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作 者 作 品

劉達人外交傳奇錄
猶太人和你想的不一樣

人文

【類別最新出版】
博物館的守望者: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與我
尼泊爾:不平衡的邊界
被遺忘的中亞:從帝國征服到當代,交織與分歧的中亞近代大歷史
監控危險心靈:穿透人性裂隙的觀護人筆記
敬畏:帶來生命驚奇的情緒新科學


嫁禍、驅逐、大屠殺:求生存的猶太歷史(VJK0047)

類別: 宗教‧哲學‧人文>人文
叢書系列:Across系列
作者:丘引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08日
定價:380 元
售價:300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52頁
ISBN:9789571380018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猶太詩人艾新蘭德逃離奧斯威辛集中營,到瑞士的邊界時身上沒有任何證件,瑞士的移民官問他:「你幾歲?」他不假思索地回道:「我兩千歲了。」

是的,猶太人流亡兩千年了。兩千年後,猶太人的流亡沒有結束,仍然繼續滾動。

有一個星期五傍晚,安息日祈禱開始時,亞特蘭大猶太廟的伯格拉比問在場的大眾,你們的先人從哪裡來?此時,現場的人紛紛站起來表態,「我的祖父從俄羅斯來,祖母來自烏克蘭」、「我的祖父來自匈牙利,祖母來自立陶宛」、「我的爸爸來自白俄羅斯,媽媽來自德國」、「我的祖父從波蘭來,祖母是西班牙」、「我的爸爸來自瑞士,媽媽來自英國」、「我的祖父來自葡萄牙,祖母來自法國」……在場的我看得目瞪口呆,他們好像是占滿了歐洲地圖,連南美洲也包羅在內,甚至也有中東的伊拉克和伊朗。這一幕景象猶如電影場景,而隨後的祈禱唱歌時,大家口中唱出來的歌或念出來的祈禱文,竟全是希伯來文,如此的一致,怎麼不教我讚嘆連連呢!

二○一七年的聖誕夜,我邀請格列格和坦亞這對夫妻來家中共進晚餐,他們是我在二○一三年於美東開車旅行六個月的北卡羅來納州威明頓城的接待家庭。格列格是電影攝影師,他們本來住在加州洛杉磯,隨著美國電影城外放,搬到北卡的電影城威明頓,如今亞特蘭大也是電影城,他們才再度搬家到亞特蘭大。他們問我這幾年在做什麼,我談起研究猶太時,格列格突然說:「我是哈西迪猶太人。」我驚訝地說:「哇!我在你們家住了幾天,竟然不知道你是猶太人,而且還是哈西迪!」早知道格列格是哈西迪猶太人,我真不該邀請他們聖誕夜來家中用餐,因為猶太人不只不過聖誕節,還覺得聖誕節是尷尬的節慶。

那趟旅行的另一個接待家庭是在佛蒙特州伯靈頓城的猶太作家馬克,他的太太妲那則是社工,他們家的牆壁都是書,我們共享了二○一四年白雪皚皚的美麗柏曼交響樂的新年音樂會,馬克是樂團的小提琴音樂家,我們還一起去看畫展。這兩個接待家庭剛好都是和異族或異教通婚的人,馬克甚至對我說:「妳想知道猶太媽媽怎麼教養孩子,我可以全盤告訴妳,我就是從那樣的家庭長大的人。」馬克是紐約市布魯克林出生、成長的人,那裡幾乎是猶太社區的天下。

二○一六年,我在慢跑時遇到正在蹓狗的大衛,我們開始互相教學,我教他中文,他教我猶太文化,後來我在他家住了半年,近觀和體驗猶太生活、文化和信仰,因而認識了大衛所有的親朋好友,也參加許多猶太家庭派對,進而看到猶太家庭凝聚力之強勝過華人。我看到大衛每天打電話給爸爸,爸爸也如此,他還常打電話給親戚,親戚也常打電話給他,簡訊更是不斷。例如二○一九年九月底,在猶太新年祈禱會時,伯格拉比談到現代人壓力時說:「就算我一天打電話給媽媽三次,還是覺得做得不夠。」

