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讀者書評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
推薦序 2
自序
導讀
前言

作 者 作 品

DNA:生命的祕密

譯 者 作 品

戰之華:美國帝國主義大戰略
基因騙術
後人類未來:基因工程的人性浩劫
Linux 傳奇:讓比爾‧蓋茲坐立難安的天才
死亡原因:法醫之神奇案祕錄
天使墜落的城市
正宗CIA詐騙術

人物傳記

【類別最新出版】
范用:為書籍的一生
百年周家兩個世界:中國大動盪中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
渡阡陌:我家的兩岸故事(二)
朋友、戀人與最糟糕的事──馬修.派瑞回憶錄
在蔣經國日記找到真愛軌跡:揭密強人世界裡的夫妻、親子、情史等獨特生命篇章


基因、女孩、華生(BE0108)──雙螺旋二部曲
Genes, Girls, and Gamow

類別: 社會‧文化‧傳記>人物傳記
叢書系列:NEXT
作者:詹姆斯‧華生
       James D. Watson
譯者:杜默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27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44頁
ISBN:957133829x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推薦序 2自序導讀前言



  自序

愛情與思想併陳的回憶 「家道豐實的單身漢必定少個老婆,乃是普天下公認的道理。」 --珍.奧鄭汀《傲慢與偏見》

追尋DNA雙螺旋結構,是一則名副其實的冒險故事。首先,有一大甕的科學黃金尚待發現--搞不好很快就會被發現。其次,在競逐的探險家當中,不乏一些外強中乾、意外判斷錯誤,而必須忍痛接受不順遂下場的人。一九五○年代初期不是小心謹慎的年頭,而是有路就往前衝的時代--下一個山頭可能是滿山露天金塊。我忝為勝家之一,福大運高,超乎預期,讓我無法止步不前。還有更多的基因戰利品可以發掘,若不參加進一步搜索,我會覺得自己落伍了。前頭有著基因密碼,也就是「生命的羅塞塔碑」A,可以告訴我們儲存在DNA分子編碼裡的信息轉譯成蛋白質語言的規則;蛋白質可是在所有活細胞裡真正做事的分子。

破解基因密碼的最佳途徑,打從一開始似乎就存在於某個仍然奧妙難解、人稱核糖核酸(RNA)的分子之中或附近。RNA雖然和DNA不大相同,但兩者係出同源,有可能也帶有基因信息的密碼。一九五三年春天,我還不知道RNA長得什麼模樣,而這本書有一部分就是這段追尋的故事。可想而知,單是檢視RNA的立體結構形態,當可以告訴我們基因密碼為何,並讓我們了解分子機關如何利用密碼規則,將DNA語轉化為蛋白質語。

在這段追尋當中,我再度常有克立克(Francis Crick)為伴,只不過造化弄人,往往使得我們相隔數千哩,所以我在邁向揭露RNA之祕的一路上,許多時候是由新朋友相伴;他們已見過看似難越雷池的分子森林,大致知道披荊斬棘需要具有什麼裝備和工具。其中有位與眾不同、真正古怪的探險家,就是俄羅斯出身的伽莫夫(George Gamow)。這位喜在信末署名「老喬」(Geo)的怪才理論物理學家,身高六呎六,十足巨漢,世間形容他性喜戲謔,而往往掩蓋了他往大處著眼的心思。我倆共同成立的俱樂部,以他所設計的領帶為標誌,稱為「RNA領帶俱樂部」(RNA Tie Club)。克立克在一九五五年提出著名的「轉接子假說」(Adaptor Hypothesis),就只分送給本俱樂部的二十名會員,並未對外發表。因此我們這個俱樂部在分子生物學史上,也算名留青史。

多年來我一直想寫這本書,談談「RNA領帶俱樂部」成立的來龍去脈,並把老喬時而圖文並茂、時而古怪突梯的信函,插入當年雙螺旋發現之後,瀰漫於精神跌宕的生物學家間的知性氛圍之中。我本來可以把故事侷限在科學問題上,結果還是把它放在我個人私生活之中,裡頭受到朋友極大的影響。故事從我二十五歲說起,當時我未婚,花在想女人的時間比想基因還多。本書談的是新的想法,也包含了愛情故事。

我對本書的處理方式跟《雙螺旋》(The Double Helix)一樣,盡量捕捉我年輕時代的精神,刻意不對個人是非做反思式的評斷。重述陳年往事,不免重蹈個人一向具有的記憶疏漏之失。所幸,我擁有一九五三年七月到一九五五年十二月間寫給克莉絲塔(Christa Mayr)將近六十封信可資運用。重讀這些信件,彷彿在看日記似的,當年進入我生活中的人物,以及當時在科學上的腦力激盪,歷歷在目。此外,那段期間許多知交好友的來信,我也都完整地保留下來。

有些讀者只希望看到我今天的模樣,而不願見到當年未經世事和較為自我中心的我,對於我刻意不評斷自己早年的行為,不無惹惱他們之虞。至於對我過去和現在的性格不那麼苛責的讀者,則可能會覺得我在後文中所提到的私事,很多根本不值得傳諸後世。不過,幾乎所有人都會在生命當中的某些層面上誤入歧途,所以我所描述的應該也不算太離譜。不管怎麼說,DNA典範(DNA paradigm)誕生之時,我和朋友躬逢其盛;從各種指標來看,這件事縱然不是人類史、也是科學史上的大事。準此而言,在這齣劇力萬鈞的戲劇裡,我們都是獨樹一幟的演員。

所以,肯定會有許多讀者想進一步了解,當時我們生活中實際發生的事。這雖不是二度戲說雙螺旋式的發現故事,但還是多虧有伽莫夫的時時提醒。這位從原子轉行到基因,再跳到太空旅行的淘氣巨人,意氣風發時在一旁欣賞,生活不順遂時等人安慰。老喬從不指望自己的大追尋終有功成之日,也許是明智之舉。所以,他一路上總是在找樂子,如今回想起來,比起我最初對他的看法,老喬顯然更要聰明幾分。

注釋:
A一七九九年七月在埃及地中海沿岸的一個名叫羅塞塔(Rosetta),今名拉西達(Rashid)的地方發現一塊黑色玄武岩石碑,碑文由上而下分別以象形文字、民用文字(demotic script)與希臘文字三種字刻成,其內容與公元前一九六年三月二十七日托勒密五世(Ptolemaios V)即位一週年的慶典有關,是解釋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初步證據,與「漢摩拉比碑」同為人類古文明表徵。