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
推薦序 2
序言
書摘 1
書摘 2

作 者 作 品

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
跨越斷層:人性與社會秩序重建
後人類未來:基因工程的人性浩劫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
政治秩序的起源(下卷)──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的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下卷不分售)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下)
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全新翻譯校對修訂版)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下卷: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的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套書
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

譯 者 作 品

決斷2秒間─擷取關鍵資訊,發揮不假思索的力量〔典藏紀念版〕
永不屈服(電影海報封面版)
未來在發酵
決斷2秒間
當知識份子遇到政治
價格戰爭:評估地球價值的新方式
永不屈服
決斷2秒間:擷取關鍵資訊,發揮不假思索的力量(暢銷慶功版)
新疆再教育營:中國的高科技流放地

評論

【類別最新出版】
自由主義VS身分政治:《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身分政治》
殲-20空中威龍:揭密中國軍事崛起下亞洲第一架匿蹤戰鬥機
特務時代與他的人生
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美國、國民黨政府與臺灣社會的三方角力
堅守議題,撼動韓國的力量:世越號、閨密門、MeToo,國民主播孫石熙的新聞關鍵場面


強國論(BE0133)
State-Building: Governance and World Order in the 21th Century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評論
叢書系列:NEXT
作者:法蘭西斯.福山
       Francis Fukuyama
譯者:閻紀宇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5年11月14日
定價:200 元
售價:15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176頁
ISBN:9571343900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推薦序 2序言書摘 1書摘 2



  推薦序 1

歷史終點的別名

◎文/石之瑜

這本作者號稱不是要替美軍入侵伊拉克粉飾的著作,最終還是試圖要說明,為什麼美國要將現代化的進步體制移植到伊拉克,但同時也不避諱地根據種種歷史經驗指出,美國這個合情合理的良善意圖未必會成功。邇來國家的功能受到許多不同的評價,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國家會干預市場,影響效率,因此認為國家的範圍要縮小,但在歷史事實上,國家所干預的範圍愈來愈大。法蘭西斯.福山新作∣∣《強國論》,對這兩種觀點俱陳,但情感上比較同情建立某種有效率的國家。在這樣一個情感傾向中,福山在書中分析現代國家體制與國家性質。

福山辯稱,現代國家體制是因應現代發展所不可或缺的公共管理基礎,缺乏這樣的現代體制,不但對效率與效能的提升形成掣肘,還會導致本社會流民移往歐美等由現代國家所管理的社會,造成歐美現代社會管理的困擾。他並觀察開發中國家的歷史經驗,看到政府體制發生關鍵作用,因此不贊成經濟學家一味地貶抑政府的積極功能。他比較細膩地依照統御範圍與統治能力,將國家的性質加以分類。國家統治能力強不見得代表干預嚴重,而國家統御範圍廣也不意味著統治能力強。他讚賞歐美那種統治能力強,但統御範圍有限的國家體制。

統治能力的建立需要很多條件配合,其中除了一般都會觸及的制度與資源問題,他特別提到文化的力量。換言之,制度的良莠不一定能解釋政府的效能,還要看是否有好的法治文化或領導文化。這就鋪陳出歐美國家當下面對的一個關鍵問題,即要不要輸出健康的國家體制到開發中國家。他受到九一一事件的刺激,認為恐怖主義的誕生與國家建制的性質有關。如果能將伊拉克重建成現代國家體制,其社會便不會孕育出恐怖主義。可惜他的研究在二○○五年暑假的紐澳良風災之前發表,因此對美國現代體制無法因應風災的現象,無法納入討論。不過,為了因應重建伊拉克國家體制的問題,福山呼籲必須就如何更有效地輸出現代化的國家建制進行深入研究。

他對國家干預程度與能力的研究,乃是資本主義市場降臨之後,知識界長久以來都在思索的問題,但這並不是天真無邪、純屬個人興趣的研究議程而已,因為這樣的設問,已經對人類的政治環境有了至少兩種規定。第一種規定是,先有社會,才有國家,唯有如此假定,國家的行動才能被視為是一種對社會的外來干預。第二種規定是根據第一種規定的邏輯推論所得,即國家干預範圍的擴大,是因應社會範圍的擴大,故國家干預的範圍不是國家建制所無中生有而來的。這個社會先於國家的前提,符合歐美社會的歷史經驗,但對遭遇殖民母國切割之後,於旦夕之間轉為主權國家的許多開發中地區而言,則是靠國家在營造社會。此何以在非歐美國家中,國家建制這個概念的意義,難以視為是由社會所決定;相反的,社會是由國家菁英由上而下在界定。國家先於社會,且國家統御範圍的擴大,帶動社會功能的擴大。

這是為什麼福山對於國家干預範圍由淺入深的標準,可能搬到開發中國家適用的話就會有困難。比如說,福山認為國防作為國家的功能,比教育更為基礎;但在一些開發中國家,國防並非最基礎的功能,因為統治者的敵人與盟友都是跨越疆界的族群,談國防似乎不合理,也不相關。又比如,福山認為財產權的保護比財富重分配是更基礎的國家功能;但在開發中國家卻常常必須因應群體文化,而以保障集體財產權為首先要著。另外,福山認為,現代國家體制在東亞的出現有些異於常態,卻是屬於成功的例子,而且這個成功的判斷未必全歸功於制度層面的國家體制建構,於是他同意文化與領導人的影響。他指出,不論是新加坡或是日本,都是這方面的例子,因為在那裡,國家體制建構對於市場與生產都是助力,而不是阻力。福山沒有引述另一種對此現象的有趣觀點則是認為,在東亞,國家與社會不存在先後問題,而是共生的一體兩面。

至於現代是不是一種值得追求的終極價值?現代化是不是一種文化改造?而文化改造是否就一定是值得無條件鼓勵呢?福山推崇杭廷頓對開發中國家的研究,認為對於其間現代國家體制建構相當關鍵,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不過,在進入後現代之後的歐美社會,有助於市場文化與生產效能的所謂現代制度,是否仍然那麼可欲呢?這個提問在流行的保育觀念中已經成為主流意識,現代化價值已是被質疑批判的對象,然而在國家體制尚未現代化的社群中,卻好像沒有機會進行這樣跨越歷史階段的反省,起碼福山顯然不打算鼓勵開發中國家這麼去檢討現代國家體制的建構,以至於現代國家體制對開發中地區的輸入或建構,仍舊以市場與經濟效率為評估的依據。假如這個依據是進入現代國家體制後必須重新思量的,則以現代國家體制為當前歷史發展目標的開發中國家,不就在走冤枉路了嗎?

福山過去一直推崇自由主義,指出歷史正緊靠著資本主義邁進終點,人類獲得了解放,已經免於受到集體的民族主義或法西斯所動員,也免於複製生物界那種男尊女卑的父權文化,這都是因為自由市場的競爭有效化解了暴力與宰制的慾望。自由主義之所以成為可能,正是由於已經沒有暴力在對人身進行威脅。九一一之後,他重新認識國家體制建構的作用,發現人類為了管理各種威脅,一方面需要有效能的國家,但二方面又希望是不會干預市場的現代國家。故他其實並沒有在本書中修正太多他原先的主張,或他對開發中國家的看法。所不同的是,他不再稱呼資本主義與自由主義的歐美市場為歷史終點,現在,他稱呼它們為現代國家體制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