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試閱

宗教神話

【類別最新出版】
等待一朵蓮 挺水而出
妙音笑八事七十義
人間佛教研究 第12期
【限量贈送反思筆記】催眠療癒新手村(附8支催眠學習影片)
菩提伽耶那一夜


論漢譯《究竟一乘寶性論》的文本與思想特色(WJPA0079)

類別: 宗教‧哲學‧人文>宗教神話
叢書系列:獨立作家
作者:蔡孔章
出版社:獨立作家
出版日期:2014年10月09日
定價:420 元
售價:332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76頁
ISBN:9789865729363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內 容 簡 介

一、勒那摩提與菩提流支當時分別譯有此論,現今所看到的版本有可能是此二譯本的合本或會刊本,這代表現存本可能有版本流傳上的問題。

二、引述經論的解析,雖然過去日本學者中村瑞隆等已有所分析,但未能深入與《寶性論》譯本譯出前之相關漢譯經典內容加以比較研究,以致忽略此論譯出時與北朝佛教思想間的淵源,本書不僅從文獻角度探索譯者勒那摩提在翻譯時的參考,在此次的修訂本中更以思想的角度進一步深刻探討。

三、過去學者往往僅將《寶性論》視為中期如來藏思想的代表,認為僅具承先啟後的角色,由於對漢傳佛教思想的影響有限,所以向來未見重視;於此本書的思想解讀已有成一家之言的架構,綱舉目張,頗具層次。

『自性本來清淨』,如來、菩薩、阿羅漢、眾生皆本來俱有。從無始世來,「如來法身」,隨順世間,波浪漂流,往來生死,名為「眾生」,此「眾生」本俱有之「如來自性清淨」,因為為煩惱所纏,稱「一切眾生有如來藏」、「雜垢清淨如來法身(如來藏)」;「眾生法身」透過修行,離一切世間煩惱纏,過一切苦,得「離垢清淨如來法身」。此「離垢清淨如來法身」,仍需得勤未休息,說不退法輪,說清淨波羅蜜行,自利利他,方得恆住於彼岸清淨法中。

漢譯《究竟一乘寶性論》,引用《陀羅尼自在王經》序分的七句金剛句,闡述「如來藏」思想。分三個層次說明「自性本來清淨」。首先,於無始世界,用「佛寶」、「法寶」、「僧寶」等三寶,來描述未受煩惱纏的「如來自性清淨」之各個面相。其次,法身從無始世來,過於恒沙,無邊煩惱所纏,隨順世間,曰「一切眾生有如來藏」,並用各種面相來描述,包括眾生(曰眾生、聲聞、阿羅漢、一闡提等)、煩惱(貪、嗔、癡、慢、疑等)、含煩惱自性清淨藏(雜垢清淨)、法(信、般若、三昧及大悲)、對治法(常、樂、我、淨)等,如何去除雜垢,還我自性清淨心。最後,後三句用「佛菩提」、「佛功德」、「佛作業」等金剛句闡述身轉清淨成菩提(離垢清淨)各種面相,包括自性清淨藏、自利利他、常不休息等。

作 者 簡 介

蔡孔章
佛光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畢業,現任職臺銀綜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管理部副經理。

