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自序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書摘 6
結語

評論

【類別最新出版】
自由主義VS身分政治:《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身分政治》
殲-20空中威龍:揭密中國軍事崛起下亞洲第一架匿蹤戰鬥機
特務時代與他的人生
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美國、國民黨政府與臺灣社會的三方角力
堅守議題,撼動韓國的力量:世越號、閨密門、MeToo,國民主播孫石熙的新聞關鍵場面


美國總統的七門課(BC0148)
Eyewitness to Power: The Essence of Leadership, Nixon to Clinton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評論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大衛.葛根
       David Gergen
譯者:張明敏、韓文正、藍美貞、奚修君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2年05月15日
定價:380 元
售價:300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464頁
ISBN:9571336637

停售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自序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書摘 5書摘 6結語



  書摘 1

第一章 莎翁的素材

一本談論領導風格的書以尼克森作為開頭,似乎有點不倫不類。沒有一位當代總統在職時受到政敵如此猛烈的圍剿,去職之後還要遭受歷史學家的無情貶抑;小史勒辛格(Arthur Schlesinger, Jr.)曾於一九九六年邀請了三十六位歷史學家依據總體表現將歷任之美國總統加以排名,尼克森的名次殿後,與格蘭特(譯註)和哈定(Warren G. Harding)兩位惡名昭彰的總統並列。尼克森在水門案中犯下的罪孽,並在一九七四年八月九日被迫辭職下台 ── 這份屈辱可謂史無前例,而尼克森在下台之前所引發的政治動盪,使他永遠不會被人遺忘 ── 或許也永遠不會被徹底原諒。

譯註:格蘭特(Ulysees S. Grant)是南北戰爭中領導北方的著名將領,連任兩屆總統(一八六九─一八七七)的主政時期被許多史家評為美國歷史上最腐敗的年代。

即使到了八○年代, 杜爾(Bob Dole)參議員在一場華府的露天晚宴上瞥見同桌圍座的三位前任總統:福特、卡特和尼克森。「你們看!」他板起臉孔說道:「眼不見為淨……耳不聽為淨……君子勿近!」事實上,杜爾算是尼克森長期的忠實盟友,甚至還在尼氏的葬禮上發表過感人肺腑的悼詞,但只要逮到機會,他也照樣撂下兩句落井下石的言辭;杜爾非常明白,他的姿態切合了大多數美國人對於這位第三十七任總統的印象;多年來的抨擊、纏訟、諷刺漫畫,加上他本身的罪行,已經留下難以磨滅的烙印。

國家檔案局近年公佈了尼克森在一九七一年於私下場合對話的錄音帶,當時他為了五角大廈文件外流而大發雷霆,無論以何種標準來看,他對屬下的評語可謂惡毒尖酸,無所不用其極;他說參議員艾德華.甘迺迪(Edward M. Kennedy)是個 「沒種滑頭的敗家子」;又說之後擔任民主黨黨鞭的歐尼爾(Tip O’Neill)是個 「徹頭徹尾的鴿派兼無恥小人」;稱最高法院是 「一票混帳」;他大聲咆哮:「黑人全是些老渾球,馬歇爾(Thurgood Marshall,譯註)是又老又黑的笨蛋;那個布萊能(Brennan)!又是個腦袋打鐵的天主教徒」;又說艾森豪提名的司法部長波特.史都華( Potter Steward )「有點遲鈍」,是個 「懦弱的痞子」,「被華府的流水席給沖昏頭了!」

譯註:馬歇爾曾任最高法院大法官。

他反猶太的情緒更是過火。「政府裡面到處都是猶太鬼子!」他對幕僚長哈德曼(Bob Haldeman)抱怨,「大部分的猶太人都不忠心」;「我要你好好盯著有猶太人插手的敏感單位」,之後他又這麼指示哈德曼,「雖然還是有例外,不過一般來說呢,這些人都靠不住,他們會背叛你,我沒說錯吧?」談到被疑為造成五角大廈文件外流的艾斯伯格(譯註),尼克森又露出他的本性:「真不巧,他不會又是猶太人吧?共黨統戰集團中就只有強柏斯和西斯不是猶太人,很多人懷疑西斯也是猶太人,不過就他的宗教信仰來說,他頂多只能算半個猶太,只有這兩個不是猶太人,剩下的無一倖免,全都是他們害的。」

