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一/林建甫
推薦序二/王健全
內文摘錄

評論

【類別最新出版】
自由主義VS身分政治:《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身分政治》
殲-20空中威龍:揭密中國軍事崛起下亞洲第一架匿蹤戰鬥機
特務時代與他的人生
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美國、國民黨政府與臺灣社會的三方角力
堅守議題,撼動韓國的力量:世越號、閨密門、MeToo,國民主播孫石熙的新聞關鍵場面


中美貿易戰:一場沒有贏家的對決(BCY0265)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評論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朱雲鵬、歐宜佩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9年02月12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00頁
ISBN:9789571377100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一/林建甫推薦序二/王健全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貿易戰在川金會後四天開打

 川金會四天之後(2018年6月16日),貿易戰就開始了。美國貿易代表署公布了對華徵稅清單。清單第一波包括同年4月公布的加稅產品清單上1333個中國大陸產品中的818個產品,進口價值大約340億美元,徵稅從7月6日開始實行。第二波制裁將包含新提出的284個中國大陸產品,進口價值約為160億美元,開始徵求意見程序。後者多數產品被認定為有益於中國大陸政府制定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

 在此之前,川普已開始為貿易戰鋪路,他於2018年3月22日簽署備忘錄,宣布依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指示美國貿易代表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徵收關稅,以「懲罰中國偷竊美國智慧財產和商業祕密」。另有一案外案:因違反制裁條款,美國商務部於2018年4月禁止美國公司在七年內向中國大陸的中興公司出售零組件(2018年7月禁令解除)。

 中美雙方曾一度於2018年5月達成暫停貿易戰的共識。該年5月17日至18日,由習近平主席特使、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率領的中方代表團,和包括財政部長姆努欽、商務部長羅斯和貿易代表萊海哲等成員的美方代表團就貿易問題進行了磋商,當時的共識為:中方同意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進口,美方將派團赴華討論具體事項;雙方就擴大製造業產品和服務貿易進行了討論,以創造增加上述領域貿易的有利條件;雙方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同意加強合作;中方將推進包括《專利法》在內的相關法律法規修訂工作;雙方同意鼓勵雙向投資,將努力創造公平競爭營商環境……等,但此暫停貿易戰的共識,於川金會後破功。

 2018年8月8日美國貿易代表署宣布第二波制裁內容,美國確定了被加徵25%關稅的價值約16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清單,從同年8月23日起開始徵收。2018年9月18日公布第三波制裁,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品增加10%的關稅,將在9月24日實施,並將在2019年1月1日,上升到25%關稅。美國總統川普在當日晚些時候發表的聲明中表示,「如果中國對我們的農民或其他行業採取報復行動」,他準備立即再對價值2670億美元的進口產品徵收關稅,「我們已經非常清楚地說明了改變的必要性,我們給了中國一切機會更公平地對待我們。但是,到目前為止,中國一直不願改變自己的做法。」

 在2018年9月20日,美國進一步對中國軍方人員進行制裁,美國國務院宣布,因中方違反《通過制裁打擊美國對手法》向俄羅斯購買蘇-35戰鬥機及S-400防空飛彈等軍事裝備,將對中國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及該部部長李尚福實施制裁。美方表示,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今後不能通過美國的金融系統進行任何交易,美國公司不能與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有任何商業來往,部長李尚福也不會獲發美國簽證。同日,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對此表示強烈憤慨和嚴正交涉,要求美方撤銷制裁,「否則美方必須承擔由此造成的後果」。

 再來,美國副總統潘斯在公開演講中強烈批判中國大陸;在美國期中選舉的前一月(2018年10月6日),他在演講中對中國大陸,提出五大指責:一、在南海行為益發挑釁,包括其船艦行駛至距離美鑑僅數十公尺;二、偷竊美國企業的智慧財產權;三、說服各國不再承認台灣為主權國家,最近的例子是拉美國家;四、迫害宗教團體,例如基督教、佛教徒及穆斯林;五、建立「社會信用系統」,對於效忠國家的公民給予獎賞,不聽話者加以懲罰。

 2018年11月6日美國舉行期中選舉,民主黨贏得?院過半席次,參院仍由共和黨控制,民主黨贏回7個州的州長,但貿易政策恐不會因此改變,因為民主黨也反中、反自由貿易協定。2016年在提名希拉蕊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現場,當時最多的標語就是「反對TPP」,這跟川普是一樣的。所以期中選舉不論民主黨勝或共和黨勝,反全球化都是一樣的。

高峰會後暫停的貿易戰會重燃戰火嗎?

