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讀者書評

線 上 試 閱

序言(1)
序言(2)
序言(3)
序言(4)
書評:為「成吉思汗」的重新定位
媒體報導:蔡明介讀成吉思汗,超有感覺
媒體報導:一書一桃園 十月好書推薦《成吉思汗》

作 者 作 品

成吉思汗的女兒們
《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女兒們》
成吉思汗:近代世界的創造者(暢銷萬冊經典版)
成吉思汗的女兒們
征服者與眾神:成吉思汗如何為蒙古帝國開創盛世
蒙古帝國三部曲:《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女兒們》+《征服者與眾神》

譯 者 作 品

成吉思汗的女兒們
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
最後的使團:1795年荷蘭使團和一段被遺忘的中西相遇史
從清帝國到習近平:中國現代化四百年(上)
從清帝國到習近平:中國現代化四百年(下)
從清帝國到習近平:中國現代化四百年(套書)
大英博物館250年
革命狂潮與化學家
不願面對的金融真相:經濟殺手的告白3
成吉思汗的女兒們

人物傳記

【類別最新出版】
百年周家兩個世界:中國大動盪中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
渡阡陌:我家的兩岸故事(二)
朋友、戀人與最糟糕的事──馬修.派瑞回憶錄
在蔣經國日記找到真愛軌跡:揭密強人世界裡的夫妻、親子、情史等獨特生命篇章
家在世界的屋宇下:諾貝爾獎經濟學大師阿馬蒂亞.沈恩回憶錄


成吉思汗(BC0169)──現代世界的創造者
Genghis Khan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一部扭轉世人對成吉思汗與蒙古人既有認知的澎湃史詩!

類別: 社會‧文化‧傳記>人物傳記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作者:傑克.魏澤福
       Jack Weatherford
譯者:黃中憲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22日
定價:350 元
售價:27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20頁
ISBN:9571345865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特 惠 推 薦

《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女兒們》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言(1)序言(2)序言(3)序言(4)書評:為「成吉思汗」的重新定位媒體報導:蔡明介讀成吉思汗,超有感覺媒體報導:一書一桃園 十月好書推薦《成吉思汗》



  序言(4)

