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
推薦序 2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譯 者 作 品

錢的歷史:貨幣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及未來
Z世代效應:改變未來企業經營的六股力量
政府正在監控你:史諾登揭密
買通白宮:柯林頓與北京的黑色交易
蔣經國傳:台灣現代化的推手
將門虎子:一個榮譽傳承的故事
裕仁天皇
東方驚雷
我的老闆是美國總統:祕勤探員獨家內幕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上下冊不分售)

人物傳記

【類別最新出版】
百年周家兩個世界:中國大動盪中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
渡阡陌:我家的兩岸故事(二)
朋友、戀人與最糟糕的事──馬修.派瑞回憶錄
在蔣經國日記找到真愛軌跡:揭密強人世界裡的夫妻、親子、情史等獨特生命篇章
家在世界的屋宇下:諾貝爾獎經濟學大師阿馬蒂亞.沈恩回憶錄


李潔明回憶錄(BC0153)──美、中、台三角關係大揭密

類別: 社會‧文化‧傳記>人物傳記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李潔明
譯者:林添貴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3年04月08日
定價:350 元
售價:27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400頁
ISBN:9571338842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推薦序 2書摘 1書摘 2書摘 3



  推薦序 2

從情報員到大使--李潔明的中國經歷

◎文/傅建中

我有幸在李潔明大使的回憶錄出版前,先讀其手稿,發現整個故事引人入勝,極為精彩,而情節的曲折和諸多冒險的刺激,可媲美荷馬的史詩《奧德賽》,事實上,李潔明原來自訂的題目就是「一個美國人的奧德賽」(An American Odyssey)。

一九二八年出生於中國青島的李潔明(James R. Lilley),在海峽兩岸的知名度相當高,尤其是在台灣,這不僅因為他兩度在台灣服務(五○年代初擔任美國中情局駐台情報員,八○年代任美國駐台代表),CIA背景的神祕色彩,更重要的是他真心喜歡和幫助台灣。他大概是具有影響力的美國人,最先提出台灣不是「問題」(problem)說法的第一人。李潔明總是正面、積極的看台灣,因為他的帶動,連國務卿鮑爾都說台灣不是「問題」了,而是「成功的故事」。

許多人都想知道李潔明多彩多姿的一生,因此希望他寫回憶錄,而且出高價要買這本書的中文版權,可是他實在忙,一直找不到時間靜下心來做這件事,前幾年他終於決心與他的公子傑佛瑞合作,由他自己口述,並提供相關文獻資料和圖片,由傑佛瑞整理執筆。基於他與《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紀忠先生多年的友誼,決定將此書的全球中文版權讓給時報出版公司。我在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初代表《中國時報》正式與李潔明先生簽約,翌年元月起,李氏與傑佛瑞開始動筆,平均每一個月寫一章,每寫完一章即先交給我看,由我提出修改或增添的意見,可以說我自始至終參與李氏回憶錄的撰寫,頗有Present at the Creation(此為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回憶錄的書名,在這裡的意思是整個創造過程都在現場)的欣喜。

本書寫作過程尚稱順利,不過由於作者的特殊身份,全書必須由CIA審查,沒有異議通過後,才能出版。CIA比較在意的是第十一章「華勒比的誕生」,由於涉及美國和中共的情報合作,儘管這已是公開的祕密,但由CIA一位資深情報老手,而且是這一合作計畫的原始構想者來現身說法,CIA總覺不宜,本來CIA要求把相關文字刪除,李潔明不願割愛,筆者也反對,最後由我建議用「根據新聞界消息人士的說法」的方式,解決了李潔明不必用第一人稱和盤托出合作情節的問題。不過,CIA還是要求本書出版時,加印以下的否認聲明:「中情局的出版評審委員會業已審查本書的原稿,幫助作者避免洩密,沒有因安全的理由反對本書之出版。但此一審查不應解釋為官方公佈資訊,證實其正確性或是贊成作者的看法。」

我認為書中以下章節特別值得向讀者推薦:

一、李潔明加入CIA後的初期情報工作,那時CIA與台灣的保密局(即戴笠生前主持的軍統局,現在叫國防部情報局)合作,由保密局提供人員,CIA負責運送到大陸從事敵後情報工作,李的耶魯大學同學也是CIA的同事唐尼,在一次運送諜報人員任務中失事,遭中共逮捕,致有二十年的牢獄之災,一直到尼克森訪問中國大陸,當面向周恩來承認唐尼確係CIA人員,並為之求情後,唐尼方得被釋放重獲自由。唐尼也可能是李潔明,那麼李一生的命運和事業都得改變。李說,他不會是唐尼,因為他謹守規定,不會隨出任務的飛機進入中國大陸,因此不致被擊落成為俘虜,看來李的幸運並非上天賜予,而是得力於他的判斷及謹慎將事,唐尼顯然藝高膽大,以致一失足成千古恨。