 2018年11月底,川普和習近平在阿根廷的G20峰會的場合,進行雙邊協商。結果是雙方將恢復談判,而為了等待談判結果,美國將延緩第三波貿易制裁時間三個月。消息一出,美國股市上漲。沒想到才過幾天,川普又在推特上威脅說:「別忘了我是關稅大將(Tariff Man),任何人或國家到美國來拿走我們的財富,我一定要他們付出代價……我們現在已經用關稅賺進了鉅額的財富:讓美國富起來!」美國和亞洲股市隨而大跌。看來,兩造能否在暫時停火的90天內達成協議,還是有很大的變數。

 對於達成協議持悲觀論者,可以找到理由:一、中美貿易衝突有其長期結構因素,一如本篇和下一篇
所述,不可能短期解決;二、目前談判團隊中鷹派居多,尤其主要代表是屬於鷹派;三、看最近經濟變化,協議破局可能對中國大陸經濟造成重大負面影響,而這正中美國下懷;四、最近新聞出現的一些事件發展,包含孟晚舟案和封殺大陸通訊設備在美銷售等,不利談判的達成。

 對於達成協議持樂觀論者,也可以找到理由:

 一、美國股市因貿易戰風險而產生巨大下跌與波動。期中選舉之後,美國股市的道瓊工業指數已經從最高點26,191,跌到2018年年底的23,062點,跌幅超過3000點;而且其波動非常大,基本上每有貿易戰降溫消息出來,股市都會漲,反之則下跌;股市是經濟的櫥窗,如果貿易戰全面開打,美國經濟有可能在股市狂跌的帶領下,走向另一次的衰退。2019年起,川普要準備連任選舉布局,這應是他不可能願意冒的風險。

 二、最新公布美國2018年12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自11月的59.3大跌至54.1,創2016年11月以來新低(53.4),遠低於經濟學家原先預期的57.9。此指數是景氣的領先指標,最新數據意味著美國製造業有可能開始反轉向下,改變自2016年第一季以來的上升趨勢。這當然和貿易戰相關,而且如同前一點,表示貿易戰再打下去,有引發經濟景氣全面反轉向下的危險。

 三、另一個美國景氣可能反轉向下的本土因素是房地產。最新美國房地產指數顯示,在多年的超低利率環境下,美國房地產價格已經回到2008年發生次貸危機前房地產價格的高峰(約在2006年至2007年)。有些城市像舊金山,則已經超過高峰。現在美國聯儲會(中央銀行)開始升息循環,也開始收回量化寬鬆所放出去的信用,又遇到房價的高峰,就有可能造成第二次的泡沫,引發經濟衰退的風險。

 四、2019年一開始,美國蘋果公司公布2018年10到12月營收金額預估,僅只有84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大減5%,也較11月發布、當時讓投資人大失所望的890億美元預測值更為慘烈。這是蘋果超過15年來,第一次對投資人調降營收預期。利空消息出爐後,美國股市盤後交易股價暴跌7%,市值一口氣蒸發550億美元;自2018年11月以來,蘋果股價累積已重挫28%。根據報導,「每年年底的佳節採購旺季,向來是蘋果銷售最強勁的一季,但執行長……在給股東的公開信中指稱,大中華區市場(包括大陸、香港、台灣)經濟疲弱,是財測慘澹的主要原因。」蘋果是全美第四大公司,也是美國股市的「櫥窗」之一,蘋果營收因為中國大陸經濟疲軟而大減,引發股市震盪,是川普發動貿易戰傷人也傷己「兩面刃」的現實秀,川普應當會重視。

 五、G20峰會後,中國大陸已經單方宣布恢復採購美國大豆,以及降低美國輸中汽車關稅到先前正常水準。美國主產大豆的州,和2016年支持川普當選的州有很大的重疊,這是很大的示好。

