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書評
書摘 1
書摘 2

作 者 作 品

張學良、宋子文檔案大揭秘
1949浪淘盡英雄人物
1949石破天驚的一年
悸動的六○年代
跨世紀第一夫人宋美齡(增訂版)

人物傳記

【類別最新出版】
范用:為書籍的一生
百年周家兩個世界:中國大動盪中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
渡阡陌:我家的兩岸故事(二)
朋友、戀人與最糟糕的事──馬修.派瑞回憶錄
在蔣經國日記找到真愛軌跡:揭密強人世界裡的夫妻、親子、情史等獨特生命篇章


跨世紀第一夫人宋美齡(BC0118)

類別: 社會‧文化‧傳記>人物傳記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林博文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0年02月16日
定價:450 元
售價:35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584頁
ISBN:9571330612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評書摘 1書摘 2



  書摘 1

宋嘉樹──一個朝代的締造者(上)

宋美齡的「仙履奇緣」故事從她的父親宋嘉樹開始。

沒有宋嘉樹的開創精神和買辦思想,就不會有顯赫的宋家王朝;沒有宋嘉樹的「美國經驗」和精明幹練,也就不會有宋家三姊妹的璀璨奪目。


海南島韓家子弟渡重洋

宋氏家族對近代與現代中國的影響,由宋嘉樹開其端,而由六個子女繼其成。

原籍海南島文昌縣的宋嘉樹(又名耀如),一生多釆多姿,他的身世背景、他的遠渡重洋、他在上海十里洋場的發跡,都充滿了傳奇性。宋嘉樹原姓原名為韓教準,他的父親是韓鴻翼,夫人王氏,生有三男一女,教準為第二個兒子。由於家境困難,韓教準 9 歲時(1875 夏)隨哥哥(韓政準)到爪哇一個遠房親戚處當學徒,訂了 3 年契約。1878 年年初,教準在爪哇遇到了一位姓宋的堂舅,這位堂舅原在美國加州當華工修築鐵路,後來跑到東岸波士頓開設一家專售中國絲茶的小店,他是在海南島探親後返美途中經過爪哇。韓教準不等約期屆滿就跟著堂舅一起買棹遠渡新大陸(註 1)。

韓教準到了波士頓之後,頗得堂舅的歡心,於是這位膝下猶虛的堂舅就把教準收為兒子,改姓宋,取名嘉樹,又名高升(註 2)。宋嘉樹在絲茶店裡打工當店員,當時被滿清政府選派赴美就讀的幼童留學生,常從麻州劍橋越過查爾斯河到波士頓宋嘉樹的店舖裡採購、聊天,在這批小留學生中,牛尚周和溫秉忠與宋嘉樹成了好朋友。牛尚周和溫秉忠皆是中國第一個留美學生容閎向清廷建議派遣出國「肄業」的幼童,江蘇籍的牛尚周屬於第一批,同治 11 年(1872 年)抵美,廣東籍的溫秉忠則屬第二批,1873 年到達美國。牛、溫常勸宋嘉樹找機會到學校唸書,增進知識,以便將來回國後謀個理想的工作,宋嘉樹對他們的鼓勵,牢記於心。日後,牛尚周、溫秉忠和宋嘉樹,都結成了連襟(註 3)。

宋嘉樹想要唸書,不願再當店員,他的堂舅兼養父卻不准他上學,要他學會做買賣。上進意志極強的宋嘉樹終於出走了,他不甘心一輩子與絲茶貨物為伍,他偷偷跑到波士頓港口一艘國稅局緝私船「亞伯特.加拉廷號」(Albert Gallatin)上躲起來,39 歲的挪威裔船長艾力克.加布爾森(Eric Gabrielson)收容了他。1879 年 1 月 8 日,加布爾森在船員名冊上記下了宋嘉樹的名字和年齡(16 歲,事實上應為 13)(註 4)。加布爾森對宋嘉樹的勤勞苦幹,頗有好感,常教他一些應對進退之道和美國習俗,年少的宋嘉樹沒有自卑感,亦不怕水手同事的粗魯與種族偏見。不久,加布爾森被調至北卡羅萊那州溫明頓的另一艘國稅局緝私船「舒勒.柯法克斯」號(Schuyler Colfax),宋嘉樹隨後亦跟著去(註 5)。

