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前言
第一章 生活中早已有無限的層面(節錄)
第二章 私人與公共之間(節錄)

譯 者 作 品

一本書讀懂哥吉拉:解開跨越半世紀的怪獸之謎
去做狂野的夢:反抗、戰鬥、單刀直入,中村修二的職場哲學
暴走社會:鄉民正義、網路霸凌與媒體亂象,我們如何面對反應過度的社會
真正有效的不累處方:日本最權威醫學博士的75個擺脫疲勞提案,讓你身心輕盈、活力不斷電
醫學級肺部鍛鍊法:維持肺臟年輕化,避免流感、氣喘、肺炎、肺阻塞、久咳不癒的呼吸訓練
圖解男女對話辭典
全圖解‧1日60秒懶人整理術
呼出馬甲線:丟掉骨盤枕,遠離喝水也會胖,迎向呼吸自然瘦的時代!
地方創生2.0
向世界頂尖人士學習成功的基本態度

人文

【類別最新出版】
博物館的守望者: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與我
尼泊爾:不平衡的邊界
被遺忘的中亞:從帝國征服到當代,交織與分歧的中亞近代大歷史
監控危險心靈:穿透人性裂隙的觀護人筆記
敬畏:帶來生命驚奇的情緒新科學


第一次自己建國就上手:上任有理,建國無罪,自己的政策自己訂!(REB0013)
独立国家のつくりかた

類別: 宗教‧哲學‧人文>人文
叢書系列:REVOLUTION
作者:坂口恭平
       坂口恭平
譯者:王榆琮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02月17日
定價:320 元
售價:253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72頁
ISBN:9789571369051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前言第一章 生活中早已有無限的層面(節錄)第二章 私人與公共之間(節錄)



  第一章 生活中早已有無限的層面(節錄)

第一章 生活中早已有無限的層面(節錄)

1街友的新層面生活

房子只能算是寢室

我在隅田川附近散步時,看到一些用藍色塑膠布搭成的房子。大約十二年前,二○○○年時,我還是早稻田建築系大四的學生。當時我不想找工作,也沒有打算成立設計公司,對自己的未來一片茫然,不過我每天都會到處觀察,就像是在尋找些什麼一樣。

當時在我眼中,那些人只不過是遊民而已,不過,我卻有些在意他們的生活情形。我在大學裡學習建築知識,打量他們的房子後,我疑惑:這也能算是建築物嗎?這些人的房子看起來很小,小到似乎一點發展性也沒有,我反而還覺得他們很需要別人的救濟。

但有一次,我卻發現一間很特別的房子。雖然看起來不過是由藍布搭成的房子,但屋頂上卻裝著一個很不可思議的東西。仔細一看,才發現那是太陽能發電板。我對這個從來沒見過的高科技房屋感到很驚奇。

走進屋裡一看,還能發現裡頭有一張榻榻米,是一間小房子呢。而且裡頭使用的也全是電器產品喔!房子的規格,正面寬度剛好是九十公分,看得出是一間經過精心設計的房子。

事實上,我認為這間房子是所有我看過的建築物中,最貼近我的想法的房子。不但在都市中自然生息,而且以東京的自然素材為原料,不花費半毛錢(廢物回收利用),親手打造出剛好合住的房屋。這一點和為了勉強配合生活,只好花錢付房貸、房租的現代房子有很大的不同。

雖然大家都稱這種人是「無家可歸的遊民」,然而這又確實是他的家。

和他聊過以後,我更加覺得這真的是一個道地的「家」。同時,我覺得我自己還比較像是借宿在別人的房子裡的遊民。

不過,他家很小,狹窄到讓人覺得這不適合人類居住,裡頭的空間就只有一塊榻榻米長的四十公分大小。我問他,住在這麼狹窄的房子裡,不會覺得很麻煩嗎?結果他說:「這你就錯了。這個房子只能算是我的寢室而已。」

當時我聽了,只覺得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所以他便開始為我解釋。

晴天時,他會在隔壁的隅田公園看書,或是參考撿來的國中音樂課本來彈吉他。此外,公園廁所和自來水也都隨便他使用,而且他一個禮拜會去附近的澡堂洗一次澡。想吃飯就去超市幫忙打掃,就能順便拿到人家給的肉和青菜。所以,對他來說,一個寢室大小的房子就夠用了。

聽完後,我感到茅塞頓開。後來,我在演說中一直提及的許多觀念,就是在這時開始萌芽的。

對他來說,公園就像是起居室、廁所、供水處;圖書館則是書房,超市就像冰箱,至於那個房子就是寢室了。
我把這種生活方式稱為「一個屋簷下的都市」。對他而言,他的居住空間不只有那個房屋,每天生活的整個都市空間都算是他的大房子。同樣的事物,只要改變觀點,就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意義。而他使用的房屋、生活方式、看待都市的著眼點,其中都存在著無數的層面(Layer)。