 六、美國主流輿論已經出現貿易戰傷及美國本身企業的聲音。例如美國國家廣播電台在歲末的全國聯播新聞節目中,訪問副總統彭斯故鄉印第安那州哥倫布市的康明斯柴油機製造廠;該廠在美國員工近萬,產品60%出口,但成本中有40%為進口自中國大陸的機殼鑄件,現在遭遇關稅制裁,導致該公司在今年預計虧損2000萬美元。又如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以中國大陸為重要市場的美國波音飛機公司;該公司也希望中美談判達成協議。

 七、中國大陸原來對川普的當選持正面看法,中國大陸大多數高階官員和中產階級,都讓他們的子女赴美留學,也有很多在美置產,中共領導人也對川普頻頻遞出橄欖枝。要是在這種情況下,協議還是破局,貿易制裁擴大,對於中國經濟、信心和政治,都會有相當大的影響。為了控制這個變數,中共當局應當有相當高的意願和準備,要達成協議。

 未來可能有三個發展:第一、談判破裂,貿易戰升級;第二、談判成功,暫時化解貿易戰;第三、達成部分協議,制裁部分解除,其他繼續談,或未如期達成協議,但雙方宣布再度延緩停火期。

 那一種發展會成真,等待揭曉。不過,有一點必須指出,基於雙方的競爭牽涉恐懼、政治和心理,這種戰略性對峙,不容易在短期全面解決。即使本次達成協議,全球各地都要對中美未來持續的對峙、叫囂、緊張,做好心理方面的準備。

中美貿易戰對台灣影響

 依據OECD同一前述最新資料,中共輸美金額如果下降,經過供應鏈連鎖效果而沉澱之後,各國的GDP都會受到影響。依照該資料,金額每下降100元,會受到影響的經濟體有韓國(2.1元)、美國(2.0元)、日本(1.7元)、台灣(1.7元)和德國(0.8元)等。依照前一節的假設,最壞打算是大陸對美國的出口全部被課以25%關稅,而因此減少出口30%;以2017年中共對美出口(依照中共官方資料)4297.6億美元計算,將減少其三成約1290億美元;台灣GDP(附加價值)受到的影響則約22億美元或660億台幣。這個約當於台灣當年GDP的0.38個百分點。

 但這個單純考慮供應鏈反應的分析,恐怕低估了貿易戰對台灣的影響。只要說一件事,就可以發現貿易戰對台灣廠商的重要性。2016年大陸對美出口前20名,其中有15個是台商。除台商外,只有三家外商:新加坡的偉創力、美國的戴爾和韓國的浪潮樂金數位移動通信。另外還有兩家大陸本土廠商,不過都是物流業,屬代出貨性質,基本上不算。

 會不會對台灣有轉單的「紅利」效果,比如說回台投資?目前還很難說。如果真的轉移生產基地,多數台商的生產線移到越南、東南亞等地可能性較高,因為薪資較低;但部分高階產品有可能回到台灣生產。有一些新聞,但未經證實,例如鴻海將把高階雲端伺服器自大陸南寧轉至德州休士頓等地生產;墨西哥方面,鴻海集團12月已收購墨西哥當地規模上百人的機械廠;越南方面,未來兩季預定將部分家用網通與北美LTE/5G網通產品線轉至當地生產,進而支應龐大的客戶需求。不過,這些都是零星的報導,還不足以為訓。廠商改變生?基地,非同小可,需要數年的計劃和行動,才能實現,亦即要到數年之後,才可能表現在投資或出口的數據中。目前只能持續觀察,難下定論。

 寫到這裡,要再度引用蘋果iPhone 7手機為例。如前所述,中國大陸把組裝完成的手機出口到美國時,其帳面製造成本237美元中,由大陸本身加工費用只有8.5美元,其餘則來自各國提供的零件和驅動程式中的前三名,是美國、日本和台灣,合計成本是大陸本身的20倍;第三名的台灣,成本47.8元,占總成本20%,不可畏不高。

 要是貿易戰持續擴大,蘋果手機被波及,就第一輪的直接效果而言,受傷第一名的是美國自己,其次是日本,再來就會是台灣。這就是貿易戰的最好例子:沒有贏家,都是輸家,而台灣追隨美、日之後,也絕對在輸家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