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線 上 試 閱

序1
序2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書摘 6
書摘 7
書摘8
中國時報華府看天下:兩蔣與哈佛

作 者 作 品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上下冊不分售)

譯 者 作 品

錢的歷史:貨幣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及未來
Z世代效應:改變未來企業經營的六股力量
政府正在監控你:史諾登揭密
買通白宮:柯林頓與北京的黑色交易
將門虎子:一個榮譽傳承的故事
裕仁天皇
李潔明回憶錄:美、中、台三角關係大揭密
東方驚雷
我的老闆是美國總統:祕勤探員獨家內幕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上下冊不分售)

政治軍事

【類別最新出版】
理論何以自信
制度何以自信
道路何以自信
文化何以自信
殲-20空中威龍:揭密中國軍事崛起下亞洲第一架匿蹤戰鬥機


蔣經國傳(BC0127)──台灣現代化的推手
The Generalissimo's Son : Chiang Ching-Kuo and the Revolutions in China and Taiwan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政治軍事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陶涵
       Jay Taylor
譯者:林添貴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0年09月29日
定價:390 元
售價:30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552頁
ISBN:9571332372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1序2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書摘 6書摘 7書摘8中國時報華府看天下:兩蔣與哈佛



  書摘 4

1925 年 1 月,陳炯明再度進兵,企圖奪佔廣州。蔣介石率領黃埔師生馳援。雖然只接受幾個月的訓練,這支部隊配備俄國武器(包括大砲),英勇作戰,敉平亂軍。到了 3 月底,蔣介石已佔領整個粵東地區(譯按:東征之役)。就在勝利聲中,消息傳來,北上議和的孫中山因肝癌不治。

此時,蔣介石還不是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雖然聲譽鵲起,絕大多數觀察家和圈內人士,還不認為他是角逐高層領導人地位的有力人士。他似乎專心致志以軍官身分效忠黨國。他屢次基於原則而辭職,更增正直的聲譽。不久,他出任廣州防衛司令,仍兼黃埔軍校校長。

經國小學畢業後,於 1925 年初升入上海浦東中學,當年春天,也就是孫中山逝世兩個月之後,上海爆發一波警方壓制民眾示威的流血風潮。 5 月 30 日,3000 名群眾圍住南京路一個警察分駐所,要求警方釋放被拘禁的學生。群眾高呼「殺死洋鬼子!」口號,湧向分駐所。一名英籍警官下令值班華、印員警開槍,當場打死 11 名示威者,另有 20 人受到重傷。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警方把事件歸咎是「中國布爾什維克黨人的活動,尤其是國民黨激進派」興風作浪—顯然影射經國的父親是幕後指使者;此時西方新聞界已稱呼蔣介石是「赤色將軍」。五卅事件的抗議又持續一個星期。

此時,經國受同學推舉, 4 次出來領導群眾活動。雖然若干作者述說經國是警局扣押的學生之一,可是上海的檔案紀錄裡找不到這項紀錄。上海、香港及其他地方紛紛爆發大罷工,抗議五卅慘案。《紐約時報》特派員撰發新聞,提出警告說,「激進黨」(國民黨)決心取消「外國人一切特殊地位、特權和治外法權」,又說日本也可能「與黃種人世界並肩對抗西方」。武漢的英國人組織義勇隊以機關槍對付數千名滋事苦力。廣州方面, 6 月 23 日,包括童子軍和黃埔軍校學生在內,大批示威群眾遊行經過沙面島外國租借地區,島上英國守軍向群眾開火,死者 52 人,傷者逾百。國民黨和共產黨組織人員趁勢招攬民眾入黨,中國共產黨員人數暴增兩倍,達到 3000 人左右。

政治熱潮迅速蔓延到湖南這類內陸省份的鄉村地區。五卅慘案發生時,毛澤東正回到湖南老家,照料垂死的母親。他立即與同志進入鄉村,組織農民社團。湖南軍閥派兵緝拿毛澤東,他迅即逃往廣州,被委任為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刊物《政治周報》編輯,並且主持一個培養訓練農民運動組織者的單位。 1925 年 7 月 1 日,國民黨宣布在廣州成立國民政府,推舉親蘇派人士汪精衛為新的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掌握大權。汪精衛大有成為孫逸仙接班人的架式。國民黨現在即將面臨最大的挑戰—統一全國。

