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自序
內文摘錄1
內文摘錄2

作 者 作 品

分配正義救台灣
分配正義救台灣(簽名書)

評論

【類別最新出版】
殲-20空中威龍:揭密中國軍事崛起下亞洲第一架匿蹤戰鬥機
特務時代與他的人生
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美國、國民黨政府與臺灣社會的三方角力
堅守議題,撼動韓國的力量:世越號、閨密門、MeToo,國民主播孫石熙的新聞關鍵場面
給和平一個機會


生存革命(NL00035)

類別: 史地‧法律‧政治>評論
叢書系列:人與土地
作者:楊志良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年09月10日
定價:390 元
售價:30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36頁
ISBN:9789571394053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自序內文摘錄1內文摘錄2



 

33 台灣從未實施「全民健保」


「健康長壽」是人類的共同願望。為此,即使是初民社會,也均有一套養生保健的信念及醫療系統,使群體得以延續。時至現代社會,則嘗試建立完整的健康保障制度,觀念也從消極的保障疾病治療,轉向積極的增進整體健康。

1883年,德國首相俾斯麥創立了「疾病保險」,由疾病基金(sickness fund)為保險人,避免人民因貧困而不能就醫,開啟社會保險的先河。此後多國倣效而稱之為「醫療保險」。1978年,各國在阿拉木圖發表共同宣言,政府及全體社會必須採取共同行動,保護和促進全體人類健康,之後的相關制度,大多稱為「全民健康保險」(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或「全民健康照護」(National Health Services),我們可以發現名稱從疾病、醫療至健康,觀念層次有很大的提升。



只有「醫保」,沒有「健保」


由此觀之,台灣自1995年起實施的「全民健保」,根本是「虛有其名」,因為台灣的全民健保只提供醫療費用補助,從未提供健康促進與預防。預防保健的工作由國民健康署擔當,2019年度總預算卻只有18億;傳染病防治則由疾病管制署負責,年度預算58億,加起來76億,其中人事及行政費用恐怕占1/3以上。而「全民健保」不含行政人事費用,僅只醫療就超過7,000億,預防保健不及醫療支出的1%。

所以我們可以肯定的說,台灣至今只有「全民醫保」,從未實施「全民健保」。由於只有「醫保」而沒有「健保」,國人平均餘命雖然一再延長至80.6歲,但不健康的平均餘命卻擴張至8.4年(即躺在床上失能的歲月,此資料為衛福部於2020年6月29日公布)。進步國家在健康照護下,使不健康的餘命受到壓縮,而台灣卻在擴張,可說是實行全民健保最大的失誤。

1988年上半年,經建會負責全民健保行政工作的蔡勳雄處長,親臨本人在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的研究室,請我擔任國內研究小組召集人,召集國內人才,組成全民健保規劃小組。當時我提出了三個條件,第一個就是將預防保健納入健保給付之一,他也當場同意。

1993年我受立法院厚生會委託,主持草擬《國民健康保險法草案》,亦將預防保健納入保險給付;但全民健保法立法時並未納入。

二代健保修法時,本人再次強烈主張納入預防保健,但付費者代表認為要多付費,醫療提供者認為病患會減少,均強烈反對,只有同為公衛人的涂醒哲立委強力支持,結果功敗垂成。



組織環境與社會的保健網絡


近代醫學的發展可說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小可以從DNA中的一段發展出精準醫療。但另一方面,卻體認到「大健康」才是根本之道,例如臭氧層破洞、地球暖化、物種大量滅絕等,這些對人類健康造成的重大威脅,均大於心臟病、癌症及三高。再如發現社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良好社會互動對健康有絕對的影響。眾多研究也顯示,社區安全與良好的政府組織,是全體民眾健康的決定性因素。

由於健康科技不斷進步,今日之是可能成為昨日之非,反之亦然。盼政府與民眾皆能與時俱進,從最新的研究中獲得真正促進健康的方法,否則等到生病了才尋求醫療,實乃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