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書評
書摘 1
書摘 2

作 者 作 品

張學良、宋子文檔案大揭秘
1949浪淘盡英雄人物
1949石破天驚的一年
悸動的六○年代
跨世紀第一夫人宋美齡(增訂版)

人物傳記

【類別最新出版】
朋友、戀人與最糟糕的事──馬修.派瑞回憶錄
在蔣經國日記找到真愛軌跡:揭密強人世界裡的夫妻、親子、情史等獨特生命篇章
家在世界的屋宇下:諾貝爾獎經濟學大師阿馬蒂亞.沈恩回憶錄
撥雲見日:張麗善的情意政道
春日的偶遇:白色恐怖、我的阿公黃溫恭與家族記憶追尋


跨世紀第一夫人宋美齡(BC0118)

類別: 社會‧文化‧傳記>人物傳記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林博文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0年02月16日
定價:450 元
售價:35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584頁
ISBN:9571330612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評書摘 1書摘 2



  書摘 2

宋嘉樹──一個朝代的締造者(下)

得意商場 熱心資助革命

宋嘉樹在宗教活動和企業經營上的成就,只是提升了他的社會地位,使他成為社會名流,真正使宋嘉樹與時代潮流掛鉤的乃是他和孫中山的關係。他於 1892 年在廣州創設基督教青年會時,經由陸皓東介紹認識了孫中山(註 22)。在美國打過工、吃過苦、讀過書的宋嘉樹,當然了解中國國力的積弱不振,在西方逐漸進步之際,滿清中國卻一步步往後退。他是個有理想的人,和孫中山、陸皓東使用英語和廣東話作「終夕談」之後,宋受到了孫中山所描繪的革命遠景的啟發,決定傾全力協助孫中山進行革命事業(註 23),但他不是下海搞革命,而是以做生意當掩護,以金錢資助革命。

宋嘉樹的賭性很強,也是個機會主義者,他的智慧和見識促使他願意為孫中山的革命事業投入巨大的賭注。由於同樣喝過洋墨水,又同為基督徒,孫、宋大有「一見如故」之感。1894 年秋天,李鴻章拒絕接見孫中山,當然也就看不到孫花了心血所撰的〈上李鴻章書〉。剛好《萬國公報》正由宋嘉樹所經營的美華書館承印,宋即把〈上李鴻章書〉刊登在《萬國公報》上。也就是在 1894 年,孫中山在宋家第一次見到了 1 歲多的宋慶齡(註 24),當時誰也沒料到這個可愛的女嬰竟會在 21 年後,不顧父母親的強烈反對,奔赴日本嫁給大她 27 歲的孫中山!

1895 年,宋嘉樹致電在檀香山的孫中山,勸其回國進行武裝革命,孫急速回國發動廣州起義,不幸失敗,陸皓東壯烈成仁,孫被清廷通緝,從此長期流亡海外。宋嘉樹則因未暴露身分得以繼續掩護革命,利用美華書館大量印行興中會、同盟會宣傳小冊和孫中山所著的《倫敦被難記》。1905 年,宋嘉樹被孫中山吸收為同盟會會員(註 25),宋是個腳踏實地的優秀革命同志,孫中山於 1912 年 4 月 17 日所寫的〈致李曉生函〉中,盛讚宋嘉樹參加革命「20 年來始終不變,然不求知於世,而上海之革命得如此好結果,此公不無力。然彼從事於教會及實業,而隱則傳革命之道,是亦世之隱君子也。」(註 26)

精力充沛的宋嘉樹在上海灘的日子過得極為充實,做生意、教會活動和地下革命工作,使他忙得不亦樂乎。他和倪桂珍的家庭生活頗為美滿,在 17 年內,宋家添了 6 個子女:長女藹齡(1889 生)、次女慶齡(1893 生)、長子子文(1894 生)、三女美齡(1897 生)(註 27)、次子宋子良(1899 生)、三子宋子安(1906 生)(註 28),這 6 個子女即是日後「宋家王朝」的基本成員。

