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導論--我們是城市動物
第八章--最環保的莫過於柏油路?
書評:重新認識城市的光耀

譯 者 作 品

城市的勝利:都市如何推動國家經濟,讓生活更富足、快樂、環保?(最爭議的21世紀都市規畫經典)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
溫德斯的電影旅程--賽璐珞公路
世界史

人文

【類別最新出版】
被遺忘的中亞:從帝國征服到當代,交織與分歧的中亞近代大歷史
監控危險心靈:穿透人性裂隙的觀護人筆記
敬畏:帶來生命驚奇的情緒新科學
我在荷蘭當都更說客:阿姆斯特丹以人為本的10年街區再生筆記
你有數字病嗎?:數學、數據、績效、演算法,數字如何控制我們的每一天


城市的勝利(DK0007)
Triumph of the City: How Our Greatest Invention Makes Us Richer, Smarter, Greener, Healthier, and Happier

類別: 宗教‧哲學‧人文>人文
叢書系列:EARTH
作者:愛德華‧格雷瑟
       Edward Glaeser
譯者:黃煜文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02月24日
定價:400 元
售價:31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400頁
ISBN:9789571355078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論--我們是城市動物第八章--最環保的莫過於柏油路?書評:重新認識城市的光耀



  第八章--最環保的莫過於柏油路?

摘自本書第八章〈最環保的莫過於柏油路?〉

一八四四年一個怡人的四月天,兩名年輕人在康科德河畔的林中散步。那一年的雨水特別少,溪流水淺,他們可以「輕易從河中捕獲食物,就像印第安人一樣」。兩人隨身帶著從鞋匠那裡取得的火柴,在費爾黑文池畔用松枝生起了火堆。這兩名大膽的探險者饑腸轆轆,想煮點巧達濃湯充饑。  

雨水稀少固然使他們容易抓到魚,卻也讓火堆旁的草叢乾枯易燃。一陣強風將火星吹向草叢,「他們不久便發現自己身陷火海之中,火舌快速蔓延,等到他們想滅火時已經太遲」。其中一人急忙趕回鎮上示警,但火勢已失去控制。超過三百英畝的原始林地因來此遊玩的兩名青年的疏失而付之一炬。  

美國林務署的吉祥物斯莫基熊(Smokey the Bear)可以利用這則故事教導孩子們森林火災的危險, 然而這場火災至少有一名被告堅不認罪。他表示:「我的確在森林裡生火,但我並沒有犯錯,而且現在看來那場火災其實是閃電引起的。」康拉德的居民希望將犯人繩之以法,哪怕是不小心釀成的災害,也必須嚴懲元凶。他們辱罵該名縱火犯是「該死的無賴」、「輕浮無行之人」。《康科德自由人報》的報導聽起來就像十九世紀沉悶的新英格蘭人說著斯莫基熊的臺詞:「希望這起純因粗心而造成的不幸意外,能讓往後來森林遊憩的民眾牢記火災的可怕。」  

這名堅不認錯的青年正是大名鼎鼎的梭羅,他從哈佛大學畢業後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從這件事情之後,他成了環境主義的俗世聖徒。世上存在著少數書籍,這些書在寫作當時不受青睞,卻隨著時間流逝而漸漸受到人們的重視。梭羅的《湖濱散記》就是一個例子。他描述兩年孤獨生活的日記,終其一生一直未能得到關住。但到了二十世紀,這本書突然成為暢銷全球的作品,有數百萬人閱讀這本書,而世界各地具有環保意識的高中老師也以這本書做為教材。  

梭羅喜愛森林,但他也是城市知識分子團體的一員。他是十九世紀初哈佛大學思想溫室裡培育出來的知識分子。更重要的是,他還是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聚集的幾位才華洋溢的人物之一,就在康科德這座小鎮上,居住了許多充滿創造力的思想家。愛默生拉攏,偶爾還出錢資助這些聰慧的心靈,包括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納瑟尼爾.霍桑、瑪格麗特.富勒(Margaret Fuller)、布蘭森.艾爾科特(Branson Alcott)、露易莎.梅.艾爾科特(Louisa May Alcott)與梭羅。  

