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胡因夢序
卡特勒序
譯序
前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書摘 6
書摘 7
書摘 8
書摘 9

作 者 作 品

快樂: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1
工作更快樂: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3

譯 者 作 品

情婦 VS. 妻子:一位年長情婦給年輕妻子們的忠告
小奇蹟大啟示
與天堂對話
生活愈簡單愈好
別為小事抓狂(2):快活人生 100 招
美麗人生十大守則
別為小事抓狂(4):甜蜜愛情 100 招
人間奇緣:50個關於神祕能量與智慧的故事
心靈花園:50個關於神奇體驗與激勵的故事
15分鐘創造奇蹟:行善 DIY

宗教神話

【類別最新出版】
等待一朵蓮 挺水而出
妙音笑八事七十義
人間佛教研究 第12期
【限量贈送反思筆記】催眠療癒新手村(附8支催眠學習影片)
菩提伽耶那一夜


生活更快樂(CF0068)──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
The Art of Happiness : A Handbook for Living

類別: 宗教‧哲學‧人文>宗教神話
叢書系列:人生顧問
作者:達賴喇嘛、霍華德.卡特勒
       HH Dalai Lama , Howard C. Cutler
譯者:朱衣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9年07月22日
定價:250 元
售價:19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96頁
ISBN:9571329355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胡因夢序卡特勒序譯序前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書摘 6書摘 7書摘 8書摘 9



  前言

生活更快樂

我看到達賴喇嘛一個人坐在空盪盪的休息室中,再過幾分鐘他就要在亞歷桑納州立大學的演講廳中面對六千名聽眾演講了。他的神態很安詳,靜靜地喝著茶。我跟他說:「大師,如果您準備好了……」

他神采奕奕地站起來,毫不遲疑地離開了更衣室,進入充滿了當地記者、攝影師、保全人員、學生——有的是信仰者,有的充滿好奇心,更有的是懷疑論者——的後台。他走過人群時,並對每個人微笑頷首。

最後他終於穿過布幕,走上講台,鞠躬,然後雙手叉指互握,微微笑著。幾千人拍著手高聲喝采著。在他的要求之下,室內的燈光很明亮,以便他能很清楚地看到聽眾。有好幾分鐘,他就站在那兒,用充滿善意與溫暖的眼光看著他的聽眾。

對從沒見過達賴喇嘛的人來說,他的逃亡生涯與橘紅色的道袍或許給人一種非常遙遠的感覺。但是當他一出場時,他的獨特氣質卻能立刻在聽眾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共鳴。現在他坐了下來,準備開始演講。

「我想這是我第一次與你們見面。但是對我來說,一個新朋友與老朋友是毫無差別的,因為我相信眾生平等,我們生來相同,我們都是人類。當然在文化背景或生活習慣上,我們之間有些許的不同。或許我們的信仰不同,我們的膚色不同,但是我們都是人類,我們都有人類的身體與頭腦。我們的肉體結構是相同的,我們的心智、情緒也是相同的。不論我在什麼地方遇見什麼樣的人,我都會覺得我遇見的人就跟我自己一樣。在這樣的概念之下,我發現與人溝通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如果我們要特別強調一些特徵,譬如我是西藏人或我是佛教徒,分別心立刻就出來了。其實這些差異性都是次要的。如果我們能將這些差異性擺在一邊,我想我們會很容易彼此溝通,交換意見,分享經驗。」

就這樣,1993 年,達賴喇嘛在亞歷桑納州展開為期一週的公開演講。事實上一開始想請他來演講,已經是十年以前的事了。那是我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當時我正在印度的達蘭薩拉(Dharamsala)做一項有關西藏醫學的小型研究工作。達蘭薩拉是一個美麗安寧的村落,座落在喜瑪拉雅山麓邊。這個村落是西藏流亡政府的所在地,而此時距當年達賴喇嘛帶領十萬人逃離中共政權已經過了四十年。我停留在達蘭薩拉的期間認識了幾位達賴喇嘛的家人,經由他們的幫忙,我才有機會與達賴喇嘛見面。

達賴喇嘛在 1993 年的演講中所強調的眾生平等的概念,與我在 1982 年第一次跟他見面時他所說的主題內容相似,卻仍同樣地震撼我的心。他似乎有種特殊的能力,讓複雜變為簡單,而且能立刻引起群眾的共鳴。我跟他第一次碰面的時間大約是 45 分鐘,而就跟大多數人一樣,離去時我帶著滿心的歡喜,因為我知道自己見到了一位非常特殊的人物。

之後有好幾年,我一直與他保持聯絡。我慢慢的了解到他極為獨特的一面。他天生聰穎,絕不造假;溫柔仁慈,卻不多愁善感;幽默卻不輕率;而且正如許多人發現,他給人的是鼓舞的力量,而不是敬畏的心理。

經過這麼多年,我不得不承認,達賴喇嘛確實過著充實的心靈生活,他所煥發出來的寧靜氣質是很難在別人身上看到的。我決定要找出他能如此身心安頓的真正原因。雖然他是佛教的和尚,接受了一輩子的佛家思想與訓練,但我想如果我能找出讓他身心安頓的原理與方法,說不定也能讓非佛教徒當作學習的門徑。這些實際而簡單的方法一定能應用到我們每天的生活中,幫助我們變得更快樂、堅強,更沒有懼怕。