我發覺家中晚餐時間的客人,吃飯、聊天時若談起我在做猶太研究,偶而就會有客人告訴我,他或她是猶太人,拉力就是如此,他談起祖父母在東歐所受的折磨、壓迫、貧窮……而史蒂夫更告訴我,他的姓氏就是「利息之家」(Zinsenhelm),點出猶太人在歐洲被禁止從事各種工作,只能做基督徒不可做的行業,就是借貸,也是現代的銀行。由於是「利息之家」,史蒂夫的祖父移民美國時是搭頭等艙。有一個朋友安的姓氏居然是李維特(Levite),屬於帶領猶太人逃離埃及的摩西和亞倫的李維(Levi)一族。還有一個教我猶太教的朋友史蒂芬,他的父母也來自東歐,還改姓成貝爾,他說:「我的爸爸和其他俄羅斯猶太男性若沒有移民,會被迫在俄羅斯服二十多年的兵役……」史蒂芬是心理系退休教授,他的兄弟則是經濟學家。有趣的是,客人的家族流亡故事就順勢的在我家餐桌上蔓延開來。

猶太人是全世界最特別也最具特色的民族,他們是游牧民族,隨時準備遷移到另一個有水草的地方,這樣他們飼養的動物才有食物吃。

西元前六○五年,猶太王國被新巴比倫攻陷,猶太先知耶利米預言猶太人將流亡七十年。當時有五分之一的猶太人被迫流亡到巴比倫,他們從沒想到在一夜之間會被迫離開兩千五百年的以色列土地。果然,波斯王居魯士大帝在猶太人流亡七十年時讓他們回到耶路撒冷蓋第二座聖廟,直到西元前三三一年才被亞歷山大大帝攻下(這是指位於南部的猶太王國)。西元前七二○年,北部的以色列王國先被亞述帝國摧毀,很多人逃到猶太王國,有的成為失落的十族。流亡讓猶太人一代代的心靈故鄉都是耶路撒冷,一如《詩篇》中說:「若我忘記您,喔!耶路撒冷,讓我的右手忘記她的靈巧。」

而在更早之前,猶太人的流亡史是在埃及為奴四百三十年。猶太人從法老王的座上客成為法老王的奴隸,從天堂下到地獄,暗無天日,所以得有人帶路逃離,還必須花四十年在荒野去除奴隸的思想和靈魂,才能進入上帝應許之地。

雖然猶太人善於遷徙,但他們不曾想過會在和羅馬帝國戰爭失敗後,從西元七○年就流亡世界兩千年,成為「斷腸人在天涯」,直到一九四八年才在以色列建國。而在這兩千年中,猶太人是小小的一群人,他們有如醜小鴨夾在龐大的天鵝群,一直被美麗的天鵝擠壓。

猶太人兩千年的流亡,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偉大史詩。相較於白先勇筆下的《臺北人》,讓我們看到「外省人」經歷多年抗戰,一九四九年戰敗後,逃到臺灣時的落寞和緬懷往日美好時光。「五胡亂華」讓漢人心有餘悸的「恐怖戰亂」,很多人為此逃難到南方。但不論是一九四九年的「國共內戰」失利或「五胡亂華」奔竄,華人畢竟都還是在自己的文化或土地上生存。猶太人則完全不同,他們不只是「孤鳥插人群」,連宗教都和主流不同,偏偏主流又「不容異己」,他們被認為流的不是乾淨血液,猶太人很長時間都夾在「受洗或死亡」或「受洗或再流亡」的夾縫中。而一再的流亡則成為猶太人的命運;加上歐洲邊界因政治不斷變化,國籍也不停轉換,終至成為虛無而擁抱更廣大的世界,如知名畫家夏卡爾和畢沙羅就是明證。

納粹獵人西蒙.維森塔爾在《每天都是紀念日》中描述,在羅馬帝國時,猶太人占羅馬帝國七~八%的人口,約四百萬人。若以相等人口的大不列顛群島計算,如今世界上該有兩億猶太人。這突顯出猶太人在兩千年的流亡中,因為堅持「做自己」,不斷被屠殺再屠殺,以致人口的成長和世界背道而馳。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研究,二戰爆發前,一九三九年全世界的猶太人口數是一千六百六十萬人,二戰時六百萬猶太人被納粹屠殺了。再根據猶太空中圖書館的統計,二○一八年,全世界共有一千四百六十萬六千人,比二戰前還少。我將皮尤研究中心和猶太空中圖書館的統計結合,粗估若未發生二戰的種族清算,從一九三九年算起,如今世界上至少該有六千萬猶太人。

