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胡因夢序
卡特勒序
譯序
前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書摘 6
書摘 7
書摘 8
書摘 9

作 者 作 品

快樂: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1
工作更快樂: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3

譯 者 作 品

情婦 VS. 妻子:一位年長情婦給年輕妻子們的忠告
小奇蹟大啟示
與天堂對話
生活愈簡單愈好
別為小事抓狂(2):快活人生 100 招
美麗人生十大守則
別為小事抓狂(4):甜蜜愛情 100 招
人間奇緣:50個關於神祕能量與智慧的故事
心靈花園:50個關於神奇體驗與激勵的故事
15分鐘創造奇蹟:行善 DIY

宗教神話

【類別最新出版】
妙音笑八事七十義
人間佛教研究 第12期
【限量贈送反思筆記】催眠療癒新手村(附8支催眠學習影片)
菩提伽耶那一夜
愛,最好的祝福:靜思心靈小語(中英對照)


生活更快樂(CF0068)──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
The Art of Happiness : A Handbook for Living

類別: 宗教‧哲學‧人文>宗教神話
叢書系列:人生顧問
作者:達賴喇嘛、霍華德.卡特勒
       HH Dalai Lama , Howard C. Cutler
譯者:朱衣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9年07月22日
定價:250 元
售價:19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96頁
ISBN:9571329355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胡因夢序卡特勒序譯序前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書摘 6書摘 7書摘 8書摘 9



  書摘 1

快樂的權利

「我相信人生的目的是在追尋快樂。這是顯而易見的事。無論一個人信不信宗教,或是信的是什麼宗教,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求生命中更美好的一面。我想我的人生目標就是追尋快樂……」

達賴喇嘛在亞歷桑納州數千名聽眾前面說出了這些話,可說是直接切入他要傳達的訊息的核心。但是他所宣稱的「生命的目的是在追尋快樂」,卻在我心中興起一個疑問。之後我們有機會獨處時,我問他:「你快樂嗎?」

「是的。」他說著停頓了一下,然後又加了一句,「是的……的確如此。」他的聲音安詳而真誠,毫無疑惑。不只他的表情是誠心誠意的,連他的眼睛中也是一片純真。

「快樂是適合每個人的人生目標嗎?」我問,「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嗎?」

「是的。我相信經由心智的訓練,快樂是可以追求到的。」

基於對人性的了解,我不得不懷疑追求快樂的可能性。身為心理醫師,我的腦海中裝滿了如佛洛伊德之類的想法。佛洛伊德相信「每個人都會傾向於說『人應該追求快樂』之類的話,但這卻不在造物者的計劃之中。」這類的思想訓練使我們這些心理專家下了一個嚴厲的結論,那就是一個人唯一可以期盼的是:「從歇斯底里的痛苦轉化為普通的不幸。」從這個立足點來看,宣稱快樂是很容易做到的事,實在有點荒謬。回顧這麼多年我所接受的心理訓練,我從未聽過有人將「快樂」當作治療的重心。當然,許多人提到過如何消除病人的沮喪或焦慮,或是如何解決內在的衝突及人際關係的問題,但卻從沒有人明白清楚地將「快樂」設定成目標。

從西方的觀點來看,追求快樂像是病態的、逃避責任的、缺乏控制的。快樂這個字「happy」源自冰島語「happ」,意味著幸運或機會。對大多數人來說,快樂的本身充滿了神秘的意味。愉悅時刻所帶給生命的快樂,好像是來自外太空的禮物。對我這個接受西方文明洗禮的腦袋來說,快樂絕不是人可以自行發展出來的,更別提用「心智訓練」(training the mind)將快樂持續下去了!

