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政治軍事

【類別最新出版】
理論何以自信
制度何以自信
道路何以自信
文化何以自信
殲-20空中威龍:揭密中國軍事崛起下亞洲第一架匿蹤戰鬥機


台灣謀略:刺激2020,再認識中國大陸,探索台灣未來路(NLN0024)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政治軍事
叢書系列:人與土地
作者:李勝峯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0年11月03日
定價:420 元
售價:332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408頁
ISBN:9789571384085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第一章 台灣往何處去
民意如流水,可載舟,可覆舟

    二○一八年韓國瑜以「貨出得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高雄必須打破高牆,對外開放,才有生機為訴求,在綠地贏得選舉。

當時雖未明講,但人人知其「貨要出到大陸去,人從大陸進得來」、「打破高牆,對大陸開放」。

    吾人讚曰「不必言明,與民意相通」才是最高的戰略。既不為敏感問題所困,又能以「誰說一定要出貨到大陸;一定要對大陸開放?」回擊對手的攻擊,更重要的是支持者,心知肚明所談為何。

    如同民進黨的前身黨外,在戒嚴的環境下,推動「民主運動」訴求「民主,黨外、制衡」。民主,人民當家做主,台灣人才真正出頭天;台灣命運,當然人民以民主決定(自決)。只言民主,不提台獨,不必言明台獨,支持者心知肚明,與民意相通。

  二○一八年時,蔡英文執政二年多,無能,政無所成,大陸政策破功,人民徬徨之際,韓國瑜的訴求,人民聽懂認同,年輕人買單。民進黨的「台灣價值、顧主權」老調,不敵人民渴望改變的期待。即使在市長競選辯論會上,韓國瑜公開表示接受「九二共識」,民進黨士氣一振,以為找到逆轉勝的突破口,國民黨不少人也捏了一把汗。結果未受影響,韓仍獲勝選。

    因為選民認為,接受九二共識與貨出得去,人進得來,二者是相關連動。假若韓如一些矯情的國民黨人,怕被染紅,避談或隱隱諱諱,不敢面對九二共識,反而突顯「貨出得去,人進得來」的虛偽,可能落選。

    二○一八年的選舉,突顯五重點

    (一)「九二共識」「兩岸交流」「親(和)中利台」不是票房毒藥。
    (二)人民認知,且能接受,台灣生存、發展、發財與大陸息息相關。相較之下民進黨的「台灣價值,台灣主權」是空,人民的肚皮口袋是真。生活、生存,顯然重於政治口號。
    (三)九二共識與兩岸關係能否正向發展,有必然的關係。
    (四)台灣人民內心,對兩岸統一,有潛藏於內心深處的疑慮或恐懼。「統一」二字,    可做,不必說,大家心知肚明,心領神會。言明了,說穿,說透了反而不容易達標。反之,則循序漸進可達標。在九二共識大旗下,貨繼續出得去,人繼續進得來,久而久之,不言統而自統。
    (五)統一的目標是堅定的,達標的方法是講究的。促統有圖窮匕首見,民心恐慌之虞,導統,則渠成水到,成功於無形之勢。

    一九七八年美麗島高雄事件軍法大審,當時國民黨以「台獨」指控。一干人在庭上,或在爾後的政治運動中,除施明德以「中華民國獨立」論述外,人人以解嚴爭自由,國會改選爭民權,民主制衡解黨禁,人民當家作主出頭天為訴求。滿足當時社會氛圍,以民主改革取代台灣獨立,從頭到尾,避開台獨二字。支持者,甚至社會大眾都知道「民主」是訴求,「台獨」才是目標。台獨掛著民主的招牌,藉著民主運動的廣化、深化,時間的積累,就成可浮出檯面的台獨運動。以史為鑑,推動統一,要先有「導」的積累,才有「促」的成效。其中導的過程中,讓台灣人有充分的機會,面對統一、思考統一、衡量統一的利弊得失,在導的過程,終由時間累積,政治上觀察,了解北京的治理能力,惠台是否真實落實,體會大陸社會政、經、文化文明等生活,能否與台灣融合。兩岸要統一,只源於北京的堅持,難理順功成。藉著「導」的時間積累,民心的質量互變,才能順理成章化解台獨的心理需求,導向統一的考量。兩岸才會在和平的氛圍下,台灣民心無懼無疑下,走向民心融合的統一道路。

    恐懼台獨,疑慮統一

    從當年操縱民主掩護台獨的民進黨,到二○一八年失敗的民進黨。善於掌握社會脈動,認知到談台獨,不會贏;高舉台灣價值,顧主權,有點空泛,因不同時空條件,時而有效,時而無效,不是必勝的保證。

