而定。陳母起先不肯答應,後來卻又答應。照陳潔如的說法,婚禮在 1921 年 12 月 5 日舉行,此時她僅有 15 歲。她的繼子經國,可只比她小 4 歲!

新婚蜜月期間,她就染上性病。蔣介石為示痛改前非,立下重誓,今生不再喝酒、茶或咖啡。果然,從此之後,他棄絕喝酒,通常也只喝開水,不喝茶。陳潔如說,醫生把他們倆的淋病治好了。

12 歲的經國,進入上海萬竹小學 4 年級唸書,曾經有一段時間與陳潔如一起住在法租界聖母院路 3 巷 9 號。蔣介石大部分時間不在上海,她和經國建立起不錯的關係。他管這位只有 16 歲的繼母,稱呼為「上海姆媽」。她既是他的大姊姊,又是他的少年繼母,影響到他此後一輩子對女性的羅曼蒂克理想化印象。

少年時期的蔣經國,蓄短髮,方臉像母親,額頭高像父親。當著父親面前,他拘謹有禮,相當緊張。蔣介石要求兒子每星期天要寫一封「兩三百字」的信給他,報告課業進修心得,兒子疏於寫信,必遭斥責。他建議兒子把他的去函保存下來,有暇就取出來反覆溫習。然而,他自己本人經常沒空寫信,就指示兒子要讀些什麼書。他繼續強調「四書」的重要性,尤其要求兒子要細讀《孟子》、《論語》、《曾文正公家書》和王陽明文集。孫逸仙的《三民主義》也列在書單之上,但是似乎沒有古書來得重要。蔣介石有時候也把自己批註、讀過的書寄給兒子。他建議兒子這些古書要「讀百遍以上」。

蔣介石也相當注意經國的書法,曾經規勸兒子。「你的書法尚無進步,每隔一天至少應該臨摹一兩百字。」顯然他也承認自己書法不夠俊拔,希望兒子能寫得一手好字。同時,他也一再強調要學好英文。他說:「現在時世,不懂英文,正如啞子一樣。」

192 年爆發的永豐艦事件,是孫、蔣關係密切的一個起始點。蔣介石回到廣州工作,發現陳炯明有叛意,向孫中山示警,孫沒有接受,他一怒辭職,又回到溪口。6 月 16 日,陳炯明果然進攻孫逸仙設在廣州市的總統府,蓄意殺害他。孫逸仙逃到珠江上的永豐艦,拍發電報到溪口,受電文者是蔣緯國這個小孩子,電文說:「事緊急,盼速來。」當然,它是希望蔣介石兼程趕赴廣州。(註 2)

蔣介石立刻坐船趕到香港,再租一艘汽艇溯珠江而上, 6 月 29 日,他趕到泊碇在黃埔小島的永豐艦,與孫中山會合。孫中山旋即在 8 月 14 日避難到上海,並於上海會見共產國際代表馬林(Maring)。 5 個月之後,孫中山與蘇俄新使節越飛(Adolph Joffe)簽署聯合宣言,宣稱中國並不存在共產主義發展的條件,中國最高目標是國家統一、完全獨立。莫斯科承諾支持中國革命,包括協助孫中山改組他的政治組織—國民黨。孫、越聯合宣言引起國民黨內保守派嚴重關切,但是蔣介石是熱切支持親蘇路線的主要人物之一。

孫中山和越飛亦協商,國民黨要派代表到莫斯科考察軍事、政府和政治組織,以及取得軍火武器。孫中山指派蔣介石為考察團團長。蔣氏在 1923 年 9 月 2 日率領另 3 名同志,抵達莫斯科,以近 3 個月時間遍歷蘇聯考察。蔣氏對所見所聞,印象深刻,尤其對政治指導員和俄共青年團的制度,鑄下深刻印象。他曾說過:「(共青團)這是蘇共最好的政策。」

30 年之後,蔣介石聲稱在蘇聯考察期間,已深信蘇維埃政治體制是「暴政、恐怖的工具」,蘇共的目標就是要把中國共產黨化為它的工具。然而,在他訪蘇期間及回國之後寫給經國的信函中,並沒有批評蘇聯的文字,更不用說也沒有針對共產主義者的奸邪提出警告。當時人人都曉得剛成立的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快速擴張,吸收工人、學生入黨。但是蔣介石並沒有表現出他擔心兒子會受到共產主義毒素影響的說法。

