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自序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評論

【類別最新出版】
殲-20空中威龍:揭密中國軍事崛起下亞洲第一架匿蹤戰鬥機
特務時代與他的人生
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美國、國民黨政府與臺灣社會的三方角力
堅守議題,撼動韓國的力量:世越號、閨密門、MeToo,國民主播孫石熙的新聞關鍵場面
給和平一個機會


政治突圍(BN0004)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評論
叢書系列:View Point
作者:郭正亮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07月04日
定價:220 元
售價:174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64頁
ISBN:9571334170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自序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



  自序

期待新秩序的重建

.郭正亮

政黨輪替,原本是民主國家習以為常的事,但對政治特殊的台灣來說,卻充滿了難以想像的艱困:敗選者好像並未真正下台,勝選者好像並未真正執政。變天週年之際,原本各界期待的改革效應,並未如期出現。愈來愈多跡象顯示,政黨輪替的第一年,舊體制儘管已經瓦解,新秩序卻遲遲無法重建,新舊交替之間,始終充滿了頓挫和混亂──政黨衝突高於一切,改革反而陷入空前困境。

兩千年大選後,儘管民進黨已經贏得總統,但歷經半世紀的國民黨統治,朝野之間的力量對比,仍然相當懸殊──

敗選的國民黨,國會仍然過半、黨產仍舊第一、基層依然雄厚。
勝選的民進黨,國會只有三成、財務仍舊困窘、基層依然單薄。

這樣虛弱的新政府,除了在野聯盟的虎視眈眈之外,還要面對北京政權的威脅、全球景氣的低迷、財政危機的惡化、產業轉型的壓力,再加上黨內紀律渙散、轉型路線分歧、決策不夠周延,內憂外患交錯而來,壓力之大,挑戰之鉅,都屬空前,由此引發台灣政局的空前混亂。

改革總是崎嶇長路

政黨輪替的煎熬,新秩序的難產,自然引起知識人的批判反省。最近南方朔出版《除魔與昇華》即把輪替之後的混亂,歸因於朝野政客的便宜心態,只有「陰謀論」和「族群論」的廉價聰明,只有短線炒作的利害,缺乏長遠改革的宏圖。政客競相訴諸短線較勁,權力成為一切,因而導致朝野僵局的難解、憲政慣例的貧乏、權謀政治的猖獗、民主政治的沈淪。

南方朔從價值批判出發,認為輪替之後的政治人物,普遍缺乏自我反省,無法提升視野,超越歷史的心魔。問題是,高亢的道德譴責,固然可以對照出現實的貧困,卻未必能夠洞燭現實的複雜,以及改革的艱困。畢竟從理想到現實,往往不是單一直線的轉化,而是多重曲折的辯證。

改革的道路,往往不是康莊大道,更常是崎嶇長路。

現實政治的改革,往往不是驀然悟道而已,更是步步為營的苦工實踐。

迎向政黨輪替,面對新秩序的創造──

思想上,固然需要除魔與昇華;實踐上,更需要瓦解與重建。

輪替引發內憂外患

從國際比較來說,政黨輪替初期的適應不良,其實並不少見,尤其是長期在野的激進政黨,一旦僥倖取得政權,往往會因為傾向挑戰現狀,導致執政初期的五種治理危機:一、決策機制欠缺圓熟;二、既得利益尚未妥協;三、主流價值尚待轉換;四、國際強權抱持疑慮;五、黨內路線腹背受敵。新政府與舊體制的適應不良,必將導致理想和現實的落差,不但改革理想將飽受挫折,還將不斷引起現實力量的反撲。

激進政黨在首度執政之後,從對抗體制的理想主義,轉向適應體制的現實主義,類似的政黨轉型,幾乎是民主國家的常態,原因是執政黨必須不斷面對選舉壓力,必須不斷反映選民需要,因此必須不斷進行自我調整。

在執政之前,民進黨的激進路線頗為鮮明,不管是台獨黨綱、反核、反黨營事業、反黑金、反財團,都和國民黨的黨國體制正面對抗。加上陳水扁的勝選,不管是既得利益或國際社會,多少感到意外,國內外勢力的措手不及,民進黨的少數總統和少數國會地位,以及民進黨內部的整合不易,都使新政府的處境更加艱難。

新政府的改革失策,在於輕忽本身的虛弱體質,輕忽政治體系的反撲實力,輕忽經濟轉型的空前衝擊,輕忽兩岸僵局的外在限制,竟同時在內外戰場上,訴諸全面攻勢,因而引發全面反包圍。蓄勢待發的各股反撲勢力,最後在八掌溪事件、唐飛去職、核四風暴、統獨認同上,找到全面反擊的引爆點,並不令人意外。

新政府必須認清,民進黨作為激進政黨,原就和既得利益、主流價值,乃至國際強權有所扞格。更何況,新政府上台後的國內外形勢,正處於前所未見的經濟低潮,更不利於推動挑戰現狀的激進改革。如果不能掌握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區分輕重緩急,隨時體察民意,及時調整改革路線,新政府的治理危機,恐怕只會日益深重。

新政府如要克服虛弱體質,必須在廣義的政治體系中尋求強化,包括圓熟決策機制、擴大社會結盟、吸納主流價值、取信國際強權、強化黨內整合等等。問題是,在新政府否定 92 年共識後,兩岸僵局已經轉為內外包圍的不利形勢,加上中國經貿崛起之勢已經無可阻擋,原本純屬台灣內政的經濟轉型,如今已和兩岸關係難捨難分。只要新政府無法在兩岸解套,兩岸僵局終將構成揮之不去的不確定因素,使台灣的經濟轉型難有穩定樂觀的外部環境。唯有先求兩岸解套,新政府才能穩住外部,進而安外攘內,使兩岸僵局不致成為經濟轉型的變數。

民進黨的轉型考驗

對民進黨來說,當前最大的兩岸考驗,已經不再是能否堅持台獨黨綱,而在能否提供具體架構,解決實際的兩岸經貿問題,尤其在兩岸即將加入世貿、台灣必須擴大全球佈局的轉折點上,民進黨如能善用兩岸新思惟,將有機會成為更負責任、更具統獨創意、更具包容性的執政黨。

因應兩岸即將展開的政治談判,民進黨應將台獨黨綱廣義解釋,將各種足以確保兩岸對等和台灣地位的國體型態都包括在內,例如一中一台、兩個中國、國協、邦聯、一中兩國等等。台獨黨綱的廣義化,不但有利於民進黨擴大兩岸的戰略佈局,同時也將使民進黨在統獨光譜上,發展出更靈活的競爭優勢。

在兩岸即將入會的當口,台灣已經面臨了歷史抉擇──同時身為經貿大國和政治小國,又身處亞洲舊冷戰和世界新秩序的交口,台灣已經面臨了國家發展的歷史抉擇。身為經貿大國,台灣必須超越政治小國的歷史悲情和信心危機。首當其衝的民進黨政府,更有責任自我提升,強化處理兩岸僵局的問題解決能力。

變天一週年,面對首度政黨輪替的治理危機,重新啟動改革能量,顯然要從正視變天困局開始。其中,如何先穩住兩岸環境,進而掌握政權和危機的性質,標舉改革重點,逐步求取個別戰役的突破,恐怕才是務實的執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