他看待事物的層面和普通人所見的層面不同,不但沒有人發現到他的這種生活觀點,而且也沒人跟他搶著利用資源,同時沒有人會反對他的行為,而且他還能確實地實踐前所未有的空間使用概念。我發現這和最近常常提倡的「分享」有些不同,而他能將這種空間使用概念完全融入生活裡,這簡直就是「另類層面的生活空間」。人類學家克勞德.李維史陀(Claude Levi-Strauss)也曾表示,借用既有的他物來達成目的,即是「拼裝」的概念。我有預感,這種全新的房屋使用態度,能幫我找到重要的研究線索。

單純的觀點

我們怎麼會覺得人類要生活(不管是用水、用火、吃飯)就非得要有錢呢?而且我們不但不思考這樣是否合理,還像笨蛋一樣乖乖的花錢求生存。結果這種不良的生活方式,反而讓自己愈活愈不安心。

我在看到生活起居一切免費的生活方式時,心中思考著:「如果街坊鄰居們團結起來,讓回收利用的生活圈形成共識,不就能輕易地維持這種不用花錢的生活嗎?」同時我也很好奇,這樣做有這麼困難嗎?

為了維持有錢可花的生活,更加努力地保住工作,在佐佐木先生的眼中,這種勉強自己工作的人才是「笨蛋」,因為這種人「沒有動腦思考」。

通常有人發表這類意見時,就會被批評:「你這種沒在工作的人,才不了解上班不能亂請假」、「辭掉工作只會讓生活變得更難過」,或是「不然你覺得怎麼做才能讓社會進步?那我們的經濟發展又要如何?」,又或是「那種露宿生活能夠成立,還不是因為多數人正常生活,使社會得以正常運作的關係」等等。

但等到這些正常工作的人終於覺醒時,奴隸制度幾乎成了社會運作的普遍現象,人們仍舊不敢罷工。話雖如此,大家依然不覺得這種表面正常、實則奇怪的生活充滿了弔詭的邏輯,所以也不會想到其他層面的生活方式。這就是目前大眾對生活感到麻木的現狀。

我認為社會陷入了一種狀況,就像是每個人都還清貸款後,會造成銀行倒閉一樣,我把這種現象稱為「負債思維」。指的是工作的動機是為了解決負債的這種思考模式。

那種古怪的邏輯,就像是你去申請三十五年的長期貸款,然後就以為自己會在負債壓力下專心工作。你工作的企業和銀行,在賺錢的當下,不但能順利營運,而且你還會歡呼:「萬歲!咱們的經濟得到發展囉。」但當我表達這樣的看法時,總會有人告訴我事情不像我講的這麼單純。但我再反問,那麼其中又有什麼複雜的體制運作時,卻從來沒有人可以給我一個解釋。我看,其實大家也不知道自己所認為的複雜到底有多複雜。

我倒認為,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就該好好想清楚再提出答案,這是很簡單的道理。與其老是把事情想得太複雜,不如先學會讓自己習慣用單純的觀點看待事物,否則我們將難以應付各種複雜的社會現象。

思考產生新空間

在我發現和一般人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的街友生活圈後,經過實地考察,我把這個發現稱之為「層面」。

不論是以前還是現在,人類一直都試著在這唯一的地球上開疆闢土,而這也是造成各種戰爭、對立的原因。日本這個國家的人們習慣透過獲得金錢,來增加自己名下的土地。各種增加自己所有物的行為,就成了活絡社會經濟和生活的基礎。然而,街友們的觀點卻完全不同。

我身處的建築界也是如此。大家都在自己擁有的土地上建造一棟又一棟的建築物,以為用牆壁圍起來才是拓增生活空間的方法。但事實上,真是如此嗎?當然,我個人是持相反的意見。因為不管在自己的領土上建造多少個牆壁互相堆疊的建築,空間事實上還是不會增加,我反倒認為那是在減少生活空間。

而街友們對空間的看法就不是如此了。由於他們大多無法以金錢買地,因此不得不放棄擁有土地的可能。不過,為此他們自己製造出了新層面空間的概念。有別於日本大眾習以為常的「封閉化」社會,他們可以製造出截然不同的生活層面。