宋嘉樹在慶齡出生後未久,即在上海虹口郊區置產買地、大興土木,蓋了一座半中半西的大洋房,房子後面有一個很大的菜園。新宅座落在遠離市囂的郊外,頗為寧靜,常使宋嘉樹回憶起當年在美國北卡州的日子。在美國八載,宋嘉樹深受美國文化與教育的薰陶,他對中國教育是陌生的,也可以說是不信任的,他知道中國必將在西潮的東漸下逐步脫離舊社會、舊文化的陰影。他在中西文化交匯的上海闖天下,他的美國背景對他是一大助益,他的買辦思想使他深深了解到「美國關係」的價值以及美國教育的實用。於是,他下定決心,他的六個子女都必須接受最好的美國教育、道地的美國教育。他決定送他的 6 個子女放洋留學美國,就像他當年在北卡州三一學院和田納西州范德比特大學就讀一樣。因此,他的 6 個子女陸續到美國唸書,每個子女在美式教育的培養下,思想、生活、處世和待人接物都變成相當美國化,英語成為宋家的第一語言(註 29),上海話居次,雖然他們的祖籍是海南島,卻沒有人會說廣東話和海南島話。

1911 年 10 月 10 日革命黨人在武昌起義,辛亥革命成功,「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卻未能在中國的土地上躬逢其盛。放逐在外的孫中山此時正好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丹佛市,他是從美國的報紙上看到辛亥革命成功的消息(註 30),但他並未急著回國,先到英國經歐洲於 12 月 25 日回到睽違 16 載的祖國。孫一抵上海即受到熱烈歡迎,並被 17 省代表會議推舉為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

1912 年元旦,孫中山從上海到南京宣誓就職,宋嘉樹一家亦同往。典禮上,宋嘉樹夫婦、藹齡、子良、子安都坐在前排座位,顯示了宋家與孫中山的親密關係,慶齡、子文和美齡仍在海外,未克參加這次大典(註 31)。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1910 年即自美國留學回來的宋藹齡在父親的推薦和孫中山的欣然同意下,擔任孫的英文祕書。藹齡精明細心,曾協助其父處理教會和公司的組織事務及募集資金,孫中山對她的工作表現頗為讚賞。


孫文亡命東瀛 宋家尾隨

孫中山於 1912 年 4 月被迫將臨時大總統職位讓給袁世凱,袁上台後即進行復辟;1913 年 3 月派特務刺殺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並與英、法、德、日、俄 5 國銀行團簽約借 2,500 萬英鎊,即所謂「善後大借款協定」。孫中山推動「二次革命」討袁,失敗後,於 8 月亡命日本,袁世凱派刺客追蹤,孫在日本輾轉逃命,最後在東京梅屋庄吉家中隱居。不久,宋嘉樹一家也移居日本,賃居於橫濱,宋藹齡則繼續擔任孫的英文祕書,閒著無事,但患有腎臟病的宋嘉樹亦和藹齡一起幫孫中山處理英文函電(註 32)。

宋嘉樹的 2 女兒慶齡在藹齡的母校喬治亞州衛斯理安學院(Wesleyan College)畢業後,於 1913 年 8 月 29 日抵達橫濱,第二天就由父親和姊姊陪同拜訪孫中山,這是慶齡長大成年後首次會晤她所仰慕的革命家。19 年前,慶齡還在襁褓時,曾「見過」孫中山,她當然完全記不起來 Uncle Sun 的模樣。慶齡見到孫中山,極為興奮,不過,她也看到了孫的憔悴與病容;其時,孫的革命事業正處於逆境,革命黨人打下的江山卻被袁世凱橫刀奪去(註 33),孫中山和許多革命同志都顯得意氣消沉,而孫本人又患有嚴重的胃病。

宋慶齡到日本後不久,也加入了父親和姊姊的行列,協助孫中山處理英文信函。1914 年 3 月 27 日,孫中山腹痛,藹齡和慶齡姊妹趕到孫的住所照顧他,後來兩姊妹同去的次數減少了,大多由慶齡一個人去。藹齡和她過去在紐約認識的孔祥熙在東京重逢,孔當時在東京華人基督教青年會擔任總幹事,元配已逝,開始追求藹齡。1914 年 9 月藹齡回上海與孔祥熙結婚,慶齡正式接替乃姊工作,做了孫中山的英文祕書(註 34)。

在孫中山身邊工作,宋慶齡感到無比的快樂,孫是革命家,也是風流種子,年歲的差距顯然無法阻止兩個人急速成長的愛苗,即使孫其時已有妻室、情婦和三個子女(註 35)。以《西行漫記》(即《紅星照耀中國》)一書名聞中外的美國記者史諾(Edgar Snow)在三○年代曾訪問宋慶齡,史諾問她:「你是怎樣愛上孫博士的?」慶齡答道:「我當時並不是愛上他,而是出於對英雄的景仰。我偷跑出去協助他工作,乃是發自少女的浪漫念頭——但這是一個好念頭。」(註 36)慶齡一連寫了好幾封信給仍在美國求學的妹妹美齡,信中熱情地述說她為孫中山工作的愉快和期待。