    台灣人民對統一有疑慮,對台獨有恐懼。乾脆就挑明統一的議題,除了看準國民黨不敢接球,就是抓住台灣懼統、抗統的心理。選擇捨台獨、談反統,既符社會潮流,又不違背民進黨理念。因為擋住統一,就是台獨。目標一樣,只是訴求的名稱不同而已。民進黨又找回當年的策略,今天掛起「反對統一」的羊頭,販售「台獨」的狗肉。

    民進黨以反統為主軸,而國民黨因缺乏中心思想,只有跟著一起反對統一,掉入民進黨圈套,以北京為對手,不與國民黨糾纏,順利擺脫二○一八失敗的泥淖。所以國民黨無法延續十八年勝選的兩岸利多。二○一九年開始,民進黨以反對統一,拒絕統一的論述,找到起死回生的契機。

     當失敗的民進黨,在找翻身的切口,勝利的國民黨,不但沒有順勢掌握二○一八勝選的契機,不知不覺走入民進黨「反統」的佈局,以為什麼都不必做,民進黨就如呆瓜一般而失落,二○二○必能翻轉。

     被帶入歧途不自知的國民黨,不作為的國民黨,不運用人民已認同蔡英文執政無能的認知上,乘勝追擊;以落選者組閣主政,必可預知未來執政之濫,台灣前途之難為題,全面否定其執政之正當性,為主要的突破口。捨此不為,只陷於何人參選可贏之論,與民何干?人人沉迷於只要獲得提名,必然當選的大夢中。不作為,不藉二○一八年勝選之勢,延續兩岸議題,反讓民進黨藉機以「反統」甩開「台獨」的困局。掉進民進黨反統的口袋,與民進黨共唱反統的雙簧,豈有勝選之理?

    二○一八~二○二○,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國、民兩黨已極大逆轉相互間的盛衰輸贏,論者皆曰,統獨情勢一夕逆轉。兩岸統獨情勢為何逆轉?是本質的逆轉?是一去不復返的逆轉?是特定時空下的逆轉?是蔡英文撿到「習講話」「反送中」兩把槍?或是北京對台的全面失敗?是耶?非耶?在一片眾說紛紜之際,研究分析,撥開迷霧分清本質與表相;研究出因應新局的論述與策略,才有利於台灣出路。

當前國民兩黨的兩岸論述
    總結失敗後的國民黨,藍軍支持者(反獨的力量),對兩岸的看法:

    堅持:反獨保台
    反對台灣獨立,法理台獨、兩國論,防止台獨正名制憲。即可保障兩岸和平與台灣安全。
    要求:北京必須正視統一在台灣沒市場

    統一在台灣沒有市場。統派沒有力量,沒有民意支持。不論「一國兩制」、「兩制台灣方案」,台灣人都不會接受。維持不統、不獨的現狀,是最大的主流民意。任何「和平協議、「軍事互信機制」等的簽訂,時機不宜。既不切實際,也不會獲得支持,完全沒有提倡的空間。

    認知:九二共識已過時,或必須附帶條件

    即便要接受九二共識,但必須與「一中各表」連結;必須與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三位一體,互為表裡。如此九二共識才會獲民意支持,才能對抗民進黨的污名化。

    罷韓成功後,受驚嚇的國民黨,更將九二共識論述為歷史事實,必須另定新共識。間接證實民進黨不承認,不接受九二共識的訴求是正確而不自知。

    主張:台灣前途統獨的選擇,應由台灣人民以民主方式,共同決定
    呼籲:北京放棄武力,不打壓、不矮化

    北京除應放棄武力統一的選項。軍事上不應以任何的理由,或言論,或訴諸行動如軍演、軍艦、軍機繞台,以致讓台灣人,心生恐懼被脅迫而反感。給予台灣國際生存空間,參與各項國際組織、國際活動。

    結論:國共兩黨的兩岸政策都要調整

    國民黨大陸政策必須接台灣地氣。先得共識,獲得支持,才談其他。北京對台政策,主張,有礙國民黨爭取民心選票,不接地氣時,當然反對、不支持。

    大陸對台政策,只能是溫暖的太陽,不可以是刺骨的寒風。軟的(交流、讓利、國民化待遇、開放等)應更軟;硬的千萬不能再硬。

    大陸必須考慮台灣現實民意,不能一意孤行。國民黨不必背負北京的包袱,才不會被貼標籤。獲得支持再勝選。國民黨執政,兩岸關係再度正常化。

    總結勝選後的民進黨,綠軍支持者,對兩岸的看法

    北京必須正視八一七萬票(五七.一%)支持下的台灣民意強烈要求;不接受九二共識,反對(不接受)統一,拒絕一國兩制,堅定捍衛台灣主權,守護台灣民主,維持現狀的決心,拒絕被矮化、反對受脅迫兩岸關係是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未嘗統治過台灣一天。台灣、中國,互不隸屬,涇渭分明。台灣當然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捍衛民主的台灣,拒絕一黨專制獨裁的中國,是台灣人的使命,是台灣人必須捍衛的價值。