當然,街友們不是魔術師,無法真的憑空變出空間,但他們可以善用思考。建築物無法爭取到空間,但透過思考就能營造出絕佳的生活空間。

新層面思維能將創意轉換為空間,告訴我這點的就是鈴木先生房屋的玄關。他只要把門關上,將藍色帆布闔上,將熱水加入容器中,就能變成用來泡澡的塑膠浴缸。如果把門打開,在門的內側掛上菜刀,就會生出做菜用的流理台。隨著站立之處的不同,原本只是作為玄關的空間就能變化出各種用途。

換句話說,隨著使用動機的不同,可以切換到各種不同的層面,讓生活空間因此變多。這和「如何用牆壁圍住一個空間」的概念完全相反,因為這根本不需要使用到牆壁,更何況人類本身就有不斷創造出肉眼看不見的使用空間的能力。

我所說的這種層面,並不是什麼嶄新的技術,而是人類自古以來就擁有的能力。


2為房屋裝上車輪──移動式住家

移動式住家

我對現存會自動向居住者徵收房租的居住環境,以及總會和基礎建設產生連結的社會體制進行了思考,然後開始想找一個異於這種環境的「場所」,來重啟大眾對於「家」的看法。到目前為止,我的工作只是調查街友的生態,不過這次我要向前跨出一步了,為的就是讓社會的視野變得更廣大。

「為何人類要生存就一定要付房租?」這是我對居住所提出的質疑。然而,大家聽了這個問題,都覺得花錢生存是毋庸置疑的事。每個人都認為付房租、用錢買房子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明明就有許多街友在河邊,不用花錢買地就能蓋出免費的房屋。這根本就是明擺著的事實,但我們依然對於花錢付房租的生活模式深信不疑,這個現象其實最值得質疑。

我不反對付錢取得居住環境,但目前的居住體制已經威脅到我們的生存權。換句話說,我覺得這種制度已經違法了。讓所有人都有地方住,不正是我們的國家該負的責任嗎?

即使如此,現在才來抱怨也無濟於事。想要生存,我們只能以具體的行動來解決問題。

因此,我們首先就要改變原本那種自動繳納房租的觀念,並且試著效法鈴木先生。鈴木先生的家沒有牢牢固定在土地上,因此在法律上不能算是「住家」,但在感情上,鈴木先生當然把它當成「家」。而我打算就此觀點做個延伸,進而建造出新型態的房屋。

鈴木先生的家是一間「不是房屋的房屋」。簡單地說,那是間沒有固定在土地上,會移動的房屋。只要看一下日本的《建築基準法》,就會發現鈴木先生的家不能算是「房屋」,所以除了沒有執照也能蓋的優點外,也不需要繳稅,是一棟不被法律框架束縛的自由房屋。

因此,我為自己的房子裝了四個手拉車車輪。光是這樣做,就可以讓移動式住家在法律上不被視為建築物,而是被視為車子。而且施工費只要三萬日圓,還不必繳固定資產稅。這個房屋有三疊榻榻米(約一點五坪)大,可以用太陽能發電板幫iPad和iPhone充電。這麼一來,靠私人用電源使用電器的住宅就簡單地建造好了。

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放置移動式住家的「場所」。在前文中,我們從鈴木先生的故事裡了解到,日本所有土地都已經被分類了。在日本,想建造住宅,就要把房屋蓋在住宅用地上,因此得想辦法用大量的錢取得建地。而我要做的,就是將可建造房屋的場所擴大解讀。

移動式住家在法律上是「車子」,所以不管是農地也好、停車場也罷,只要是能停車的地方,就可以安放移動式住家。尤其東京又有很多停車場,所以接著我要找的是一個願意讓我放房屋的地主。我在問到第三個地主後,對方終於爽快地允諾了。「我只是在停車場放一個很像房屋的『車子』而已,根本沒有違法。」只要地主能認同這點就沒問題了。

不過,他還是問了我一個問題:「你不會住在裡面吧?」

我立刻回答:「對啊,我不會住進去」。

我其實是打算要住進去的,只是不這麼說可能就租不到車位了。但說謊畢竟是不好的行為,心裡多少會有罪惡感。

但是,我又想到,「居住」的定義又是什麼?

我想從法律觀點來解答這個問題,但結果我又發現了讓我吃驚的事。

我們的國家竟然沒有法律規定什麼才算是「居住」。

在裡面接自來水就算嗎?在裡面睡覺就算嗎?在裡面吃飯就算嗎?

事實上,我們根本就沒有規定怎樣才算「居住」。在法律上,擁有「房屋」就要繳稅給國家,然而法律中又沒有任何關於「居住」的規定。簡單地說,國民在居住這方面,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發揮。

由此可見,日本這個國家或許比印象中的還要棒。因為這是一個擁有居住自由的國家,所以我愛怎麼住就可以怎麼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