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作者序
內文摘錄

人文

【類別最新出版】
博物館的守望者: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與我
尼泊爾:不平衡的邊界
被遺忘的中亞:從帝國征服到當代,交織與分歧的中亞近代大歷史
監控危險心靈:穿透人性裂隙的觀護人筆記
敬畏:帶來生命驚奇的情緒新科學


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國的真相:一段抗疫歷史與中西醫學的奮鬥(BC00307)

類別: 宗教‧哲學‧人文>人文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皮國立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年02月18日
定價:580 元
售價:45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480頁
ISBN:9789571399744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強 力 推 薦

【專文推薦】
余新忠|現任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暨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教授,兼任南開大學歷史學院院長
劉士永|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美國匹茲堡大學Global Professor

【誠摯推薦】
皮國立教授的這本新作首次揭露了上個世紀初「大流感」狂潮下,中國醫師與人群被遺忘的抗疫故事。當時不受主流重視的傳統醫學,現在也提出成績,參與了國際抗疫的行列。目睹這些最近發展的我們,更能從這本書所娓娓道來的舊事中找到了新的意義。畢竟在席捲全球的瘟疫之前,人類不管是居住在哪個地域,彼此的命運都是環環相扣。
—— 張哲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雷祥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員兼所長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柯惠鈴|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民國女力:近代女權歷史的挖掘、重構與新詮釋》作者

內 容 簡 介

全球第一本中國大流感史專書
揭露近代中國流感疫情之全貌,


探索疾病歷史上的「失語」,
重拾中醫於東亞醫療知識網絡內的發言權。

1918-1920年的全球大流感被稱為「所有大流行病之母」,粗估全球至少五億人受到感染,死亡人數更上看五千萬,是人類史上致死人數最多的流行病。相對於眾聲嘈雜的西方,東亞世界對於這場奪去千萬人性命的瘟疫史研究,卻異常安靜。2019年底開始肆虐世界各地的新冠肺炎(COVID-19),與全球大流感有許多相似之處,引起人們再度關注這段幾乎要被遺忘的疾病史。

今日的科學研究已經證實,1918年爆發的全球性流行瘟疫,其源頭正是H1N1型流感。這波疫情當時也衝擊到中國本土、日本、臺灣、東南亞等地。在許多既有的西方研究中,都未曾對中國的疫情做出全面的介紹與評估,反而多帶有偏見地認為,大流感造成中國難以估計的人口死亡與損害,而且該病的散播源頭正是中國,一如新冠肺炎爆發後那樣。

過往史家在研究中,或多或少的指出1918年大流感的影響,但多偏重世界疫情的論述,對中國疫情則僅有片段之著墨,缺乏基礎、深入的研究,難窺疫情全貌。 日本學者飯島涉曾坦言:「我們對中國當時流感擴散的狀況並不太清楚。」 是以我們目前需要一個對當時疫情全面考察的研究。

皮國立的這本《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國的真相:一段抗疫歷史與中西醫學的奮鬥》,在新冠肺炎仍肆虐不止的此刻,不僅「躬逢其盛」,得以和許多談論西方全球大流感歷史的名著對話,提供了極為重要的中國與臺灣之歷史經驗,更為歷來僅從西醫角度討論或分析的書寫主流,另外開啟一扇中國醫學的視野,剪影這場流感大戲中許多過去未曾深究的細節,頗能讓人耳目一新,並體現了「疫病的危機其實就是轉機」,值得讀者省思。

本書中,作者交錯運用歷史文獻與取自民間日常生活的個案或報刊記載的實例,從而突顯了上層社會與基層大眾所構成的文化現象、歷史記憶,其中「對疾病文化的多元解讀與認識」尤其值得今日的我們給予關注與反思。

【專文推薦】
余新忠|現任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暨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教授,兼任南開大學歷史學院院長
劉士永|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美國匹茲堡大學Global Professor

【誠摯推薦】
皮國立教授的這本新作首次揭露了上個世紀初「大流感」狂潮下,中國醫師與人群被遺忘的抗疫故事。當時不受主流重視的傳統醫學,現在也提出成績,參與了國際抗疫的行列。目睹這些最近發展的我們,更能從這本書所娓娓道來的舊事中找到了新的意義。畢竟在席捲全球的瘟疫之前,人類不管是居住在哪個地域,彼此的命運都是環環相扣。
—— 張哲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雷祥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員兼所長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柯惠鈴|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民國女力:近代女權歷史的挖掘、重構與新詮釋》作者

作 者 簡 介

皮國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研究興趣為中國醫療社會史、疾病史、身體史、中國近代戰爭與科技等領域。
著有《近代中醫的身體與思想轉型:唐宗海與中西醫匯通時代》、《臺灣日日新:當中藥碰上西藥》、《「氣」與「細菌」的近代中國醫療史:外感熱病的知識轉型與日常生活》、《國族、國醫與病人:近代中國的醫療和身體》、《中醫抗菌史:近代中西醫的博弈》、《虛弱史:近代華人中西醫學的情慾詮釋與藥品文化(1912-1949)》、《跟史家一起創作:近代史學的閱讀方法與寫作技藝》等學術專書,並合編有《衛生史新視野:華人社會的身體、疾病與歷史論述》、《藥品、疾病與社會》、《憶載航空城:大園落地生根的記憶》以及高中歷史教科書等等,另有學術論文、專書篇章等80餘篇。

目 錄

推薦序
自序
緒論  一次創新疾病史書寫的嘗試
第一章  初遇流感:俄羅斯流感疫情與中國醫學之認識
第二章  疫病與社會應對:一九一八年大流感在京、津與滬、紹之區域對比研究
第三章  全球大流感在中國的延續:一九一九–一九二○年的疫情
第四章  那些年的中醫抗病毒史:全球大流感疫情中的中醫及其應對方式
第五章  大流感時期(一九一八–一九二○)的物質文化:基於身體、防病與藥品的考察
第六章  從專業知識到家庭醫藥之轉型:民國時期中西醫對流感的治療與調攝
第七章  大流感的歷史記憶:臺灣流感小史
第八章  結論  
註釋
徵引書目

讀 者 書 評

  讀者評鑑等級:★★★★☆ ,共有 0 位網友寫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