    所以兩岸關係是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是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不是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的關係。

    只要中國想併吞台灣,統一台灣的一天,就是敵國、敵人。

    中國才是兩岸麻煩的製造者。為保台灣安全,不受傷害,必須制定完備的法律、規範,防止中國以台灣的民主規範,破壞台灣的民主。強化落實聯美、聯日,甚至聯港,才能抗(中)保台。

    台灣沒有獨立與否的問題,只有抗統成敗問題。
    兩岸關係,必須以確保台灣不會被中國統一為前提。
    台灣也好,中華民國也罷,早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不會也不必宣佈台灣獨立。

    中國必須面對台灣(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已是獨立的事實為基礎,正視中華民國台灣的存在的事實。

    所以中國必須放棄武力侵台的意圖,兩岸就能和平。正視中華民國台灣的存在,就能平等對話。尊重民主的台灣人民所做的選擇。

    台灣內部任何政黨、團體、個人違背以上主張者,呼應北京統一台灣者,就是中共同路人,是台灣的敵人,輕則口誅筆伐,重則法律制裁。

    了解藍、綠兩大陣營選後的兩岸論述之後,綜合兩大陣營的同異點。

    兩黨兩岸策略的變與不變

    國民黨「不變的是主觀期待的意願」變的是心態,主觀期待1.掌握兩岸話語權;2.主導兩岸發展;3.鞏固維持兩岸穩定發展的正向關係;4.與北京建立,溝通互信的關係等四項。至於如何的作為,才能落實主觀意願,則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

    我想、我要、我願、我會是個人成功的方程式是之一。國民黨只有「我想」,沒有做好「我要」付出什麼代價的準備,更沒有「我願」付出代價的決心,豈能獲得「我會」成功的結果,其實追求台灣獨立的民進黨也是如此。不付代價,只是空想,當然一無所獲。

    國民黨形象愈變愈模糊
    國民黨因心態變,面目已變得全非。
    國民黨的「變」源於「害怕選輸」「恐懼、?心被攻擊」而產生的態度、認知與政策。結果出現以下的現象。

    1.國共兩黨和解的友誼關係已「變」質了。

    2.從隱諱避談統一,「變」為明示,以致不能、不敢、也不會碰統一。
    3.從「修飾性一中論述」如「憲法一中」、「一中各表」,「變」為不碰一中,不提一中,幾乎到了聞一中而色變,已到不知如何因應的地步了。
    4.從隱諱避免一國兩制,「變」為明白拒絕,反對一國兩制。
    5.從明白的「親中、友陸」利台、利黨的態度,「變」為隱諱的關係。想親、要親、卻不敢親。國共黨對黨的朋友關係,已由公開化逐步變異為只剩個別化,私下化的關係。

    民進黨萬變不離其宗:民進黨不變的是,堅持台灣主體,追求獨立,拒絕(抗拒)統一。民進黨,手法、策略、戰術會變。本質、核心理念不會變。輸的時候不能變,贏的時候不必變。當然就可不用變。

    國、民兩黨的變與不變:兩岸關係論述,民進黨的底線是「特殊」國與國的關係。國與國的關係是核心,「特殊」是彈性應變的空間。主權關係論述,由隱諱的「互不承認」變為明朗地論述「相互承認」的期待。

    國民黨的兩岸論述,已因兩岸實力日益懸殊,台灣政府治理績效的日益落差,失去對大陸的號召。國民黨二十年來,失去二次政權,喪失信心,喪失主宰政、經、社發展的能量及核心理念,結果只會人云亦云,毫無中心思想,主軸信念。

    國民黨選後檢討,以「統一」、「一中」、「一國兩制」,甚至「九二共識」做為失敗的代罪羔羊。證諸郝、江兩位主席競選過程,只會各提「技術性」「手段性」的主張,只有形容詞的口號,毫無戰略的高度與格局,可知一般。即使江當選後,因為沒有中心思想,言行仍左擺右晃。

    吾人大膽預測,爾後兩岸關係的論述對比,只有北京與台灣,或中共與民進黨,難有國、民兩黨的對壘的場景。以新冠肺炎引發事件為例,可看出藍退紅進的現象。國民黨似乎已逐漸失去,論述兩岸,論述台灣前途的話語權。

 
內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