蔣介石在行將對付國內局勢之際,決定把經國送到好朋友吳稚暉這位著名學者,在北京新成立的學校唸書。這所小型學校位於南小街,教學兼採新、舊學。北京雖在軍閥馮玉祥控制下,學生的安全似乎並沒有問題。吳稚暉大概曾得到軍閥保證,國民黨學生也不會有危險。事實上,馮玉祥至少也有一名子女進入這所學校唸書。馮玉祥身材高大,說話絮聒,具有社會良知,同情國民黨。他再娶一位受過教育、信奉基督教的女士為妻之後,成為「基督將軍」,傳聞他以消防車水管把部屬統統施洗,命令他們信奉基督教。馮玉祥元配所生的兒子洪國和女兒弗能兩兄妹,日後在經國的人生遇合上扮演重要角色。

此時經國以「進步的革命黨人」自居。他到達北京後不久,國民黨籍的著名新聞工作者,上海大學前任副校長邵力子,介紹他認識許多共產黨人,包括身兼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的李大釗。

邵力子是中共地下黨員,旋即南下黃埔,成為蔣介石的首席秘書。蔣經國很自然就與左翼學生打成一片,定期到蘇聯大使館看電影,與蘇聯大使館官員經常見面。此時,他開始萌生到莫斯科留學的念頭。

1917 年革命以來,蘇聯已經提供軍事訓練和教育學習的機會給中國及遠東其他國家革命黨人。後來,蘇聯把幾個訓練學校合併,組成東方勞動者大學。1925 年,蘇共決定單獨成立中山大學,專收中國留學生。蘇共中央執行委員會,偕同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參與下,甄選中山大學學生,國、共兩黨各自推荐若干學生做為中山大學第一屆學生。(註 4)

經國與幾位朋友決定申請,他要求吳稚暉推薦。吳稚暉問他為什麼想遠適異國,經國答說為了革命。吳大笑:「革命就是造反,難道你不怕嗎?」經國表示不怕。吳稚暉告訴他:「革命不是這麼簡單的吧,你再去考慮一下。」兩星期之後,經國又找吳稚暉,表示依然決心要去莫斯科。吳說:「你去試試也好,青年人多嘗試一次,都是好的。」不到一年的時間,吳稚暉成為國民黨內反共最力的「西山會議派」主要成員,促成國民黨清共、與莫斯科決裂。但是,1925 年夏天政治界、知識界的氣氛,與數個月之後的狀況大為不同。吳稚暉並未勸阻蔣介石的兒子留學莫斯科,也沒有提醒他共產主義的可怕。

國民黨內的領導階層也發生劇變。8 月 20 日,中央執行委員會開會時,槍手衝進會場,狙殺左翼領袖廖仲愷。保守派涉嫌買兇。蔣介石領導一個 3 人委員會調查這樁政治暗殺事件。右翼領袖胡漢民雖然未被控涉入本案,卻被迫辭職。廖死、胡走,蔣介石不僅成為革命軍的高階軍事領導人,也是黨內除汪精衛之外的政治強人。國民黨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蔣似乎為了表態左傾,指派周恩來遞補廖仲愷的政治部主任職位。廣州許多支持國民黨的大地主、產業家、富商、保守派知識分子大為震撼;許多人收拾行囊,避往上海和北京。

中國的政局因而益加混亂複雜,角色劇碼倍增。現在有了支持聯俄容共的國民黨左派;強烈反對聯俄容共的國民黨右派;奉莫斯科之命行事的中國共產黨;還有部分蘇共及中共黨員,則認為與國民黨結盟之後將有大禍;投身與國民革命軍合作(換言之,與蔣介石合作)的蘇聯顧問;馮玉祥之類的軍閥,接受俄援、懸掛國民黨青天白日旗;也有與日本合作的軍閥張作霖、吳佩孚;還有盤據寧波、奉化之類的各省、各地軍閥,他們通常有如牆頭草,誰勢力大,就表面上奉誰為正朔;更有一些激進派軍人,得到日本護翼,在東北割據一方。蘇聯在這場亂局中,許多利益亦不時互有衝突,譬如說,它既希望中國統一可以共同抗拒帝國主義者;又希望中國能出現布爾什維克革命;還希望避免刺激日本;更希望能在東北擴張蘇聯經濟利益。相形之下,西方列強對蘇聯、日本、中國共產黨及左翼當家的中國國民黨,也全都心存忌憚。