孫中山本人不僅對於俄援開始注入國民黨大為振奮,對於蘇聯亦寄予相當大的期望。蔣介石仍在蘇聯考察,共產國際新派來華的顧問鮑羅廷(Michael Borodin),已經來到廣州,立刻著手按照列寧主義路線,改組國民黨的政治、軍事機構,鮑羅廷本身亦以英文親撰中國國民黨新黨綱及宣言的草稿。1924 年 1 月 20 至 24 日舉行的國民黨第一屆全國代表大會,通過這項黨的基本改造方案,並且同意共產黨員可以跨黨,兼具國民黨和共產黨黨員身分。

全代會開會期間,俄京傳來列寧逝世的消息,孫中山唁電讚譽列寧是「偉人」。國民黨在這次大左轉之下,「一大」選出蔣介石為黨軍事委員會委員,並參與在黃埔籌辦軍校。蔣在正式奉派出任黃埔軍校校長之後,親自邀請考察蘇聯時期結識的西伯利亞蘇軍總司令布魯徹(Blyucher,即加倫將軍,後被史達林整肅而死)將軍,擔任軍事總顧問。顯然他並不反對與共產黨有關係。

1924 年 5 月 3 日,蔣介石接任黃埔軍校校長,主持開學典禮(譯按:黃埔開訓是 6 月 16日)。陳果夫銜命召募學生,又轉而向青幫求助。蔣經國原本經常到上海法租界陳家做客,現在因為果夫經常不在家,立夫也在前一年赴美留學,就少上門了。

黃埔學生經歷三個月密集訓練就結業,一年下來培養出兩千名軍官。中國共產黨在軍校學生中吸收若干人入黨,譬如黃埔四期畢業的林彪即是。然而,絕大多數準軍官都非常效忠蔣介石。這些軍校生大部分出身農村地主家庭或城市家境富裕的人家。「黃埔系」成為蔣介石日後25 年的核心支持者,有若干人更追隨 50 年,始終如一。

蔣經國在稍早的 3 月 20 日,寫一封很有意思的信給父親,提議溪口的武山小學設立「平民」免費夜校。

我對武山學校有一項建議,不知您是否同意。我建議在武山學校成立平民夜校,專收無力負擔上學唸書的人。我的學校已成立夜間學校,非常成功。這所夜校情況大約如下:

一、校名:武山平民學校
二、學費:免費,並供應文具
三、上課時間:夜裡 7 點至 9 點
四、年齡限制: 14 歲以上
五、授課期限: 16 或 20 週

結業時,學員應能簡單寫字、計數;如果通過考試,則頒予證書。他們可以採用商務印書館印行的《平民千字文》做課本。我不曉得您是否會接受我的建議。如果在武山成立夜校,必能嘉惠地方人士。(註 3)
經國給父親的這封信,語氣尊敬,可又非常坦率,沒有傳統孝順、謙卑的字句。然而,蔣介石冷淡地拒絕這項建議,指出溪口電力不足,農民早早就上床睡覺,而且他們也還不理解受教育的重要性。

6 月間,距「一大」只有幾個月,國民黨內保守派第一次陳請中央清黨,把共產黨員逐出國民黨。根據一位友好的傳記作者所說,「蔣氏是少數認為當此艱鉅時刻,必須團結對抗共同敵人」—華北軍閥—的人士之一。 6 月 29 日,蔣介石在黃埔公開演講,讚揚蘇聯共產黨:「俄國共產黨黨員樂意為國家、百姓工作,不只為個人利益做事。」

註 1:1994 年俄羅斯 Russian Tele-Radio (RTR)電視台,由製作人澤里金(Samariy Zelikin)製作的紀錄片《易膚之人:經國先生特殊身世》(The Man Changes the Skin, or the Life and Extraordinary Metamorphoses of Mr. Ching—kuo)。蔣經國 1935 年給母親的一封信,提到毛福梅懇求留住在蔣家宅子這段事,但是經國日後宣稱這封信是在被迫之下寫就。見《紐約時報》 1936年 2 月 12 日第 12 頁。

註 2:孫中山以緯國為受電人,急電召請蔣介石趕到廣州,這是蔣緯國 1996 年 6 月 5 日接受本書作者訪談時告訴作者。

註 3:這封信現存於南京第二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