19 世紀八○年代的美國南方,華人少之又少,宋嘉樹在北卡州溫明頓變成「稀有動物」,當他到教堂做禮拜時,轟動一時。加布爾森的好友、內戰退伍軍人羅傑.穆爾(Roger Moore)是當地衛理公會(Methodist Church)的重要人物,負責男子讀經班,他把宋嘉樹介紹給李考德(Thomas Page Ricaud)牧師。李考德突發奇想,打算將宋嘉樹改造成一個醫生傳教士,使他在回到中國之後,既能行醫、又能傳教,治病又救人,一舉數得。在李考德牧師的勸誘下,宋嘉樹終於同意皈依上帝、信奉基督。1880 年 11 月 7 日的溫明頓《明星報》刊出了一則第五街衛理公會的短訊:「今天上午的洗禮儀式將在東教堂舉行。一位中國皈依者將是享受這項莊嚴權利的人之一,也許是迄今為止在北卡州接受基督洗禮的第一位『天朝人』,李考德牧師將主持儀式。」(註 6)


富商義助宋嘉樹讀大學

1881 年 4 月,穆爾上校和李考德牧師把宋嘉樹送到北卡州三一學院(即杜克大學前身)進修,並致函南方首富兼杜克大學創辦人之一的朱利安.卡爾(Julian S. Carr),請求他負擔宋嘉樹的學費,卡爾一口答應。卡爾的義舉非但徹底改變了宋嘉樹的一生,亦在相當程度上改寫了近代中國的走向。卡爾參加過內戰,退伍後向父親借了 4000 元投資北卡州竇罕(Durham)的一家煙草公司,數年之間即發大財,其主要事業為煙草和棉花。卡爾是個慷慨大度的人,許多南軍老兵的寡婦向他申請子女的教育費,他都慨然應允。宋嘉樹和卡爾一直維持很好的關係,卡爾甚至認為小宋「實際上是家裡的一分子」(註 7)。也有人懷疑宋嘉樹結婚時,曾向卡爾借了一筆錢為新婚妻子買嫁妝(註 8)。

宋嘉樹在三一學院苦練英文、勤讀《聖經》。入學兩個月後,宋第一次寫英文信,寫給他在海南島的生父韓鴻翼和上海美國南方衛理公會布道團團長林樂知(Young J. Allen)牧師。宋嘉樹在三一學院很用功,也很快樂,一年後卻突然轉學到田納西州納希維爾的范德比特(Vanderbilt)大學神學院。小宋為何悶聲不響地易地進修?原來他和大富豪兼義助人卡爾的堂弟卡爾(O. W. Carr)教授之女艾拉(Ella),過從太密,小宋一天到晚往艾拉家跑,聽她彈琴、唱歌,「白人長輩」們看不順眼了,皺眉頭了。艾拉是個活潑、甜美、苗條的女孩,宋嘉樹個子不高,約 5 呎 4 吋,皮膚黝黑。一天,小宋被艾拉的母親從屋子裡攆出來,且不客氣地告訴他以後不可再上門。在「白人長輩」的心中,宋嘉樹只能當上帝的子民,回中國傳教,絕不能與白人婦女發展進一步的關係。小宋傷心不已,離開溫明頓前,向三一學院院長夫人告別,情不自禁摟著院長夫人痛哭失聲。小宋到了納希維爾,寄了一張照片給艾拉,半個多世紀後,垂垂老去的艾拉仍珍藏著這張照片(註 9)。

