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導讀:煙霧繚繞中的真人實事
自序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作 者 作 品

一陣風,留下了千古絕唱
伶人往事:寫給不看戲的人看
這樣事和誰細講
總是淒涼調
劉氏女‧楊氏女
鄒氏女
劉氏女
楊氏女
往事並不如煙(修訂版)
伶人往事──寫給不看戲的人看(增訂版)


往事並不如煙(PE0315)

類別:
叢書系列:People
作者:章詒和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4年10月25日
定價:350 元
售價:27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448頁
ISBN:9571342106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讀:煙霧繚繞中的真人實事自序書摘 1書摘 2書摘 3



  導讀:煙霧繚繞中的真人實事

煙霧繚繞中的真人實事

◎文/林博文

不信青春喚不回,不容青史盡成灰;
低徊海上成功宴,萬里江山酒一杯。
            ──于右任:壬子元日


近幾年來,中國大陸屢有轟動海內外的好書問世,如楊絳的《我們仨》、陳桂棣與春桃合著的《中國農民調查》以及章詒和的《往事並不如煙》。尤其是《往事並不如煙》,其中篇章在《老照片》雙月刊連載時,即人人談論;結集出書後,更是洛陽紙貴,傳誦寰宇;知識分子競相走告,紛以讀過《往事並不如煙》為傲,華人讀書界油然形成了「爭讀章詒和」的現象。

章詒和的父親章伯鈞,乃是四、五十年代鼎鼎有名的黨外人士、第三勢力領袖。章伯鈞熱中政治,也愛買書、藏書、讀書和結交朋友;章詒和從小在父母親身邊親眼看到父執輩的風采,親耳聽到他們的韻事,而她本人亦在青少年時期和這些長輩多所往來。家學淵源的章詒和,在動亂的政治環境中成長,並曾以「現行反革命」的罪名入獄十年,但她刻苦用功,為自己打下了深厚的國學根底,而她又具有觀察入微、牢記於心(作者自謙「記性差得驚人」)的本事,故能為我們留下一部生動、感人的歷史記錄與時代投影。

《往事並不如煙》這本書所寫的人物包括:史良、儲安平、張伯駒夫婦、康同璧母女、聶紺弩和羅隆基,這些人都是中國現代史上有頭有臉、有血有肉的人物。律師出身的史良,一九三六年(民國廿五年)十一月為推動抗日,與沈鈞儒、沙千里、章乃器、王造時、鄒韜奮、李公樸等上海救國聯合會七名首腦,同被國民黨逮捕,史稱「七君子事件」。史良於一九四二年加入章伯鈞等人發起組織的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兩年後改名為中國民主同盟);中共建國後,出任司法部長。儲安平曾創辦《觀察》雜誌,四十年代末嚴厲抨擊國民黨一黨專政,讀者極多,影響至大。風骨嶙峋的儲安平可說是書生論政的偉大典範,有些人把雷震在台灣主持的《自由中國》半月刊,與儲安平的《觀察》,視為現代中國最光彩照人的時評刊物。

夙有「民國四公子」之一美稱的張伯駒,是個多才多藝的收藏家,琴棋書畫詩詞戲曲金石,無一不精,他親筆所寫的悼念陳毅的輓聯〈軍聲在淮海,遺愛在江南〉,毛澤東為之動容。張伯駒和潘素夫婦,以及康同璧與羅儀鳳母女,都是很注重生活品味的人,康同璧的父親是晚清名人康有為,章伯鈞說康同璧母女是「中國的最後貴族」,她們在灰色慘淡的制式年代,所懷念不已的,「還是風雅、細膩、高度審美化、私人化的日子。而康家老宅及舊式禮儀及衣冠所蘊含的溫煦氣息和超凡意境,又使每個人自動獲得了精神歸屬和身分確認。」