根據我的大屠殺倖存朋友托夏出生於波蘭的扎列希基(現屬烏克蘭)她在著作《有人必須活著告訴世界:回憶》中描述,二戰爆發時其實有戰中戰,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軍入侵波蘭,殺死一些波蘭囚犯,換穿囚服後宣稱波蘭入侵德國。九月三日英法宣布對抗德國,為猶太人帶來希望。緊接著,托夏和其他波蘭猶太人看見蘇聯坦克上有波蘭軍人,以為是來幫忙,卻沒想到是將有錢的波蘭人和猶太人送死冷死人的西伯利亞,並將基督徒和猶太人分開,她就讀的學校改成蘇聯文學、史達林和列寧,並由蘇聯老師教學,「我們被告知活在最美好的世界,但其實相反。」街上全是蘇聯紅軍,對待波蘭軍人如階下囚。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德軍反攻蘇軍,她的家鄉成戰場。蘇軍撤退後,一九四一年七月四日,匈牙利軍隊進駐。烏克蘭國家主義者依照習俗用麵包和鹽歡迎匈牙利軍隊,數天後猶太人居多的城市卻紛紛傳來大屠殺,烏克蘭農人在神職人員高度尼克帶領下把兩百個猶太人綑綁,強迫他們上船,並將他們推入聶斯特河活活淹死。本來以為匈牙利軍隊會比蘇聯共產軍隊好,沒想到他們也對猶太人大開殺戒,匈牙利軍官們在托夏的祖母家用子彈掃射,還逼猶太人跳舞娛樂他們。更慘的是德國軍隊來了,不但不許猶太人和非猶太人接觸,還把鎮上猶太人的商店物品全買光,商人本來很開心生意興隆,沒想到猶太人的商店全部得交給雅利安人,而且從此不准進入自己的店,納粹隔都也開始了。托夏家後來搬到戈羅堅卡城,該城原有一半人口是猶太人,二戰時被納粹屠殺,只有十二個人因躲在森林而倖存,托夏則是在集中營的倖存者。

無獨有偶,畫家夏卡爾在納粹入侵法國後,原本不相信人性可以壞到那種程度,堅持不肯離開,美國記者一再警告夏卡爾,再不逃走將是死路一條。一九四一年,美國把夏卡爾夫妻偷渡到美國。夏卡爾的家鄉白俄羅斯維捷布斯克城的一半人口是猶太人,二戰後剩下二十三人。他出生的猶太小鎮利奧茲諾,離維捷布斯克四十公里,在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三年間則被納粹占領。

同樣是青少女,托夏因長相如雅利安人,雖在集中營被強迫勞動,但最終倖存,如今她和丈夫弗烈德有三個兒子和五個孫子女。而和托夏相差僅一歲,在荷蘭躲藏兩年的安妮.法蘭克,滿十三歲時獲得生日禮物日記本,於躲藏期間寫了《安妮日記》),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寫下最後一篇,三天後被抓走了,一九四五年二月或三月在集中營死亡。我最近重讀英文版的《安妮日記》,心有戚戚焉。有「波蘭安妮」之稱的十八歲女孩瑞尼亞的日記《瑞尼亞日記》記錄二戰從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二年,直到她在波蘭普熱梅希爾的街上被納粹槍殺為止,日記在紐約的保險箱躺了幾十年後,直到二○一九年九月底一出版,立刻上了紐約時報。兩個愛寫作想、當作家的女孩用她們的生命,意外成為歷史的見證人。

本書一共涵蓋二十一章,從第一章<猶太人不只幫助猶太人>開始,到最後一個章節<療傷、和解,向前走>,每個章節除了故事外還是故事。透過這些故事,你將認識什麼是真正的猶太人和猶太人思想。

閱讀本書,將給你帶來無窮的好處,不只是你想像不到的故事;而且從這本書中看到猶太人一再流亡、受欺凌,一如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寫的「好漢可以被消滅,不可以被打敗。」不只這樣,他們仍高聲呼喚生命,依然站在世界前頭,不但從沒放棄希望,還在修補世界。二○一九年九月底,猶太新年的三個祈禱會上,亞特蘭大猶太廟不斷懇請出席大眾做慈善,請帶食物銀行的塑膠袋回家,以便贖罪日回來猶太廟時帶食物給亞特蘭大的窮苦人,「請不只是提供你們多餘的食物,也請多做善事,將你們最好的食物分給貧窮的人。」誠如維森塔爾的名言:「為了你的好處,請從猶太人的悲劇學習。」讀完猶太人用兩千年流亡所做的歷史見證,人生還有什麼不能跨越?請謹記,永保希望,就是深根的和平(Shalom)。Shalom!

 
內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