宋嘉樹在范德比特讀了 3 年神學(1882~1885),在這 3 年內,他的智力逐漸成熟,同班同學約翰.歐爾(John C. Orr)對小宋的回憶是:「一開始,大家不太注意他,我們對他只是有點好奇而已,他只不過是個中國人。但這些都改變了。他的頭腦不錯,英文亦講得準確而流利,通常還會耍耍幽默,大家開始喜歡他,帶他參加校園裡的所有社交活動。……他的功課準備得還不錯,考試皆能過關,在 4 個人一班的神學班上以優等成績畢業。」(註 10)不過,范德比特大學宗教學院代理院長溫頓(George B. Winton)對宋嘉樹的印象卻和歐爾完全不同,溫頓說,小宋是個「毛毛躁躁的小傢伙,充滿活力與樂趣,但不是一個好學生,對宗教似乎不太有興趣,更別提傳教了。事實上,宋回到中國後,對一些事業發生了興趣,他後來結了婚,他的妻子肯定比他行。」(註 11)

宋嘉樹於 1885 年 5 月畢業,他想留在美國學醫,卡爾也贊成,但教會不同意,范德比特大學校長馬克諦耶(Holland N. McTyeire)主教,同時也是上海美國南方衛理公會布道團負責人,堅決反對宋嘉樹學醫,他要小宋儘快回到上海傳教。

1886 年 1 月,宋嘉樹從新大陸回到了上海,他雖然興奮,但上海對他卻是一個全然陌生的地方,也不會說上海話,他必須從頭開始適應新環境。最糟糕的是,他在心胸狹窄、剛愎自用的林樂知的控制下做一名神職人員。林樂知於 1860 年即到上海,曾協助洋槍隊頭子戈登(Charles George Gordon)對付太平天國,在滬上傳教達 47 年之久;以設立學校、辦報、著述等方式向中國知識分子和官紳階級宣揚基督教教義,並對中國的政治改革提過建議(註 12)。

自視甚高的林樂知極瞧不起宋嘉樹,他認為宋肚子裡沒有墨水,既不如他的助手沈毓桂、蔡爾康的飽學,亦比不上精通中英文的年輕學者,宋嘉樹除了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之外,對「中國學問」一竅不通(註 13)。林樂知在寫給馬克諦耶的信中,甚至貶稱宋嘉樹是「一個失去民族特徵的中國佬」(a denationalized Chinaman) (註 14)。他拒絕讓宋享受一個由美國訓練和任命的傳教士所應享有的待遇及地位,竟然只給他 15 元月薪,這個戔戔之數只能滿足上海郊外的農民。林樂知亦不准宋回海南島探望近十年未見的親生父母。宋要求調往日本傳教,遭到拒絕,百般無奈的宋嘉樹並不氣餒,他是個經歷過風浪的人,決心自己走出一條路(註 15)。


名媛倪桂珍下嫁宋牧師

宋嘉樹脫下了西裝,卸下了領帶,穿起了長袍,戴上瓜皮帽,儘量去除洋派作風,開始認真學上海話、看中國書;在吳淞、昆山及蘇州一帶努力傳教,不畏寒暑,同時在上海中國公學兼課教英文,胡適就是他的學生。宋嘉樹在上海與留美幼童牛尚周、溫秉忠重逢了,清廷於 1881 年中止幼童在美國的留學生活,把他們全數帶回中國,原因是這批小留學生越來越洋化,幾乎「數典忘祖」了。

宋嘉樹與牛尚周、溫秉忠見面,高興無比,牛、溫知道小宋的處境後,極為同情,並大力幫他的忙,牛尚周做了一件影響小宋一生的大事,即介紹浙江名媛、明代學者徐光啟的後裔倪桂珍給宋嘉樹。1887 年夏天,22 歲的宋嘉樹與 19 歲的倪桂珍結婚(註 16),陪嫁的是一份豐厚的嫁妝以及娘家有頭有臉的社會地位和十分良好的社會關係,這些都是宋嘉樹在上海打拚時代所急需的後盾(註 17)。沒有宋嘉樹的長袖善舞,就不會有宋家子女的出人頭地;同樣的道理,沒有倪桂珍的「幫夫運」,宋嘉樹也不可能飛黃騰達。