梭羅是愛默生超驗主義沙龍(Transcendentalist salon)的成員,但他卻讚頌農村孤立的美好,而非城市的互動關係。愛默生在《湖濱散記》的導言中這麼形容梭羅:「他在文學圈子裡是一名反偶像崇拜者,他很少感謝同好對他做的一切,也吝於讚美夥伴,而他虧欠眾人的地方實在很多。」梭羅如果與康科德鎮上眾多才智之士斷絕往來,他是否還能寫出有關孤獨生活的優美文章?例如在《湖濱散記》中以美妙的文字音韻傳達森林寂寥之美。梭羅及其追隨者對城市少有讚賞,他們當然不會理會《康科德自由人報》對於前往森林遊憩的民眾所提出的警告。  

梭羅在林中散步,為的是昇華自己的靈魂,而不是為森林做出貢獻。我搬到市郊,不僅對鄉間毫無好處,反而破壞了環境。我從一名相對節省的城市能源使用者,變成一名大量的碳排放者。我在市區裡的生活空間相當小,因此很輕易就能溫暖整間房子。為了讓市郊寬敞的屋子安度新英格蘭的寒冬,我必須燒掉數百加侖的燃油來取暖。我打算稍微減少能源的使用,卻被我的母親指責為想凍死自己的孩子。我說,我這是在鍛鍊孩子的性格。暖氣加上燈光、空調與其他設備的費用,我在市郊的電費帳單足足是市區的三倍。當然,跟所有住在郊區的美國人一樣,我也變得十分仰賴汽車,每當我前往能一次購足的雜貨商店時,總要耗掉將近一加侖的油料。對於一名在城市出生,直到上研究所前都還不會開車的人來說,這一切實在荒謬極了。  

就像梭羅一樣,我的故事凸顯出一項根本的重點:與鄉村生活相比,城市生活對環境更有利。住在森林裡看起來也許可以顯示自己是個自然愛好者,但住在水泥叢林裡實際上對生態更好。人類是一種具摧毀性的物種,即使我們(包括梭羅)不試圖摧毀事物也是一樣。我們焚燒森林與石油,不可避免傷害了我們周遭的地理景觀。如果你喜愛自然,就離自然遠點。  

一九七○年代,珍.雅各認為我們應該把環境破壞降到最低,我們應該聚居在高樓裡並且走路上班,這種論點在大衛.歐文(David Owen)的《綠化大都會》(Green Metropolis)裡獲得進一步的發揮。如果我們堅持生活在有草地圍繞的環境裡,我們將擴大對環境的破壞。較低的密度勢必需要更長途的旅程,而更長途的旅程將消耗更多的能源。較大的生活空間當然有其優點,但空間寬敞的郊區住房卻也會消耗更多能源。  

關於溫室氣體與全球暖化之間的關係,至今討論仍相當熱烈,全球暖化對地球的影響為何,仍存在許多不確定性。我不是氣候學家,無法針對這些爭議性的話題提出補充說明。然而,即使是懷疑人類是否該為全球暖化負責的人,應該也會承認碳排放量的巨幅增加確實關係著環境危機。  

認為全球暖化具有真實危險性的人,應該把稠密的城市生活列為一項解決方案。往後五十年,中國與印度將不再是貧困的農業國家,這是一件好事。就像之前的美國與歐洲一樣,中印兩國將從農村生活過渡到城市生活。然而,如果數十億中國人與印度人堅持住在綠意盎然的郊區大房子裡,每日開車通勤,那麼世界的碳排放量必將快速增加。有些環保人士似乎希望這些國家一直處於農村狀態。感謝老天,這種想法並未成真。維持在農村狀態意謂著要面臨貧窮與隨之而來的一連串詛咒。關鍵的問題在於,隨著亞洲逐漸發展,亞洲要選擇成為郊區駕駛人的大陸,還是城市公共運輸使用者的大陸。  

環保人士可以主張住在稠密城市裡比較環保,但這麼做他們就沒有理由反對混凝土建築。今日,一些重視生態的父母以蘇斯博士(Dr. Seuss)的寓言故事《羅雷司》(The Lorax)來教育自己的子女,這本童書描述冷酷無情的城市摧毀了美麗的自然景觀。真正的環保人士如果手上有這本書,應該馬上把它扔進資源回收桶,並且抨擊羅雷司的謬誤──城市對環境有害。高樓建築的先驅,如詹尼與雷夫寇特,他們其實比梭羅更能引領民眾走向環保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