孫宋結合 掀起滔天巨浪

1915 年 6 月,宋慶齡特地為她和孫中山的婚事返回上海徵求父母的同意。宋家上下像遭到大地震、大颱風一般地衝擊,宋嘉樹和倪桂珍夫婦更是震怒、驚駭,他們萬萬沒有料到革命家老朋友竟會做這種荒唐事,竟然「勾引」老友的女兒,宋氏夫婦氣極了,破口大罵「不要臉」的孫中山,藹齡也反對妹妹的婚事(註 37)。宋母倪夫人淚眼婆娑地勸導慶齡說,孫已有妻室、兒子孫科比她還大、兩人年紀相差懸殊。意志堅定的慶齡始終不為所動,宋嘉樹決定將慶齡軟禁在家,不准她出門(註 38)。

不僅慶齡受到家人的強烈反對,孫中山的友人亦紛紛表示異議,孫的好友、居停主人梅屋庄吉的夫人甚至對孫說,與年齡相差如同父女的宋慶齡結婚,「會折壽的」。孫卻回應道:「不,如能與她結婚,即使第二天死去亦不後悔。」(註 39)1915 年 6 月,孫中山將原配盧慕貞從澳門接到東京辦理離婚手續(註 40)。

1915 年 10 月的一個夜晚,宋慶齡在女傭的幫助下,爬窗逃走,與孫中山的同鄉好友朱卓文父女一起私奔到日本。10 月 24 日中午,孫到東京車站迎接慶齡,第二天上午即在日本律師和田瑞家中辦理結婚手續,當天下午在梅屋庄吉家舉行茶會,到場致賀的中國人只有廖仲愷及何香凝夫婦和陳其美。孫的革命伙伴胡漢民、朱執信曾一道走訪孫,欲勸他懸崖勒馬,孫拒和他們談「私事」(註 41)。除了宋家和革命黨同志反對中山與慶齡的婚事,基督教人士亦表不滿。在當時,孫宋婚姻確是個大醜聞,許許多多人對孫的私德大搖其頭。

宋嘉樹發現慶齡越窗離家出走之後,和妻子立即搭船追至日本想攔阻婚事,然為時已晚,「生米已煮成熟飯」。氣呼呼的宋嘉樹找到孫中山,狠狠地教訓他一頓。宋慶齡向史諾回憶說:「我父親到了日本,把他(孫中山)大罵一頓。我父親想要解除婚姻,理由是我尚未成年,又未徵得雙親同意。但他未能如願,於是就和孫博士絕交,並與我脫離父女關係。」(註 42)梅屋庄吉的女兒梅屋千勢子的回憶是,宋嘉樹站在大門口,氣勢洶洶地吼道:「我要見搶走我女兒的總理!」梅屋庄吉夫婦很擔心出事,打算出去勸宋嘉樹,孫中山向他們說,這是他的事情,不讓他們出去。孫走到門口台階上對宋嘉樹說道:「請問,找我有什麼事?」暴怒的宋嘉樹突然叭地一聲跪在地上說:「我的不懂規矩的女兒,就拜託給你了,請千萬多關照。」然後磕了 3 個頭就走了(註 43)。據說,宋曾要求日本政府出面干預,但未成功。

宋嘉樹回到上海後不久,向他的老友、美籍傳教士步惠廉(William Burke)傾吐他的苦痛,他說:「比爾,我一生中從來沒有這樣傷心過,我的失望和痛苦將伴隨我到墳墓。」(註 44)宋慶齡到了晚年提及她當初違抗父命與孫結婚,心中猶有餘痛,她說:「我愛父親,也愛孫文。今天想起來還難過,心中十分沉痛。」(註 45)宋嘉樹受到椎心之痛的刺激,原本欠佳的身體更形惡化,以致病倒,在青島療養期間,頗覺孤獨寂寞,大女婿孔祥熙陪他、照顧他(註 46)。儘管如此,宋嘉樹夫婦阻婚未成自日返國後,仍補送了一套古色古香的家具和百子圖緞繡被面給慶齡當作嫁妝,這也許就是「天下父母心」的投射(註 47)。