倪桂珍是浙江餘姚人,1869 年生於上海,她的祖先徐光啟在明朝萬曆年間(1601 年)即在北京加入利瑪竇主持的天主教耶穌會,而成為中國最早信奉西教的名人,上海的「徐家匯」,據說就是因徐光啟住在該地而得名。倪桂珍的父親倪韞山是個學者,改信基督教而成為聖公會教徒(Episcopalian),因在徐家擔任家庭教師而與徐家的小姐結婚。倪桂珍畢業於上海美國聖公會主辦的培文女子高等學堂,並在母校任教(註 18)。

倪桂珍為宋嘉樹帶來了好運,結婚後第 2 年,宋即升為正式牧師,1890 年停止巡迴布道,成為上海郊區川沙地區傳教士。同時,他也祕密加入反清組織三合會。宋嘉樹頗為能幹,頭腦好、反應又快、觀察力敏銳,他知道如何做一個好牧師,更清楚如何拓展地盤,他以神職工作為中心,開創一個多元化事業。他為美國聖經協會當代理人,代售《聖經》及其他宗教書刊;加人美華書館,成為有經營權的股東;大量翻印中文《聖經》,為林樂知的《萬國公報》和一些宗教團體承印書籍,獲取優厚佣金;並祕密印製反清文宣。美華書館成為當時東亞最大的出版社之一(註 19)。

宋嘉樹一面傳教,一面做生意,亦即一手捧《聖經》,一手握鈔票。他擔任上海福豐麵粉廠經理,從海外進口機器,而成為上海「第一個代辦外國機器的商人」,也是第一批擁有重型機械的中國企業家之一(註 20)。生意愈做愈大,宋嘉樹有錢了,生活環境大大改善了,他是個大忙人,做生意對他是個挑戰,他熱愛這種挑戰,牧師工作已不再適合他,他更適合做買辦,他向教會提出辭呈,他只要做一個虔誠、熱心的基督徒,但不再擔任牧師職務。宋嘉樹雖告別了神職,仍積極為教會事務而奔走,1895 年「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正式成立,宋為該會負責人之一,積極推動成立上海市基督教青年會(1900 年),並捐助設立上海青年會館(註 21)。


注釋

1. 尚明軒、唐寶林《宋慶齡傳》,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 年 1 月 3 刷,頁 6~8;《文昌文史》第 2 期,海南島:文昌縣政協文史組出版,1987 年 4 月 1 日;于醒民、唐繼無、高瑞泉《宋氏家族第一人》上冊,香港:星輝圖書公司,1988 年 1 月,頁 3~31。宋慶齡告訴美國記者史諾(Edgar Snow),她的部分祖先是海南島客家人,參看Edgar Snow, Journey to the Beginning,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58, 91。

2. 《宋慶齡傳》,頁 8。宋家的兩個「謎團」是宋嘉樹的名字和宋美齡的生年。據《宋氏家族第一人》(上冊)說,宋耀如「本姓韓,1880 年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受洗時的教名是查理.瓊斯( Charlie Jones)。初返國時,用名為宋教準,照字面是決心以基督教的理想為人生的準則。以後,著名的《萬國公報》主筆沈毓桂先生替他改名為曜如,字嘉澍(樹)。耀、曜二字相通,曜如者,如同普照大地之明輝也。嘉澍典出《後漢書‧明帝紀》中的「冀蒙嘉澍」,意思是及時雨的澆灌。」(頁 2);尚明軒、唐寶林合著的《宋慶齡傳》的說法為:「……宋嘉樹,是宋氏家族的奠基人。他原名韓教準(乳名阿虎),又名宋耀如,西名查理‧瓊斯‧宋(Charles Jones Soong)……。」(頁 5 );劉家泉的《宋慶齡傳》(北京中國三聯出版公司,1988)則說:「宋慶齡的父親宋嘉樹,原名喬蓀,字耀如,他本姓韓,父親叫韓鴻翼,生三子,長子政準、三子致準,宋嘉樹是次子,原名韓教準。」(頁 5)