當我提出這樣的問題時,達賴喇嘛立刻解釋了:

「我所說的心智訓練,並不是指訓練一般所謂的能力或聰明智慧,而是西藏用語中所說的 Sem(心靈或靈魂)的意思,其中包括了聰明才智、感覺、心靈與悟性。經過內在的修為,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氣質、人生觀與生活態度。

「所謂內在的修為包括許多的要素與方法。簡單的說,透過內在的修為,一個人可以分辨出哪些事會讓你快樂,哪些事會讓你痛苦。而經由內在修為,我們可以慢慢地排除痛苦的因素,學習如何活得快樂。這就是最基本的概念。」

達賴喇嘛就是這樣聲稱一個人要快樂,是有方法可循的。他在亞歷桑納州的那一整週,我親眼看到一般人如何接受、明白他所提出的簡單「快樂」概念。人們即使只是與他短短接觸,也會立刻感受到他的親和力與善意。

一天早上,達賴喇嘛演講完畢之後,走出演講廳,朝他住的旅館走回去,身邊跟著他的隨行人員。他看到一位飯店的服務生站在電梯邊,就停下來問:「妳從哪兒來的?」

一時之間,服務生被眼前這個穿著一身紅袍,身邊跟著一堆隨行人員的外國人嚇住了,過了一下才害羞地說:「墨西哥。」

他跟她匆匆談了幾句就往前走了。那個墨西哥女服務生則一臉興奮與欣喜的表情。第二天早上,那個女服務生又出現在同一地點,身邊還跟了另一個服務生。她們看到他來搭電梯時,非常熱誠地歡迎他。雖然只是短短的一瞬之間,但是兩個服務生回到工作崗位時,臉上都充滿了愉悅的笑容。從那天之後,每天都有更多的服務生加入歡迎他的行列,到那週結束時,電梯外已經站滿了幾十個服務生,每個人都穿著灰白相間的制服,從櫃台到電梯口列成一隊,等著歡迎他。

我們在世上的生命是有限的。成千上萬的人可能在同一個時間出生,有些人只能活上幾天或幾週,然後病痛或其他的原因就奪去了他們的生命。有的人卻得活上百歲,體驗生命中的種種滋味:成功、失敗、喜悅、憎恨與愛。沒有人能知道自己會碰到些什麼。但是不論我們是活上幾天或一百歲,總會碰到一個基本的問題:我們活著的目的是什麼?生命的意義在哪裡?

人生的目的就在追尋快樂。聽起來像是老生常談,西方的哲學家從亞里斯多德到現代的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都同意這樣的說法。但是一個人只顧追求快樂,會不會就是一種自我中心或自我放縱的本能?其實並非如此。事實上,許多的研究都顯示:不快樂的人通常是自我中心、退縮、無趣、與人敵對的。相對的,快樂的人通常比較喜歡社交、有彈性、有創意,而且比不快樂的人更容易調整生活中的挫折感。最重要的是:他們比不快樂的人更懂得付出愛與寬恕。

這些研究者也做過一些有趣的實驗,發現快樂的人有些特定的特質,像是心胸比較寬大,願意接觸人、幫助人。他們會安排一些讓人覺得快樂的情境,像是在電話亭邊發現一張鈔票之類的事,這時研究人員會假裝成一個陌生人,出現在電話亭邊,然後「無意間」掉了一疊文件。這時在旁邊窺伺的研究員想知道的,就是這個人會不會去幫助那個陌生人。另一個實驗則是讓一個人先聽笑話錄音帶,然後研究人員假裝出現,顯得急需錢用的樣子。研究結果發現,快樂的人比較願意幫助人,也更願意借錢給別人。而那些喜歡自我掌控的人在同樣的狀況發生時,就會顯得遲疑不前了。

這類的實驗讓我們明白快樂的人是比較不自私,不會自我中心的。我們可以將這些實驗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舉例來說,我們碰上了交通阻塞,二十分鐘後,車子終於又能通行無阻了,這時我們看到另一個車道上有一個人想插入自己這一個車道中。如果我們心情很好,就會願意減慢速度,讓她能插進來。如果我們覺得心情糟透了,我們可能會加快速度,不讓她有機可趁,同時心想著:「哼!我已經等了大半天,該輪到你們等等了吧!」

所以,我們就開始在心中抱持著「人生以追求快樂為目的」的想法吧!將快樂當作真正的實質目標,一個我們可以實現與達到的目標。一旦我們知道通往快樂之途時,我們不只獲得了個人的快樂,也為我們的家人與社會找尋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