從世俗的眼光看來,孫宋婚姻也許「大逆不道」,宋家和孫中山的革命伙伴終究還是寬恕他們。政治情勢、政治利益和既成事實,都迫使持異議的人不得不接受這場「劃時代」的婚姻。美國作家項美麗(Emily Hahn)說:「宋嘉樹並未因女兒的行動而動搖了自己的信仰,他仍一如既往地為孫中山、為祖國的未來而戮力。」(註 48)和項美麗一樣為宋家姊妹作傳的美國女作家露比.尤恩森(Roby Eunson)亦認為:「宋嘉樹當了自己的老朋友和同輩人的岳父而感到難堪,但他還是孫中山的朋友,在政治上繼續和他共事。」(註 49)

宋嘉樹於 1918 年 5 月 3 日因胃癌逝世,終年 52 歲;13 年後,夫人倪桂珍亦因癌症病逝於青島別墅,終年 62 歲。1932 年 8 月,宋家子女合葬父母親於上海萬國公墓內的宋家墓園(註 51)。

宋嘉樹開創了宋家王朝*51,孫中山與宋慶齡的聯姻則為這個朝代添加了耀世的政治光環。誠如美國《內幕》作家約翰.根室(John Gunther)所言,宋慶齡「無疑是宋家最重要的人物,因宋家的一切勢力皆是經她發展擴大,如她未和革命之父結婚,其餘的姊妹和弟弟就不會有今天。」(註 52)


注釋

22. 前引,頁 21。

23. 同前。

24. 前引,頁 39。

25. 前引,頁 41。

26. 同前;《孫中山全集》第 2 卷,北京:中華書局,1982,頁 342。

27. 由於宋家的「神秘性」和文獻不足徵,加上數十年來的以訛傳訛,宋家的基本史料一直沒有人認真做,如宋美齡的生年即有數種不同記載,最普遍的說法是生於 1897 年(清光緒 23 年)。梁人在《宋美齡「年齡」之謎》(載《民國檔案》1995 年第 1 期,總第 39 期,頁 140,南京民國檔案雜誌出版)中,認為宋美齡生於 1897 年 3 月 30 日,即光緒 23 年 2 月初 5,他根據的是《蔣介石日記》,1931 年 3 月 30 日條,蔣寫道:「今日為妻陽曆 33 歲華誕」。坊間出版之數種宋美齡傳記泰半採 1897 年說;劉復昌於《民國檔案》 1990 年第 4 期(總第 21 期)考證宋氏家族唯一全家合照(1917 年 7 月初)亦推算宋美齡生於 1897,拍照時為 20 歲。

王舜祁在《宋美齡出生年月日考》(收入《蔣介石家世》,浙江文史資料選輯第卅八輯,頁 166—167,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中,則依據蔣介石親自在《武嶺蔣氏宗譜》上所寫的:「民國 16 年繼配宋氏美齡……,光緒 25 年己亥 2 月 12 日生。」認為宋美齡的「確切生日」應為公元 1899 年 3 月 23 日。王舜祁又說:「1947 年 4 月 2 日至 11 日,蔣宋夫婦回故鄉奉化縣溪口鎮掃墓,停留 10 天,他們住溪口主辦的武嶺學校(蔣任校長、宋任校董),逐日記載了他們的行蹤,現在這本《校刊》還在。其中記載著:「4 月 3 日,宋夫人 49 歲生日,晚看『群仙上壽』,古裝話劇。」按照奉化習慣,壽辰按虛齡計年,且以陰曆為準,故那年宋美齡為 49 虛歲,1947 年的 4 月 3 日,農曆為閏 2 月 12 日,與蔣介石為宗譜寫的條文完全相符。」擔任蔣介石私人醫生數十年的熊丸在口述歷史中雖未言宋美齡的出生年分,但亦稱宋生日為陰曆 2 月 12 日,見《熊丸先生訪問紀錄》,陳三井訪問、李郁青紀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8,頁 101。

蔣緯國亦認為宋美齡應為民前 13 年(1899 年)出生,和蔣介石(民前 25 年、1887 年生)相差 12 歲,兩人都屬豬。蔣緯國的證據是宋美齡曾畫了一張花卉彩繪,「花叢中有兩隻豬」。蔣緯國說,「宋氏媽媽」生於民前 13 年,「是在各種猜測中比較可信的。」又說:「我們當然從來沒有誰敢問她是那年出生。」;參看汪士淳《千山獨行——蔣緯國的人生之旅》,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6,頁 84。項美麗在三○年代撰寫《宋家姊妹》(The Soong Sisters)時,曾獲藹齡、美齡的合作,但在書中卻未明白指出三姊妹的出生年月日,且相互牴觸。艾馬‧克拉克(Elmer T. Clark)在其著作《中國的蔣氏》(The Chiangs of China, 1943)中,刊有一張三姊妹於 1908~1909 就讀衛斯理安女子學院的入學名單,上載宋藹齡 18 歲、宋慶齡 15 歲、宋美齡 10 歲。

