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楔子
內文摘錄

作 者 作 品

我們永遠都在:慈悲利他.慈濟醫療志工誌

人文

【類別最新出版】
博物館的守望者: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與我
尼泊爾:不平衡的邊界
被遺忘的中亞:從帝國征服到當代,交織與分歧的中亞近代大歷史
監控危險心靈:穿透人性裂隙的觀護人筆記
敬畏:帶來生命驚奇的情緒新科學


日頭浮海照亮的所在:照護台灣東部醫療的真心英雄(NL00036)

類別: 宗教‧哲學‧人文>人文
叢書系列:人與土地
作者:花蓮慈濟醫學中心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年10月29日
定價:420 元
售價:332 元(約79折)
開本:18開/平裝/320頁
ISBN:9789571395098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楔子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第八章 包裹著毒藥的糖

致敬──第二十三屆個人醫療奉獻獎得主呂黃愛玉護理師

老人過世了,他這一生不算漫長,但其實也不短暫了,讓呂黃愛玉心疼的,是沒有人替老人的最後一程妥善打點。於是她從存摺裡取出一些錢,這些錢是她為了像老人這樣需要居家護理的患者服務所賺來的,回想起與老人相處的那一段時光,有時她做完了護理工作之後,見他碗筷沒洗、居家髒亂,故不得已經一身疲憊,還是挽起袖子來清理乾淨才能安心離去。
  
她不由得想,或許老人人生的最後,最親的就是自己吧!
  
時常陪著太太到深山部落服務的先生,不止一次在心裡嘀咕著:「她對別人的付出也太超過了。」然而靜心而想,這些事情如果太太不做,那麼還有誰能來做呢?
  
在那一個基礎交通建設尚不普及的年代,山間部落常常連路也沒有,要過溪,除了提起膽識涉水而過,否則就得沿著懸崖峭壁邊謹慎行走,對投入護理工作超過四十年的呂黃愛玉而言,這是她早年工作的日常。
  
時常跟著巡迴醫療團隊深入偏鄉的她也看見許多村民為慢性病所苦,但卻受限於醫療知識而無法有效的控制病情,於是她開設課程,培訓了一批當地的志工,由這群志工能替這些慢性病患者量測血壓與血糖,為個案的慢性病管理找出了有效的方法。
  
退休之後,呂黃愛玉卸下了護理師的身份,但卻捨不下她照顧了大半輩子的山區居民,於是她轉而投入志工的行列,期待在自己還走得動、有力氣做些事的時候,將人生奉獻給這片她最深愛的大山。
  
疾病敲響的門,不分貧富貴賤,而慢性病選擇要拜訪的年代,也不分早晚,呂黃愛玉在多年前看見病人為慢性病所苦的景象,並不曾隨著每一個心跳的停止而消失殆盡,至今依然橫行。對花蓮慈濟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葉日?而言,要與之對抗,除了花費心力,也必須要有沉穩以對的耐心。
  
糖尿病的療程從確診的那一刻起,幾乎就是一場無期徒刑的宣判,必須得固定服藥、打胰島素,日子就像在當兵,每個鐘點都必須時刻緊盯,時間到了該吃的藥要吃,該打的針也不能遺漏。
 
「其實現在糖尿病的藥比起以前不僅更有效,同時也更安全。」話鋒一轉,葉日?不願讓糖尿病成為酷刑的代名詞,他得替這個疾病說些好話,彷彿這樣就能讓罹患此病的人多少感覺到生命中還存有一絲幸運。
  
談起早期糖尿病的口服藥物能夠選擇的並不多,雖然降血糖的效果不錯,但造成低血糖的風險卻出奇的高,在新藥出現之前,葉日?常這麼跟學生說:「高血糖可能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傷害一個人,但低血糖可能只需要五分鐘,就會為人體帶來嚴重而且無法恢復的傷害。」
  
藥物的改良,無疑是糖尿病患者的福音,身為醫者,葉日?的知識與學識都告訴著他,在療程的部分理應該做的為何,然而很多時候他卻決定闔上腦袋裡的那本書,選擇對病人而言可以長久配合的方式進行療程,即使那代表療效可能會有所打折。
   
不是為了叛逆,他會這麼做是來自一份源於理解的溫柔。
  
「有些患者,他可能需要多次施打胰島素就可以達到很不錯的效果,但我們有些患者年紀很大了,眼睛也看不清楚,又獨居。」在充足的日光燈下,葉日?瞇起眼,彷彿熾熱的太陽正在他的頭頂,照耀出每一位來到他診間的老人們光明的臉龐,一個一個,他都能叫出名字,也記得他們臉上的紋路是如何排列出複雜又有趣的圖騰,「為了安全性,我就開口服藥給他吃,在學理上這可能不是最佳的方案,但對老人家來說,卻是最周到的方式。」
  