我的研究工作,最初是著手調查部落民族在世界商業史上的角色,以及連接中國、中東、歐洲的絲路。我從北京紫禁城,經中亞,到伊斯坦堡的托普卡珀宮(Topkapi Palace),沿途走訪考古遺址、圖書館,會見學者。一九九○年,我首度走訪布里亞特(Buryatia,西伯利亞的蒙古人居住區),並以此為起點,循著蒙古人的足跡,一路走過俄羅斯、中國、蒙古、烏茲別克、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斯、土庫曼。我曾花了一整個夏天,重走過突厥語族的古代遷徙路線,也就是他們從位在蒙古的故土,往外擴張,遠至地中海岸之波士尼亞的路線。然後,我循著與馬可波羅所行的相似航道,繞著這古老帝國的外圍旅行,從華南到越南,經麻六甲海峽到印度、波斯灣的阿拉伯諸國,最後抵達威尼斯。
這番縱橫萬里的遊歷,讓我獲益良多,但從中所理解的內容仍不符我期望的深入。儘管知道有此不足之處,但在一九九八年抵達蒙古,打算藉了解成吉思汗年幼生長之地,把這研究計畫了結之時,卻天真地認為我的研究已近完成階段。我以為應該只需短暫停留,便能了解他幼年生長的地方,此後就可擺脫這四處奔波的生活;未料此行竟讓我再耗上五年,進行了一場深入程度遠超乎我想像的研究。蒙古人為了擺脫了數百年的異族統治而欣喜若狂,而這份欣喜大多表現在紀念他們的國父成吉思汗上。他的名字在伏特加酒瓶、巧克力棒、香菸上大量出現而快速商業化,也有為紀念他而做的歌曲問世;但做為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他仍然是一頁空白,不只他的靈魂從那間喇嘛廟消失,在蒙古人的歷史中仍無法一窺他的真面目,一如我們歷史的無所知悉。他是誰?
就在這些問題陡然間似乎可能得到解答之際,我來到蒙古。他幼年生長和死後埋葬的那塊禁地,在將近八百年後,首度對外開放,在這同時,以暗碼書寫的《秘史》原文終於破解。學者單憑一己之力無法完成這工作,但藉由和不同背景人士組成的團隊通力合作,我們得以開始尋找答案。
身為文化人類學家,我與考古學家勒哈格瓦蘇倫(Kh. Lkhagvasuren)博士合作密切。他的教授暨恩師、二十世紀蒙古最傑出的考古學家—珀利博士—蒐集了豐富的資料,而勒哈格瓦蘇倫能利用其中許多資料。透過勒哈格瓦蘇倫,我漸漸結識了其他研究人員,他們已投注多年歲月,偷偷從事他們所無法寫下或發表的研究工作,而且這段期間他們幾乎都是獨力在研究。身為共產黨員的教授普列夫(O. Purev),利用其擔任官方黨史研究人員的職務之便,研究蒙古薩滿教的習俗,並以此為指引,解讀《秘史》裡的潛藏意涵。在蒙古軍隊裡擔任上校的沙格達(Kh. Shagdar),利用其派駐莫斯科的地利之便,將《秘史》裡所提及成吉思汗的戰略和勝仗,與俄羅斯軍方檔案館裡的相關資料作比較。蒙古政治科學家伯德額爾登尼(D. Bold-Erdene),分析了成吉思汗藉以掌握大權的權術。最廣泛而又翔實的研究,則出自地理學家蘇赫巴托爾(O. Sukhbaatar)之手,為了追索成吉思汗的一生事蹟,他行走超過百萬公里,踏遍蒙古各地。
我們的團隊開始通力合作,將十餘種語言的最重要一手、二手文本,與《秘史》裡的記載相互比對;埋首於地圖,針對不同文獻與更古老分析結果的精確意涵而辯論。可想而知,我們發現許多矛盾、不一致而難以契合之處。我很快就發現蘇赫巴托爾是極端的經驗主義者,極拘泥於字面意義,在他眼中,《秘史》裡的每個句子都是真的;而且他也投注心力,欲用科學證據來證明這觀點。但普列夫認為歷史裡的任何東西,不該僅從其字面意思來解讀;他認為成吉思汗是史上法力最強的薩滿僧,這份文本是記錄神秘事蹟的手稿,按年代順序,以象徵性手法一一記錄下他崛起掌權的過程。如果這份文本能破譯,即能將薩滿僧征服、主宰世界的行動計畫再度公諸於世。