宋美齡於 1978 年 4 月 1 日自紐約致電蔣經國,告以未能返台參加其總統就任典禮和祭奠蔣介石逝世 3 周年紀念,宋美齡在電文中說她「8 歲即離家來美求學」。但宋美齡於 1995 年 7 月重訪美國國會山莊時,親告喬治亞州民主黨參議員楠恩(Sam Nunn)她 10 歲來美。宋於 1907 年夏偕二姊慶齡出國留學。但紐約郊外風可利夫(Ferncliff)墓園中宋子良墓碑上的生卒年為 1899~1987,故宋美齡生於 1899 之說應不足採信。美國內幕作家約翰.根室在《亞洲內幕》中稱宋美齡生於 1898,見英文原書頁 222;1937 年 8 月 16 日出版的《生活》(LIFE)雜誌亦稱宋美齡生於 1898 年 3 月 25 日,10 歲赴美唸書。

28. 宋家 6 個兄弟姊妹中最小的是宋子安,他的生年資料在已出版的有關宋家著作中均付諸闕如,據劉復昌考證應為 1906 年生。宋子安雖排行最幼,卻最早過世(1969 年 2 月病逝香港)。

29.宋家子女不僅以英語為第一語言,對西餐的愛好遠甚於中國菜,宋子文以嗜食牛排著稱。宋嘉樹自美國回到上海後,從此即對中國食物沒有胃口,Hahn, 29。

30. C. Martin Wilbur, Sun Yat-Sen: Frustrated Patriot (New York, 1976), 19。

31. 《宋慶齡傳》,頁 51。

32. 前引,頁 54。

33. 孫中山說他最大的錯誤是把臨時大總統職位讓給袁世凱,Wilbur, 21。

34. 《宋慶齡傳》,頁 63。

35. 哥倫比亞大學民國史專家韋慕庭(C. Martin Wilbur)認為孫中山在日本橫濱、東京居停期間排遣寂寞的方式之一,即是找低下層的日本女人。見Wilbur, Sun Yat-sen, 36。孫中山就像許多中外革命家一樣,一生中「擁有」過不少女人。「孫大砲」的情婦即為陳粹芬(亦有人稱她為孫的妾),孫於 1892 年 8 月 12 日在香港認識陳女,隨即同居,據莊政說:「中山先生元配盧慕貞女士,與陳粹芬夫人誼同姊妹,相處和諧;晚年常相聚首,尤為難得。」陳粹芬是個女中豪傑,頗為能幹,陪孫中山浪跡日本、南洋,常為一夥革命同志燒飯、洗衣。孫中山日本友人宮崎寅藏形容陳粹芬:「在照顧孫先生日常生活的那位中國婦女同志,真是個女傑,她那用長筷子,張著很大的眼睛,像男人在吃飯的樣子,革命家的女性只有這樣才能擔當大事。」孫與盧慕貞育有孫科、孫金珽、孫金琬(夫戴恩賽);盧、陳皆未和宋慶齡接觸,盧私下罵宋慶齡為「赤佬」;孫家晚輩稱盧為「澳門婆」、陳為「南洋婆」、宋為「上海婆」;盧卒於 1952 年,陳死於 1960 年。參看莊政〈孫中山與陳粹芬〉(《傳記文學》第 61 卷第 3 期,總號第 364 期,頁 14~17,1992 年 9 月出版)

36. Snow, 88。

37. Roby Eunson, The Soong Sisters, New York : Franklin Watts, 1975, 43。

38. 《宋慶齡傳》,頁 66。

39. 前引,頁 67。

40. 前引,頁 67~69;吳相湘《孫逸仙先生傳》,台北:遠東圖書公司出版,1982,頁 1171。

41. 《宋慶齡傳》,頁 69~73。

42. Snow, 89。孫中山與宋慶齡結婚的消息傳抵美國時,孫科、宋子文和宋美齡都不相信。見Eunson, 43。

43. 《宋慶齡傳》,頁 74。

44. James Burke, My Father in China (New York, 1942), 265。

45. 前引,頁 75。

46. 同前。

47. 同前。

48. Hahn, 98。

49. Eunson, 45。

50. 宋慶齡的骨灰於 1981 年 6 月 4 日安放於父母墓地的右側墓穴內,墓碑上刻:「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同志之墓」,宋家墓園座落上海市長寧區宋園路 21 號。1998 年 10 月 15 日,台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夫人嚴倬雲(婦聯會祕書長)趁辜、汪(道涵)上海會談之便,受宋美齡之託向宋耀如夫妻之墓獻花致敬,花圈上書寫:「父母親大人永生,女美齡叩獻」。見 1998 年 10 月 15 日《中時晚報》,頁 1、3。