溫柔如果是一瓶顏料,那麼葉日?說著話時柔情,足以繪出一幅五彩繽紛的畫作。

客製化醫療,讓病人不斷藥
  
他想起了其中一位老人,趕在寒冷的過年前急急的掛了他的診。葉日?從來都不想讓年邁的長者在診間外頭的硬椅上等待太久,只是他多數的病患早就習慣早早就位,就怕讓醫師等候,會失了禮,那位故事中的主角也是如此。
  
當叫到了他的號碼時,葉日?還在診間等了一會兒,才見他緩緩的步行進來,身上掛著一個顯眼的傷口。
 
他看了一眼就知道對方所為何來,糖尿病患者的傷口最難癒合,他的傷口不僅大片,又幾乎深可見骨。
  
血紅色的傷口就像一張長滿撩牙的大嘴,步步逼近,逼得他沒有任何的選擇,很快就將老人收治住院,並且轉給信任的整行外科醫師協助照護。
  
傷口照護是一門學問,幸運的是醫院裡有專門照顧傷口的團隊,老人的傷勢很快就獲得控制,一直到過年前,傷口雖然尚未完全癒合,但也已經符合出院的條件。
  
但葉日?還是不放心。
  
「她的傷口還沒完全好,還是必須得配合一天打四劑的胰島素,才能癒合的更快些。」眼見農曆年假即將到來,醫院門診有幾天將會休診,擔心老人家在過年期間有任何變化發生,於是葉日?問他:「有沒有住在你家附近,跟你關係還不錯的朋友?」
  
老人想了想,吃力的要從他又病又痛的身體裡將清晰的神智拉出來,他說住在附近有一個交情還不錯的友人。語畢,他反問葉日?為何如此提問?
  
「或許我們可以請你朋友每天來幫你打胰島素。」
  
葉日?的話,讓老人家不由得深鎖眉頭,臉上的紋路又多了幾條,直說:「有必要這麼麻煩嗎?」深怕刀擾別人的他,自然是不願意的。
  
但葉日?也沒準備就此放棄,此時此刻他選擇將溫柔收斂,並從情緒中釋放出多一些的說服,「不用一天打四次,一天打一次也可以,至少每天都有打到一劑就好。」
  
然而問題還沒能解決,朋友雖然答應了,但為了周全瞭解患者的身體狀況變化,每天還必須得替他量血糖,朋友聽了直說他不會,也不敢。
  
葉日?幾乎要想破了頭,最後在細細瞭解之後,知道老人家附近有間藥局,步行就可以抵達,於是親自去拜訪藥局的藥師,希望能尋求藥師的支援,幸運的是,藥師幾乎是毫不猶豫,一口就答應了他!
  
「這件事情圓滿解決之後,這個年,我才終於能安安心心的過。」葉日?的笑容陽光燦爛,足以照亮清晨的薄暮。
  
像這樣令他費盡心思、量身打造的糖尿病患者,這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位,葉日?大可以按照標準程序開立藥方,讓患者自行克服生活上的不便,但他不願這麼做,「我看過很多患者就這樣停藥了,更壞的情形,是病況急轉直下……」
  
葉日?深知,與糖尿病的抗戰要獲得勝利,並不能只讓患者孤軍奮戰,醫療團隊的體恤形同救命之仗,協助他們更有氣力撐住自己,以勇敢面對疾病所帶來的人生挑戰。

長期抗戰的疾病,無能為力的助援
  
翻開二○一九年健保署所公布的醫療概況報告,密密麻麻的眾多疾病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葉日?從中將糖尿病的數據仔細挑出,又特別拉出花蓮與台東的病患人數,那些阿拉伯數字讓他始終輕柔的的語氣一沉,「我們糖尿病的人數是佔全國排名前幾名。」
  
以人口概論計算,葉日?在腦中粗略估算出患者人數——花蓮約有三萬五千多人,台東也有將近兩萬四千人。他無奈的語氣就像秋蟬的嘆息,表示這些人在漫長的歲月中,都在學習如何與糖尿病和平共處,其中有部分的人能掌握訣竅,但仍有多數人深陷苦戰。
  