從合作之初,我們就很清楚,若不找到事件的發生地,就無法釐清相對立的觀念和說法。將每個文本拿到那些事件所據稱的發生地實地對照,將得以一舉檢測出其真實性。書本會騙人,但實景不會。快速、詳盡而全面了解過那些主要地點,解答了一些問題,卻又衍生出更多問題。我們體會到,要了解某地發生的事,不只要找到正確地點,還要在正確的天候下去到當地。在一年的不同季節裡,我們多次重返同一地點。這些地點分散在數千、甚至上萬平方公里的區域,但對我們的研究關係最重大的,是自成吉思汗死後就一直封閉的,那個神秘而無法接近的地區。由於成吉思汗過游牧生活,我們的研究工作變得也得四處移動,成為移動考古學,而非只是固定在一地。
衛星照片顯示,蒙古大地上缺少道路,卻有數千條縱橫交叉的小徑,穿過乾草原,越過戈壁,翻過山脈。這些小徑看似通往四面八方,最後卻都止於大禁忌這個禁地邊緣。欲進入成吉思汗家鄉,得通過先前蘇聯所占領並構築防禦工事、以防止任何人進入的那個「緩衝區」。蘇聯人撤離蒙古後,留下一片古怪突兀的景象,到處是炮彈坑,還散落著坦克、壞掉的卡車、可用零件被拆除的飛機、用過的炮彈、未爆彈這類的金屬殘骸。空中瀰漫著奇怪的水汽,時現時散的古怪大霧。扭曲、數層樓之高的金屬雕塑,是不明用途之結構物的古怪殘骸。原先曾裝設了秘密電子裝備的建築,如今崩塌、空蕩蕩地矗立在遭油浸透而了無生氣的砂丘之間。從前武器研發計畫的設備,丟棄在滿目瘡痍的乾草原上。烏黑神秘的池子裡,蓄著不知名的化學物,在艷陽下閃著可怕的光。來歷不明而髒污的殘渣,漂浮在池中一動也不動的液體裡,池子周圍散落獸骨、乾掉的屍體、一塊塊毛皮、一團團羽毛。成吉思汗他那與世隔絕、未受侵擾的家園,數百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山巒、河谷與乾草原,就座落在這座可怕的二十世紀墳場後面,與這座墳場形成再強烈不過的對比。
走進這「高度管制區」,不只是走回過去,還給了我們機會去發掘成吉思汗的世界,那個自他遺留下來之後,就幾無改變的世界。這裡就像是座失落的島嶼,四周為二十世紀最恐怖的科技設備所圍繞,但也受到它們的保護,而保存了下來。這裡有許多地方佈滿倒木、濃密的林下灌叢、巨石,因而仍無法穿越;其他地方在過去八個世紀裡,只偶爾見到巡邏的士兵。這處管制區是成吉思汗的活紀念碑;走在這裡,我們覺得他似乎隨時會騎馬飛奔而來,到河的上游或翻過山脊,在他所喜愛的地方再度紮營,向竄逃的瞪羚彎弓射箭,在斡難河的冰河面上開小洞釣魚,或彎下身,朝向不兒罕合勒敦山(Burkhan Khaldun),這座在他死後一如生前繼續保護著他的聖山,祈禱。
我們的研究團隊,像幹探搜索尚未遭破壞的犯罪現場一般,逼近大禁忌之地。靠著《蒙古秘史》作為主要指引,我們穿過平原,從多個小丘和圓丘探索這片原始大地。在開闊的乾草原上,沒有山峰、河、湖這些明顯地標可茲定位,我們極倚賴牧民,他們穿越草海,就像水手航越大海一樣嫻熟。與我們同行的一群人中,有蒙古學生、學者、當地牧民、馬伕,但一路上不斷有人退出、有新成員加入。為解答我所欲探索的問題,他們彼此爭辯,他們的見解和答案始終比我的高明,且他們提出我從未想到的問題。他們知道牧民怎麼想,而且縱使身處陌生土地,牧民也輕易就能判明祖先會在哪裡紮營或會往哪個方向走。他們能輕易看出哪些地方夏季紮營蚊子太多,哪些地方冬季紮營無法抵禦酷寒。更重要的是,他們樂於檢驗自己的想法,例如馭馬從一地奔馳到另一地,以了解要花多久時間,或了解馬蹄踩踏過不同地方的土壤、草地所發出的回響差異。他們知道封凍的河面冰要多厚,才能安全騎馬通過,知道何時該步行通過,何時該打破冰面,涉冷水而過。
