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引言:中國軍事史的模式
名人推薦語

作 者 作 品

決戰熱蘭遮:歐洲與中國的第一場戰爭
決戰熱蘭遮:中國首次擊敗西方的關鍵戰役(全新審訂版)
典藏漢學家歐陽泰:《火藥時代》+《決戰熱蘭遮》(限量書盒版)
最後的使團:1795年荷蘭使團和一段被遺忘的中西相遇史

譯 者 作 品

騙局遊戲

重大事件

【類別最新出版】
憂鬱的編年:電影《憂鬱之島》與香港的身分探詢
堅守議題,撼動韓國的力量:世越號、閨密門、MeToo,國民主播孫石熙的新聞關鍵場面
亞洲第一:尤美女和臺灣同婚法案的故事
新疆再教育營:中國的高科技流放地
調查員揭密:情治生涯四十年,揭開調查局神秘的歷史與過往


火藥時代:為何中國衰弱而西方崛起?決定中西歷史的一千年(BCB0250)
The Gunpowder Age: China, Military Innovation, and the Rise of the West in World History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重大事件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歐陽泰
       Tonio Andrade
譯者:陳榮彬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22日
定價:580 元
售價:45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576頁
ISBN:9789571372181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引言:中國軍事史的模式名人推薦語



  名人推薦語

名人推薦語

這本書在西方學術界造成相當大的轟動。在論述中西軍事的消長上,作者將亞洲史與歐洲史對照起來討論,提供一個比較性的開拓視野,書中頗有創新與推翻前人之處。例如,過去對於中國在軍事上的積弱不振,常會用文化的解釋,認為是因為儒家推崇和平思想所造成。可是作者指出,自宋代開始,中國有好幾百年都沒有停止過軍事上的創新,領先西方長達四、五百年。
這本書是建築在非常豐富的史料與學術著作之上。在原書不到450頁的篇幅中,有長達52頁的書目與多達60頁的註釋,可以看出作者在寫作上的認真與所下的深厚功夫。書中許多觀點都具有挑戰性,很值得閱讀與深思。
--王成勉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特聘教授


西方為什麼在近代建立了全球霸權,而中國卻落後於西方?本書作者歐陽泰,從世界史的比較視角考察,指出火藥技術的發展至為關鍵。中國人發明了火藥,可是由於承平過久,火藥技術並沒有如西方廣泛應用在軍事上。在書中,歐陽泰借用彭慕蘭的「大分流」之說,衍生出他的「軍事大分流」之論,用以?明為何在十八世紀中葉開始,中國與西方原來在軍事上勢均力敵的局面被打破,並分途發展。綜觀全書,行文立論,淺顯易懂,譯筆流暢自然,可讀性極高。對世界史和軍事史感興趣的讀者不應錯過。
--甘德星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從火藥與「熱兵器」的視角切入,歐陽泰以細膩的文筆和豐富的證據,論述中國由宋代至元、明時期曾經有過的先進地位。隨後他指出明代中期、清代中期的兩段和平安定,鬆弛掉武器研發的熱度。相對地,西方國家卻在戰火頻仍中脫胎換骨,武器與戰技日新月異,東方與西方的「大分流」於焉加劇。《火藥時代》聚焦於全球化發展歷程中的軍事層面,強調競爭的意義,令人不禁想起二次大戰結束後,著名經濟史家內夫(John U. Nef)的名著《戰爭與人類的進步》(War and Human Progress: An Essay on the Rise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值得讀者省思。
--陳國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此書是一本組織精湛的世界史著作。對中國和歐洲歷史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從書中觀察到中歐雙方歷史脈絡比較性的做法及跨域觀點的提出,而作者整合世界史的視野來做詮釋,將此不易達成的寫作呈現,變成兼具學術論點及故事趣味的佳作。再者,以軍事史來談論大分流,不僅具有新意,也挑戰過去在軍事力量上解讀晚清中國的傳統說法,對思考中國及西方在十九世紀後期的衝突,和中國面對西方的回應等,提供了新穎的視角。作者也從觀察中國史上兩次較長的戰爭衝突時期中(1350-1450和1550-1683),提醒我們思考何謂中國一統的概念,以及在詮釋中國史時,必須同時掌握中國與周邊東亞地區互動狀況的重要性。
--陳慧宏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歐陽泰新作《火藥時代》的寫作風格一如《決戰熱蘭遮》般深入淺出,但又視野宏大。作者利用龐大的文獻資料鉤畫出東、西方戰爭的統計資料,呈現了他所謂的「大清和平時代」,以及東、西方在火器上所產生的「分流」。中國早於歐洲所發展出的連環射擊戰術、朝鮮火槍兵在雅克薩戰役扮演的角色等等議題,都具體回應了全球史的「大分流理論」,也展現了作者對史料的掌握與說故事的能力。簡言之,這是一部對於中國軍事史有卓越貢獻的著作。
--黃一農
中央研究院院士