二、韓戰是李潔明整個人生的轉捩點。他在耶魯本來主修俄文,將來想在外交或企業界發展,但是韓戰和中共的參戰改變了他未來的方向,其中一位關鍵人物是當時在耶魯任教的饒大衛教授。李潔明選了一門饒所開的「中國與世界列強」的課,重新拾回他幼年對中國的興趣。饒大衛是出生在中國的傳教士之子,他在台灣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學生--現任監察院院長錢復。李潔明尚未從耶魯畢業,即經由饒大衛和另一位美國教授的引介,而被CIA羅致。據李說,他那一班共有九十九人加入了CIA,可見當時CIA的吸引力以及那時美國青年們的愛國情殷,不過這上百位的耶魯人,後來絕大多數離開了CIA,李潔明是極少數留在CIA,以情報為其終身事業的。一九七三年,美國在北京設立聯絡處,李成了CIA自中共建立政權後,首位駐北京的站長,國務院鑒於美中關係的敏感,本來極力反對CIA派人長駐北京,沒想到李潔明透過季辛吉告訴國務院,說他派駐北京是經過毛主席同意的,國務院只好啞口無言,不再反對了。

三、李潔明從CIA退休後,開啟了事業的第二春,先後出任駐台代表、駐漢城及北京的大使,這和他與老布希總統的友誼有密切的關係。外間以為他們的關係始於耶魯大學,其實他們只是先後同學,在校並不認識,他們首次相逢是一九六四年,布希當國會議員訪問寮國的時候,那時李是CIA駐永珍的幹員,但他們真正友誼的開始,是七○年代布希出任駐北京聯絡處主任和後來擔任CIA局長時,李潔明成了布希的親信和中國及亞洲事務的顧問。奇怪的是,以李和布希這樣密切的關係,有時竟也無法「上達天聽」,李認為他外交生涯裡最大的失望是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前,他在五月二十六日那天,給國務院一份報告,預言中共將使用暴力鎮壓學生所發動的民運,但這樣一份李花了心血完成的重要報告,國務院竟扣壓下,沒有給布希總統看,而六月底布希在白宮召見李時,還怪李沒有料到中共會鎮壓民運,事前向他報告。李聽後頗覺詫異,難道布希沒接到他五月二十六日的電報嗎?果不然,後來國務院一位資深幹練的職業外交官派到北京服務時,才向李透露,他那傑作的密電,確實是被國務院壓下,沒有呈給總統,理由是鎮壓之說「有點危言聳聽」。(據了解,提供上述內情給李的是駐北京大使館政治參事貝霖,此人當過美國在台協會的台北辦事處處長。)李潔明後來把報告的副本送了一份給布希,但那已是明日黃花了。難怪李說這是他外交生涯中「最大的失望」了。由此可見,國務院職業官僚始終視李為「外人」,不時要找機會打擊他。

四、本書對「六四」那天的大屠殺,有第一手的翔實記錄,美國大使館的領務組長賀士凱(Jim Huskey)和陸軍副武官武爾茲(Larry Wortzel)少校是蒐集中共殺人罪狀的兩大功臣,人證物證歷歷如繪,中共永遠都無法改寫這部血腥史的。

「六四」期間,方勵之夫婦跑到美國大使館請求政治庇護,後來自動離去,但國務院訓令李潔明把他們找回來,所以方氏夫婦重回美國大使館避難達一年以上,對於這段經過,李氏透露了許多不為外人知的秘辛,包括和中共漫長艱辛的談判在內,好讓方勵之有尊嚴的自由走出去,沒想到方勵之一到了倫敦後,即批評布希在人權上對中國和蘇聯採取雙重標準,使李潔明極為痛心,即使以中國的標準而言,這樣的作法也是有欠厚道的,李氏為此迄今耿耿於懷,無法原諒方,彼此之間從此成為陌路。

李潔明在書中對於他崇拜的長兄法蘭克著墨甚多,可惜法蘭克竟在二十六歲的有為之年自殺身亡,成了李潔明的畢生之痛和不解之謎。李潔明覺得自己一切都不如哥哥,可是他務實,不像他哥哥完全是理想主義者,也不像他哥哥那樣視中國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而是客觀的去認識她,不感情用事的對待她,結果反倒是這位小弟在中美關係上起了作用,在兩國的歷史上,佔了一席之地,這可能是相當大的諷刺,卻也說明對於中國不能有太多的浪漫情懷,否則會一事無成,甚至一敗塗地,就像二戰之後馬歇爾調停國共之爭失敗,司徒雷登大使畢生在中國的志業於一九四九年毀於一旦,最後在美鬱鬱以終一般,也許這是我們讀李潔明回憶錄可以汲取的教訓。相對的,我們對美國也是不能一廂情願的。

一年前余紀忠先生逝世,李潔明因為健康的原因,沒能赴台參加喪禮,深感遺憾。如今在余先生週年忌之時,李氏回憶錄終於問世,讓他備感欣慰,因為這是紀念老友的有意義之舉。余先生生前心懷故國的深情,以及他留給兩岸的遺產(legacy),也因為李潔明的回憶錄,而益為彰顯。

二○○三年四月五日寫於華盛頓



(作者為《中國時報》駐美資深特派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