作家聶紺弩「對腐朽、污穢、庸俗的事物,有著超乎常人的敏感與憤怒」,他和張伯駒是兩個完全不同典型的人,聶紺弩脾氣剛烈、嫉惡如仇,章詒和說:「他的精神和情感始終關注著國家、社會。就是押在大牢,也從未放棄這種關注。」又說:「聶紺弩的火氣不單屬於個性問題。他能恪守良知,清醒地保持著一個知識分子社會文化批判的堅韌和敏銳,使思想擺脫外力的操作,回到了自身的軌道,……。」不少人認為章詒和寫得最好的一篇是〈一片青山了此身--羅隆基素描〉,她把風流才子羅隆基寫活了。與胡適、梁實秋都有交情的羅隆基,是個絕頂聰明的政治學者兼政治活動家,不到四年時間即獲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他和章伯鈞一樣酷愛政治也參與政治,兩人個性雖異,命運卻相同,都在毛澤東泛濫成災的整人哲學下,被套上所謂「章羅聯盟」的枷鎖。四十年代中期,羅隆基和他的好友聞一多激烈批評國民黨,黨喉舌《中央日報》蓄意影射羅、聞是紅色分子,謔而極虐地宣稱羅、聞應改名為「羅隆斯基」和「聞一多夫」。

章詒和筆下的人物,都各有各的人格特質,也都各有各的才情面貌。儘管如此,他們卻淪於同一命運,都在毛澤東的絕對控制下,苟延殘喘、恐懼徬徨,他們都在同一土地上經歷中國歷史上前所未見的一個荒謬時代與黑暗日子。人性的起碼尊嚴,非唯蕩然無存;個人的丁點自由,更是化為烏有。對章伯鈞、儲安平、羅隆基而言,經此世變,真是情何以堪!他們都是反國民黨的急先鋒,討厭國民黨的人,怎麼會喜歡共產黨呢?一個不把人當人的社會,一個只會踐踏知識分子的毛王朝,章伯鈞、儲安平、羅隆基怎麼能活下去呢!

章詒和有次與聶紺弩對話,引述其父的話說:「父親講,讀馬(克思)恩(格斯)要看德文版的,蘇聯的俄譯本不行。一九六○、六一年的時候,提出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核心是階級和階級鬥爭,父親聽了怒不可遏,說:『把馬克思主義說成是階級和階級鬥爭學說,叫混蛋邏輯。』話的尖銳以及聲音之大,把我和媽媽都嚇呆了。他很反感把馬克思主義說成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在風聲鶴唳的文革年代,一天,章伯鈞約了老戰友、「七君子」之一的章乃器,秘密在康同璧住宅見面。話題說到了文革,章乃器說:「從表面看來,這個運動像是突然發生的。但歷史從來沒有什麼東西是突如其來的,其中不為人知的原因,恐怕已醞釀多年。」章伯鈞則一針見血地說:「依我看,發動文革這個念頭,內因是源於他(指毛澤東)的帝王思想。外因是有感於蘇聯的現實,看到史達林死後出了個赫魯雪夫,他就憂慮得睡不好覺了,還給人家取了名字,叫修正主義。於是,在反修的旗號下,趁著自己還活著,就先要把中國的赫魯雪夫挖出來。至於他和劉少奇的矛盾,決不像報紙上寫的那樣吧。」

談到文革的後果,章乃器表示:「一場文化大革命,給中國形成了兩個極端。一個是極端個人崇拜;一個是極端專制主義。這兩件東西,自古有之。文革是把它發揮頂峰了。」風趣的康同璧看到二章侃侃而談,禁不住說道:「今天哪裡是兩個大右派的聚會,我看是三個大右派的沙龍。」

章詒和不僅生動、細緻地記述了史良、儲安平、張伯駒夫婦、康同璧母女、聶紺弩和羅隆基等人,在人生困頓中的喜怒哀樂;更可貴的是,她也寫出了那個時代的陰影,以及活在陰影下的許多大小人物,讀後總是令人掩卷太息。

