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為何有些國家政治好,有些則否?--台大政治學系教授 陳思賢
第三章:文官制度

作 者 作 品

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
跨越斷層:人性與社會秩序重建
後人類未來:基因工程的人性浩劫
強國論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
政治秩序的起源(下卷)──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的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下)
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全新翻譯校對修訂版)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下卷: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的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套書
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

譯 者 作 品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下)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下卷: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的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套書

人文

【類別最新出版】
博物館的守望者: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與我
尼泊爾:不平衡的邊界
被遺忘的中亞:從帝國征服到當代,交織與分歧的中亞近代大歷史
監控危險心靈:穿透人性裂隙的觀護人筆記
敬畏:帶來生命驚奇的情緒新科學


特價書(不再折扣)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下卷不分售)(1BY0056)
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 & Political Order and Political Decay

類別: 宗教‧哲學‧人文>人文
叢書系列:NEXT
作者:法蘭西斯.福山
       Francis Fukuyama
譯者:黃中憲、林錦慧、林麗雪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16日
定價:1220 元
售價:842 元(約69折)
開本:25開/平裝/1232頁
ISBN:----------

停售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為何有些國家政治好,有些則否?--台大政治學系教授 陳思賢第三章:文官制度



  第三章:文官制度

對世界各地很多人來說,當代政治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約束力量強大、過度自負,或實際上非常專制的政府。人權團體會尋求法律機制以保護脆弱的個人,不致於受到政府濫權的傷害。民主派激進分子會希望用民主選舉的方式,就像在喬治亞與烏克蘭領導玫瑰革命與橙色革命的人,以及在阿拉伯之春一開始的突尼西亞與埃及示威分子,希望透過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的統治者。但不只威權政府會濫權,自由民主政體也會為了應付恐怖分子或其他威脅,民主政府也會擅改人權規則。

美國人民就一直嚴加防備公權力被濫用以及被認為是濫用的現象,例如環保要求過度繁雜、槍枝管制與國家安全局進行國內監視。因此,這幾年很多關於政治發展的探討核心,都是放在約束權力的相關制度,也就是法治與民主問責。但在限制政府權力之前,政府必須要先有確實能做事的權力。換句話說,政府必須要有治理能力。

政府能提供基本的公共行政,並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很多國家會貧窮的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政府沒有治理能力。在已經失敗或正在衰敗的政府,包括阿富汗、海地、索馬利亞等國家非常明顯,在這些地方,生活一片混亂也沒有保障;但在很多比較富裕且有良好民主制度的社會,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以印度為例,從一九四七年建國以來,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民主政體。一九九六年,政治運動人士與經濟學家德雷茲(Jean Dreze)發表一份基礎教育的報告,調查印度各邦的基礎教育。最令人震驚的一項發現是,在鄉下地方有四八%的老師曠職,根本沒出現在課堂上。可以理解的是,這件事引起家長的強烈抗議,印度政府只好在二○○一年推出大型的改革計畫,以提升基礎教育的品質。
雖然這項改革的努力帶來大量且明顯的行政舉措,但二○○八年的追蹤調查卻顯示,教師缺席率卻和十年前一模一樣,還是四八%!

在新興市場國家中,印度當然一直是改革明星,在二○一○年以前,每年的經濟成長率都在七到一○%。但在億萬富豪輩出與高科技產業傲視全球的同時,極端貧窮與社會不平等的程度卻令人震驚,印度的部分地區和漠南非洲最糟糕的地方毫無二致。在最貧窮的印度邦裡,這些不平等引起毛派游擊隊不斷的暴動。這個國家正在工業化,也會想找教育程度更好的工人,但這麼多人未受到適當的教育,最後一定會造成經濟成長的限制。在提供基礎教育方面,印度做的比鄰近的中國更少,更不要說日本與韓國,這兩個國家已經進入第一世界的地位。

印度的問題不是出在缺乏法治,其實很多印度人認為這個國家的法律太多了。法院塞滿待審的案件,速度又慢,原告通常等不到開始審判就過世了。據統計,堆積在印度最高法院的案件超過六萬件。印度政府無法在基礎建設上做投資,就是因為必須面對各式各樣的官司,就像美國一樣。

印度的問題也不是出在不充分的民主環境。印度的媒體很自由,也非常開心能大肆批評政府在教育、醫療與其他公共政策領域的疏失;另外,還有大量的政治競爭對手會抓著現任者,對施政疏失的責任猛打猛批。在教育領域,印度並沒有任何政策上的政治衝突,每一個人都同意兒童應該受教育,而且老師如果有領薪水就應該去上課。但是提供教育這種基礎服務,似乎超出印度政府的能力。

這裡的失敗是政府的失敗,尤其是地方、各邦與國家層級負責農村兒童基礎教育的文官體系的失敗。良好的政治體系不只對政府的濫權要加以限制,更重要的是,要讓政府能確實做到被期許的事,就像提供市民治安、保護財產權、提供普及的教育與公共的醫療服務,並建立民間經濟活動需要的基礎建設。很多國家就是因為政府太腐化或太無能,而威脅到民主制度,因為大家會轉而希望能有一個強大的權威人物,也許是獨裁者或救星,他能打斷政客滔滔不絕的廢話,確實讓事情動起來。

自由主義傾向的人(通常是美國人)會插話說,印度的問題就是政府本身:所有的政府都是沒希望的官僚組織,又無能又僵化,而且總是會產生不良的效果,解決之道不是讓政府變得更好,而是完全不要政府,並支持民間或市場性的解決之道。

政府機關本質上比民間部門更沒效率,的確是有理由的。很多事最好留給民間企業去做,要不然政府也會以破壞性的方式,妨礙民間企業的決策。公私部門的界線,將是每一個社會重新商議的重點。

但我們終究還是需要公部門,因為有一些服務與功能,也就是經濟學家說的公共財,沒有私人或企業願意做,所以只有政府能提供。嚴格來說,所謂的公共財就是,我在享用時並不會妨礙別人的享用,而且這件事不能被私人占用或被私人耗盡。乾淨的空氣與國家安全就是典型的例子,因為在社群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得到這兩種好處,每個人的使用也不會減損其他人的總存貨。沒有任何民間企業有提供公共財的誘因,因為它無法阻止別人使用,所以無法從中得利,也無法產生任何可以應用的收入。因此即使是最支持自由市場的經濟學家也會欣然同意,政府有提供純公共財的作用。除了乾淨的空氣與國家安全,公共財包括公共安全、法律系統,以及維護大眾的健康。

除了純公共財,很多工廠生產出來的民間消費商品,具有經濟學家所謂的外部性(externality)。外部性是一種強加於第三方的好處或傷害,例如我付費完成自己的教育讓雇主得到好處,或是工廠排放廢料汙染了下游社區的飲用水。另外的例子是,經濟交易可能會牽涉到資訊不對稱,例如二手車賣家可能會知道,對買家來說不是那麼明顯的缺點;或是藥廠可能知道,它的產品在臨床研究上可能沒有療效或甚至有害,但病人並不知情。一向以來,政府有規範外部性與資訊不對稱的作用。

在教育與例如道路、港口與水等基礎建設上,外部性利益很大,因此政府通常會免費提供給市民,不然也會提供高額的補貼。但是在這些情形中,必要的政府補貼與規範的範圍通常會引起爭議,因為政府過度干預會扭曲市場信號,或完全阻礙民間企業的活動。

(摘自下卷第三章:文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