本書立論新穎,有別於傳統的視角,從軍事的角度出發,對於近代以來東西方產生巨大差異,以及東方為何衰落等議題的原因,提供創新的觀點。書中關於鴉片戰爭之後,中國軍事史的重要議題,如鴉片戰爭期間英軍和清軍火炮的各種比較,如彈藥裝填速度、火炮後座力比較、瞄準時間等、十八世紀以來英國火炮學相關知識如彈道學研究的進展和原因;及中國近代化過程中軍事創新的努力等面向,作者從原始的史料出發,旁徵博引,透過實例的講解,深入淺出,提供具信服力的論證。
--游博清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如果你看過彭慕蘭的《大分流》,你一定不能錯過繼史景遷、卜正民之後,最會說全球史故事的歐陽泰,這回他延續上一本《決戰熱蘭遮》的敘事手法,將眼光放到長時段的「火藥時代」,提出了十八世紀之後的「軍事大分流」概念。就是這個因素,拉大了中國與西方之間的差距。過往學者談到「西方為何崛起,中國為何『停滯不前』?」這話題,習慣纏繞在物質文明論與環境地理論兩造的爭辯中。歐陽泰似乎偏向前者,但更強調雙方軍事現代化的變革,而非如以往僅談論西方,或單看中國。本書的二元架構,精彩地描繪出一幅真正能觀照全球的軍事史。
--蔣竹山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作者對近年大分流和中國「停滯不前」的說法提出質疑,並透過全球視野分析比較歐亞在火器研發和運作上證明中國一直領先。及至1480年歐洲出現精良大砲,歐戰日趨激烈,中國卻進入「承平時代」而出現「小分流」,但仍然維持「均勢」,且東亞火槍和夷砲時有改進。後因清中葉進入「大和平」,寶劍生鏽了。縱使是鴉片戰爭的大分流,中國科技仍持續有突破。作者以拿破崙名言沉睡的獅子開場,以今日中國崛起作結語,引領讀者思考過去千年來中國的情景,也掉入沉思中國未來之中。本書文筆流暢,中西史料豐富,提出很多不同的觀點,讓讀者重新思考既有的印象。
--鄭永常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退休教授


本書藉由中國、東亞與歐洲火器的發明、革新、傳播與使用,探討中國與西方「大分流」的原因。作者以宏觀的視野,參考中外史家的研究,以嚴謹的態度考證史料的「真實性」、細讀文獻傳達的訊息,並參照出土文物與技術發展的細節,細緻地梳理出火器的演變及技術發展殊途的背景。作者大量參考中、日、韓與西文的相關著述,對學者們的論述與理論加以客觀地評論與質疑,並提出精闢的看法修正一些陳陳相因的偏見,值得史學愛好者和史學研究初學者作為借鏡。
--毛傳慧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副教授


《火藥時代》探討一千年火藥技術的發展,透過火器的使用,重新審視東西方科技史的變革,從軍事史角度對於所謂「大分流」理論—近代西方何以興起?中國為何衰敗?做了重要的修正與補充。作者有別於前人研究,認為歷史上中國與歐洲一樣深具軍事創新的能力,在1550-1700年期間,雙方軍事實力仍旗鼓相當。近代中國積弱不振主要是自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中國進入將近一個世紀的長期承平,軍隊戰力因此減弱,軍事革新遲緩,遂無法應付來自於工業化西方列強的軍事挑戰。作者歐陽泰(Tonio Andrade)是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中國近代史名家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及十六到十七世紀歐洲史專家帕克(Geoffrey Parker),所以能兼治東西方歷史,寫出這本深具啟發性的好書。
--楊維真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本書探討了十三世紀以後中國與西方火藥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十六至十九世紀軍事技術差異對中西「大分流」所產生的影響。雖然本書在方法上更接近全球史而並不侷限於明清海洋史,但本書第二、第三與第四部分中關於火藥技術對中西海上擴張的比較討論,對清史研究者具有重大的參考價值。
--孔令偉
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博士生