目 錄

推薦序一\釋永東
推薦序二\劉國威
自序

緒論    
第一章《寶性論》作者、譯者、歷史背景和分卷結合性    7
第一節 《寶性論》譯本、全稱和作者、譯者介紹    7
壹、《寶性論》漢譯本和全稱    7
貳、《寶性論》的著者和譯者    9
第二節 《寶性論》引述之經典及譯者介紹    10
壹、《寶性論》引述之經典    10
貳、《寶性論》引述經典譯者介紹    13
參、《寶性論》引述之經典在北朝(北魏)時期之流通情形    17
第三節 漢譯《寶性論》的分卷和結合必要性    20
壹、依經錄對《寶性論》的分卷    20
貳、從漢譯分卷談《寶性論》思想連貫性    23
參、從「此論廣門有十一品,中則七品,略惟一品」意義談四卷結合性    24
第二章《寶性論》概述    26
第一節 《寶性論》的理論架構    26
壹、《寶性論》的內容架構    26
貳、《寶性論》引用經論    28
第二節 《寶性論》卷一(《《大正藏》》第三十一冊,頁820c-822b)    30
壹、《寶性論》概論(七金剛句)    30
第三節 《寶性論》卷二(《《大正藏》》第三十一冊,頁822b-828a)    33
壹、〈佛寶品第二〉(本品與卷四〈自然不休息佛業品第十〉互相呼應)    34
貳:〈法寶品第三〉    36
參、〈僧寶品第四〉    41
第四節 《寶性論》卷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冊,頁828a-836)    48
壹〈一切眾生有如來藏第五〉    48
第五節 《寶性論》卷四(《《大正藏》》卷第三十一冊,頁837-848a)    72
壹、〈無量煩惱所纒品第六〉    72
貳、〈為何說義品第七〉    83
參、〈身轉清淨成菩提品第八〉    84
肆、〈如來功德品第九〉    92
伍、〈自然不休息佛業品第十〉    96
陸、〈校量信功德品第十一〉    101
第三章《寶性論》理論連貫性----幾個關鍵佛學名相    105
第一節 概說    105
壹、概況    106
貳、支那內學院呂澂主張「性寂」、「性覺」說與《寶性論》內容之關連性    107
第二節 自性清淨心(citta-prakṛti- pariśuddha)    107
壹、淵源於《阿含經》的心性本淨(citta-prakṛti-prabhāsvara)    108
貳、《寶性論》中的「自性清淨心」    108
參、印順導師關於大乘佛教如來藏思想之「真常唯心」判說與《寶性論》思想體系的關連性    111
第三節 佛性(buddha-dhātu)    112
壹、大般涅槃經的佛性思想    112
貳、《寶性論》對於「佛性」詞之使用    114
第四節 如來藏(tathāgata-garbha)    115
壹、概說    115
貳、眾生    115
參、如來藏    116
第五節 三寶之因(hetu)    123
壹、《寶性論》如來藏「因」義    124
貳、《寶性論》三寶之「因」    124
第六節 轉依(āśri-parivṛtti)    125
壹、轉依義    126
貳、《寶性論》的轉依    126
第七節 信(śraddhā,adhimukti)    128
壹、概說    128
貳、從《寶性論》談三經一論如來藏思想之「信」    129
第四章、從《寶性論》談三經一論如來藏思想理論性和連貫性    132
第一節 從《寶性論》談三經一論如來藏思想順序    132
壹、概說    133
貳、《如來藏經》:    133
參、《不增不減經》:    134
肆、《勝鬘經》    134
伍、從《寶性論》談三經一論如來藏思想順序    135
陸、小結    136
第二節 從《寶性論》談三經一論早期來藏思想融合    136
壹、《如來藏經》    136
貳、《不增不減經》    137
參、《勝鬘經》    138
肆、《寶性論》理論獨特性    140
伍、用《不增不減經》理論,串連眾生界(法)與法身的相互性,如表4-1    143
陸、用《不增不減經》理論談三經一論對於「信」之使用,如表4-2    143
第三節 從《寶性論》引《不增不減經》、《勝鬘經》之字詞比對談如來藏思想理論化    144
壹、《寶性論》卷一概說    144
貳、《寶性論》卷二〈法寶品第二〉    145
參、《寶性論》卷二〈僧寶品第三〉    146
肆、《寶性論》卷三〈一切眾生有如來藏品第五〉    149
伍、《寶性論》卷四〈無量煩惱所纒品第六〉    154
陸、《寶性論》卷四〈身轉清淨成菩提品第八〉    155
柒、小結    155
第四節 《寶性論》思想體系連貫性----雖分立四卷而綜其成    156
壹、《寶性論》思想架構,如圖4-1所示:    156
貳、《寶性論》思想體系連貫性,如圖4-2所示:    156
第五節 結論-漢譯《究竟一成寶性論》文本與思想特色    162
【參考書目】    162
一、引用《《大正藏》》之原典:    167
二、專書書目:    168
三、論文    168

讀 者 書 評

  讀者評鑑等級:★★★★☆ ,共有 0 位網友寫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