最喜歡藉政治運動搞整肅、清算、鬥爭的毛澤東,於一九五七年上半年發動「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運動,號召知識分子對黨和國家政策發表意見,沒想到大批高級知識分子真的大鳴大放,紛紛把心對黨和國家的不滿,盡情宣洩出來。社會學家費孝通寫了一篇膾炙人口的〈知識分子的早春天氣〉,儲安平批評中共「黨天下」,羅隆基尖銳地說:「現在是無產階級的小知識分子領導資產階級的大知識分子」。毛澤東看到知識分子的熱烈直言,他火大了,特別是羅隆基那句話和儲安平的「黨天下」論,老毛憤怒極了,大鳴大放變成引蛇出洞,他決定把鳴放運動轉向為整風運動,開始反右,大整知識界和政界的異己,至少五十萬人被戴上右派帽子,遭到人格上、生活上及政治上的極端歧視和嚴重打擊。一言以蔽之,反右運動打開了毛澤東以「哲學家皇帶」統治全中國的「潘朵拉的盒子」(Pandora掇 Box)。從此,直到老毛病死,中國大陸實際上就是一座「毛記煉獄」。

一九九○年秋天,一群研究中國現代史的美國學者,在華盛頓和李大學(Washington & Lee)舉行三天的「二十世紀中國的反對派政治」研討會,這是西方學者首次聚集一地討論中國政治中最脆弱的一環--在野的反對勢力。與會學者提出了數十篇論文,探討張君勱、羅隆基、儲安平、鄧演達、黃炎培、梁漱溟、晏陽初、沈定一、吳 ^ 、曾琦等人物;以及第三勢力、自由主義、救國會、中華職業教育社、鄉村建設、平民教育、民盟、國民參政會、無政府主義、青年黨等小黨派。

美國學者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如果在二十年代開始,當政的不是國民黨亦非共產黨,則中國政治將會是怎樣的一個局面?除了國民黨和共產黨,中國還有沒有別的政治選擇?有沒有第三條路可走?「二十世紀中國的反對派政治」研討會,即是要探討長久以來一直被忽略、被漠視的小黨派的命運。

德高望重的前民社黨領導人之一蔣勻田,七十年代在香港《中華月報》發表一系列參與國共和談的文章,後由香港友聯出版社結集出書,書名就叫《中國近代史轉捩點》。書中提供了作者和章伯鈞、羅隆基、梁漱溟、黃炎培、毛澤東、周恩來、孫科等第三勢力、共產黨及國民黨領導層打交道的第一手資料,極為珍貴。中共要人葉劍英讀後,囑人傳話蔣勻田,謂該書:「所言皆真」。蔣勻田提到張君勱負責草擬《中華民國憲法》時,羅隆基、章伯鈞、沈鈞儒皆反對第一條條文〈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一詞,周恩來、秦邦憲卻不表態。經討論後,大家贊成保留此句,章伯鈞則建議在「民有、民治、民享之共和國」內,加上「民主」二字,變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全體皆無異議。

蔣勻田筆下各黨各派集思廣義的場面,而今安在哉!國民黨拒第三勢刀於千里之外,共產黨亦視第三勢力如糞土。反右以後,大陸知識分子被整,讀書人對政治噤若寒蟬;同樣地,國民黨亦在蔣介石的主導下,封殺了《自由中國》半月刊,雜誌發行人雷震坐牢十載。常在《自由中國》發表政論的台大哲學系教授殷海光,更是慘遭國民黨特務的不斷壓制。國民黨的雷震當年在舊政協常和章伯鈞、羅隆基等人一起開會,然晚年卻同遭政治噩運,真是國共「隔海同唱」的一大諷刺!

章詒和說她偕母親於一九八五年前往北京八寶山公墓追悼史良,民盟中央的幹部已不知民盟創始人章伯鈞、李健生夫婦為何許人。其實,海內外中青年一代知道羅隆基、儲安平、聶紺弩、張伯駒、康同璧和史良的人,也已不多了。好讀書的人、關心兩岸民主走向的人,正好利用展讀《往事並不如煙》的機會,重溫那一段擾攘不安的歲月,重新認識章詒和筆下的人物。透過這些人物的身影,我們會更了解過去,也會更惕厲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