中國發明了火藥、槍砲與炸彈,但何以西方人會在十九世紀超越、擊敗並且羞辱了中國?《火藥時代》企圖解開的是最令人費解的歷史謎團,它將在世界史的學術爭論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
《槍炮、病菌與鋼鐵》及《大崩壞》作者


歐陽泰這本吸睛的新書翻轉了我們許多關於火藥戰事與西方軍事革新的固有觀念。他檢視了火器在中國與歐洲的發展史,藉此證明中國也曾為了適應自己的需求而屢屢進行實驗,並且採用新式火器。只不過,如此重視變革的中華帝國最後居然成為自身軍事成就的最大受害者。任何人若想了解戰爭、社會與國家之間在亞洲或歐洲的關係,都非讀這本書不可。
--石康(Kenneth M. Swope)
《大明王朝的軍事潰敗:一六一八~四四年》作者


這本書能拓展讀者的視野,了解中國早期火器令人印象深刻的發展史,也見識到中國何以能在十七世紀屢屢擊敗遠征亞洲的歐洲大軍。歐陽泰的新作極具原創性與活力,對於相關領域與主題的爭論將會有重要貢獻。
--金世傑(Jack A. Goldstone)
《為什麼是歐洲:世界史視角下的西方崛起》作者

《火藥時代》是一本修正先前史觀的重量級作品,它把極其龐大的新資訊與新詮釋結合在一起,引用了許多關於歐洲與中國早期現代史的學術作品,讀起來精采絕倫,並且將會引發許多爭論。
--魏思韓(John E. Wills,又譯魏而思)
《1688:從康熙皇帝到希臘浪人,那年的全世界》作者


終於有一本書能夠從歐亞的不同觀點來還原火藥的發展史。歐陽泰是個謹慎的優秀史家,同時也充滿說故事的熱情,他以出色的論證說明了火藥時代不只是歐洲創造出來的,中國也一樣有重大貢獻。這本書肯定將在學界引發熱烈議論。
--卜正民(Timothy Brook)
《塞爾登先生的中國地圖》作者


歐陽泰不只打破傳統軍事史的地理邊界,大幅拓展其研究領域,提出了一種觀照全球的研究模式,而且也以強而有力的方式提醒我們,戰爭史研究不只是讓我們看到戰場上的輸贏而已。……任何人如果想要了解戰爭與社會之間長期的共同演化關係,還有這與世界史的那些關鍵問題有何關係,最好趕快看看這本書。
--大衛‧費德曼(David Fedman)
《亞洲研究季刊》


透過扎實的研究與平衡的比較歷史觀點,歐陽泰試圖討論亞洲與西方如何進行軍事創新,並藉此挑戰維克多‧戴維斯‧漢森(Victor Davis Hanson)與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分別於《殺戮與文化》(Carnage and Culture)以及《文明》(Civilization)這兩本書中提出的傳統有力觀點:西方的文化特質大致上就解釋了西方為何能夠在中世紀之後宰制全世界的理由。
--《南華早報》

許多研究中國史的人深信,中國沒能採納軍事科技,都是因為受到儒家思想阻礙,但歐陽泰破除了此一看法。……歐陽泰並非第一個提出這種主張的學者,但他比其他人更能深入剖析此一論述方向。他在這本書裡的舉證將會鼓勵許多人寫出同一主題的新書,當然也會讓教學內容更引人入勝。
--梅兆讚(Jonathan Mirsky)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雜誌》


一本從頭到尾都很有趣,也寫得平易近人的重量級好書。……恭喜歐陽泰寫出這樣一本具有啟發性的書,不僅學界都深受感動,同時他也證明了研究中國史就該重視軍事史,而且中國軍事史是世界軍事史的關鍵要素。
--傑若米‧布萊克(Jeremy Bl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