蔣介石並不相信共產黨人,不過他本來就不信賴太多人。雖然基於傳統價值,他傾向於排斥階級戰爭等等共產主義的極端主張,其實他最困擾的倒不是共產黨的政策。最重要的是嚴苛的政治動態:中國共產黨雖然與國民黨結盟,卻是政治上一股新興勢力與敵對組織。共產黨也跟國民黨目標一樣,不僅想恢復中國的統一和尊嚴,也想本身一手掌控權力。最讓他不安的是,中共受到北方強鄰蘇聯的支持。

蔣介石在 1925 年夏天並沒有打算把中共由國民黨廓清,也沒有計劃與蘇聯決裂。同理,史達林此時對國民黨的政策,只是理論上不同調,行動上並未另有陰謀。馬克思主義者認為蔣介石和國民黨都是「民族小資產階級」,把他們視為最終的階級敵人。然而, 1924 年之後改造的新國民黨,卻明明白白是個獨特的資產階級政黨,它明顯由親蘇的左翼領導人主導。畢竟其組織架構及意識形態均由莫斯科方面設計、修訂。國民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人士,互稱「同志」。中共和蘇共都認為,共產黨員最後極有可能掌控住國民黨的領導機器,國民黨右翼人士將會分裂出去。孫中山日益親蘇,死前流露列寧主義立場強烈,益使他們認為這種可能性極大。對於蔣介石,他們可就不敢這麼篤定,但是 1925 年夏天的蔣介石,似乎仍是蘇聯的好朋友,也是堅定的左翼人士。蔣介石可不是和鮑羅廷、布魯徹合作愉快嗎?他不是公開讚揚蘇聯共產黨嗎?他不是才委派周恩來出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主任?他不是即將要送兒子到莫斯科留學嗎?

甚且,在歷史的這一刻,史達林的主要目標是推動中國統一,讓中國反帝國主義,與蘇聯親善,並做為對付英、日的緩衝。由於以中共為首領導統一中國的可能性還未確定,與勢力強大、日益左傾的國民黨合作,似乎是莫斯科達成目標的可行辦法。

1925 年夏天,蔣經國前往黃埔謁見父親,討論赴莫斯科唸書的計劃。經國在見父親之前,先去探望已經是 20 歲的美婦人「上海姆媽」陳潔如,向她報告自己有意前往莫斯科,請她向父親先爭取同意。

據陳潔如的說法,蔣介石起初一口就駁斥這個念頭,罵兒子「朽木不可雕也」。蔣又說,他負擔不起經國的留學費用。陳潔如替經國講話,好不容易才說服她丈夫點頭同意。如果蔣介石當時已隱伏強烈的反蘇、反共念頭,一定會跟他的好友、結拜兄弟陳果夫(譯按:蔣與陳果夫叔叔陳其美〔英士〕拜把,果夫是蔣親信副手,應該不是拜把兄弟)討論兒子有留學莫斯科的想法。不久之後就是國民黨內最積極反共的陳果夫,聽到經國的計劃不但毫無警告之意,還答應替經國準備厚重保暖衣物。果夫的弟弟立夫當時正在美國留學,1996 年接受本書作者訪問時表示,他了解蔣介石為什麼允許兒子前往俄國—「他當時需要蘇聯的支持。」(註 5)蔣介石在 1925 年 10 月 1 日的日記簡單記述:「我再次提示經國。我決定允許他到俄國進修。」送兒子到莫斯科留學,符合蔣介石的政治和事業利益,也相當吻合他當時的意識形態傾向。不過,蔣介石倒是建議只有 15 歲的經國,出國之前應先成為中國國民黨黨員。

註 4 :嚴靈峰是中國共產黨推薦,於 1926 至 28 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學讀書的一個學生。見他 1995 年 8 月 30 日在台北接受本書作者的訪談紀錄。

註 5:陳立夫 1996 年 5 月 29日在台北接受本書作者的訪談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