3. 尚明軒、唐寶林《宋慶齡傳》,頁 9;《宋氏家族第一人》,頁 124~171;勒法格(Thomas E. La Fargue)著、高岩譯《中國幼童留美史》,香港:文藝書屋出版,1980 年 8 月,頁 210~213。

4. Sterling Seagrave, The Soong Dynasty (New York, 1985),20-23;《宋慶齡傳》,頁 6、11。

5. Seagrave, 24;《宋慶齡傳》,頁 10。

6. Seagrave, 27。

7. 前引,29,65。

8. 1905 年宋嘉樹重返美國的最主要目的,乃是向卡爾募捐孫中山的革命經費以及向華僑籌款。1906 年,宋嘉樹帶了 200 萬美元的革命經費回到上海,其中最大的捐款人即是卡爾。宋嘉樹日後的發財致富、善於投資經營,實係受到卡爾的影響。1917 年,喪偶不久的卡爾來到了上海,剛從麻州韋思禮學院畢業返國的宋美齡協助父親招待卡爾。卡爾在上海受到熱烈的款待,因反對女兒慶齡嫁給孫中山而和孫鬧得極不愉快的宋嘉樹,亦不得不暫時與「二女婿」一起接待遠方來的大恩人。Seagrave, 65, 91, 143-144。

9. Seagrave, 35-36。

10. 前引,37。

11. 同前。

12. 《宋慶齡傳》,頁 17。

13. 前引,頁 16~17。宋家六子女皆未受過正規的中國傳統教育,故成長後中文皆不行,家庭交談以英語和上海話為主,宋子文做官後,不看中文公事,只看英文報告。宋美齡晚年發表的一些中文文章和講稿,幾全由孔令侃代筆。

14. Seagrave, 48。

15. 同前;《宋慶齡傳》,頁 18。

16. 《宋慶齡傳》,頁 23。抗戰期間曾任國民黨中宣部駐英、美代表的老外交家夏晉麟在其回憶錄《我 5 度參加外交工作的回顧》(1978 年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中說:「我未來太太(牛惠珍)的一位長輩溫秉忠先生……溫先生當時任外交部顧問,工作清閒。但在清末他卻是兩江總督端方屬下的一位紅道台。曾為端方處理過不少有關外交及教育事務。1905 年曾隨憲政改革考察團赴歐美。此外他也曾 3 次率領教育考察團赴美,並有三批中國留學生隨行,宋氏三姊妹中之二即在其中。1912 年,國父北上商談國是時,溫先生曾擔任國父之首席政治顧問。」夏晉麟的岳父牛尚周與溫秉忠皆為清廷選派赴美的幼童留學生,溫、牛即在波士頓結識宋嘉樹,三人日後成為連襟。牛尚周的兩個兒子牛惠霖、牛惠生均為著名外科醫生。據蔣介石的「御醫」熊丸說,蔣因西安事變時背部受傷,渾身痠痛,骨科醫生牛惠霖建議他去拔牙,把牙齒全拔之後,痠痛自然好轉。委員長聽了建議,便把牙齒全部拔掉,痠痛也果真痊癒……。」見《熊丸先生訪問紀錄》,頁 8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8 年出版。

17. 《宋慶齡傳》,頁 23。

18. 同前。徐光啟,上海人,明萬曆進士,崇禎時做到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參機務。義大利教士利瑪竇來華傳教,徐加入天主教,教名保祿,向利瑪竇學天文、曆算、火器,尤精於曆。與義大利人龍華民、鄧玉函、羅雅各等修正曆法。徐可說是中國人研修西學的第一人,著有《農政全書》、《幾何原本》。

19. 《宋慶齡傳》,頁 19;Seagrave, 86。

20. Seagrave, 66; Emily Hahn, The Soong Sisters, New York: Doubldeday, Doran & Co., 1941, 24。

21. 《宋慶齡傳》,頁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