「我們對疾病的認知是,如果生病了,就好好的配合醫師的治療方針,只要短期配合,配合的也不錯,那麼疾病就會往好的結果呈現。」想起他所診治過的糖尿病患者,葉日?微微牽動嘴角,那不是笑,而是一種名為苦楚的展現,「可是糖尿病不一樣,這是一種必須要長期抗戰的疾病,甚至必須得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才將糖尿病控制下來。」
  
與疾病和平共處的代價,是必須得一改生活習慣、捨棄喜愛的食物,如此犧牲部分的自我才得以成全身體舒適的條件。糖尿病不僅是一個挑戰人性的疾病,甚至在某些時候也是違反人性的疾病。
  
長期與眾多糖尿病患者接觸的過程中,葉日?看見的大多不是完全的妥協與配合,「很多病人領了藥回去,能按時服藥就已經能算是配合很高的人了;只是很不幸的,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這種等級的配合度是不夠的。」
  
葉日?的眼神裡有著複雜的情緒,身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能理解生活與飲食受限所帶來的折磨猶如酷刑,然而身為一位醫師,他也必須承認,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必須得受到部分的限制,才能相安無事的與疾病共存至壽命的盡頭。
  
然而現實總是處處有難題,花東地區最難以克服的困境,永遠都是醫療資源的匱乏。葉日?坦言,即使多數東部醫院都有將醫療資源帶入偏鄉地區的作為,然而還是有些更細節的部分無法周全。
  
「以糖尿病患者來說,他除了需要醫生開藥給他,也需要營養師去指導他什麼該吃、什麼不該吃,甚至還要衛教師提醒他,生活上該注意些什麼。」輕推滑落的鏡框,葉日?將眼鏡的角度重新調整,在視野變得更清晰的同時,一向溫和的語氣也略微尖銳了起來,「寄一封信到市區,貼張八塊錢的郵票,郵差就幫你送到,但如果要寄一封信到秀林鄉的山區,同樣也是貼八塊錢的郵票就能寄到,但對郵局來說,光是油錢就不只八塊錢。」
  
不談利潤,獨獨成本就決定了捨去的開始,即使有巡迴醫療團隊將醫療送入偏鄉,但資源卻是不足的,沒有營養師、沒有衛教師,只能端看醫師是否有足夠的時間苦口婆心。

眼底鏡巡迴醫療,助患者即早發現
  
雖然現實處處都有打擊,但偶爾也會迎來天降甘霖,風險移撥款這道即時雨,就替原本解決不了的窘境稍稍鬆開了綁緊的入口。
  
「這筆錢雖然不多,但已經足夠讓我們培養一些人才。」葉日?口中的人才並非是訓練一為從零開始的學生,而是藉由風險移撥款的獎勵,支持當地衛生所、衛生室,甚至是巡迴醫療團隊的人員,額外再去補足糖尿病衛教訓練與照顧訓練,「以現有的人力去考取糖尿病共同照顧網的資格,那麼當患者來到眼前時,他們就能及時提供協助與提醒。」
  
然而糖尿病患者的隱憂還不僅如此,其所引起的眼睛病變就像一把暗藏在黑暗中的弓箭,如影隨形,準備隨時擊射。白內障、青光眼、視力模糊隨時都可能發生,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高達百分之四十,嚴重者甚至會導致失明,糖尿病患者的失明率更是一般人的二十五倍!
  
有感於此,在東部地區所有醫院的同意之下,風險移撥款也將部分經費用來執行眼底鏡的巡迴醫療。葉日?直至此時此刻,說話的語氣才逐漸放緩,他進一步解釋,眼底鏡能早期偵測與篩檢糖尿病患的眼部病變,無疑也是一股守護糖尿病患者的力量。
  
「這三年來,主要負責這項工作的是門諾醫院的副院長許明木醫師。」談起這位熱心的好伙伴,葉日?的眼裡堆滿了笑意與敬佩,「但早在有風險移撥款之前,這件事情許副院長就已經做了二十年了!」
  
風險移撥款的款項並不多,頂多只能增加一些服務的範圍與次數,葉日?笑言,或許這麼做的成效只是杯水車薪,但至少這件事情是正在進行式,而非腦海裡無法幻化為真實的藍圖。
  
「也至少,在花東地區,願意這麼做的團隊還是有的。」葉日?坦言,即使有款項的支持與鼓勵,但另一方面無疑也是往醫療團隊的肩上再添上更多的重量,辛苦與辛勞在所難免,可貴的是,這份熱忱的心猶如初昇的朝陽,將光與熱照耀在東部大地的每一吋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