某些蒙古地名的描述性質,讓我們得以將其回復為蒙古語,並輕易運用在我們周遭的地形上。《秘史》裡記載,成吉思汗首次成為氏族首領,是在哈拉吉魯根山(Khara Jirugen Mountain)旁的霍赫湖(Khokh Lake)邊,亦即「黑色心形山」旁的「藍色湖泊」邊。那個地方的特徵已保存了數世紀,誰都很容易就可找到。其他與他出生有關的地名,例如烏德丘(Udder Hill)、史普林湖(Spleen Lake),就較難以判定位在何處,因為不確定該地名指的是該地可見的特徵或發生於該地的事,且因為這地區的乾燥和風蝕作用,經過八百年歲月,山丘、湖泊的外觀可能已改變。
漸漸的,我們根據所取得的證據,竭盡所能拼湊出《秘史》內容。藉由找到成吉思汗童年生活的地點,追溯這塊土地上所發生的前後事件,有些關於他生平的誤解立刻得以修正。例如斡難河岸他出生地的小丘,究竟是哪一座小丘,我們尚無法確定,但這條兩岸林木蓊鬱、沼澤遍布的河流,其地理環境的確與大部分游牧民所居住,大部分史家所認定是成吉思汗生長之地的廣闊乾草原,大不相同。此一特性使他與其他游牧民族的差異更為突顯,《秘史》描述成吉思汗童年時,為何提到打獵更多於放牧,也就豁然明朗。《秘史》裡說蒙古人發祥自西伯利亞文化,而這處地形本身正使成吉思汗的童年生活,與西伯利亞文化,而非生活在開闊平原的突厥語部族,有了較密切的關連。因為這一發現,我們對成吉思汗的作戰方法,對他何以將敵方百姓視為該驅趕的牲畜,將敵方軍人視為該獵殺的獵物,也有了大不相同的理解。
在這五年期間,我們團隊在多種不同條件和環境下,一再外出。二○○一年一月,在霍爾霍納格(Khorkhonag)乾草原,溫差超過攝氏八十度。沒有遮蔭之處,氣溫高逾攝氏三十八度,寒冷時,則達零下四十六度,更別提還有刺骨寒風吹在身上。在這種地方旅行通常會碰到的各種事故和風險,我們都碰到了。車子曾在冬天卡在雪地,春天駛入泥淖,夏天則陷入沙中;有部車甚至遭驟發的洪水沖走。我們的營帳曾遭風雪毀壞,也曾因喝醉酒後的狂歡弄壞。二十世紀最後幾個夏天,我們盡情享用了豐盈甘美、吃喝不盡的奶、肉;但也經歷了二十一世紀初,牲畜餓斃(zud)的那幾年最惡劣的年份:馬和犛牛就在我們身邊倒斃,大大小小的牲畜就在夜裡直挺挺地站著凍死。
不過在工作中,我們並未曾懷疑過或覺得危險。比起一直住在這些地區的牧民、獵人其日常生活的艱辛,我們所受的苦根本算不得什麼。突如其來的插曲,起初帶來不便,最終卻讓我們對這塊土地或人民有新的認識。一天騎馬跑了將近八十公里後,我也了解到在上腹部緊緊纏上四米五的長綢布的用意了—固定住臟器,防止嘔吐。我還了解到在這麼漫長的路途裡,沒有時間停下來好好煮一餐時,口袋裡備有酸奶塊何其重要;也了解到騎坐在木鞍上時,穿著厚厚的蒙古長袍(deel)的妙用在哪。在聖山不兒罕合勒敦山附近遇到一匹狼,我們同伴不覺那是威脅,反倒認為是難得的幸事。無數次迷路或汽車拋錨的插曲,讓我們對方位、安全行進路線、耐心等待救兵,有了新的體認。我們一次又一次了解到,蒙古人對自己的世界何其熟悉,他們的精明判斷、過人體力、慷慨助人,又是我從頭至尾可以完全信任的。
這本書呈現出我們最主要的發現成果,而不再詳述途中所遇到之天候、食物、寄生蟲、病痛方面的細瑣點滴,也不再敘述研究人員的性格、怪癖和一路上所遇見的人。焦點仍在我們工作的使命,亦即了解成吉思汗生平和他對世界史的影響。
本書第一部分談成吉思汗在乾草原上崛起稱霸的過程,以及從他出生的一一六二年,一直到一二○六年,他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國這段期間,形塑他一生與性格的外在因素。第二部分則藉由「蒙古人所掀起的世界大戰」,跟著蒙古人走進歷史舞台;這場世界大戰歷時五十年(一二一一~一二六一年),直到成吉思汗的孫子起內鬨,兵戎相向而告終。第三部分則檢視接下來的太平盛世和「全球覺醒」,這一覺醒為我們近代社會的政治、商業、軍事體制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