事實上我也有非常好的機會去觀察他的言行舉止。他停留在亞歷桑納州的期間,我們每天都見面、討論。之後他回到印度,我們也有幾次密集的談話、討論機會。談過幾次之後,我馬上發現要使我們兩人之間的觀點一致是很困難的事:他是來自西藏的和尚,我是來自西方的心理醫師,這中間確實有許多障礙要克服。舉個例子,一開始的時候我會先假設某種一般人一定會遭遇到的困境來問他,並提供相關的背景資料給他。我形容一個女人有自我毀滅的傾向,她不管這麼做對自己的生命有多大的負面影響,還是一意孤行,不聽勸告。我問他會怎麼解釋這樣的行為?又會提出什麼樣的建議?結果他的答案讓我大吃一驚。他先是沉默了好一陣子,然後簡單地回道:「我不知道。」

他邊說邊聳聳肩,一臉無辜地笑著。然後他注意到我因為沒接獲一個具體的答案,而顯得吃驚與失望,他這才說了:「有時候很難解釋一些人為什麼要去做某些事……到最後你總會發現,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能解釋一切。人是非常複雜的,如果我們真想要完全了解一個人,我們會發現那是非常困難,甚至不知從何著手呢。」

我認為他是在推託而已:「但是身為一個心理醫生,我的責任就是要找出人們為什麼做這些事的原因……」

他又開始笑了。那是許多人都覺得很特別的一種笑——包含著幽默、善意、自然、不做作的笑。一開始是一種共鳴似的笑聲,然後聲音提高了幾度,最後才愉悅地結束了。

「我想那會是非常困難的工作,想想看,有五十億的人口等著你去了解!」他邊說著又笑了,「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從佛家的角度來看,任何事或任何情況的發生都有許多種原因……因素實在太多了,有時候你對某件事永遠不會有一個完美的解釋出現,就算一個普通的答案也沒有。」

他感覺到我還是有些不滿的情緒,又繼續說:

「硬要在問題上追根究底似乎正是西方與佛家觀點不同之處。西方人重視分析實證,這是理性主義的極致表現——假設任何事都能分析、計算出來。理性主義走到極點,在特定的大前提之下,就是對創造力的侷限。舉個例子,最近我碰到一群醫學博士,他們談到頭腦,堅持說思想與感覺是來自腦部特殊的化學反應與變化。我就提出一個問題:是否可以倒過來想,是當思想發生時,在腦中自然形成一種化學作用?結果這個科學家的回答很有趣。他說:『我們開始研究的大前提是:思想是腦部化學變化的產物。』就是這樣的頑固不通,使得任何的決定都不能違背他們的思考模式。」

他沉默了一陣子,然後又繼續說:

「我想在現代的西方社會,科學是一股強而有力的文化背景。但是在某些情況下,這些經由科學設定的基本大前提與變數,可能會限制了你們在面對人生真實情況中的應變能力。舉例來說,你的腦海中有一個固定的觀念,認為每個人生命中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找得出理由。但是你卻發現生命中出現的一些奇蹟是找不到理由,解釋不通的,這時候你的心中就會產生焦慮,最後變成一種非常嚴重的苦惱。」

雖然明知他說的有理,但一開始時我還是覺得很難接受。「嗯!在西方的心理學中,有些行為無法解釋時,我們會有一些固定的法則可以研判出到底是怎麼回事。譬如我們強調無意識或潛意識在人腦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覺得有些行為是心理因素造成,只是我們忽略了而已。譬如一個人會做出特別的行為,以躲避心裡的害怕感覺。我們不需要特別的提醒,這些行為就自然發生了,以避免心中出現害怕的情緒。最後我們就自然而然地接受這些特殊的行為了。」

他沉思了一下子,然後說:「在佛教中,我們說某些特定的經驗會帶給我們特殊的氣質與印象,或許這和西方所謂的無意識有相通之處吧!舉個例子,在你的童年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在你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些感覺是隱藏著的,卻對你未來的行為有影響。這與西方人所說的無意識有雷同之處——因為一般人對於印象並不十分的注意。無論如何,西方理論所提出來的許多觀點,我想佛家都能接受,唯一的一點是在一切之上還要加註額外的因素。譬如說前世的情況與印象。在西方的心理學界,我想或許太過偏重用無意識來解釋所有的問題。我想這與西方心理學某些發源根基有關。譬如說他們並不接受前世的印象這樣的觀念,也就是說所有發生的事都以今生為依據。當你們碰到解釋不出來的事時,便將一切歸之於無意識。那就好像你掉了某件東西,但你決定那東西在這個屋子裡。一旦你這麼決定了,你就已經修正了變數,排除了這東西可能在屋子之外,或在另一個房間的可能性。你會一直找呀找,怎麼樣也找不到,但你還是認定它在這個屋子中,只是你找不到而已!」

我在一開始構想這本書時,以為達賴喇嘛會用他的智慧,針對現代人的問題,提供清楚明晰的解答。我認為運用自己的心理醫學背景,即可以將他的觀點編纂成有系統的生活指南。直到我們最後的會談結束,我放棄了這個想法。我發現他的思想精深博大,包羅生命萬象,複雜又多樣化,絕非簡單的說法所能涵蓋。

慢慢地,我聽到他經常在說的一些概念,那像是一個希望。他的希望是:生而為人,要獲得幸福與快樂確實並不容易,而且那種追求永無終止之期。因此達賴喇嘛所有的思想與行動都根基於這樣的信念:相信人性本善,相信人有慈悲心,相信仁政,眾生一體。

這樣的訊息傳遞出來之後,我越來越明白人們對他的信仰絕非根植於盲目的迷信或教義,而是來自理性的選擇與親身的經歷。他的一生都用心在了解人類的心智與行為。他的思想根基可以追溯到兩千五百年前,但加入了普通常識與學理依據,以了解現代人的問題。他對當代問題所做的貢獻,已經將他塑造為世界性的大師級人物,他也因此可以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向各個不同的族群說明他自己的觀點,與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宗教家、政治領袖交換意見。他永遠在做的事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這是最聰明、真實、也是唯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