譯註:艾斯伯格(Daniel Ellsberg),著名的反戰分子,在越戰期間將五角大廈的機密文件洩漏給媒體。

這樣的一個人有什麼領導風格可言?說真的,還多得很。他的教訓固然值得借鏡,其經歷下場更值得世人警醒 ── 一位領導者何以沉淪至此?只要仔細尋覓,不難從中發掘豐富的啟示。

在本人從事公職三十年來所見過的人物,以尼克森最神祕難測。曾在白宮替他服務的手下,都認為此人無法捉摸。替他的講稿捉刀的文膽普萊斯(Ray Price)之後在書中提到這段經歷,他以邱吉爾評論俄國的一段話來描述尼克森:「一個裹了謎團又包上重重機關的秘密」;在多位曾擔任尼克森助理的回憶錄中,更不乏「詭異」、「神秘兮兮」、「我見過最古怪的人」之類的評語。無論如何,只要是曾經與他共事、曾經聽過他私下談話、以及看過他當機立斷的人都有個結論:他在某些關頭會展現凜然的領袖風範,這一點我極有同感。

尼克森具有某種水門案或錄音帶中從未顯現出的面向,時至今日,仍讓其同僚為之神馳。尼克森憎惡猶太人的談話一被披露,讓人驚訝的是,首先出面捍衛竟是他前任的猶太裔顧問群;已逝的史汀(Herbert Stein)就說,他從尼克森那裡只感到至高的尊崇和友誼;在一九六八年加入尼克森的競選陣容並在其總統任期內隨侍在側的華爾街律師賈蒙(Leonard Garment)就指出,尼克森在內閣中任命過不少的猶太人,包括葛林斯潘和薩法耶(Bill Safire,譯註);當然,克勞薩默(Charles Krauthammer)也在書中寫道,尼克森是一只 「醞釀仇恨的滾燙鍋爐」,但他同時也是 「排除猜忌和恐懼,一手推開中國大陸之門、塑造低盪氣氛,以及展開武器管制紀元的人物,若非一位飽受心靈激盪的總統,勢必無法有此作為。」

譯註:尼克森時代的白宮顧問與演講撰稿人。一九七三年進入紐約時報,於一九七八年獲得普利茲獎。他雖偶而對尼克森提出批評,但遠不如對卡特的批判激烈。

美國人明知尼克森已經被打入冷宮,但還是願意就他的政績加以論斷,就如對待柯林頓的態度一樣;在超過四分之一世紀的政治生涯中,大多數人將尼克森視為強勢的領導者;在白宮的首任四年之後,他在一九六二年的普選中囊括了六成以上的選票,是史上第二高票;他在連任大選中超越對手有一千八百萬票 之多,除了世紀寵兒小羅斯福總統之外,至今仍無人超越;他被共和黨提名角逐全國大選的次數更創下紀錄──三次被提名競選總統、兩次競選副總統。

一個人能在連番的選舉中糾集這麼多的美國人為他效命,必然掌握了某種值得探究的群眾脈動。《時代》雜誌曾經五十六次將他當作封面人物,但華府永遠不會出現一座尼克森紀念碑;他黯然下台,在二十年之後的一九九四年去世,同情之聲此起彼落,似乎他已帶著無盡的尊崇怡然入棺;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穿流不息,造訪他位於加州猶巴.林達(Yorba Linda)的出生地和紀念博物館;替他立傳的作者聲稱,二十世紀的第三部(一九五一─七五)是尼克森的時代,而在二十世紀後半葉最重要的政治人物當中,他的地位直逼雷根和甘迺迪。

一個領導者能攀上巔峰又直落黃泉,其中的故事也值得玩味;尼克森曾經坐擁天下,結果卻痛失江山;他事後曾經發牢騷,說自己只不過是做錯了一件事,真正整垮他的是他的政敵,「我送給他們一把劍,他們竟拿來捅我,」他曾經對大衛.佛斯特(David Frost)發牢騷,這段話也可能出於後來同病相憐的柯林頓之口;和柯林頓一樣,尼克森的心裡有數,他是被自己害慘的。

尼克森的故事正是莎士比亞的素材。其中有太多值得未來的領導者借鏡之處。我不會裝作無所不知,我不是他身邊的親信,我只是他眾多白宮幕僚中年輕生嫩的一員,但有關領導風格的領會,他的確讓我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