51. 「宋家王朝」(The Soong Dynasty)一詞雖因美國作家西格雷夫 1985 年的著作《宋家王朝》而聞名於世。事實上,1933 年 12 月 11 日出版的《時代》(TIME)周刊即已使用「宋家王朝」一詞,稱宋嘉樹(Charles Jones "Charlie" Soong)「印製聖經、創造歷史和製造好姻緣」。1941 年 3 月 24 日出版的《生活》(LIFE)雜誌在一篇介紹宋子文的長文中,亦用「宋家王朝」的字眼,稱宋嘉樹是「偉大的宋家『王朝』之父」(father of great Soong "dynasty");又稱宋家為「中國第一家庭」(China"s first family)。見LIFE, March 24, 1941, pp.90-97。

52. John Gunther, Inside Asia,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1939, 224。根室於三、四○年代以《內幕》叢書享譽全球,1938 年 4 月訪華蒐集材料,因宋美齡頗欣賞《歐洲內幕》一書,乃建議蔣介石接受根室訪問。1938 年 4 月 6 日,根室在漢口訪問蔣,宋美齡權充翻譯。《亞洲內幕》出版後,卻引起蔣、孔、宋家族的極度不悅,因根室在書中抨擊國民黨的統治階層,尤其是孔宋家族。根室與項美麗本為舊識,在上海重逢時,根室即建議項美麗撰寫宋家姊妹的傳記,因西方人如欲了解中國政治,必須先熟稔檯面上的人物。美國作家史賓塞雖於 1939 年出版過《三姊妹——中國宋家的故事》,但這本書屬於童書性質,穿插不少虛構情事,不能稱為歷史傳記。其時與項美麗同居的中國「頹廢派詩人」邵洵美表示,如能獲宋藹齡首肯,則宋家姊妹必願與項美麗合作,接受訪問和提供資料。邵洵美的姨媽(清末名臣盛宣懷之女)與宋藹齡為小時玩伴,交情頗深,經由這位姨媽的介紹和安排,宋藹齡於 1939 年夏天在香港寓所接見項美麗和邵洵美,宋在談話中痛罵根室,項美麗則表示她會寫一本「真實的書」。數日後,宋藹齡同意與項合作,並安排項訪問蔣夫人。1939 年 12 月,項獲國府贈機票自香港飛重慶訪問蔣夫人,兩個人一見如故,並訂立了寫傳「規則」:只要不作人身抨擊,蔣夫人願意合作;書稿須給蔣夫人和孔夫人先行審閱。項美麗在重慶駐足 10 週,開始著書;1940 年 2 月,宋家三姊妹聚會香港,3 月 31 日同機飛重慶以示「宋家三姊妹團結抗日」,項美麗亦隨行。撰寫過程中,項與宋藹齡、宋美齡訪談多次,宋慶齡則拒絕與項合作,並懷疑她是「美國間諜」。邵洵美的妻子盛佩玉則稱邵曾陪項拜訪宋慶齡,宋慶齡出示不少珍貴資料和照片給項過目,並由邵洵美譯為中文。項美麗的《宋家姊妹》於 1941 年出版後,頓時洛陽紙貴,風行全美,為經常「飽一餐、餓一頓」的項美麗打響知名度,但因該書對宋家姊妹和蔣採取「一面倒」的肯定態度,絲毫未予批評,而遭到不少人的指摘,名作家賽珍珠甚至說宋家姊妹賄賂項美麗為她們寫傳。儘管如此,半個多世紀以來,有關宋家姊妹的中英文著作,仍未脫離項美麗開山之作的框架。參看Ken Cuthbertson, Nobody Said Not to go—The Life, Loves, and Adventures of Emily Hahn, Boston : Faber and Faber, 1998, 170-173, 177, 187-188, 192-193; Ken Cuthbertson, Inside —The Biography of John Gunther, Chicago : Bonus Books, 1992, 170-172; 關志昌〈邵洵美(1906~1968)〉,收入《民國人物小傳》第 16 冊,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6,頁 1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